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

人才!

這個道理,溫州老早就深諳其中。

任何形式的教育組織都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同時服務於這一經濟基礎,書院也不例外。

書院是中國古代私學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在明代,溫州經濟社會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書院的發展。

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明朝,溫州平陽、永嘉等地農業生產收入大大增加,據明萬曆《溫州府志》載,”夏麥稅,平陽8400石,永嘉6100石,瑞安4200石,樂清2600石,泰順757石(如上圖所示);秋糧稅收入,平陽26468石,居溫州各縣之首,永嘉1938石。”

溫州平陽、永嘉兩縣經濟收入的增加,為興辦學校、書院和科舉考生費用的開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楠溪江許多村落得以重建或者重新規劃擴建,如巖頭村於明朝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至三十七年戊午(1558)以一整座大型的水利設施重新規劃,以“七星八斗”與“文房四寶”佈局,突出利於科甲的思想。嶼北、蒼坡、芙蓉、花坦、甌渠、溪口等楠溪江大型村落現存的建築基本上為明朝的風格,而埭頭、林坑、石柱等村則建於明代,因此在這些村落裡都分別保存了明朝的書院、耕讀樓、書塾或遺蹟。

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在縣府給縣學儒學生員進行考試費用貼補方面,明代永嘉縣發給歲考、季考生員銀兩各40兩,泰順發給歲考、季考生員經費分別為7兩和16兩,合計23兩。在科舉牌坊銀兩方面,泰順縣為6兩2分,瑞安69兩7錢9分,樂清67兩2錢8分,平陽114兩9錢8分。書院的開辦經費分別依靠宗族的族田、個人捐資、官府貼補等維持。縣學經費由官府拔款,地方捐置田園地租補充之,教諭與訓導俸銀、生員稟餼銀、膳夫門子薪銀等均由官府支付。稟生、貢生、舉人赴考之路費津貼,亦由縣學公車費支出。縣學有膏火、賓興款項。明正德間,永嘉縣學有學田157.6畝,其中塗田128.6畝,民田17畝,山田12畝,為縣學膏火之資。

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然而明代時,政府對手工業、商業進行設局管理、橫徵暴斂,殘酷剝奪;設立礦場局,壟斷礦業,加重礦課;實行海禁政策,明令“片板不許下海”,用軍隊封鎖海上交通,禁止民間的對外貿易,以貫徹“重農抑末”的政策。大批地方富豪或被抄沒家產,或被迫遷徙,使這一地區的工商業遭到嚴重挫折,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繼而影響了書院的發展。

書院概況

芙蓉書院

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芙蓉書院位於永嘉楠溪江畔芙蓉村內,據《永嘉縣誌》記載:“芙蓉書院南宋時創建,位於巖頭鎮芙蓉村如意街南側,延請宿儒名師主持。”家重師懦,人尚禮教,弦誦之聲,遍於閭里。當時的書院已被元軍燒燬,現存的是明晚期重建的書院。它坐落在村中央,北靠如意街,東臨芙蓉池,是一座封閉的內院式建築,整座書院格局正統,形制規整,由東向西,依次排列著泮池、儀門、杏壇、明倫堂和講堂。

會文書院

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會文書院位於南雁蕩山東西洞景區,書院初建於北宋,原是北宋時陳經正、陳經邦兄弟讀書處,後朱熹曾率弟子多人在此講學。書院的創建,使南雁也成為浙南重要的學術中心之一。門聯“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輩讀書多”系清末學者孫衣言手筆。清光緒重建。會文書院作為浙江省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書院之一,是浙南儒家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

梅溪書院

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南宋王十朋(1112-1169,號梅溪,樂清人)創建,舊址在四都梅溪村。後祠毀,明嘉靖元年(1522)知縣潘璜廢東嶽廟祀梅溪(王十朋號)並在兩廡設塾。雍正六年(1728)縣令唐傳鉎將城西長春院改為梅溪書院。清嘉慶三年(1798)改建大門,嘉慶八年(1803),知縣倪本毅建文昌閣,此後,書院規模日漸增大。同治元年(1862),院舍被毀。三年(1864),邑人劉書年等捐資重建,恢復舊貌,延請名師,各以所長教授諸生。

戴蒙書院

錢財、人才,溫州從未放棄過

戴蒙書院又稱“明文書院”,位於永嘉溪口,是浙江省的重點文保單位。該書院是由南宋理學家戴蒙父子和文字學家戴侗共同創辦。現存的書院地基仍為宋時所建,地面建築為清代風格,為清乾隆年間重建。房屋的花板、門窗等雕刻非常精美,或龍或鳳舞,或花鳥或人物,無不栩栩如生。

北宋至清末年間,據《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統計,永、樂、平、泰五個舊制縣,相繼建成(包括新建、重建、修復)也有以下書院:

永嘉縣:東山書院、永嘉書院、貞義書院、鹿城書院、浮沚書院、南峰書院、芙蓉書院、中山書院、甌江書院、羅山書院。

樂清縣:宗晦書院、雁山書院、梅溪書院、鳳南書院、南屏書院、招賢書院、漾風書院、仰川書院、太白書院、金鰲書院、芝峰書院。

瑞安縣:仙岩書院、羅山書院、綠芸書院、心極書院、玉尺書院、萬松書院、萃英書院、心蘭書院。

平陽縣(包括蒼南轄域):會文書院、鵝峰書院、正學書院、魁峰書院、環青書院、龍湖書院、逢源書院、吾南書院、崇正書院、文溪書院、星巖書院。

泰順縣:中村書院、侯林書院、羅陽書院(以上不計玉環廳環山書院、鳳鳴書院、玉海書院)。

在歲月磨礪中,現存書院已是極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