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微博很多人在討伐釘釘?

屎蛋君

看了很多答案,都認為釘釘是一款邪惡的APP。
然而,真正邪惡的,不是人嗎?


釘釘屬於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商務溝通及協作

故而在釘釘中,有很多有效幫助協作的功能,如審批等。


當然了,我最開始使用釘釘也是驚呆了的,居然打卡還帶定位的。

這些“極其不人道”的功能,只是釘釘為了搶佔市場這一目的,特意為
他們的目標客戶:公司老闆們開發的
是的,目標客戶是老闆,而不是你。因為有權決定使用不使用的人,就是老闆。
老闆們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釘釘就滿足了老闆們,加上免費,於是SaaS,已經基本全部被釘釘佔領了。
時至今日,釘釘的用戶量已經過億。


釘釘為老闆們開發的這些功能,可謂是飽受詬病。

卻不曾想,以刀殺人,罪在持刀之人,不在刀,亦不在造刀之人
釘釘也是一樣,釘釘一些設計違反了人性。最起碼讓人有被監視感及不信任感。
但是這些意見,無法向老闆去說,因為老闆認為這些功能是合理的,如果你能做到又何必在意呢?
例如信息已閱這一項,有的時候我想假裝沒看見或者過一會再回復,卻因為“已閱”而不得不立刻回覆了。那我怎麼向老闆抗議?難道說:“老闆,我不想立刻回你信息。”


很多人怨恨釘釘,是因為他成了老闆的幫兇。

但是面對這樣的老闆,即使沒有釘釘,你就能逃得過他的盤剝嗎?
我曾經過的公司,有的只在重要事項公佈以及審批流程時候使用釘釘,其他溝通都在微信群裡。
所以,說到頭來,釘釘終究只是一件工具。用它來聊天、用它來協作、用它來剝削、用它來刺探隱私皆可,如何使用,存乎於老闆一心中。

姑婆那些事兒

因為違揹人性。

上述觀點是本答案的核心,但答主嘗試用管理學及心理學知識,來解釋釘釘的成功與失敗,最後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全文滿滿都是乾貨,沒有段子和雞湯哦!

1、釘釘為什麼會成功,而且備受老闆們的青睞?

經典管理學有四大要素: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用過釘釘的小夥伴可以回憶下釘釘內的所有功能,其實都是圍繞這四個要素來展開的。

釘釘作為一款為提高管理效率而存在的應用類APP,其目的就是為了做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包括打卡、定位、審批、流程、溝通等等功能,無不是契合了管理學最基本的要素。

因此,釘釘對一家管理並不成熟,或者說管理相對鬆散的中小企業老闆來說,是非常好的管理工具,幫助老闆以最小的成本實現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提升了組織的管理效能;而對中大型企業來說,釘釘又能通過即時性和便利性有效緩解溝通複雜、流程繁瑣、組織龐大的大企業病,也能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因此,釘釘備受老闆的青睞,火了。

2、釘釘被人討伐,原因在於違背了人性。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提出,未來的工作將會越來越趨向知識與創新,他把這類工作者定義為知識型員工,如科研、設計、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中的人才,都是高知人群。

知識型員工具有很強的自主性與創造性,並且勞動過程與勞動成果難以監控,比如一個科研項目,可能99%的時間都在走彎路,但只要抓住1%,整個項目就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價值,你又怎麼去約束與管控呢?

於是,彼得德魯克提出對這類員工必須要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來持續激勵,而不是用傳統的管理方式來進行約束。

這個理念也契合了馬斯洛創立的人本心理學,他有一個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管理學中,幾乎所有的激勵模式都是基於這個理論來實現的。

隨著互聯網崛起,今天的中國早就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人才就是知識型員工,他們更多的是嚮往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他們的勞動過程與勞動成果更無法用監控的方式來管理,對他們最佳的管理方式,就是激勵。

於是,以經典管理學為基礎的釘釘,自然成了知識型員工的天敵,無效的打卡、定位制度不僅對管理知識型員工毫無意義,更與他們期望獲得尊重與自我實現的核心需求背道而馳。

矛盾不可調和,討伐撕逼就在所難免了。

本答到此結束。那麼衍生出一個新問題:知識型員工究竟該怎麼用激勵來管理呢?

