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京的首位度還是不行?

Julien60339871

南京曾是全國經濟十強城市之一,由於自身原因導致現今“屈居”省內地級蘇州市身後。個人認為,蘇州能夠代表江蘇省躋身全國經濟十強城市的原因在於不斷的創新,以及完善當地綜合配套環境的改革。


在國家中心城市擴員以來,南京迄今未被納入。南京經濟很發達,以全國經濟排名第十一位的身份基本可以達標。

但是副省級南京市GDP相較於地級蘇州市的差距達到近6000億。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中部地區某些省會城市GDP就是六七千億。



我的觀點是對南京非常失望,儘管江蘇省位居全國第二強省,但是省會南京卻沒有入列全國經濟十強。

然而江蘇省蘇州市以地級市身份進入全國經濟十強,而且大幅領先於中西部兩大省會城市武漢、成都。蘇州是唯一一個上榜全國經濟十強的地級市,也是江蘇省久負盛名的最適合投資的城市。

由此可見南京的光環已被蘇州所掩蓋,因此南京在江蘇省的首位度並不高,且有下降趨勢。
21世紀本是城市創新創業的大好時機


,南京儘管抓住了一些機遇,卻也錯過了一些機遇。比如,在全國形勢與政策推動的網約車合法後,本市居然暫停該業務。

也許還有其他類似的新型產業在南京也存在類似情況。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一旦抓住機遇,必將崛起。同樣是省會城市的杭州,因為培育了一個新型網絡產業,最終成就並穩固了其在全國的地位。


民間查訪專員

南京是江蘇的省會,雖然現在首位度還不是很高,但卻也在一直提升狀態,22年來,經濟總量長期居於全省第三位,但最近幾年已經躍升到第二位,只是比第一位還有一定差距。通過下表,我們也看到南京發展速度目前快於蘇州,首位度在持續提升中。

城市首位度”是美國學者馬克·傑斐遜於1939年提出的一個概念,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鎮體系中的城市發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最初主要表達一個國家的城市間人口規模比較,而在我國逐漸演變發展為用GDP來衡量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反映一個城市在特定區域內的強勢指數,反映一個城市對資源的集聚力和對周邊的帶動力,其中,經濟發展是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其實越是沿海發達地區。省會城市首位度越低,而相反,越是內陸地區,省會城市首位度越高。這是長期發展和地區行政,政策發展不同所影響的。

內陸城市長期財政發展,各種規劃偏向省會城市,呈現單極發展。最典型的四川,成都已進入國內新一線城市,而出了成都,卻經常被人感覺,四川其他地方是環成都貧困帶。相反,沿海地區因為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大力發展經濟,行程行業聚集,多極化發展,各市齊頭並進,也就間接造成省會城市首位度不高。

但隨著城市發展,首位度不只是看經濟一個指標,還應承載更多的國家戰略,具備較強的資源集聚力以及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力,這恰恰是南京的優勢所在。而且南京的經濟發展質量是江蘇最高的,基本都是高新產業,而非蘇州無錫代加工產業所能比擬的,雖然短期來看,蘇州體量龐大,南京只有蘇州的60%多,但在未來新一輪的產業升級中,南京定可脫穎而出。

戰略規劃上看,近年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均覆蓋南京,是“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從資源集聚力看,南京高校數量、兩院院士及每萬人創新人員數量,均在全國前列;又是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

另外,未來的城市發展也是人才的較量,南京高校林立,有著近百萬的大學生,人才優勢也不是其他省內城市可比擬呢,然而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才流失嚴重,在南京畢業的大學生,優先選擇確實上海,蘇州工作,但近期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有利於人才的挽留,也為未來提升首位度打下堅實基礎,人才迴流明顯提升。

根據南京近期的大規劃,相信未來首位度是大幅提高,並輻射周邊。


拾葉

南京首位度在過去600年甚至一千年裡就沒有高過啊。

明朝時,南京是南方政治中心,但也並非經濟中心。明清時期,南直隸/蘇皖的經濟大城市是揚州和蘇州,此外還有松江、淮安、常州這樣的二線城市,南京也只能算個強二線城市而已。清末,上海又超過蘇州,並且1958年繼承了原松江府全部地盤。揚州淮安因為運河而衰落,從國家一二線城市變成了三四線城市。南京經濟基本一直在十來名左右,2008年排全國18名,2017年排11名,這已經是南京改革開放40年來最高名次了!

