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愛咬手指,是什麼心理?

白酒圈

在嬰兒出生後的一年內,他們非常執著於用嘴巴來探索身邊的環境與瞭解周圍的世界:自己的手指、身邊的玩具,甚至是布料、紙片等常見物品都會被塞進嘴裡舔一舔、嘗一嘗,這便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心理發展中的第一個階段——口欲期。

這是每一個寶寶在成長階段都會經歷的過程,通過吮吸母乳建立起與母親最早的溝通方式,同時能夠促進乳牙的萌出,以及未來語言的發展,但許多家長認為“病從口入”,往往會對孩子的這一行為加以簡單粗魯的制止。

一旦他們的口欲期得不到滿足,便會在成年後出現咬手指的習慣,這是一種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過度補償”的心理現象。當個體擁有某種真實存在或幻想中的身體及心理缺陷時,會通過超乎尋常的糾正行為來彌補自己的自卑感,以求得到超越常人的優勢。

比如,一個非常節儉的大學生在拿到自己的第一份薪水後,立刻瘋狂的購物;一個對自己容貌特別不自信的女生,每天出門前必須化妝;在球場上比賽時,不小心丟掉球的隊員會更加努力的搶球。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1907年,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名為《器官的自卑感與它的生理補償》的論文中指出,人體內器官的某一缺陷會在生活中產生諸多的不便,為了不阻礙整個個體的正常活動,身體會突出發展能夠補償這項缺陷的其他器官,或是將有缺陷器官的其他功能發展的更好,最終達到接近常人的生活狀態:雙目失明的人會有優於常人的聽覺,人體內僅存一個腎臟會比兩個腎臟的體積更大、功能更強;而在某些特別的情況下,人們能將原有的生理或心理缺陷通過“過度補償”變為自己的優勢:原本身體虛弱的特迪圠斯福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強壯的野外作業工人,偉大的演說家迪莫斯弗思曾經擁有言語障礙。

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就是我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永遠滿懷信心,永遠不對自己說“不”,未來總會有未知的精彩在等著你!


幸運的小兔子

我的回答理由是:

二,在沒事做的情況下,心無而用。也許沒有歡樂愉快的心情,在某些情況下愛對比他人感到自己很低落悲觀導致在自找情緒而有所這樣的行態。

三,與家庭的六親有關。在周圍六親沒有多大的照顧和幫助下,同時,也六親少靠,加上自己很低趣,也無能力完成自己所理想的事情,想方設法太多了難得施展自己的抱負,而引起自身無聊將手指而咬。這個論點的來源是,兄弟稱呼手足之稱。

四,根據從我記事以來,也看到過咬手指的人,現在都離世了。平知道的這些人多數是肺氣腫,有兩個人是大麥黃病。他們也是六親少靠,總之咬手指甲一種貫性病。

五,日常生活中的營養跟不上來,這種病情有移傳,之所以我看到的這些人的後人也是一樣。有的上一輩的生活水平差,下一輩的人的生活水提高了,就沒有這個現象。我認為與生活水平有關,要注意飲食,多吃營養豐富的食味。

陳紹濤,2017年1月18日


濤濤說命理

成年人愛咬指甲,如果從精神分析流派來進行解釋的話,那就是在這一時刻他退化到了他的口欲期,它是一種幼稚性的退化現象,指個體遇到挫折時,不能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而是向成人(特別是向父母)尋求依賴,有一種返回母親懷抱尋求安全的傾向。

口欲期亦稱“口腔期”。弗洛伊德所劃分的人格發展的最初階段。約從出生到一歲半。嬰幼兒的性感區是嘴和唇。性表現具有三大特徵: 來源與維持生命的覓食有關;尚不知道有性的對象,是一種自體享樂;性目的受性感區直接控制。這時期嬰幼兒通過吮吸、咀嚼、吞嚥、撕咬、緊閉等來獲得性滿足。若滿足不適當,過多或過少,人格發展可能發生固著和退縮到這一時期。

很多時候如果你去問他們為什麼咬手指,他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你問他們咬手指的感受,他們或許會告訴你他們就是喜歡,或者是感覺舒服就會去咬。這種行為在某種意義上解除了他們的緊張,讓人感覺到滿足。其實這種情況不僅限於咬手指,咬筆頭,咬吸管這些行為都是緩解當下情景當中緊張,而這種行為往往並非意識控制的,而都是在不知不覺的過程當中就發生了的,被潛意識所控制。

而很多時候這種情況的發生跟並非母乳餵養有著一定的關係,又或者是小的時候過於限制其進行咬東西的行為,則都有可能導致口欲滯留,長大後就有可能發展為口腔性依賴。在行為上表現為咬手指,甚至是煙癮酗酒或者貪吃。


