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luomo
法字的最早写法是灋
法从水,水近于道,所以,法字从水。水就低,润万物于无声,化万物于无形,故法的本意,并非罚,而是救济。氺需有源,故法的本意是溯源,是根据,是凭据。
法从鹿,鹿为神兽,知曲折,辩是非。故法的本意为神知,为上天上帝意识。内心有愧,神鹿顶之。到了此时,法才有,才来了辨明是非,听讼曲直的含义。神鹿顶之,含有程序正义之意。又有上天审判之意,因此,法的第二层含义,为审判。
法从去,去为终,终而复始,可以预示规则。去为死,死为处死,可以警示他人。所以,法的本意,又有了法则。有了法则,不遵守者,就要受到惩罚。所以,法的本意,又有了处罚。
秩和律师147753
第一,汉字「法」的本义数千年都没怎么改变,就是「刑法、法律」的意思。
第二,汉字「法」从字源上来看,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字,造字意图与中国传说中的【司法神兽:獬豸】有关。
第三,从「法」的字源意义,也可一窥中国古人的「司法观」,以及华夏文明的「衣冠制」。
题主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疑惑,我一直都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
下面的回答,是我前前后后阅读了很多文献材料之后的一个综述,加上自己的一些分析和倾向结论。
我只做到言必有证,逻辑自洽,读者可自行审辨。
--------------------------------------------------------------------
先从「法」字形开始讲起:
今天楷书所见的「法」:从「水」从「去」,是一个简体。「法」的古字要加上偏旁「廌」。
「法」的古今繁简两种字体如下图:
【灋】字始见于西周金文,由「水、廌、去」三个部件组成:
在战国时代省去「廌」部,简化为「法」,演变脉络如下图:
引自:李学勤主编,《字源》(2012,天津古籍出版社),页867
不管什么时代、什么文化,都要求法律「公平、公正」,执法者主持公道、正义。
今天代表法院、法律和司法系统,最常见【具象事物】一般都是天平、蒙眼的人、宝剑等等几个要素,以体现「权威、公平、公正」的理性价值观。
比如:
中国法院LOGO:
华表(国家权威)、天平(公正) (稻穗齿轮:工农无产阶级)
西方法院的LOGO一般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是忒弥斯(Themis):
蒙眼(以心灵、理智审查,不被感官所干扰)、天平(公平、公正),宝剑(权威)
而汉字的「灋(法)」,则代表中国古人的「公平、公正」法律价值观: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三个部件「水、廌、去」分别代表:
-
水——《说文》指出「平之如水」,也就是「公平」。
- 廌——「音(zhì)」,传说中能断是非曲直的神兽「獬豸(xiè zhì)」,代表正义。在古籍中,「獬豸」又写作「解廌、獬廌」。
去——《说文》的说法稍微有误,「去」这里是表音的。
那么,文字学角度来说,「灋」和「法」都是形声字:
古字「灋」:繁体,两个意符:「水、廌」,一个声符:「去」。形声字。
- 今字「法」:简体,一个意符:「水」,一个声符「去」。「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其实,「廌」与「灋」同意相授,也能表示法律。
(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962)
综上所述:「灋」中偏旁「廌」,也就是「神兽獬豸」,「神兽獬豸」是中国古代司法公正的象征,跟今天的「天平」差不多。
所以,题主要问「灋(法)」字有什么说头,我认为全部说头,或者说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廌:獬豸」中。
那「廌:獬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兽呢?古人至少有四种说法:
1、独角牛
《說文》:廌,解廌,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訟,令觸不直。
东汉杨孚《神异经》: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解豸。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北魏獬豸」似乎像牛要多一点。
2、独角鹿
《汉书·司马相如传》:椎蜚蠊,弄解廌。 颜师古注引张揖曰: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主触不直者,可得而弄也。
《国宝档案》曾经介绍的过的厦门博物馆国宝:唐长沙窑青黄釉獬豸香薰,似乎像鹿多一点:
3、独角羊
《述异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一般来说,中古时期的獬豸,独角羊形象比较多。下面是四种独角羊獬豸:
天水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独角羊獬豸
西安大刘寨村汉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独角羊獬豸:
明初鎏金銅獬豸鎮紙是神羊造型
(图引自:佳士得网站文章《中國古代靈獸的文化象徵》)
4、独角麒麟
《隋书·礼仪志》引蔡邕曰:解豸,如麟,一角。
