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酒醒何處

柳永:酒醒何處

宋詞作為宋代的文學主流,它和唐詩齊名,並稱“雙絕”,影響至今。

我有時聽到這樣的爭論:唐詩與宋詞哪個文學成就高?這是很無謂的爭論。唐詩與宋詞一起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拼圖,各佔據著屬於自己的高峰。唐詩發展後期,再也達不到李杜的高度,開始變得刻板、教條,或者說失去了創作生命,這對一種文學形式的發展是致命的。文學一定是高雅的,但也不能脫離群眾,唐詩漸漸不受大眾的垂青,老百姓渴望的,是一種更樸實、更接地氣的文學。

宋詞顧名思義,是一種唱詞,相當於今天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為什麼能流行,因為它大眾化,通俗化。所以唐詩和宋詞完全就是兩種風格,唐詩像交響樂,你見過普通百姓穿著背心踩著拖鞋去聽交響樂的嗎?宋詞就屬於市井文化,街頭做遊戲的小童也能吟唱。因此詞一開始並不被士大夫階層所接受,大家都在寫詩讀詩,聽交響樂,偶有幾個人打著快板闖入其中,必定遭到鄙夷。

詞雖然盛行於宋,但起源自唐。唐朝的開化,使得胡人外族的音樂傳入中土,又與漢民樂融合。演唱樂曲必然要配詞,由此詞開始登上文學舞臺。但詞由於流行歌曲的性質,一開始多寫些哀思憂慮的豔情主題,有點像情歌,這在士大夫們看來,簡直豈有此理。到了李煜時,詞在主題和格局上取得了突破,當然這是以李煜個人的悲情為代價的,我們在上一講專門講到,在此不作贅述。

在詞的發展過程中,文人漸漸也意識到“豔情”這個問題,於是著手改革,使詞的內容和主題上多元起來,不單單只是描寫閨情,而是多了一些人生層面的東西。但是這個人生觀與唐詩比起來稍顯單薄,我前面講過,由於宋代的政治原因,影響到文學上,就是宋詞缺少唐朝那樣開疆拓土的格局,文人把創作的眼光更多的投向了對個體生命的關注,這是宋詞與唐詩風格上最大的不同。

那麼詞的不斷髮展,不斷完善,產生了一批重要的文學家,這些人和我們熟悉的唐朝詩人一樣,活在我們的口耳相傳中。宋詞和唐詩都是我們這個民族基因中的文化構成,非常重要。我們不但對唐詩熟悉,宋詞也一樣隨口唸起。比如我對於宋詞最初的記憶就是小時候中秋節會背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句子,宋詞對我們也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我一直覺得,唐詩和宋詞一同構成了中國人的性格和處世哲學,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不同的詩句和詞句中找到一個自己,這也是唐詩宋詞傳誦至今的重要原因!

接下來的幾講,我們就隨著幾個宋詞大家的創作去感受詞的魅力。

今天從柳永開始。為什麼選擇他呢?因為他在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宋詞的創作歷程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席位。他的詞作,大多是反映市井生活,因此在當時也頗受追捧。正像今天跳遍大江南北的廣場舞,群眾基礎雄厚——“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文人做到這份上,真是一種幸福。

我第一次讀柳詞是那首《望海潮》,波瀾壯闊,濃墨重彩。但我初讀只是讚賞,並不喜愛。我一向厭惡肉麻的頌歌,柳永寫這首詞,是為了求官,低了文人身份,多少有些可惜。但他也是無奈,柳永一生四次於科考落榜,他對於功名似是極為矛盾的。曾寫過疏狂豪邁的《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一句我尤其喜愛,簡直寫得痛快!不料宋仁宗聽後不高興了,御筆一批:“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那一次柳永本是考上了,但皇帝劃去了他的名字。他一定又後悔了,埋怨自己心直口快。但是柳永也很有意思,他後來到處跟人炫耀:“我乃奉旨填詞柳三變。”這一招著實空前絕後,把自己擺在很高的地位,是奉皇上旨意作詞的,又繞著彎子抨擊科舉。

自此,柳永成了北宋第一個專事寫詞的文人。

柳永:酒醒何處

北宋初時,詞這種文學體裁還未為人廣泛接受,詞的主要用途是作唱詞,由青樓女子演唱,柳永因此常年混跡在青樓,詞作也沾染了些許脂粉氣。有些文學家因此批評柳詞,稱其登不上大雅之堂。我覺得這種批評很沒有道理。我們不能因為唐詩宋詞成了中國文化的瑰寶,就給詩詞定一個很高的基調。研究宋詞,應當從源頭開始,就如我們現在說到人類,誰也無法否定我們是從醜陋的猿變化而來,為了高雅而貶低通俗,是不可取的。

柳永在天南地北的青樓中過著浪子生活,當時的青樓女子,對柳永極是崇拜,誰要能唱上柳永填的詞,那真是身價倍增。柳永的職業相當於今天流行歌曲的詞作家,只是比起今天潦倒的多。如今人們賺得錢多了,內涵卻在逐步消解,我常常覺得這一點很有趣,你說這究竟是經濟社會的優,還是劣呢?

柳永一生幾乎都在漂泊,從沒有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他的作品中充斥著兒女情長,總是離別、回頭、張望、凝噎。天聖二年,柳永第四次落榜,他離開京師,和自己的情人分離,寫下那首最著名的《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上下闕非常清晰,很分明,上闕寫分別,下闕抒懷。你看“執手相看淚眼”這樣的句子,寫得很細節化,當時的文人階層甚至認為很庸俗,怎麼能這麼赤裸裸的表現男女之情,柳永這麼寫很有勇氣。這也是我講過的宋詞的格局變化,它更多把筆觸放在人本身的情緒上,關注的是人的內心。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是千古絕唱,聽得人心碎。柳永這位情人也是青樓女子,據說藝名叫蟲蟲。這個名字真是妙極,似乎是柳永一生遭遇的折射。在當時無論是統治者還是士大夫階層,柳永不過一個庸俗的浪子罷了,他死時,身無分文,幾位青樓女子出資將他安葬。每年清明節,歌妓們都相約前來祭掃,稱為“吊柳會”。

柳永詞極具畫面感,擅長慢詞創作,大量的鋪敘很有特點。柳永因為是一個“草根”,所以他的創作反映了當時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態,是當時社會風貌的展現。另一方面,他對宋詞全面性的革新,功不可沒,甚至影響到後世蘇軾、秦觀、周邦彥等人的創作,他顛沛放浪的生命形象也獨立於古代文學群體中。

柳永:酒醒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