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為什麼能養活12億人?

小莊兄1900

答:印度土地只有中國三分之一卻養活著12億人口的原因是印度所處地理位置上的自然環境優勢帶來的。綜合起來是耕地、亞熱帶氣候、水資源量、三個重要的方面。

中印基本國情對比
中國:13.8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282公頃,人均0.101公頃。
印度:13.3億人口,298萬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6億公頃,人均0.122公頃。

1、印度耕地比我國有優勢

傳統意義上,平原地區能為一個國家提供更多優良耕地。

中國國土面積12%是平原,而印度國土面積的50%是平原。這一優勢使印度有耕地 24 億畝,人均耕地1.83畝,而我國只有18億畝耕地,人均耕地1.52畝不到。

耕地數量是一個國家能養活多少人口的基礎,顯然,印度可耕地比我國多。

2、印度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耕地一年可多熟

熱帶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終年高溫,印度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也就是說印度絕大部分耕地可全年耕種,一年可實現三熟或四熟。

我國氣候跨度大,50%地區耕只可一年一熟。

若按一年一熟為一個標準,每多熟一季,類同於耕地面積成倍增加,相對於我國,這一特點使印度的耕地面積橫向框算又多出十幾億畝。



3、印度水資源量比我國豐富

有耕地必須要有水才能耕種。

印度年降水量在1000~2 000 毫米之間,全國平均年降水量約1140 毫米左右。相當於我國最富庶的魚米之鄉的降雨量。

印度有 1/3 的國土是“乾旱地區”,但印度給“乾旱地區”定的標準足能把我們氣個半死——年均降水是 400 毫米,我國寧夏最溼潤的地方也只有300mm,淮河以南和江漢平原的中國魚米之鄉也只不過是700多毫米的降雨。

反觀我國,水資源相對匱乏、不均衡,屬缺水國家行列。有資料顯,若有水,光新疆就可多開墾出1億畝耕地。


還有兩點需要提一下

1、印度還有15%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飢餓狀態,距離真正意義上的養活還有點距離。

2、中國平均每畝地年產量350 公斤左右,印度平均畝產只有不到 130 多公斤。

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發佈的2016全球飢餓指數中,印度排在第97位。在亞洲國家中排名比較靠後。

從糧食自足角度綜合來看

印度養活12億多人口,靠的是自然資源的優勢。

中國養活近14億人口,靠的是農業種植技術的提高。


讓颶風吹

首先更正一下,截止2017年底,印度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2.96億,接近13億,距離我們2017年底的人口數量(13.84億)只差不到1億。

其實有很多人好奇,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1/3,卻幾乎養活著和中國一樣多的人口,他們怎麼做到的呢?我覺得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多,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但是耕地面積卻達到了153.5萬平方公里,佔了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是全世界耕地面積第二位的國家,最多的是美國,為166萬平方公里,而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耕地面積卻只有150萬平方公里,還沒有印度多。


民以食為天,而食物則來自於耕地,所以耕地越多,養活的人口也就越多,印度的土地比中國還多,當然是可以養活和中國差不多的人口的。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印度的耕地土地肥沃,可以兩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印度的國土大部分處於熱帶,一部分處於亞熱帶,農作物可以做到一年兩熟和一年三熟,不像我國有些耕地只能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那麼這樣一來,印度的土地每年的產出也是比我國要多的,而且印度大部分耕地降雨量充沛,而且陽光照射強烈,植被茂密,這使得印度的土地都非常肥沃,這樣又增加了土地的糧食產出量,而且,農業方面的投入不用太大就可以做到。


從這些方面來看,印度的土地糧食產出量甚至可以比我國高出一截(我國採用精耕細作的方式,加上農民的勤奮,所以我們才成為世界農業第一大國),這也是印度這個國家雖然貧困人口很多,卻沒有捱餓者的原因。

第三點就是印度農民對自己的生活條件要求不高,我們都知道這樣一種現象,就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突然有錢了,一時之間他也不會花太多,因為他以前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過慣了那種日子,對生活條件的改善沒有過分的要求,如果他的生活一直處於沒有錢也能生活的狀態,那麼他也能安分守己的過日子。印度農民的數量佔國民人口的80%,這一部分人就對生活條件要求不高,現在的印度農民和中國農民對生活的要求其實很不一樣,在印度的鄉間,可以看到很多路邊的簡易的草棚,你可能無法想象印度農民大多一直都是那樣的生活,但過慣了那種日子的人,並不覺得那樣有什麼不好,很多人的觀念中認為只要有口吃的就行了,雖然目前他們的生活條件也都在快速的改變,但是他們並沒有少生孩子減少人口以改善生活條件的觀念,並且他們也認為那種觀念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所以豐富的耕地資源,肥沃的土地,以及高效的糧食產出量,保證了印度人口規模的食物來源,加上很低的生活條件就可以生存,共同形成了印度國土相對較少卻人口很多的原因。