BY高太爺團隊。


高太爺

首先要分清邏輯:微博上肯定是多數人討伐釘釘,對釘釘的負面評論大多是普通員工發出的,但是企業中決定使用釘釘的是管理層。換句話說:釘釘發展迅猛與否和“基層員工發出的網絡評論”沒有關係,和管理層口碑有關係。

很不幸,釘釘在管理層口碑好,這就導致釘釘發展迅猛。

我們理清這個簡單邏輯以後,再看為什麼釘釘在基層員工中口碑如此之差:

1、只要看過如何評價騰訊新推出的 TIM? - 知乎,你就會知道辦公軟件中貫徹的兩種理念:自上而下 PK 自下而上。

協作管理領域一直都有個非常經典的路線問題:自下而上PK自上而下。 簡言之就是:抓員工需求PK抓老闆需求。 釘釘的發展路線是“IM”發展到“移動辦公平臺”,“已讀”、“瘋狂釘”等功能側重點都是“抓老闆需求”,你觀察釘釘的廣告語也能看出來,主要面向對象都是老闆,所以釘釘在普通用戶中間才會有惡名。傳統OA也是這樣,都是“打動老闆”,這是市場因素決定的: 1)協作管理軟件的購買決策者是老闆,所以第一步應該打動老闆; 2)協作管理軟件能否成功實施,讓團隊真正用起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制度(比如工作計劃、工作日誌等等),公司制度的制定者是老闆。協作管理軟件的存在是為公司制度更好執行並提升團隊社會競爭力,那麼必然要符合老闆需求才能真正推行下去。

釘釘在產品設計中,肯定會犧牲員工體驗而重點照顧管理需求,直白點說:釘釘是為管理層服務,而不是為員工服務。

2、釘釘其實承擔了企業服務領域開拓者角色,在釘釘之前,中國沒有出現任何一款辦公平臺市場如此廣闊。中國企業信息化方面基礎很差,大公司每年都有信息化項目相關預算,私企、民營根本沒到精細化運營階段,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根本沒有用過辦公協作軟件。釘釘之所以能夠發展迅猛的原因除了精準抓管理需求外,更多是大勢所趨:移動化。

眾多中國辦公人群對電腦不熟悉,甚至有的上班人士根本不用電腦。大家可以列出“電腦銷量”和“中國上班人群數量”對比,勞動力密集產業或者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行業使用電腦辦公的人群非常稀少。

上班人群不可能人手一臺電腦,但是這幾年卻做到了人手一部手機。釘釘之所以發展迅猛離不開移動化。

那為什麼我要說釘釘承擔了企業服務領域開拓者角色?

因為眾多上班人群接觸的第一款管理軟件就是釘釘,管理層通過釘釘管勞資,換誰也得恨釘釘。他們沒經歷過以前PC時代的管理軟件。

3、許多人有個非常大的思維誤區:把企業服務軟件的使用體驗不自覺和C端軟件相比。我經常聽到用戶反饋:複雜、搞不懂、上手成本太高等等。

但是企業服務軟件的架構相比C端工具天差地別,你在個人上面添加一個日程只需要輸入、完成,但是如果你在協作軟件上添加一個日程你就需要看到非常多的操作選項:備註、負責人、時間等等。

這沒辦法,協作軟件也不知道你添加這條日程是要下發給同事還是自己來做,如果是下發到同事,協作軟件也不知道你要不要求反饋。

利益相關:我們和釘釘不是競爭關係,所以我不吹不黑,釘釘是辦公平臺,而我們日事清是團隊協作軟件。


王凱

因為釘釘是一款為老闆服務的軟件,而老闆的利益與員工的利益是矛盾的

釘釘是一款從老闆需求出發的軟件。老闆希望員工不遲到,所以釘釘有打卡功能,老闆需要知道員工有沒有擅自離開公司,所以釘釘有定位功能,老闆想知道員工看沒看到消息,所以釘釘能看到消息是否已讀。釘釘所有的這一切功能都是老闆想要的,老闆希望隨時隨地掌握員工的動態,而員工肯定不希望全天被老闆監視,所以在員工口中釘釘的口碑肯定不好

