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根本在于:及时认错改错

汉武帝对匈奴的四十年战争,不但花完了70年积累而且为了筹措军费巧取豪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根本在于:及时认错改错

(1)对匈作战花费巨大,评价汉武帝的功劳,要重重地给“文景之治”加功劳!没有“文景之治”的积累,你能够打吗?汉匈战争首先是把经济搞好做好了积淀!这点如果忘记,那么只能说是“本末倒置”。

在整个汉武帝统治时期,兵力达到三万以上的骑兵大规模作战就有十多次。每次战役都需要十数倍以上的步兵保障物资,而这些物资全部是政府供给。

古代没有汽车,全靠人工和木质车辆,再加上各种保障人员。

古代一人打仗需要至少15人进行保障。为了汉武帝调动的60万军人,最低需要900万人进行运输。以上是葛剑雄先生的推算。可以说,为了对匈奴作战,汉武帝调动了整个汉朝人口用于支持战争。

如果没有汉初70年的雄厚积累,他能受得了?仅凭汉武帝八年为政岁月能攒下这么多物资?古代有许多看似风光的帝王,一上台就搞浩大的工程、给百姓发福利、搞政绩,如果没有之前的积淀,能做到吗?

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根本在于:及时认错改错

(2)为了支付战争军费,汉武帝开始采用“强取”措施,对于之前民力进行了透析

同样为了支付战争军费,汉武帝除了后期盐铁国营外,利用铸币和国家权力对文武和百姓进行了强取。

例如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定价四十万钱;白金(白金就是银,跟现在的白金含义不同。

中国史书在金银称谓上比较混乱)三币分别为龙纹币,重八两当钱三千钱,实际兑换(银铜比价)价值400文;马纹币重六两当钱五百钱,实际兑换价值250文;龟纹币重四两当前三百钱,实际兑换价值170文。

而且,汉代还施行各种各样的以钱赎罪的方式。同时,对富民、商人等进行了以税法为名的豪夺。可以说,这种做法造成有钱人同样进入了军队,对未来西汉军事力量的伤害也是有的。

总而言之,为了战争费用汉武帝将政治、法律都与经济结合在了一起,其目的一个:凑足军费。

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根本在于:及时认错改错

(3)汉武帝的错误在于:过于理想化,认为凭借汉朝的实力,可以摧毁一种文明、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文明、生活方式只能是被改变者自主认识、修改,华夏(汉)与匈奴的战争打了千年,汉武帝之后同样又打了几百年才彻底同化这种文明、这种生活方式,大部分消失于各民族之中,一部分北迁、西迁离开中国

汉武帝仅凭军事无法亚服匈奴民族。

对匈奴作战主要是卫青指挥的六次大战、霍去病的一次,历时十多年。匈奴方面的损失是20多万人和几百万牲口。汉朝方面损失了十几万人和几十万匹战马。然而,汉武帝仍然无法彻底打败匈奴,匈奴只是从漠南逃到了漠北。

其根本原因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两种文化的较量,你若想打败匈奴,那就必须打败游牧民族这种生活方式。

也正如此,到了东汉时期,经过东汉政权的打击,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迁,逐渐改变了游牧文明,最终,与各族联姻最终被同化。

同样,匈奴之后的突厥也是如此,是靠几百年的时间,才将其彻底打败。因此,对于强敌我们不能头脑发热,觉得光凭自己的才智、气概就可以一败而之。更不能因为,不能一举击溃而罔顾民力去执意为之。

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根本在于:及时认错改错

最终,汉武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轮台罪己诏》并多次拒绝向匈奴、西域地区发动战争,开始休养生息、培植民力。所以,在其统治下,没有发生像秦末农民大起义那样的事件。

因为封建社会古代的老百姓只会重视眼前利益,你不能让百姓获得生存、温饱,你就是在伟大也会被推翻。因为,伟大是给后来人的,命则是给活着的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