宇宙萬能鏡

事實上,印度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擁有多達1.43億公頃的耕地面積,佔世界10%的可耕地;印度80%的人口都是農民,人均佔有耕地為0.16公頃,約為我國的兩倍。

目前,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小麥和大米生產國,是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巴西的世界第四大粗糧生產國,在過去10年中,農業年均增長速度為2%。

1、優越自然條件有利於印度發展農業

從自然條件來說,印度的地形、地勢沒有我國複雜,平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3%,可耕地面積大。印度的恆河流域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半島多屬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光熱、水資源條件比較有利。而且,

境內土壤肥沃,平原分佈有大面積的衝擊土和熱帶黑土。

2、印度主要種植糧食作物

另外,印度農業生產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又以糧食作物為主。種植業內部結構是:糧食產值佔種植業總產值的48.3%,能有這樣的結果取決於印度推行了農業全面發展的政策,1977年,印度政府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小工業和農村工業的發展方針,推行農村綜合發展計劃。

3、印度政府大力發展農業

1990年代以後,印度加快了經濟改革的步伐,加強了農業基礎產業地位。1999 ~2000年糧食產量增加到2. 4億噸,畜牧業、林業、漁業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印度極其重視農業還可以從它補貼農業的政策看出。

4、印度不僅補貼農業,而且還控制價格

價格補貼是支撐印度農業生產的基點,糧食價格補貼主要是經營補貼和緩衝庫存補貼。價格補貼的對象主要是小麥、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之後,價格補貼的對象逐漸擴大到黃麻、大豆、油料等20多種農產品。

印度每年還根據生產成本、市場價格趨勢、供求關係等因素,確定最低支持價格。印度糧食公司負責收購糧食,並且根據“低於貧困線”和“高於貧困線”這2類人的數量情況將糧食分配給各個邦,確保貧民能夠吃上糧食。

5、印度對農業實施保護

除對農業提供財政支持外,印度還對農業實施全面控制,保護國內農業不受國際競爭的影響,從而大大促使農業發展迅速,並且保持了較高的糧食自給率。20世紀80年代,印度開始基本實現食用糧食自給,農業政策還催生了“綠色革命”,使得水稻單產增加了2倍,小麥單產增加了3倍。

儘管農業在印度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於耕地更多集中在高種姓人群手裡,即大農和富農,67%的農民持有的農田不到1公頃,致使印度的農業發展潛力有限,只能滿足國內的基本需求,而不能做到像中國一樣實施農業市場化。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多更專業的解讀!

金十數據

【印度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3,但印度的可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47倍,所以理論上講,未來印度人口能夠是中國的1.4倍左右】

可耕地(Arable land),即能夠耕種和生長植物的土地。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截至2013年,全世界用於農業的土地總面積為4924萬公頃,全球耕地面積達1407萬公頃。

巨大的可耕地面積,養育了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大國。但目前世界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兩個國家都面臨著各自的挑戰。


可耕地面積前十大國家(2008-2012)

從上表可以看出,世界上可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是:印度,超過了美國,俄羅斯,大中國!印度2012年的可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47倍。

穀物產量前十大國家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2年穀物產量中國是印度的1.84倍。介於中國的可耕地面積只有印度的0.68倍,所以中國2012年的穀物畝產量是印度的2.7倍

所以印度不但能養活12億人,而且以後印度只要不解體,印度毫無疑問將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但只要印度不控制人口,印度將永遠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不管喜不喜歡,中國都要客觀和理性的面對一個人口即將超過中國的南亞鄰國。

謝謝


華榮行

印度的人口數量僅僅比中國少一點,也有12億左右的人口,但是其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1/3,國土面積不在於有多大,俄羅斯面積大,但是可能連中國的一半人養活都費勁。因為,印度所在的地理位置比較靠南,基本上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作物面積基本上可以一年2-3熟製為主。印度人的食糖消費量比較大,食糖可以解決人類大部分的能量需求,而且印度人的食物也不是完全自給自足的,每年也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油脂,這有點和中國一樣,印度利用自己有限的土地生產自己的優勢作物,同時進口自己所需要的非優勢農產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從而能夠養活了這麼多的印度人,這就和過去在外國人誇中國利用7億畝耕地養活了13億中國人一樣。結構性的供需不平衡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比較常見,世界上除了幾個大糧食主產國外,基本上沒有多少其他國家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布瑞克農業數據

印度可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大40%,而且大部分是一年三熟到四熟,怎麼養不活12億人?

中國國土雖大,大部分都是沙漠草原和山地,可耕地數量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年二熟和三熟的。

就這樣印度的糧食產量還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二。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印度土地只有中國的1/3,為什麼能養活12億人?