既然釘釘口碑這麼差,為什麼釘釘用戶還這麼多呢?因為很多時候,產品的使用者和購買者並不一致。比如玩具是給孩子玩的,但是決定買不買玩具的是家長。所以生產玩具的廠商需要討好家長,迎合家長的需求,才能把自己生產的玩具賣出去。同理,決定公司是否使用釘釘的是公司老闆而不是員工,所以釘釘是一款無限討好老闆的產品,根本不要在意員工是否討厭釘釘,只要滿足了老闆的需求,釘釘自然會有市場

大家對於釘釘的吐槽,實際上是對公司制度的不滿意。本來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就是束縛員工,老闆希望員工多幹活,員工希望自己少幹活,這個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釘釘的出現加劇了這種矛盾,員工一般不敢直接吐槽老闆,所以只能吐槽釘釘了

最後。上班有風險,願各位多保重,早日當老闆


精緻男孩富貴

釘釘被討伐,原意是釘釘踩到絕大多數上班族的痛處了。早些日子,釘釘APP上線了個計步功能——釘釘運動,據稱最大的特點就是讓每個用戶能看到自己在公司內排名第幾,以及自己所在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排名對比。


為了宣傳新功能,釘釘於今天中午在微博上公佈了自家各部門每週步數比拼活動的結果,並表示排名墊底部門接受懲罰(2選1):1、站著辦公一週;2、從排行第一的部門中任選一人,參照下圖的姿勢做10個深蹲,一下子便成為了引人圍觀的熱門話題。

隨後,釘釘便讓“整天久坐並對著屏幕擼代碼”的程序猿們背了這一口大鍋,並貼出了幾張他們願賭服輸,寧可站著辦公一週擼代碼,也不願對著部門經理做這10個給力給氣的深蹲動作的圖片,作為本次活動真實可信的有力證據。

實際上這些圖片卻恰恰獲得了相反的效果,甚至讓大多數網友(上班族)認為釘釘內部的懲罰機制十分地不科學、不人性化:“明面上打著健康運動的旗號,卻罰程序猿們低頭站著擼一週代碼,不是讓他們更易患上頸椎病?”

這早已不是釘釘第一次想搞營銷卻沒用對方法了。這次雖然只是一場小小的微博營銷,不過營銷也要注意下邏輯和智商!否則沒把自家產品宣傳到位,反倒搞臭了公司的名聲,被群眾討伐,實在是偷雞不著蝕把米。



任玩堂

1、既然需要打卡下班,那麼到了下班時間了,打個卡是否意味著就不用再管工作消息了?現實並非如此,下了班我們還是要及時回覆老闆消息,該做的工作還得做。這就是釘釘被非議最多的地方,它建立了一種無形的不信任和壓榨。而其實,如果在健康的管理機制下,員工都是有職業精神的,不需要打卡來限制。

2、釘釘是一個完全以老闆為需求導向的軟件,老闆以極低的成本就可以掌控員工狀態。尤其是“釘”和“已讀”兩種功能,只要你在釘釘上看了信息,就會為對方顯示“已讀”,如果不看,就會有奪命連環“釘”。對於普通員工,這是非常不友好的功能,交流溝通必須即時回覆;而對於老闆則非常實用,你看到了就必須回覆、不能裝死假裝沒看到。

3、釘釘的興起其實企業服務領域管理軟件的發展有關。在釘釘之前,中國沒有出現任何一款辦公平臺市場如此廣闊。中國企業信息化方面基礎很差,大公司每年都有信息化項目相關預算,私企、民營根本沒到精細化運營階段,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根本沒有用過辦公協作軟件。釘釘之所以能夠發展迅猛的原因除了精準抓管理需求外,更多是大勢所趨:移動化。

