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

停!各位有話好好說,請再給我個機會,讓我們忘了剛剛發生的一切,重新開始。

作為一個已經離開校園很久的工作狗,晨起的公交地鐵上又一次看到了穿著校服的你、你們,不禁懷念起那些曾一起同窗的歲月。

悄悄塗鴉的校服、揮汗如雨的籃球場、拗口難記的文言文、永遠背不完的單詞和解不開的數學題,當然,還有那個隔著課桌偷偷觀察的側臉.....

一切就像一場永不能回逆的旅程,起點名為,青春。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開學

開學,這個你們正叫苦不迭的日子,這個我們正無比懷念的日子,古往今來都是人生裡最重要的一場儀式,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上學的那些事兒。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古人上學那些事

9月開學的前世今生

中國古代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農事展開,入學時間也不例外,所以當時除了“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

據漢代《四民月令》記載,當時流行的入學時間是: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從中可以看出,漢代的教育主要是利用農閒時間,這也是中國古代教學的一大特點。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八月暑退,農閒開學咯

南北朝時期,開學時間就相對統一了,“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後來,冬季入學成為古代鄉村小學較為普遍的選擇,但具體時間已與漢代有所不同,基本為農曆十月份開學。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農曆十月開學,教室開始燒炭取暖

清朝末年,隨著越來越多新式學堂的建立,清政府引進了西方的教育制度,並制定了全國統一的學制、學長及假期等。自此,中國的學生們才有了固定的假期和開學日期。

不過,在漫長的時間裡,開學日期也發生多次變化,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基本固定每年的9月初到次年的6月末為一學年,各地也依此制定出自己的年度校歷。自此,9月開學就形成了慣例。

入學年齡:8歲為主流

現代一般規定孩子六七歲入學,古代晚於現代,大體在8歲至15歲之間,《嘉靖太平縣誌》記載,明代太平縣“令民間子冀盼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皆入社學”。其中8歲為主流,許多名人都是8歲入學的,如東漢哲學家王充、宋代文學家蘇東坡。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古人學齡8歲為主流

明朝有些地區甚至對兒童入學會採取強制性措施,規定:“民間子弟八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這點倒是與現代的九年義務教育有幾分相似。

學生管理:注重日常行為的稽考

正如現在的校規校訓,古代很注重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稽考,以約束學生行為。如明代有的小學設立“揚善簿”、“改過簿”、“記過格”,好事壞事均記錄在案,作為學生升學錄取時的參考。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記過格

古代的行為管理相對嚴厲,學生表現好會得到獎賞,反之表現不好先生可以用戒尺打學生手心,家長也大多認同“不打不成器”。學習不認真或學得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罰跪……如同家常便飯。王充《論衡·自紀篇》稱,“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可見,在漢代就流行體罰學生。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用於體罰的戒尺

考試測驗:多種形式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考考考~

看來,不管穿越到什麼年代,都逃脫不了考試這個“大魔王”了~

古往今來,在先生、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初識世界、瞭解世界,他們使我們人生的奠基者。在即將到來的教師節來臨直接,也祝福這些辛勤的園丁們節日快樂~桃李滿天下!

年度“災難鉅製電影”——開學上演,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這廂有禮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