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失敗”

擁抱“失敗”

亞伯拉罕•瓦爾德

馬修•薩伊德,是位英國曆史上乒乓球名將,自學考入牛津大學一等畢業生。這位英國作家在《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一書中,闡述了自己對於“失敗”的另類看法,這也就是“黑匣子思維”概念的出處。“黑匣子”有時指某事因果之間無法探明、難以預料的演變過程。在本書中,“黑匣子”則指對事故資料的記錄。

擁抱“失敗”

“黑匣子思維”模式典型應用實踐案例,應歸屬於把“數學與哲學”經典結合的羅馬尼亞出生猶太裔奧地利(“二戰”期間被迫逃亡美國)的偉大數學家(被譽為“二戰”中的數學戰士)亞伯拉罕•瓦爾德先生。課題立項背景:1980年7月美國軍方提出一份關於“美國轟炸機如何加固裝甲問題”項目。後來,在一份美國解密文件中發現,瓦德爾當時提交給美國軍方一份論文《以倖存者損傷程度為基礎判斷飛機弱點的方法》的報告,這份偉大科學決策報告日後才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擁抱“失敗”

美國軍方給瓦爾德的任務,是幫助解決“轟炸機返航率僅略高50%”問題,如何打破“飛行員在出徵前就已經化身幽靈”的戰爭魔咒。說白了,就是提供在什麼部位給轟炸機增加裝甲的系統解決方案。在研究大量軍方提供的數據資料和返回破損轟炸機現場拍照取證基礎上,最終診斷報告結論顯示,中彈孔,主要分佈在機頭、機尾和機翼部位,座艙和油箱基本完好無損。最後,空軍指揮部的解決辦法是在容易被擊中的部位加裝裝甲。然而,瓦爾德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意識到,空軍指揮官忽視了一個關鍵性致命問題,指揮官只注意到了“返航戰機”傷情部位,忽視了“陣亡飛機”為啥陣亡細節。瓦爾德的結論是,座艙和油箱是飛機最脆弱部位,沒有返航的飛機就是被擊中這兩個部位,彈痕累累的飛機其他部位根本不是飛行員致命的部位,當然,最終瓦爾德加固建議最終被軍方採納 。事後證明,瓦爾德先生的決策,成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戰局的轉折點。

哈佛大學教授艾米•埃德蒙森教授指出,從失敗中學習向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大多數企業家缺少發現並理性分析失敗的態度和行動,分析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要有發現隱含的失敗經驗和教訓態度和心態。黑匣子思維,其實是指一種對經常可以在失敗後總結的教訓,開展調查並從中學習的意願和決心。向失敗虛心學習,從來都不容易。泰戈爾曾說過: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哭泣,你必將再次錯過璀璨的群星。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可不是耳熟能詳簡單的一句“格言”。“黑匣子思維”給企業家的啟示是,與其稀裡糊塗的成功,還不如明明白白的失敗。

該文發表在2017年11月出版的《發現》雜誌下旬刊《卷首語》。

擁抱“失敗”

發現雜誌社社長陳貴

擁抱“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