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激昂与浪漫

李白:激昂与浪漫

究竟一首优秀诗歌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诗歌应该展现出怎样的创作面貌,这是诗歌发展道路上各个流派诗人都在争论的话题。我们今天谈到诗歌,更多地会提起唐诗,唐诗是中国人最传统、最深刻的诗歌记忆,今天小孩子开始学诗,几乎没有家长会让孩子读《诗经》,那个太遥远。我们今天嘴里经常引用的也是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唐诗也有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风格。

在初唐时期,唐朝诗歌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南朝遗风,文人还是偏爱去创作“宫体诗”,就是描写宫廷的男欢女爱。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宫体诗”的价值,但是这种辞藻靡丽的诗歌势必很难在民间产生广泛影响,过分追求辞藻本身就偏离了文学创作的宗旨。所以,“宫体诗”需要被新的气象替代,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出现,打破了“宫体诗”的创作束缚,将诗歌主题扩展到了江河山川、边塞大漠。随后,陈子昂进一步完善了诗歌改革的理论,成为真正的改革者。

首先,陈子昂提出“兴寄”,这有点接近于《诗经》的起兴手法,也就是说,陈子昂要求诗歌创作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创作有思想的诗歌,摒弃内容空洞的作品;他还强调“风骨”,就是我之前讲过的“魏晋风骨”,这象征着一种文学生命力,一种精神。不论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脱离了现实,缺少对人的关注,或是没有充实的思想,这样的作品一定会垮掉。为什么我们今天常说好书太少,常抱怨电影难看?正是因为这些作品没有灵魂。现在市场上许多文学期刊满篇都是言情小说,亦或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和精神洗脑,文学风气折射出社会风气,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至今在国际上都缺少文化影响力,其中原因,是很多文学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需要反思的。

万幸的是,唐朝有陈子昂,而且他的改革精神在后来的整个唐朝得到了推崇和继承,李白后来主张“复古”;韩愈、柳宗元领导“古文运动”;白居易还发起过“新乐府运动”,这些人都是深受着陈子昂的影响。

我们今天,就先讲讲李白。

讲唐诗,一定不能绕开李白和杜甫。

这两个人恰巧处在唐代诗歌最辉煌的阶段,或者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他们,才创造出这样的辉煌。李白和杜甫被称为诗坛双子星,但又怀着不同的风格,一个飘逸,一个凝重。李白的诗读起来更富有生机,像一个永远不老去的年轻人;杜甫则是沉郁很多,少了一些张扬。这两个人各有千秋,影响力不相上下,但就我认为的诗人的标准来讲,李白更符合一个诗人的气质。

什么是诗人?我觉得每个人对诗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诗人该是一种境界,单纯、浪漫、生命跌宕而热情,在群体中有点格格不入。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是很纯粹的,更多的在乎个人情怀的表达。因此很多人认为诗人和艺术家是精神病,以致现在社会有些人把“诗人”看作是贬义词,中文系有时候会嘲笑诗人。我觉得这也是当下社会难以产生有高度的诗人的重要原因,现在社会价值观很功利化,而诗人往往是要牺牲掉世俗的一些东西,毫不客气地说,现代文明扼杀了诗人群体的生存。

李白是个正格的诗者,他出生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可以算是“海归”,血统上似乎也不是纯正的汉人,但他对汉语言的掌控和玩味炉火纯青,这便是文化融合的结果。李白的游牧基因赋予了它强健的生命力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漂泊生活的向往,他的脚步走遍大山名川,他的思想和诗歌就同他的脚步一样,放浪、自由。

教科书中关于李白的介绍有点刻板,其实不单单对李白,我们的语文教育把文学变得毫无生气,缺少血肉。李白除了是个诗人,其实还是个道士,是个剑客。据说李白被称为大唐第二剑客,第一正是他的师父裴旻。李白自己写诗称“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这说明李白的武功一般人还是近不了身的。但是我比较反对有些电视剧把李白刻画成飞檐走壁的高手,会剑术不代表会轻功,诗人的夸张是一种洒脱的表现手法,现在许多导演的夸张简直是愚蠢。

李白在25岁离开家乡,开始飘泊人生后的他从此再未回过家乡。这一点就和杜甫很不一样,杜甫一生更多想着别人,心中装着的是家国、是天下。李白是道家的崇拜者,没那么多儿女情长,他似乎更喜欢体悟漂泊的意义,心中怀着的总是自己的情怀。

李白在前半生主要干了三件事:交友、寻仙、求职。李白寻仙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受道家思想熏陶,李白渴望成仙,久而久之,写的诗也有了仙气。李白一面寻仙,寻的累了,才想着做做官,借着诗名,结交不少官员。可当他敲开人家的门,拿出自荐信的时候,却又是一副比皇帝还大的架子,这样的求职,结果可想而知。

年过不惑,李白总算凭着诗名扬名四海,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读过他的诗,并且非常欣赏李白,用今天的话叫“脑残粉”。于是玄宗召见了他,获赐翰林院供职。我相信最初呆在玄宗身边,李白一定很是高兴,玄宗从文采上是赏识他的,这点毋庸置疑。可他无权参与政事,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玄宗身边一个文案秘书罢了,甚至,有时连秘书都不如,要替皇帝写那些歌功颂德,语言肉麻的作品,李白不情愿了。这就是真正的文人和御用文人的区别,那些谄媚的御用文人,他们的作品不过是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实质内容,读来令人作呕。可悲的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很多领导,他们认为越是华丽,越是长篇大论的文字就越优秀,那些别人听来假大空的东西他们却甚是着迷。文学的悲哀,莫过于此!

