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開始唱歌了。
上週六,北京衛視的《跨界歌王》上,許久不見的老徐,一襲白裙,靜靜坐在高腳椅上唱《匆匆那年+誰》,一波回憶殺刷的觀眾沒有任何防禦能力:
真的是,在白裙飄飄的年代,好像時光在奔跑,卻偷偷落下了老徐。
老徐從進場就開始緊張,紅撲撲的臉,坐立不安。
那一種少女感的緊張,很難讓人聯繫起來:這是一個演過很多電視劇,拍過很多部電影,擁有演員、導演、主編等多個頭銜的徐靜蕾。
她自己在上場前發微博:“雖然超級緊張,過於刺激,可回頭看看真是很有意思噠。我!居然!在有生之年!上臺唱歌了!!!”
“別看徐靜蕾被業界譽為才女,但她有個超弱項:唱歌跑調。老徐一唱,我們都起身去衛生間,或到外面抽菸,爭取把這段艱難歲月閃過去。但老徐比較擰,北京大妞的那種倔,不服,見麥就掄,尤其喝美的時候,必得把麥克唱到哭泣。”
熟悉老徐的朋友都知道,唱歌並不是老徐的強項,導演張一元在朋友採訪中說:老徐估計喝點酒上臺,會發揮的更好。
懷著忐忑的老徐,走上舞臺,緊張到不行。
剛開場的一小段,節奏就有點亂了,她停下來說對不起(真的是太可愛了,那表情真像15、16歲的小姑娘一般),又開始重新來一遍,很專注,瞬間拉你進入“我的少女時代”。
徐靜蕾自己看播出時,發微博說:“最愛看唱錯那部分,好刺激好刺激啊。”
刺激,可能是導致徐靜蕾追求新體驗的源泉。
從《跨界歌王》到《低壓槽:慾望之城》裡的大反派,徐靜蕾就愛挑戰自己。
在《低壓槽》中她不僅扮演了金髮紅唇的幕後黑手,不僅過足了反派的癮,還嘗試了自己光頭出鏡。
看微博,她自己還挺享受的。
關於“老徐”這個稱呼,大家一叫叫了十幾年,既親切,又熟悉,像你隔壁鄰居或同事。
她幹什麼都比較早,現在回看,簡直是女演員的引導者,寫書法畫畫,做演員做導演,開博客寫文章,辦雜誌做主編,充滿體驗感的各種人生。
2005年,她開通了自己的博客,叫老徐的博客。
博客的出現,拉近了她和觀眾的距離,在2006年,僅僅開通112天的新浪上博客點擊量就突破了1000萬,老徐因此也被稱為2006年“中國博客第一人”。
包括那些年流行詞“搶沙發”,也隨著她的博客熱絡起來。
那時候,很多觀眾喜歡看她博客,看她有滋有味兒地讀書、寫字、發一些生活感悟。
這些都讓人覺得特別有趣味性又生活氣十足,比如她會描寫在電影院偶遇的小情侶、和養蛐蛐的出租車司機閒聊……
時間真的能沉澱一切,二十年前看徐靜蕾,會去懷疑“才女”是不是包裝出來的人設,現在看,無關“才女”,就覺得她這人,原來一直活的特別明白。
她自己在《圓桌派》上說,裝不了幾天就露餡了,根本不管男性怎麼看,就是做好自己。
活明白的人,總能比別人早一步 ,比如說做導演。
她曾在一次訪談中說:“更習慣做導演,演員反而變成我很喜歡的一個業餘愛好,遇見很有意思的角色,或很有意思的合作伙伴,也會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有意思。”
從《我和爸爸》、《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夢想照進現實》、《杜拉拉昇職記》、《親密敵人》、《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綁架者》十多年的時間老徐拍了七部電影。她自己也曾坦言:做導演本身沒有壓力,拍不好也無所謂,本來就是一個女演員跨界。
剛做導演,每天被瑣事逼瘋。那時候她真的沒想到做導演除了指導怎麼演,還要會去解決各種各樣劇組的事情,比如:導演我們要準備多少群眾演員?導演我們要準備多少噸沙土?要下多少雪?
那時候,她在導演的身份上還沒建立起認同感,而現在大家習慣稱老徐為徐導。
老徐寫一手好字,這功勞得歸老徐爸爸,在爸爸的觀念裡寫好字在任何時候都有飯吃,哪個公司不需要一個用毛筆字寫通知的。
翻開徐爸爸當年做的育兒筆記,很小時候爸爸就要求她:每天要學習英語1小時,毛筆字臨摹1篇,日記1篇,週日讀範文1篇,作業按時做,晨跑20分鐘,飯後散步30分鐘。
那個時候徐爸爸養老徐真的是照書養,徐爸爸當時看書,很認真地做筆記:三歲半學認字;不給孩子將幽靈鬼怪故事;讀通俗易懂的詩;家長要具備堅韌不拔的精神。
2003年她拍了第一部電影《我和爸爸》,從小就被爸爸約束的她,算是叛逆吧,要拍一個與自己爸爸截然不同的爸爸。
和創作相比,活自己,可能是她最大的成就吧。
她擁有北京女孩的特性:“敞亮,和氣,不拘”,被高曉松譽為“北京大颯蜜”。
不僅能拍電影、演戲、寫字,還能喝大酒聊人生,在《跨界歌王》上和李亞鵬幹了一瓶二鍋頭,好爽地驚呆眾人。
可以放飛自我去旅行,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手工;甚至在電影宣傳被取消時,可以拉著主演打麻將。
不把結婚當做束縛感情的框架,欣賞愛人,尊重愛人;
沒有很強的個人需求,吃什麼用什麼好像也挺無所謂;
能和前男友當朋友,20年還會每天打電話(忽然就想到高曉松感嘆: 你那位前男友,全中國只有一個,哈哈哈哈哈高曉松的羨慕嫉妒怎麼都好搞笑)……
從1998年《將愛情進行到底》到2018年《跨界歌王》,徐靜蕾用時間證明:
真正自由的靈魂,永遠飽含天真地把自己活成最好的姿態。閱讀更多 友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