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工”馬舍木斯

62歲的馬舍木斯一家祖祖輩輩住在山樑上,老房子都是土坯房,因年久失修,已變得簡陋不堪,居住條件艱苦。這裡氣候乾旱缺水,群眾靠天吃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沒有能力建房。自從他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之後,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在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他的家被鄉上安置到新的搬遷點上,他的兩個兒子都參加了精準扶貧技能培訓,大兒子學了挖掘機技術,二兒子學了瓦工,現在都去外地的工程隊打工,每個月有了穩定的收入。

“監工”馬舍木斯

聽到家要搬到山下公路邊,馬舍木斯高興得好幾夜沒閤眼,逢人就說黨和政府好。“現在這個新家,包括房子的結構、佈局都是鄉政府和我們一起商量定下來的,我們還和施工方簽訂了建房合同,花的每一分錢我們都明明白白。新房子建在公路邊,交通方便,以後坐車半個小時就可以到三甲集去趕集,娃娃們上學也近了,現在就盼著房子趕緊修出來,我要第一個搬進去住。”馬舍木斯都等不及房子建好的日子了。

像馬舍木斯這樣家在鳳山鄉的還有很多。家住池灘村75歲的李成海一家,也即將搬到鳳山鄉池灘安置點。他家的土坯房已經陳舊不堪,牆上到處是裂縫,院子裡的兩株牡丹開得正鮮豔。李成海說:“我住的是40多年前修的房子,快不能住人了,現在趕上黨的好政策,我們要搬到山下的新家去了,等新房子修好了,我要把這兩株牡丹也遷過去,給新家添添喜氣。”

池灘村黨支部書記閆志俊說:“2017年至2018年,池灘村已安置了39戶搬遷戶,縣上的標準是每戶建房補助資金3萬元,每戶每人自籌資金嚴格控制在2500元以內,村民們對搬遷興致很高,大家都願意搬到安置的新家裡。”

採訪中,鳳山鄉黨委書記妥新平介紹說:“從2014年至2018年,鳳山鄉共實施易地搬遷677戶3385人,在2017年、2018年的易地搬遷項目實施過程中,8個行政村召開村民大會20多次,並採取逐戶動員、群眾申請、村民評議、鄉政府審核、縣主管部門審批的程序,最後確定了397戶、1948人實施易地搬遷。其中,通過群眾自願的方式,確定60戶293人搬遷到縣城樓房安置點,77戶352人搬遷至達板鎮樓房安置點,260戶1303人留在本鄉集中安置。如今,全鄉共有15個安置點正在建設當中,132戶已完成主體工程。每個搬遷點上,我們都聘請了一名監理,同時每個村都選出3名群眾代表作為監工人員,確保工程公開透明,工程質量合格,讓群眾滿意。”

“搬”出貧窮,“遷”來幸福。鳳山鄉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圓了馬舍木斯的搬家夢,如今的馬舍木斯守望著自己的新家,更加堅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