李白无疑是诗歌国度里的国王,他的诗歌成就足以俯视同时代许多诗人。在统治者那里,李白的价值无从展现,他的生命需要盛放在自由的诗歌世界,李白选择离开,继续远行。

后来我们都知道,李白因为选错了政治阵营(永王李磷事件)受到迫害,经过一番周折重获自由,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李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都是影响巨大的,他的雄奇浪漫令人着迷。读李白的诗真是有一种痴狂、笑傲天下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奇怪的是,中文系很多女生反而都崇拜李商隐,大概因为他的诗歌更缠绵。李白诗里展现的心胸是包容天地的,身上也具有浓重的江湖气,我想,这可能是女生不太能懂得李白的其中一个原因。

李白传世的杰作太多,我们的语文课不论什么阶段都会学习李白的诗歌,我最爱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李白把奇谲的想象力和狂放的心性肆意挥洒,一气呵成,兼用骚体,令人叫绝!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看这首诗,洋洋洒洒,飘渺但不虚浮。全诗其实记述了作者的一个梦境,这个梦境瑰丽奇幻,写景的部分又不会让人觉得虚假,是实实在在天姥山的风情。诗歌到最后,作者醒来了,梦境破灭,这代表着作者人生理想的幻灭,但是作者没有向现实妥协,依旧我行我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看没有一点消极的情绪,而是不卑不屈的气魄,这就是李白,激昂浪漫,难怪贺知章称他“谪仙人”。

李白:激昂与浪漫

我们今天提到李白,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很能喝酒,这话虽然没错,但是李白的喝酒是有寄托在里面的,大家不要以为李白是像今天很多酒鬼一样成天烂醉如泥。李白的喝酒是一种境界,他很爱酒,很懂酒,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诗作,这些诗里,酒往往只是一个道具,他要通过酒、通过“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单单是李白,也是古代许多文人彰显自己的一种方式。

我在前面讲魏晋文学的时候提到过魏晋风骨的精神内核,即对自然、对自我的重新审视,提倡人性的解放。李白身上也具有这种自我意识,行事比较放荡,对礼法有点不在乎。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一定知道就是李白的诗,就是李白的风格,就是和杜甫、和其他诗人不一样的。

那么李白写酒,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将进酒》。“将”这个字在这里读“qiāng”,就是“请”的意思,所以这首诗的题目通俗点解释就是“干杯”。你看连诗题都很洒脱、很直白,没有拘束的感觉。我们再看内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几乎不用翻译,因为有种宣泄、呐喊的感觉,很好理解。关键是不管是否了解李白,读过这首诗,一定能感觉到李白这个形象就在眼前。什么样的人是诗人呢?就是大家能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到这个人的生命状态,感觉到这个人的生命跳动。很显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效果。

乍一看这首诗好像有点消极,好像沉溺在酒中,沉溺在行乐中,这一点上也的确继承了汉末魏晋文人的思想。但是又不尽然,这里面其实有李白的反抗意识,对现实无奈的控诉,对统治者不能识人的不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看人生就如东流水,是不能够回头的,朝夕之间头发就白了。全诗首先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如此短暂无奈的人生,不要被忧愁纠缠,如何尽欢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是喝酒!但是你要觉得李白用喝酒来逃避现实,那就错了。在李白这里,喝酒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豪迈的表达,是对权势、名利、统治者的藐视。“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气馁,人生需要乐观的面对。这就是诗人,不被生活打倒,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再看下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里就开始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怀了,很超脱,很潇洒,这明显是道家的人生观。这里其实对现实有一个批判在里面,“长醉不复醒”,李白不愿回到现实的世界,“惟有饮者留其名”,这说的是和李白有着相似命运的文人群体,这里面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其实李白的“醉”是一种“醒”,世人的“醒”在李白看来反而是“醉”。

纵观整首诗,很豪迈,很夸张,比如像“千金”、“三百杯”、“万古愁”这样的词语,这使得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有气势,但又不觉得轻浮,不会让人觉得真的是喝醉了说胡话,是点到为止的夸张。这就是李白的浪漫,李白的豪情。但是透过这样的浪漫,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的孤独,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慨。李白很多诗作都是通过浪漫去传递内心的不浪漫,比如另一首作品《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似是不孤独,其实是彻骨的孤独,茫茫天地,只有月亮愿意陪自己喝酒,诗人在人间找不到知己,读来有一种凄凉的情绪。

所以这是我前面说的,李白是一个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人一定有着跌宕的生命情绪,很感性,甚至有点疯疯癫癫。诗人所有的思想是喷涌而出的,一定是有对世界、对人生以及对自我的宏观审视。不像现在一些所谓的诗人,写着无病呻吟的句子,用漂亮的韵脚欺骗天真少女。因此我一向觉得,诗歌发展到海子那里就几乎灭亡了,现在书店里很多诗歌,根本没法看。文学发展到今天,失去了许多内核,变得不伦不类,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李白:激昂与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