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刊《IEEE Spectrum科技縱覽》從我們認為特別適合工程師的視頻洪流中發掘出3部電影(參見 )。現在,我們不辭辛苦地帶來了3部更為合適的紀錄片,最近已經能夠通過流媒體或下載看到。
《加州打字機》
我們謀殺了它。對於打字機的死亡,最該怪罪的就是電氣工程師。我們建造了計算機和能進行文字處理的顯示器,將一項具有百年曆史的技術掃出家庭和辦公室。(然而,從某種意義上,在真的要寫些東西時,通過智能手機上閃耀的柯蒂鍵盤,我們卻也使它永生。)因此,要緬懷打字機,看這部紀錄片準沒錯。《加州打字機》有3條線索:一位尋找第一臺取得商業成功的打字機現存實物的收藏家,一位將打字機拆除並將碎片做成雕塑的藝術家,以及一家在加州伯克利苦苦掙扎的打字機維修店。(我最感興趣的是19世紀打字機多種多樣的設計,讓人聯想到1965年到1985年間小型與微型計算機熱潮中湧現的多樣性。)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機械裝置還是有一些生命力的。
《阿爾法圍棋》
正如本刊和其他媒體所廣泛報道的,“阿爾法圍棋”人工智能程序2016年在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對戰時,通常被認為是堂吉訶德在與風車對戰。圍棋是一項比國際象棋更具挑戰性的比賽,1997年一臺計算機取得了國際象棋的霸主地位。但“阿爾法圍棋”被設計為自學下棋,首先從人類下過的棋局庫中學習,然後自己和自己反覆下棋。結果是,程序能夠以驚人的方式下棋,並在3場比賽中直接擊敗了李世石。紀錄片《阿爾法圍棋》是關於這場比賽的優秀實錄,包括幕後花絮、對李世石和程序設計師的採訪。這是一部極佳的紀錄片,人類最偉大的棋手在世界上最具深度的圍棋交鋒中落敗於機器的這一天,各種複雜情緒展露無遺。
《遙遠航程: 太空中的旅行者號》
1977年,迎來了175年一遇的現象——行星連線,這一現象能夠讓我們在一次星際之旅中飛躍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為了抓住這次機會,旅行者號在那一年進入了太空。旅行者號配有雙探測器,做出了一個又一個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太陽系的認識。《遙遠航程》是為旅行者號40週年製作的一部優美的紀錄片,旅行者號迄今仍在繼續著它的星際穿越使命。和此前的許多紀錄片不同,《遙遠航程》中不僅有科學家,還有許多參與這項任務的工程師,並且記錄了各種事件,諸如在雜貨店突擊購買鋁箔以升級探測器的電氣屏蔽,以及後來在任務中奮力分開一個被卡住的相機掃描平臺等。如果硬要對這部紀錄片雞蛋裡挑骨頭,那就是普通觀眾可能會認為旅行者號任務是首次訪問木星和土星;實際上,這項榮譽屬於經常被忽略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任務。但這些探測器僅僅被一筆帶過,而且提及的內容主要與金屬板有關,即旅行者號所攜帶的金唱片的前身,這是為可能發現它們的好奇外星人準備的。《遙遠航程》在金唱片上花費了大量時間,的確理當如此。雖然它們被外星人們聽到的機會極為渺茫,但這些唱片卻見證了促使我們首先進行探索的想象火花。
閱讀更多 悅智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