眾多中國辦公人群對電腦不熟悉,甚至有的上班人士根本不用電腦。大家可以列出“電腦銷量”和“中國上班人群數量”對比,勞動力密集產業或者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行業使用電腦辦公的人群非常稀少。

上班人群不可能人手一臺電腦,但是這幾年卻做到了人手一部手機。釘釘之所以發展迅猛離不開移動化。因為眾多上班人群接觸的第一款管理軟件就是釘釘,管理層通過釘釘管勞資,換誰也得恨釘釘。他們不一定經歷過以前PC時代的管理軟件。

4、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功能大概是很好的解決了信息傳遞成功率和效率的兩個痛點。從普通用戶的角度來看,其實體驗未必很讓人開心。


吳懟懟

釘釘個賤貨,幫企業坑員工,要說它有什麼好,其實最終沒什麼好,對企業非常有利是真的。

1釘釘做為小企業辦公平臺,員公被離職後,無法查詢個人在職時的相關記錄,主要是上下班打卡考勤記錄,其它如工作日誌,如與同事個人聊天記錄等。嚴重損害個人利益。導致勞動者無法向企業追討勞動報酬。

2考勤記錄等個人信息應規個人信息,離職後不該由企業管理。

3考勤記錄涉及到個人利益,個人離職後,企業應無權查詢考勤信息,因為考勤信息已對企業無任何利益。

4釘釘讓個人聯繫企業,企業蓋公章向它們申請才能提取個人數據,簡直“無用功”,如果找企業有用,那企業直接後臺查詢給我就是了,還有必要向釘釘申請麼。

5我們又不是要其它員工的信息或企業拿不出的數據,需要通過企業向你釘釘申請麼。

6正常情況,企業與員工是平等的,如果是員工和企業共同產生的數據信息,應當有共有權,而不是企業佔為已有,個人無法查看。一男一女生的孩子,歸誰,當然是兩個人人的,誰都有權看孩子。

7釘釘軟件邏輯混亂,分不清哪個是企業保密信息及自有信息,哪些是個人信息。一味的歸企業所有,不考慮勞動者的利益,致使勞動者投訴無門,取證困難,福利待遇受到嚴重的損失。

8釘釘為了擴大市場,幫助企業侵犯和損害員工的利益,屬於違法行為。

希望大家轉起來!


佳語妙天下

很多人在微博討伐釘釘,無外乎這些人的個人利益受損而已。具體來說,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分析,以供參考:

01 都是釘釘考勤打卡惹的禍

釘釘最為人“詬病”的當屬考勤打卡應用。釘釘的考勤打卡應用,具備定位功能,而且必須手動打卡,換句話說,使用釘釘的員工,其遲到和早退都會被記錄在系統中,無法逃脫了。這就是釘釘系統損害了這批人的利益,自然就會被抱怨,因此討伐釘釘這款軟件的情況就出現了。那麼,釘釘真的有這麼不好嗎,聰明的您一定會有自己的認識!單位不是家庭,職場不是家家酒,可以想怎麼就怎麼,必須要依靠一系列的制度和規範才能保證一個單位的正常運轉。釘釘只是一款實現規章制度有效執行的工具而已,就好比紅綠燈是保障道路交通順暢的指揮器一樣,你不能說有了紅綠燈讓你的車行駛速度慢了,就怪紅綠燈,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至於有的答友說著是違背了人性,我想這恐怕“大帽子”扣得有點過頭了。前面說了,釘釘只是一款具備豐富功能的移動互聯網管理系統,他的功能涵蓋之廣,應該說是能夠滿足大多數中小企業乃至大型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應用,包括通訊錄、群聊、文件傳輸、雲盤存儲、即時提醒、日誌、培訓、電話及視頻會議、類ERP的各種流程審批等均聚合於軟件內,而且在釘釘平臺之上,還有諸多的小應用可以調用,真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款手機端的企業運營管理APP。

