《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 - 探清水河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最近不少人翻唱的《探清水河》在網上流傳了起來,版本諸多,像曉月老闆,像德雲社的張雲雷,等等,他們把配樂由三絃改成了吉他,或民謠,或搖滾式的輕唱,加入了自己的瞭解,讓這首舊時的小曲又熱了一把,慢悠悠地講述著“大蓮”

“六哥哥”的故事,讓很多年輕人回到了那種從未享受過的慢節奏的生活裡。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探清水河》講述的是青年男女偷偷戀愛私會的悲劇故事,過去有些人把它歸為“窯調”,有些人就認為是妓女唱的曲兒,其實這個理解就偏頗了,《探清水河》不是“十八摸”,只是當時社會上比較流行的時調,如同今天的流行歌曲,在社會上流行,在青樓中也流行罷了,並不是跟秦樓楚館有什麼特殊的關係。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探清水河》由民間曲牌《照花臺》填詞而成,《照花臺》又叫《無錫景》,據說這是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的古老的民間小曲,好聽易學,調式簡單,二六板,上下句,會唱一句,整個的聲腔就基本掌握了。小曲好聽,不在於音樂結構的複雜,聽的主要是【味兒】。無論咱們現代人對傳統的音樂如何演繹,都沒關係,但一定要知道傳統音樂的靈魂是什麼,那麼小曲的味兒其實就是它的靈魂,既有時代的演繹方式,又能表達出傳統的味兒,這才是最好的。唱曲想有味兒,說容易不容易,說不容易又簡單,有兩點是最基本的: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其一,要突出字音。傳統聲樂,唱出來要讓人一聽就明白,每個字都清晰地傳到聽眾的耳朵裡,所以戲曲也好,曲藝也罷,在學唱之前,要先“念大字”,就是很多字音,要拆開念,比如《探清水河》的頭一句,“桃葉兒尖又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桃”就要快速念成

“特奧”“尖”念成“基淹”“柳”念成“勒呦”,等等,看似很複雜,其實念幾遍就找著感覺了,這樣唱出來的字,每一個字都能讓人聽清楚,味兒也就慢慢掛上了。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其二,連說帶唱。

這是過去小曲特別重要的風格。為什麼一定要連說帶唱?這其實是跟字音有關,小曲都是曲牌體,音樂都有固定的旋律,我們最熟悉的曲牌莫過於宋詞了,但是宋詞都是文人所寫,而且還淨是大文豪所寫,不僅文辭雅緻,而且字音的格律也非常準確,該平音的地方就放平音的字,該放仄音的地方就放仄音的字,唱出來和念出來都是一樣的準確、好聽。但是小曲的作者基本都出自市井之間,沒有那麼高的水平,平仄什麼的也就不那麼在意,所以就會有不少字音與旋律不同,為了準確地表達,乾脆就直接說出來,如果直接按旋律去唱,字音肯定就倒了,比如《探清水河》裡,有的版本好幾處把女主角的名字“大蓮”,就唱成了“搭蓮”,就是該直接念出來的地方沒念出來,跟著旋律走,就只能唱成“搭蓮”了。我們常見的一些現代民歌也經常有這樣的問題,比如《小白楊》,在填詞的時候沒有注意“平仄”的字音,第一句唱出來就是“蕭白楊”。說回傳統小曲,連說帶唱主要是為了能讓聽眾聽明白,後來逐漸也就形成了這樣的風格,這樣的味兒。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過去老說字正腔圓,字是非常突出的,現在我們的很多演唱者唱出來的歌,不看歌詞,聽眾大部分都聽不明白,一是沒突出字音,二就是很多字音都倒了。曾經有一位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跟我說,這主要是我們現在很多學習西方音樂的人,最重視的都是旋律,對於吐字歸音卻很漠視,甚至還有人覺得這都是中國傳統的標準,過時了,我們現在不需要嚴格遵守了,但人家老教授說,西方音樂很多都來自於意大利的歌劇,人家意大利的歌劇最主要的也是唱字音的。所以,唱小曲只要掌握了吐字歸音,自然就掛上味兒了。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在眾多版本《探清水河》中,我最喜歡曉月老闆唱的,既有民謠的風格,吐字歸音也很講究,很有味道,又不失時代氣息。張雲雷演繹的版本可能是傳播最廣的,也不錯,作為相聲演員,“念大字”的基本功應該是很牢的,每個字都清晰可聽,但是有一些字音唱倒了,連說帶唱的風格不太足,味兒就不及曉月老闆。在眾多版本中,有一個女版的《探清水河》,是我最不喜歡的,她演唱的版本里,不僅完全聽不出來吐字歸音,不看歌詞實在聽不明白,自然小曲的味道也就談不上了,她還故意讓自己的吐字歸音特意做出含混不清的感覺,貌似有些臺灣腔,這樣的題材,以如此做作的形式表達,反正讓我很是不喜歡。

《探清水河》,曉月老闆,張雲雷,他們誰唱的好?

我記得齊如山先生當年說藝術的改良要“不由橫溪”,不由橫溪要先知道橫溪是什麼,領會精神,再不走尋常路,放到當下的時代其實也是一樣,翻唱也好,重新演繹也好,加入自己的理解也好,首先要弄清楚原版的藝術,知道它的靈魂在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