《史记·司马相如传》注引张揖云:“雄曰麒,雌曰麟。”麒麟似鹿,廌亦为鹿属。两者均长着独角,触不直而主公正。
故宫的獬豸是【独角麒麟】。
这四说共同的特征都是一只角的神兽,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说「獬豸:廌」是一种独角神兽。
从甲骨文、金文的「廌」来看,并不是一只角,而是两只角,与甲、金文的「鹿」字非常像:
以「廌」为偏旁的汉字还有「薦」,指「廌」吃的草:
《說文》:薦,獸之所食艸。从廌从艸。
《字源》,頁866
甲、金文中表示一只角的字只有「𤉡」,也就是「犀牛」之「犀」的初文:
若无法显示,字形见截图
引自:《字源》,页852
那么,也就是说,从甲、金文的角度来看,「廌」的原形是吃草的动物,有竖起来的两只角:
而【鹿】却是像树枝一样的「丛角」:
因此,「廌」不是「鹿」。
学者谷衍奎认为「廌」是强壮的好斗的公牛:犍牛,
犍 [jiān] 公牛,特指骟去睾丸的公牛。
引自:谷衍奎. (2008). 汉字源流字典(精). 语文出版社.页1639
我觉得不是,「牛」的甲骨文只强调「角」,而不强调眼,而「鹿」强调「大眼」和「丛角」。
而「廌」强调「大眼」和「短竖角」,
《说文》认为「廌」是「山牛」,我认为「廌」很有可能就是俗称「四不像」的「中华鬣羚(Naemorhedus caudatus)」。
这种动物栖身在崎岖陡峭多岩的丘陵地区,善于攀登和纵跃,能在陡峭的悬岩绝壁之间行动自如。
「中华鬣羚」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华北和华南,河南地区至今有偶然发现这个物种。
引自:国家动物数字博物馆网站
http://museum.ioz.ac.cn/topic_detail.aspx?id=80
在殷商时代的河南自然环境非常好,物种也比今天丰富,中原古人应该见过这种物种。
这个物种跟鹿很像,所以,造字的时候要跟「鹿」区别开来:
「小短角」和「长丛角」有区别,
- 一个横写取像,一个竖写取像。
「中华鬣羚」十分胆小怕人,只生活陡峭的岩壁上,与人类活动区没有重叠,因此有一定的神秘性。
汉字隶变以后,看不出「廌」有「双角」:
人们称「中华鬣羚」为「四不像」,有哪四不像呢?
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
引自:国家动物数字博物馆 词条:鬣羚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网址:http://museum.ioz.ac.cn/species_detail.aspx?id=29454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古代文献为什么对「廌:獬豸」描述有「牛、羊、鹿」三种形象,(麒麟其实就是以鹿为原型)。
(从汉代画像砖拓片来看,「麒麟」原形就是鹿,后来演变成「鹿身,牛尾,马蹄、鱼鳞皮」。
而恰恰比较少见的另一种驴、马的造型的獬豸,见于东汉晚期青铜器:
引自: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十二卷(秦汉),页163
那么「四不像」就凑齐了。
所以,「廌(獬豸)」的原形很有可能就是人们称为「四不像」的「中华鬣羚」。
---------------------------------------------------------------------
那么,「廌(獬豸)」为什么能成为正义之化身,执法官员之榜样?
从上文引证的文献记载的上古传说来看,「獬豸决讼」与上古圣人「皋陶」有关:
想必读者都知道「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是当时的「司法部长」:皋陶制法作狱,推行「五刑」「五教」,刑教兼施,公正廉明,天下大治。
所以,皋陶是中国司法鼻祖,但皋陶并没有成为司法的象征,而是皋陶的好基友独角兽:獬豸。
- 《神异经》云:獬豸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
- 《论衡》: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 《述异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 《异物志》: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咬不正者。
《墨子·明鬼下》记录了齐庄公用「獬豸决疑案」的案列:
【獬豸决讼】是原始「神判」巫术,史前人类文化中动物崇拜是非常常见的。
周人崇龟,商人崇鸟,楚人崇熊,羌人崇羊,殷周金文中动物族徽也比比皆是是。
如下几种族徽金文,你能认出是什么动物?
甲骨文和金文的「廌:獬豸」是「双角」,那为什么后来又变成「独角」呢?
正如班昭在《后汉书》所言「两角未足断正」——我们指认别人,肯定是用一根手指,为了赋予「廌」准确无误的「辨是非,触不直」的能力,「双角」就变成「独角」:准确的指明有罪的人。
如学者黄杨在《「獬豸决讼」的真实性与人兽母题》一文中的结论:
獬豸作为需要用「角」指明「善恶、是非」的神兽,应当而且只能是「独角」。
为了准确地指明曲、非、恶、奸的一方,它当然应当是独角,以免误触了「直、是、善、忠」的一方。
如果是双角,就有可能不明所指或者误触,扩大了打击范围,发生冤假错案。
所以,独角成为合乎獬豸品性的主要形体特征。
---------------------------------------
引自:黄杨. (2010). “獬豸决讼”的真实性与人兽母题——古代中国法神文化符号动物考. 中国证券期货(11), 141-142.