至於說這款軟件限制了知識性員工的管理和激勵,我想這與釘釘沒有關係吧。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在追求創新和智能化發展的時候,一定要將創新發展的管理與傳統發展的管理有效區隔開,創新人才管理都必須執行一套單獨的管理模式和激勵體系,所以,所謂的限制與放開,只是一個企業創新發展轉型的頂層設計是否做好,而與實現頂層設計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工具——釘釘,沒有直接和必然的關係。說直白點,即使有了釘釘,老闆只要不考核這批知識性員工的釘釘使用結果即可(例如:不打他們的考勤),即使沒有釘釘,老闆依然可以由其他的考勤定位系統來約束自己的員工。

說到底,釘釘是個背鍋俠,萬千的老闆得到了釘釘,使用了釘釘,捱罵的卻是釘釘,釘釘要是會說話,估計也是“欲語淚先流”吧。

02 都是釘釘市場份額惹得禍

從這個角度來說,釘釘其實是動了別人的奶酪。商場如戰場,市場份額是一個產品生存和迭代的基礎,釘釘敲響了某個領域的警鐘,自然會被盯上,加之本身釘釘產品的特性侵犯了很多個人用戶的利益,被討伐也是正常之中的事情。

總之,釘釘其實並沒有啥錯的,如果硬要站在利益被侵害的那個群體來說,錯的是管理體制和管理者。科技使人進步,科技也使一些人難受,但無論如何,不要因為人的問題而放慢科技發展的腳步!


雪天驚雷

我在澳洲唸書的時候,選修了一門課叫手機遊戲與手機應用,主要是討論針對這些APP或是遊戲所衍生的社會學和哲學理論。

每週都有同學要做相關本週學習內容的展示並選擇一款APP或是遊戲當做example,我當週的內容是手機對於收入和工作的影響方面的內容,於是我選擇了DingTalk,也就是釘釘。我主要針對釘釘各方面方便全面的功能進行了展示,也質疑了其中老闆對下屬是否有過多的工作外的干涉,是否侵犯了隱私,我覺得是有的

但我主要還是關注在釘釘全面的功能和快捷的操作,能節省很多企業運營的時間成本和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我剛做完演講,老師就迫不及待地問我:

“你們難道不會非常憎恨這個APP嗎,我覺得它管的太寬了!”

於是很多中國留學生參入了“戰鬥”,各種指責釘釘的無賴行徑,也說到了微博對其的討伐,事態漸漸超出了控制,別國的學生,中東的,澳洲本地的,英國的美國的,印度的都熱火朝天的參與了討論。

其中不乏各種對於老闆的討伐,工作時間以外的各種無理要求。聽完這些,我就放心了,看來不只是我們中國會這樣,各個國家的老闆都這樣,還是屁股決定思維。廣大的想我們一樣的打工仔們都反感這些行為和軟件。可是這些問題並不能很快的根本的得到解決。

我覺得,雖然各個國家都有類似的事件,但是我們的維權意識還有反抗精神應該加強,好消息是,隨著一代代人的進步,90後00後的步入社會,從這個微博討伐事件來看,我們已經走在路上了!


袋鼠侃球

我覺得最可怕的是盲目地認為釘釘能提高工作效率。以我們公司為例:

(3)是否全公司都用。我們一小公司,我們部門領導要我們只用釘釘,但其他部門又不用,大家隨時要溝通,三種工具到底用哪個?倒是統一起來呀。難道丁點事都用郵件?真的,只是部門強迫用是最騷的。

當時領導這麼要求的時候心中千萬只曹尼瑪飄過。不過這種要求沒堅持三天,我還是三種都登錄,領導也是這樣。講真,作為公司領導,不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怎樣溝通才高效,而是盲目地聽從過跟隨別人,真的心累。

所以單從我的經歷來看,釘釘不僅沒有讓溝通更高效,反而是一種累贅。煩不勝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