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孤狼
没有在私企工作的经历,但和私企员工接触很多,以中年油腻男身份对年轻人提出诚恳建议:
第一,离开校门时,多数人怀揣了对事业爱情的梦想,在人生惯性推动下踏入职场。无论体制内外打拼,经过多年积累以后,绝大部分人能收获房子、车子、妻子、儿子和票子,在生活地,一般都能混上个当地中产。
第二,当今社会发展已经趋于稳定,资产大幅翻番的年代已经过去,已经很难再次涌现短时间内财富极端分化的例子。无论进入体制内外,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干,才能博出一个相对优渥的衣食无忧的生活;
踏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要树立理财观念,严格规划收支,才能形成个人财富积累。
第三,进入私企的同学,随着自己能力资历的提高,一般能晋身到中层,少数人能达到高层;这部分人的成功,更多由个人能力决定。而进入体制的同学,就不好说了,在地级市以上一般能干到正科乃至副处虚职;在乡镇基层,多数人能干到副科虚职,只有极少数人能走到正科或者处级以上岗位,工作生涯受很多因素制约,不能仅凭个人努力和能力就能做到。
第四,体制内工作鸭梨山大,动辄问责,白加黑、五加二是常见,但各种工资福利保险(包括长假)操作规范,该给你的,一分钱都不会含糊,不该给你的,想都别想;而在私企里面则有直面生存压力,一切以经济指标衡量,如果你能为老板创造更多的财富,你的收入当自然远高于体制里面的同学。
第五,公务员受热捧只是“围城现象”,已经与身份地位逐渐脱钩,更多的是自律与责任;而体制外行事则相对方便,偶尔犯错的人生成本相对较低。
最后,不建议年轻人进入体制。如果想发财,就进入私企或者个人创业,目前为止还是创业的极好时机,特别是农业开发领域;如果进了体制,就要放淡发财的心思,勤恳工作,经过时间的沉淀,自然会拥有一个从容自信优雅的人生。
以上建议对985等名校同学不起作用。
苗山风物视角
正好,我大学毕业后已经进入体制内工作十二年了,而大学一个班的同学可以说三分之二进入了体制内,三分之一进了私企或个人创业,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各人的命运又如何呢?
先说我自己,农村出生的苦孩子,运气好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十二年的风风雨雨,年终考核得过八次优秀,现在是算某县一个单位的业务骨干,刚赶上职级并行的好政策,享受了个副主任科员工资待遇,省吃俭用加贷款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和一辆十万元的车,目前正在为孩子能以后在省城落脚而努力。
我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大多数当了老师,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三尺讲台,一只粉笔就是一生的写照,不过大多数,有房有车有小孩,家庭幸福美满。
其他几个进了体制内的,都是普通职工,没听说那个当上一把手的。几个进了私企的,能在他们的空间相册等地方不时看到他们发牢骚和不满,有的还辗转了好几个公司,看得出压力挺大,不过都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地方买房落户,我心里面其实很羡慕他们,至少比我们少奋斗一代人。几个别的好像在辗转中失去了踪迹,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有两个创业的,一个用专业知识办了个培训班,目前发展成了培训学校,生意红红火火,年收入过百万。还有个倒腾进出口贸易,后来生意失败,现在开个小门面养家糊口。
这就是我班一个三流大学三十多个同学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进了体制内的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平平安安。在私企和创业的风险和压力都挺大,但熬过了,结局比我们要精彩的多,起码他们的下一代和我们不是一个起跑线上了。
但是,做为体制内的一员,我还是希望年轻人到外面去闯一闯,人生何处不风流,不要老了才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经历过这个世界。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请关注办公室的故事
办公室的故事
感觉这个也要看个人以及进入的体制内、私企的企业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1、进入体制内的乡镇.乡镇的情况比较复杂,上级很多,事情比较繁杂,晚上可能要加班,周末可能要加班,还要值班什么的,外人看起来工作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其实还是挺辛苦的差事,很多在乡镇待的年轻人好几年了还找不到对象.
2、进入体制内的县城以上单位.只要不是进了"两办"和fupin办的话,基本上还是能够保证晚上、周末、节假日正常休息的,工作性质也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就能熟能生巧了,还是挺不错的.
3、进入像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做程序员的话,工资是挺高的,但是程序员的加班也是经常的事情,编程也是一件比较 费脑子的事情,编程时间久了据说容易导致秃顶.我有同学在华为、腾讯、金山的,据说是经常加班,挺辛苦的.
4、进入建筑公司.有个同学长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招聘进入西安一家建筑公司做设计的,也是经常去工地,工资还是挺高的,估计马上能在西安买房了吧.