花開隴上

這個問題和每日糧油昨天回答的一道問題有點相似(詳見悟空問答:為什麼印度飢餓指數全球倒數,卻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

首先我們看下中印兩國的地理面貌。印度的國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里,據世界第七位,但其平原佔到總國土面積的40%以上,約為120萬平方公里。此外,其境內的高原、山丘大部分海拔不到1000米,低矮而且平緩,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

而我國雖然比印度大,但平原面積還沒有印度多,僅有115萬平方公里,境內山地、高原面積接近600萬公頃,至於中國的名山那個不是地勢陡峭,而一個西藏高原就佔據了250萬平方公里,適宜種植的區域非常有限。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印度比我國擁有更豐富的自然資源。

其次,就是題主所說的養活問題。印度確實是養活了12億、甚至13億的人口,但僅僅是養活。全球100多個國家中,印度的飢餓指數一直維持在100名左右——這可能也和印度特殊的社會種姓劃分有關,大部分貧窮人口得不到充足的食物。

與之對應的是,印度的糧食產量近年來大幅增產,但也僅為2億噸,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要出口,而我國目前糧食產量穩定在6億噸。

因此在這方面,我國的情況要絕對優於印度,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糧食不足,而是浪費嚴重。

第三,飲食結構的差異。印度以素食為主,這在糧食消耗方面是最為經濟的,而我國這幾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肉類消費快速增長,目前我國肉類消費約為人均60公斤,是全球消費均值的兩倍——俗話說,一斤肉五斤糧。

因此,目前我國糧食總產量是印度的3倍,但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加上浪費嚴重,目前我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以上就是真實的中印糧食消費對比,你可以說印度養活了12億,或者說13億人口,但通過對比你會對我國的糧食生產消費狀況有個更加清晰的認知:中國農業所取得成績絕對是舉世矚目的!


每日糧油

理性分析,為什麼印度土地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卻能養活12億人

從全球貧困人口角度分析

〈養活並不等於生活比較富裕〉

  • 從聯合國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各個國家在減少貧困人口,提供良好的衛生條件方面的得道路還很長,全球目前依舊還有12億人,處於極端貧困,8億人時常處於飢餓狀態
  • 從世界銀行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在印度,從中可以得出,印度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口處於貧困狀態


從印度的地貌地形氣候分析

  • 印度的地形,主要以平原和較低的高原為主,地形都比較平坦,山地面積佔比較小,所以印度有著寬廣的耕地面積,雖說去國土面積比中國小,但是由於地形因素,印度的耕地總量是比中國多的。
  • 氣候因素的影響,印度整體位於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全年高溫,天氣多,年較差在3到10度左右,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以及多次耕種



印度農業人口比重較大

在印度有著近80%的人口,從事農業勞動,這一點是我國所不能比擬的,但是,有足夠的人口從事農業勞動,就可以極大的減輕社會上糧食所帶來的問題。但是這種發展形式是落後的。

科技水平的提高

隨著近代以來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糧食的畝產也不斷提高,從而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農業上,機械化程度的應用,也可以極大的減輕農民的負擔,以及提高糧食的產量。雖然說印度是個較為貧困的國家,機械化程度也比較低,但是,畢竟是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應該有的農業政策,我想也應該會有吧!


自然資源比較豐富

由於印度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有著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土壤相對於中國來說,也相對肥沃


根據上述描述,印度能養活12億人口,並不稀奇,但是印度這個養活是不能和中國比擬的,中國所追求的是走向小康,而印度絕大部分人口還處於貧窮落後狀態,我們中國所追求的,已經逐漸從物質層面走向精神層面,然而印度卻還處於追求物質層面的狀態。





文史解讀

很多人都答得很好,我有點要補充一下,就是阿三的飲食結構還有宗教觀念和我們不一樣。

很多人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有很大一部分是素食主義者。大家都知道,畜牧業是需要很多地方的,我國拿出了大量土地來發展畜牧業。但印度人不怎麼吃肉,種水稻就夠存活了,注意是存活,不是生活。因為信奉印度教,所以對物質生活也沒啥追求,餓不死就行了,動不動還節食,所以印度可以用比我們少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因為他們不怎麼能吃。

我在新加坡生活的日子裡,見到很多印度人,就算吃得多的也就吃咖喱飯罷了,十個印度人裡面碰到一個吃肉的,但也只是吃一兩口。大多時候還是咖喱下飯,這樣的飲食文化其實對土地的要求不多。

除此之外,印度也除了一個類似咱們袁隆平院士一樣的人。

發起了一場叫綠色革命的東西。

本質上通過雜交,育種,化肥,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印度耕地的產量。因為印度大部分土地適合耕種,畝產和咱們也差不多,一年都可以收2-3季。所以印度產出的糧食也是不少的,足夠養活不怎麼能吃的印度人了。

考慮到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2025年左右印度就會超過我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還會繼續增長,到時候不知道印度還能不能靠自己養活這麼多人,但是印度經濟發展勢頭不錯,到時候實在不夠也可以進口。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咱們加點價,賣給他們也不是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