南京更重要的是其戰略位置,蘇皖中心,江東門戶,戰爭年代是北方控制長三角的據點。南京地理以丘陵地貌為主,外加長江天塹,軍事上比長三角其他城市更有優勢。但是這也制約了南京城市的發展,東面是紫金山,北面和西面是大江,南邊還有雨花臺、牛首山、將軍山等,導致南京發展格局較小,外圍城市少、人口少。城市向外發展時,總是被這些大山大河阻斷,所以人口都集中在主城區。而蘇州以平原和湖泊為主,其平原面積是南京數倍,更適合於農業和城市發展。


RaymondIT

南京最尷尬的是其地理位置,如果是直轄市還好,可其偏偏是江蘇省省會,卻位於江蘇偏僻的西南角。

地理位置對城市的擴散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比如省會城市廣州、成都,位置在省內稍微靠中,在省內都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發展動力。南京地處江蘇西南,輻射能力侷限在周邊幾市和鄰近的安徽部分市縣,而蘇北一些市縣前往南京最快捷的線路甚至是經過安徽到達。所以,南京的地理位置決定其不能有效的影響全省以及充分利用省內發展資源。

此外,以蘇錫常為代表的蘇南地區是非常發達的區域,同樣也稀釋了南京的影響力。

因此,南京能保持現在的特大城市格局其實也是非常不錯了。


蘇綻


綠茶的山

城市競相擴容攤大餅式的粗放城市發展模式,並不能有效提升城市的發展質量,並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真實競爭力。城市區域擴大,政策傾斜,生產要素社會資源的無序大量佔有是城市擴張的原動力。GDP總量並不能公正反映城市發展的水平,更不能作為客觀評價城市發展質量的唯一量化指標。在全國31個省、區及直轄市的首府所在城市中,南京市轄國土面積過於狹小,位列第30位,僅比海南省海口市轄國土稍大。在全國城市掀起的擴容熱浪中,南京一直保持著原有的市轄區域範圍未變。以本文作者觀點,以全國經濟第二強省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平均水平為標準,南京市域只要稍作擴容經濟總量就立超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一的江蘇省,全省統籌協調發展,城鄉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典範,。江蘇省及南京市的社會經濟均衡發展之路,較之相關省的省城一城獨大模式,無疑對中國崛起更具時代發展借鑑意義。古都南京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包容博愛社會人文氛圍濃郁,科教發達人才蒐集,創業創新厚積薄發,低調務實不為浮名而迷茫,在新代正奮力譜寫著嶄新的歷史篇章!而所謂首位度等虛無概念的炒作,終將成為社會發展進程的泡沫雜音湮沒於中華民族崛起強盛偉業的澎湃歷史潮流。


夢裡江南59707711

首位度是指國家或地區首位城市與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規模之比。

在一定程度上,首位度代表了城鎮體系中的城市發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其計算方法為:S=P1/P2。

數據顯示,2017年南京常住人口為833.5萬,低於蘇州的1068.36萬和徐州的876.35。

單就數據而言,江蘇的首位城市是蘇州,而不是南京。這也是近些年,南京多次提出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原因。


首位度是人口吸引力、政治影響力和經濟輻射力的綜合體現。由於地理位置和發展歷程的影響,南京的政治影響力遠高於其經濟輻射力。

南京都市圈由江蘇和安徽的部分城市組成,相對於蘇錫常和上海,南京對江蘇的經濟輻射力相對較弱。

由於消費水平、工資收入和工作機會的影響,大多外來人口也把蘇錫常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

當然,作為江蘇唯一的特大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國教育基地,南京在教育、科研、醫療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新一輪人才大戰中,南京的頻頻發力,就是其提升首位度的直觀體現。隨著高鐵經濟的影響,相信南京的經濟輻射力和首位度,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橙子怕天黑

改革開放使得蘇錫常依靠全國經濟龍頭上海而快速崛起,南京經濟一度排名落至全省第四,今些年,南京通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並得益於南京經濟圈的逐步發展成熟,經濟排名已經升至第二,但是離榜首蘇州還有不小差距。作為省會城市,對蘇北影響還不夠,隨著寧淮高鐵的開建,拉近了與蘇北各城市的距離,南京到最遠的連雲港也縮短到1.5小時,這使得南京與全省各市的經濟合作更加緊密。南京現在正加快建設國家級江北新區,又被定位長三角唯一特大型城市,發展前景廣闊,南京首位度可期!







漂飄12

因為江蘇有蘇州,在經濟上,南京被蘇州甩了太多。南京的話語權自然沒有像成都武漢那麼多。畢竟江蘇除了蘇州這個巨無霸還有無錫常州等經濟強市,無錫常州的經濟沒比南京差多少,無錫甚至幾年前還是江蘇第二,南京近兩年才追回來的。


remaken

長三角的龍頭始終是上海,這個局面不會改變。南京的作用對安徽更大於江蘇,特別是將來,蘇州在聯繫江南江北的鐵路網中作為的增加,和北岸鐵路網的構建。南京的作用會進一步削弱。唯一仰仗的只有省會地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