5、进入县城私企.之前在县城一家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做数据线的公司,里面有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妹子,那时候工资能拿两千多,平常事情还是挺多的,不过现在好像不做这个了.
1927年的古董先生
拿我和我大学时的同班好友徐说事。我和徐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相同专业同一个班级,从毕业时的学历情况来看是完全相同的。不同是,我大学一毕业就进入省城体制内工作,徐去做了北漂,进了一家私企。差距在毕业5年后逐渐拉开。
第一年,大家都是菜鸟。我月薪三千,单位管住宿,有五险一金,工作内容是办公室打杂,补贴大概每月500,年底一次性发放。徐在北京月薪四千,工作内容销售,租住地下室,因刚起步提成较少,有三险。
第二年,我月薪三千五,其他和第一年相同。徐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积累了一定客户,除月薪外每月提成不定,大概1000到3000。仍然住地下室。
第三年,我月薪三千五,补贴大概每月800到1000,其他和第一年相同。徐跳槽去了另一家企业,月薪5000➕,提成不定,1000到5000看业绩。其他和上年相同。
第四年,我和第三年相同,在省会城市买了个小房子,首付靠家里帮助,每月还贷款2400,还完后日子紧巴巴。徐做了部门负责人,月薪8000➕,加上业绩提成,实际拿到手每月大概15000➕,搬出了地下室,和别人合租了一个房子,房租4000,想过在北京买房,但觉得不现实,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五年,我工资涨了500,职位和原来相同,一切和上年一样。徐的工作愈发顺手,不再算月薪,开始谈年薪。年薪40万。但北京的房子依旧不敢想。
这就是我本人经历的进体制内和去企业的区别。如果追求安逸,就进体制,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如企业。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er
背书包的女捕快
大学生应当先就业,再择业好一些。在基层单位磨炼人生,对自己成长有利。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大西部去,到大边疆去锻炼,鼓励自主创业!
一般说体制内单位,包含国有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等,带编制的,吃国家饭的。这个话是俗话,也是老观念了。实际上,体制内只相对有保障,体制外的靠自身能力吃饭。但共同面对的是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如果国有单位、私营企业都交了这些,你走什么地方什么单位都是任你选择的。“双轨制”一并轨,养老金差别问题就解决了。
有关就业单位的性质优劣分析如下:
1、行政单位 :
公务员工作稳定,压力小,工资及养老、住房等有保障,名声好,上升通道好,有公仆精神,权力职别高才可有成就。 要求高,需考试入岗,考核严,工作死板,循规蹈规,创新性差,不能自由发挥,熬时间。
2、事业单位 :
有编制的,吃公碗,专业对口的学生利于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科教文卫行业稳定。工作压力较大。发挥空间较大。干的好成就感强一些。能人工匠文化。 弊:事业单位在改革,也不是铁饭碗,竞聘制,竞争压力增大,需要的专业度较高。
3、国企,含国资控股企业 :
工作稳定,福利有保障,心理压力低;培训机制完善,能锻炼人,有成长空间。 强权文化。 弊:人际关系复杂,愣头青们容易“触雷”;按资排辈,自由发挥度不高。
4、私企,股份制企业:
待遇高,机制灵活,可高可低,可上可下。工作丰富,一职多能,能力不断“更上一层楼”,工作较自由,按劳分配,积累经验快,升职也快,发挥空间大,可进可退。 大型私企也有稳定性,企业团队文化,个性化,差异化,丰富多彩。 弊:稳定性差,团队不稳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能否遇到好的,制度不完善,老板说了算,要想改变从“你当老板”开始。
5、外资企业 :
高薪,福利也不错,工作环境好。企业管理制度健全,有激励,有培训教育。 弊:工作繁重,竞争激烈,要随时保持战斗状态。虽然起点高,但上升空间小,要想进核心层骨干层较难。有理念上的冲突。
大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理想与上述吃饭单位对应碰撞后定位。 价值观影响你的决定,但现实、咨询、学习、沟通交流也左右你的决定,脑袋长在自己身上,还是自主决定吧! 愿您心想事成!路在就在脚下。
大漠雄鹰大V
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编制考试,这些传统意义上的金字招牌,眼下在每年报考热度和人群分类来看,本硕甚至博士毕业生的比例,依旧是大比例。 私企招聘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最大群体。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兴起速度不断加大。这是中特体系下的独有产物。广义上的私企其实也包括了外企,台企和合资企业。毕业生前往这类企业工作,往往最能得到发挥和锻炼。无论是技术,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还是岗位,提升速度是最快的。薪水待遇涨幅也相对最大。像BAT,evergrande,Vanke,longfor,碧桂园,华润,吉利,Volkswagen,BMW,Audi,GE,BYD,沙钢,华为,小米,浪潮,三一,复星等国内数一数二的私营企业,员工满意度远超于其他门类。这类企业在国家经济总量的贡献,超过75%。