在西方,不管是古希腊文化,还是基督教文化,「独角兽」都是表示「纯洁、高贵、吉祥」等美好寓意。与中国的瑞兽很相似。
油画《抱独角兽的女孩》
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中也有独角兽:
抱着独角兽的圣母:
-------------------------------------------
金文「灋」最早见于西周,那么,也就是说从周代开始,「廌」就是司法的象征了。
中国古人自称「衣冠华夏」,始于周代的「衣冠、礼乐」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核心。
根据文献记载,东周时代的楚国,楚王仿照獬豸的形象制成衣冠。
在秦代,秦朝时正式赐给御史作为饰志,后遂称「獬豸冠」,是衣冠制中的一部分。
说简单一点,不同职业有不同的服饰,就跟我们今天说「法官」是「大盖帽」一样,「獬豸冠」古代执法者的「冠饰、制服」。
所以,「獬豸冠」也叫「法冠」:
- 《後漢書》志第三十〈輿服下·法冠〉:
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筩,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
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胡廣說曰:春秋左氏傳有南冠而縶者,則楚冠也。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法近臣御史服之。
- 《秦会要订补》卷十四:侍御史冠獬豸冠。
- 《隋书·礼仪志·七》:法冠,一名獬豸冠,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
那么,「法冠:獬豸冠」是什么样子呢?
查阅今人的著作,结合出土文物和文献,我发现不同时代的「獬豸冠」造型有点不一样。
见下面几种引用材料:
李薇. (2010). 中国传统服饰图鉴. 东方出版社.页6
引自:徐海荣. (2000). 中国服饰大典. 华夏出版社.页28
汉代出土文物上的「獬豸冠」:
陈茂同. (2005). 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 百花文艺出版社.页51
(红圈圈的就是獬豸冠)
另外,獬豸图腾出现在古代的各种司法活动场合。
如:清代御史的补子上就有獬豸的图腾:
今天,台湾的宪兵的袖章LOGO也有「獬豸」:
中国法学院和法院门前其实也经常见「獬豸」的雕塑:
同属华夏文化圈的韩国,司法公正的象征也是「獬豸」,同时,獬豸竟然是韩国首尔市的吉祥物,又被棒子抢先一步!
我以前看过一部韩国电影,发现韩国在几十年以前,法官穿的獬豸冠,獬豸法袍,韩国法庭正上方正是汉字的「灋」。(电影叫什么名字忘记了)。
日本法官身份标志:八咫镜章,上面用的是汉字的「裁」的篆文:
以前的回答中我说过,在越正式场合,人们在一切礼仪事物都趋向保守,比如:服装、文字等等。
英国人的律师和法官都要带假发,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西方的执法者以前都是贵族,戴假发是贵族的一种装扮。
英国前殖民香港,律师和法官戴假发的习俗,很好的保留下来。
今天,我们国家的法袍是不中不西,不土不洋,是在西方法袍基础上改进:
以前在网上看到有好事的学者提议回归传统,制作一款「獬豸」法袍,显我「衣冠华夏,獬豸神判」。
我觉得也未尝不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专门logo,我们没必要去随国际大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综上所述,汉字「法」确实有说头:
「法」字起源于「皋陶神兽,獬豸决讼」的神话,「神判獬豸」能断是非曲直,能辨忠奸真假。
所以,上古圣人皋陶为法官始祖,上古神话瑞兽獬豸,是公正、正义、廉洁的化身,是古代司法的象征。
后再在此基础上,演变出「獬豸法冠」:从战国开始,古代执法机构和监察机构的官员,都是戴獬豸冠,佩青荷莲绶。
小汉字见大历史
《黄帝四经·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殹。“”道O“化生”德一“,法同时就在”一“中。这个法,是衡量检验”德一“能量的得失变化的标准。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所发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以及”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后施于四极,而四极之中无不听命矣。“就是宇宙的法则和根本秩序,是宇宙的真理。只有中国祖先们通过修身治理而产生的这种科学发现,在历史上过早地被皇权和改良儒学所扼杀,没有持续保持住在社会主流文化和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因而难以全面成为社会之科学的创造之母而已。
