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燕郊“規劃”的敗筆

談談燕郊“規劃”的敗筆

這篇是要談談規劃的,但是這個規劃我是打了引號的。

規劃這個概念,其實是早就有的,中國古人,講究天圓地方。所以,凡是古代城市佈局,基本都是橫縱結構。今天北京是一個又一個圈,但是古代的北京是兩重結果,皇城與京城。皇城,是方的。

清代,皇城,就是紫禁城。而京城,則八旗子弟與漢人商販市民聚集的地方。當然,這個結果隨著人口結果的變化,而變化。我前幾天看了份資料,1910年代的北京,人口還沒突破100萬。

如果看北京,看不太清楚北京的規劃,可以看看張家口,有個叫雞鳴驛的清代驛站遺址,保存完好。這就是古代城池的基本結構。它是完整的方形結構。

其實我一直疑心,之前的燕郊是“方”的。為什麼說是方的,因為燕郊有行宮,行宮就是皇帝駐蹕的地方,它一定是方的。當然,今天行宮就只剩下地名了,根本沒有古蹟可尋。

102國道,應該是後來的事。最早的主幹道,應該就是迎賓路與行宮大街。中心點可能就在電影院附近。這僅僅是推測,畢竟早就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但是這個結構是很有意思,我們可以注意到以電影院為中心,南北東西的道路是直的。行宮大街在潮白人家附近有向北的小灣,這說明這段路應該不是最早的規劃。清代意義上的行宮範圍,沒有擴展到這裡。

其實古人在築城中,是較為講究規劃的。尤其是北方降雨量少,不需要太多考慮河流的走向。

反過來講,今天很多規劃,確實不太樂觀。其實是沒有規劃。古代的建築,容易被推翻,因為以木質結構為主。今天的建築,一旦起來,就很難重新改造。這個問題,不出三十年,隨著很多樓的嚴重超齡,就會成問題。

燕郊的極大敗筆,我簡單講幾條。

一,國道與通燕高速口,是必須要立交橋化處理的。葫蘆口容易造成大規模擁堵。目前這個工程,已經談了很多年,但尚未有實際動作。在今天,大量承接北京服貿外遷之後,這裡的問題,可能會更為突出。

二,燕順路規劃問題。燕順路作為燕郊人口最集中,樓盤最多的路。存在的問題最多,吐槽最多的,是下水道問題。其次,還有公園、綠地與樓盤;商業與樓盤;學校與樓盤等等問題。都比較集中。

三,部分建築物,實際上不應該開發。比如說,漢王路上,有個駿捷馨世界的孤樓,你整在那是做什麼呢?既擋了前面的學校,又擋了火車站一片的交通。而且這種龐大規模的單體建築,後續根本無法改造。

四,大體量大高樓社區密集。高樓社區,是新千年以來的產品。說白了,這玩意,連戶型圖都基本半斤八兩。高樓密集,如果空置率高,那對交通的影響還不大,如果居住率一上去,可想而知。疏密有間,這個尺度,沒有掌握好。

五,商業區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沒處理好。現在大家都比較喜歡大型的商超綜合體。但是商超綜合體擺在城市哪個位置,是有講究的。東貿是個商超綜合體,但說實話,這個地段確實不適合幹這個事。反過來說,我覺得天洋城與鑫樂匯更合適些。燕郊的商業是多了還是少了?不好判斷,但是零散而又小的商超綜合體,肯定是多了。

六,過街天橋,這個不談了。15年那會,我還憧憬了一陣,嚴重打臉。

七,……

就講這些吧,大家補充。現在燕郊又開始了修路爆堵模式。這個事情,十年來,反反覆覆,莫可奈何。有願望良善的,覺得這是最後一次大手術,呆久了,反而覺得無所謂,大修路,兩三年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