体制内包括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这类机构招聘要求较高,尤其是公务员。要按发现来看,这些地方也是有发展的。但是空间不大。因为提拔难度大。在北方,尤其是东三省地区,体制内人际关系很复杂。也因此具有一些潜规则,很多人选择体制内,也是想利用这种潜规则。但是综合来看,这种形式存在被和谐的趋势,不会长久。并且体制内对于多方面成长来说比较慢。很多人选择体质工作还是因为清闲与稳定。或者如东北人传统观念的有面子,铁饭碗。因此,体制内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 当然,在体制内,如果你能乐于奉献,甘于不辞辛苦,那么,你会受人爱戴,并且会是积极的榜样,这种荣誉,不是金钱,职位能换来的。
体制内也是有很多地方非常具有价值提升的工作场所。那就是研究所或研究院。在那里,毕业生可以很精确客观并且高端的掌握所在领域的全面性技能。这是最有价值的工作。一来可以在本领域创造,研发新技术,新理论。二来可以未来完美实现创业梦,少走许多弯路。三是可以考虑在一定条件下跳槽去做技术高管或管理者。因为专业,所以可贵。
怎么去选择?你懂了吗?
成成眼中的世界
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和进入私企的人生道路有什么区别?
毋庸置疑进入体制内要比进入私企好,不然每年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不会人满为患。而且体制内相对私企,人生道路要顺畅很多。
体制内的人生道路,基本就是奉承好领导,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通过各种考核,升职升职再升职,直到退休那天。
私企的人生道路相对体制内的要坎坷很多,一般情况下私企更看重你的能力,与人脉和经济能力的关系不是很大。你想在私企混的风生水起,必须要有能力,不然卷铺盖走人。所以许多人选择体制内工作的原因就是——铁饭碗。
许多人会说,体制内的工作是混吃等死,一个月几千块钱,私企的工资只要有能力就有无限的可能,但是有能力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私企人员的工资完全没法和体制内的工作相提并论。不管是体制内还是私企,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喜好罢了。
金城通
梧桐叶224786317
我的意见是:体制内的工作(国企除外),如果没有隐形收入,逐步从温饱混到小康问题不大,想过更好的日子基本不可能,因为工资摆在那里。所以我以前也常说:体制内(国企除外)有良心的人大多吃得饱,吃不好。国企就不同了,以前有媒体曝光西部地区某电力公司抄电表的职工全部年收入高达数十万。我身边通信、油、电、气、建筑等国企工作的朋友基本生活都比较富足,有些堪称土豪。
体制外私企也好,创业也罢,悬殊交大,不好一概而论。总体来说,大公司得到的锻炼更多,就算跳槽,也有个好背景可以背书。小微企业风险稍大,但遇到好老板,也能挑大梁,对以后的发力有一定帮助。如果在小公司上班,老板又不咋地,建议趁早换工作。
再来说个人后发能力的问题。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一个学中文的朋友和他的同班同学,一个到了大学,一个到了中学。前者保持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除了评上了副教授,还成了知名诗人,日常写作都可以按字数计费。后者可能是觉得所学应对中学生绰绰有余了,没有继续学习和创造,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师。但是,我的好几个学生毕业当了中学老师,又继续学习考研,转而进入了大学。因此工作环境是一回事,个人后发能力是另一回事,切不可忽视。
羌韵飞雪
我们一般所说的,体制内就是事业单位,公务员,教师编,国企甚至是央企,这些单位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稳定,它不会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其实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死板。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样,比如电力方面,一切工作规范都得按照《安全规范》来,这都是前辈们积累的经验,有些甚至是血的教训,所以很大程度上不需要创新。这种单位就是一步一步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来,员工-班长-主任-领导,模式也就固定了。
对于私企来说呢,可能会比较自由点,这里我所说的自由应该是创新自由,提拔的途径也是多样化,它不像体制内那么死板,可能你有才华,或者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得到领导赏识,可能会直接从员工晋升为部门负责人,这是在体制单位不可能发生的。
要说,这2种比较哪个好呢,我觉得这个得看个人吧,有一些就是希望自由,创新,不愿意拘束在体制的笼子里,那就选私企好了,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都是很厉害的公司。要是缺乏创新能力,希望稳定,那就选择体制这碗饭,没有好或者不好之分,只有适应与不适应!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