作为指导社会发展的文化要素而言,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宝库当中,并不缺乏类似于西方所谓的指导人类发展的基本法则秩序,而且中国道德根文化中,通过修身实践所洞察和揭示的,把握宇宙根本法则与秩序的理论认知,要远远优于西方在十六七世纪在接受了东方悊(哲)学思想启迪以后,所产生的意识哲学文化思想的所谓人间的社会发展秩序。历史進入到21世纪以后已经证明,西方的哲学思维观是意识层面的思维哲学观,由它们所引导的社会主流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这段历史,给人类带来的并不全是秩序井然,相反却是多灾多难。
中国统道德根文化所发现的,是宇宙的根本法则秩序,并主张运用这一宇宙法则诞生天人合一的人类的世界秩序。
通过对宇宙治理法则信、度、数的研究,确立了人类社会的治理法则。对于人类来说,将年度天地阴阳能量变化的大公周期律转动的守信结合在一起,就是做人的一个法于天道的信德自律要求,就是治人事天。信德是宇宙自然的法则,守信、立信、诚信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守的原则。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事业无信难以成就,社会无信必然混乱。我们的祖先发现和提示了这个特点,大至宇宙的星系、星球,小到我们生命体内的细胞、分子、电子,全都遵循着这个法则以及”度“与”数“的秩序。
太阳具备引力公转的玄曲韵波,形成了年度大公周期律的守信,九大行星无一例外地围绕太阳进行属守度、数、信的运转。作为修身做人来说,就应当以民族国家利益来确定自己的群体意识行为的对应关系,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价值观和意识行为的取向。信、度、数每一项都与我们的生命具有非常确切的对应关系,所以古人才诞生了天人合一的悊(哲)学观。违背了这一法则和秩序,不仅影响我们的命运,也影响健康和智慧。这就是自然规律的不可违背性。
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也形成了偏转的玄曲韵动波,这个波称之为年度四时调节的周期守信。古人在发现宇宙自然的这个特点以后,观察到我们的生命内部也同样要同步适应这个玄曲波韵,因此就指出,做人应当以心灵肉体的健康来确定意识行为。不能像有的人那样,违背四时之度将钱赚足,然而身体却垮了,然后再用钱来买健康,但是一切已经迟了。健康是买不来的,疾病虽然可能被治愈,健康却很难修复如初,这就是违背了”天地阴阳“与“日月躔度”的自然规律,没有顺四时之度而造成的。比如,现在的人过”夜生活“,在酒吧里面闹到夜里两三点。连地球到了黑夜都需要进入休息期,此时它的能量处于收敛、静止状态,而我们人却不与地球同步,自己与自己对着干,结果必定是将体内的气机搅乱,严重地破坏自己的肾、肺、肝内部的无为治理。这是很典型的有为干扰破坏无为而治运行机理法则秩序的例子。
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 《东方治理学》 熊春锦 著
德慧智文化
简单的问题都喜欢复杂的去研究。汉字“法”的本义就是用公正的刑罚公平的去处罚。“氵”是水的变形。表示法律要公平如水平,不可偏向于被告或原告任何一方。
“去”(曲、屈、驱)去字的理解有三种。
一种是由十和育的省形“”组合而成。“”是子的倒立之形,点“丶”表示婴儿出生头向下先出,和十组合表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必须离开母亲肚子而出生之意。
另一种是由土和“厶”合体字,头“厶”在土的下面,寓意人已入土,离开人世,如去世;与“至”相反。这两种组合均可借曲或屈之音,来说明人从出生到死亡,道路曲折和伴随各种冤屈。
还有一种组合是土和私的省形“厶”组合,寓意官员私吞土地。借“驱”声,来说官员私吞土地被百姓驱赶出原有任职的地方。
这三种组合都有离开之意。还可引申往:如从上海去北京;失:大势已去;除掉:去皮;距离:此地相去十里;过去的:去冬、去春等。
“去”在“法”中表示除去邪恶暴力安妥百姓是法律的责任。法借“罚”声表示法律是惩罚恶人的。
至于“道法自然”中“道”和“法”。我的理解:“道”指自然规律;“法”指平衡法则。就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任何平衡都是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中庸之道”。
严师说字
“法”字,不管繁体字或简体字,字象字义都有“氵”而读“发”的音,为什么“法”字要读成“发”的表音呢?!就要从字的原始字象形(图画或符号)、字义、结构来解意,“法”字由“氵、去”组成,有“效”之意,如果大家都知道“四”字的来由,就会知道为什么有“发、死、试”之意,说出来亦简单,“四”的原始图画为女生产时的象形,胎儿头发和阴毛齐平之象,有“发”之象,如胎儿头长时间不出来就会有“死”之象,而“试”有生与死之间之意,所以“法”字即水(氵,指羊水)去而见发(头发)。
草原飞鸟2016
【法】的本意是法律。
字由一“氵”和一个“去”字组成,在汉字中还有一音、义相同的“法”字,写作“灋”,且“法”字是由“灋”字演变来的。
“灋”字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氵”,一个“廌(音zhì)”字和一个“去”字。与“灋”字相比,今天的“法”恰好是少了一个“廌”字。
手绘MM
灋:古汉语的法字!
廌!人文为正义辨别是非神话出来的神兽崇拜以及恐吓。
灋!廌主宰的冤水去污的行为叫做法!是古代人利用野兽崇拜来恐吓犯罪这种利益分配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