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有一個最大的夢想,但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實現了。”公元前210年,中國最強勢的人——千古一帝秦始皇病入膏肓。他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樣,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慨嘆人生的無奈。他舉傾國之力狂熱地尋求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但即便犧牲萬千人的性命而血流成河,即便耗盡國家的所有財產而讓金銀鋪滿求仙的道路,世俗的力量仍然有限,完成中國統一偉業的秦始皇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而且是最徹底的失敗—死亡!
當身體尚未完全衰竭時,秦始皇仍強烈地排斥著死亡,仍然堅決地牴觸著。他甚至仍然固執地認為,世間事沒有他辦不成的,他是天之子,是神,無所不能。他建立了古往今來任何人無法企及的不世偉業,他從來沒有失敗過,這一次仍不應該失敗。
《史記》記載:“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的病已重到臨近死亡的狀況,身邊的大臣近侍卻沒有任何一人敢提半個死字。因為誰都知道,暴戾的皇帝一旦聽到這個字眼,後果就會非常嚴重——最親近的人也可能遭受最殘酷的懲罰。
自視最偉大的秦始皇向來只看重自己的性命,只要他樂意,他可以在瞬息間取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的項上人頭。
秦始皇彌留之際,他終於能夠靜下心來對後事做一切實的安排。他將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召來,令趙高代他寫信給公子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合咸陽而葬。”就是命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迅速到咸陽治辦喪事和安葬。
信寫好後,蓋上玉璽,密封起來,馬上就要發送出去。只是,此遺囑寫得太晚了,尚未發出,秦始皇即迅速死去。
或許只是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時間,假如秦始皇死得稍微晚一點點,以他的絕對權威,只要他活著,就沒有任何人膽敢扣留遺囑,那麼,遺囑會被髮出,然後到達扶蘇手中,則整個王朝的命運將會沒有那麼多懸念。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在秦始皇真實的遺囑中。他令扶蘇返回咸陽,意思再清楚不過,就是讓扶蘇當他的接班人。這一安排應是秦始皇晚年最明智的舉措,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作為秦始皇的嫡長子,扶蘇在名義上是最合適的皇權接手人。以皇長子身份繼位,名正言順,可以極大地減少其他皇子對皇位的覬覦,有利於皇權平穩過渡;
二、扶蘇是一個很有能力、文武雙全的人,即便擁護其他皇子的大臣(例如趙高)也不能不承認扶蘇的能力。秦始皇喜歡的皇位繼承人當然必須是有能力的;
三、扶蘇有帝王氣魄。在其他人(包括秦始皇的其他兒子)都在秦始皇的淫威之下不敢直言時,只有扶蘇數次直諫,表達出相對獨立的治國理念。儘管扶蘇的舉動曾使秦始皇很不高興,甚至把他趕出京城.,但秦始皇在冷靜時會想到:這才是自己的兒子呢。倘若只是一個阿諛奉承的無能之輩,秦始皇怎能放心把國家社稷的重任交付給他;
四、返回頭來看,即便秦始皇將扶蘇趕出京城的時候,他還是給自己的長子留了餘地。他派扶蘇去監管邊疆擁有三十多萬大軍且在朝廷及軍隊中最有威信的蒙恬。扶蘇跟蒙恬相處很好,蒙恬及其家族均忠於秦王朝,如此,秦始皇將皇權交給扶蘇後,扶蘇就會在蒙恬及強大軍事力量的支持下,穩穩地把握住局面,從而避免出現秦始皇一死而混亂的局面。 #p#分頁標題#e#
為了整個王朝的命運,作為一個非凡的政治人物,秦始皇臨終前的安排實際上是他多年來觀察、比較、苦心安排的結果,是他所有的政治智慧最後的結晶。這本來是非常明智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剛剛死去,最有權威的遺囑便被篡改,夢想傳萬世的王朝也在瞬息間土崩瓦解。
閱讀更多 史記通鑑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