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罕見公開談“統一”,向大陸表明立場,在黨內澄清“誤會”

吳敦義罕見公開談“統一”,向大陸表明立場,在黨內澄清“誤會”

吳敦義就任國民黨主席以來,其兩岸立場引發種種猜測。日前他公開提到“憲法增修條文”中“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罕見對“統一”表態。有臺媒稱,吳敦義因為“本土藍”身份,一直被指對兩岸統一缺乏熱情,現在的論述除了向對岸喊話外,也是力圖撇清“獨臺”及“華獨”誤解。

去年8月吳敦義接任國民黨主席後,與前主席馬英九和洪秀柱的兩岸路線是否有差異,引發支持者與大陸的關切。去年12月他出席活動時,一名與會者在臺下激動高喊“和平統一”,結果被吳敦義隨從和主辦單位勸阻。吳敦義在臺上稱,“什麼時候和平統一,你不要提這個事”。會後他又表示,和平統一就跟以前講“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一樣,只要現在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未來可能性就無限寬廣,不必在這個時候講和平統一。英國《金融時報》曾刊登“國民黨放棄親中立場”一文,國民黨中央特別澄清,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仍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堅定反對“臺獨”,並未改變或有所調整。如今吳敦義罕見以引述“憲法”的方式對“統一”清楚表態,跟過去模糊帶過截然不同,是否意味著國民黨正檢討修正兩岸論述,引發兩岸的不同解讀。

《中國時報》24日援引北京聯合大學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的話稱,“政治陳述”和“政治決斷”是兩個不同概念,“政治決斷”是指國民黨把“國家統一”寫入黨綱,黨主席依照執行;而吳敦義的說法是一種“政治陳述”,是他個人對“憲法增修條文”的理解,說明他對當前兩岸關係的一種態度。至於有人認為吳敦義這番表態等於“正式向臺獨宣戰”,朱松嶺認為,這樣的解讀似乎有些過頭,因為不管是馬英九還是陳水扁、蔡英文,是否支持兩岸統一或獨立,都必須依照“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

有島內學者則認為,吳敦義個性謹慎,這種說法至少象徵國民黨在檢討目前的兩岸論述,“他在發出試探球”。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楊泰順稱,吳的論述是一個正確方向,“這個信號不應該被疏忽”。他認為,以吳敦義政壇老手的身份,如沒有一套完整說法,不會放出這樣的信息,畢竟他不是容易失言的政治人物。楊泰順稱,國民黨在2014年和2016年敗選,當時被指責的諸多理由之一就是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被不少支持者認為不夠明確。吳敦義的談話是藉由提到過去時空背景,帶出調整論述立場的可能,“他應該是經過評估當前兩岸形勢後才決定講這個話,希望國民黨持續扮演兩岸和緩的角色”。中國文化大學陸研所所長龐建國認為,吳敦義在兩岸論述上一直比較保守,難免讓有些人產生誤解。不過,即便吳敦義和馬英九都講“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在一些人聽來感覺也有差異,因為吳“本土藍”的身份,而他當前的論述是對兩岸關係做出更積極的表述方式,不但向大陸表達立場,也試圖化解那些說他“獨臺”或“華獨”的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