鵜鶘心理夯小七

小時候常聽家裡人說,愛咬指甲是身體缺鈣的表現,但有沒有科學依據就不清楚了。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從小咬到大的,也有些人小的時候咬,長大了就好了。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培養出來的思考的習慣。有的人咬指甲,有的人眨眼,有的人吸鼻子,沒有這些習慣性的動作就覺得不舒服,腦子轉不動。像我就說話之前總覺得嗓子不舒服,要先咳嗽一下清清嗓子。

培養出習慣之後,其實就和抖腿一樣,不幹點什麼心裡就癢癢的,尤其沒事幹發呆的時候。

你的閱讀就是給我最大的熱愛,

你的轉發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願我有幸,能陪你度過那些難熬的日子。


心理諮詢師劉暢

說到成年人喜歡咬手指。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咬手指將會得到什麼。有的人在自己焦慮的時候會咬手指,而在咬手指的時候,他會得到短暫的心理上的安慰,或是內心焦慮的緩解。所以每當他焦慮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用這種方式讓自己好過一點。於是漸漸的形成了習慣,這種緩解焦慮的方式自然而然就成了應對壓力的第一反應。漸漸的就成了像本能一樣的動作。還有的人是無意識的,他並不焦慮也感覺不到壓力,但就是形成了習慣,強迫性的習慣。同樣的,他用這種方式能夠讓自己得到一些東西,可能是一種自我心理安慰,安慰的是孤獨,也可能是無聊,也可能是缺乏親密關係比如戀人過配偶。這樣的人可能心裡面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會有很強的競爭的意識,或者性格里附帶掠奪的意味。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其實就是因為那個咬手指的習慣,會讓他有所得,得到的大部分都是心裡的安慰,焦慮的緩解,一些親密感覺的暫時的自我安慰。

說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用一種替代法。比如說當他缺乏安全感,或者特別焦慮的時候,我們可以培養一種新的緩解焦慮的方式,來替代這種咬手指的習慣。通過身邊的親密關係建立,不斷給予她情感上面的安慰,給予他滿足感。當然這些咬手指的習慣不會立刻就會停下來,我們還可以適度的用一些懲罰的方式,比如說,如果每天超過十次的咬手指,就需要去做些什麼讓她討厭的事情,比如說做衛生,比如說跑步,比如說大聲的唱歌。時間長了,這種懲罰的方式,就會讓他漸漸的在咬手指的時候就會有本能的產生警覺。就會慢慢的讓她放下這個習慣。而如果這個時候替代行為(解決焦慮等情緒的健康有效的方法)漸漸的產生,就會自然而然的解決掉這個習慣了。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馬海明


暖心理

成年人愛要手指雖然沒有嬰兒那麼常見,但如果注意觀察也能夠碰到成年咬手指的情況。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成年人會出現愛要手指的情是與口唇期是否被滿足有著直接關係。

1人格的發展是從吸吮手指開始。嬰兒從出生後到一週歲是嬰兒人格發展的第一階段,此時嬰兒通過口唇來感知世界獲得安全感,往往在睡覺前表現強烈,需要藉助母親的乳頭或者奶瓶滿足安全的需求,因此吸吮的行為從心理上來說是一種心理慰藉。如果此時嬰兒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過於滿足到成年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行為,女性可能表現為口嗨不停的嘮叨碎嘴說話,而男性則可能表現為不停抽菸、嚼口香糖。所以成年人咬手指的表現是嬰兒階段需求未得到滿足的表現。

2咬手指是抵禦緊張、情緒焦慮的心理適應結果。現在社會壓力重重,不僅來自於生活上,更多的來自於工作中,當我們遇到不安全的環境或是焦慮的情緒的來襲成年人有著自我調節的能力,但在焦慮的產生到臨界點時,通過自己無法予以調整的時候,此時行為會退化到嬰兒階段,渴望以咬手指來緩解。因此成年人咬手指說明他們緊張和焦慮的心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認為咬手指視為病態的的人通過被強制甚至是恐嚇的手段來戒除咬手指的習慣其實心理適應受外力影響而調整,內心可能不太適應,要是一時找不到適合的行為模式去面對會在今後處理焦慮、恐懼時面臨嚴峻挑戰和不良影響,很可能演變成病態的行為偏差遠不止咬手指這麼簡單。


鵜鶘心理


嬰兒出生後就有吸吮的本能,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從吃奶到吃手、啃玩具、咬衣角都是本能,這個行為對他們來說,既是探索世界又是尋求安全感。

在成人世界裡,我們通常會因為生活、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所影響,在壓力過大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採用一些小動作來進行減壓,下意識地吃手啃指甲,也是一種退行。像小孩子一樣安慰自己,緩解焦慮。

美國不少政治人物包括總統布什,在重要場合被注意到有吮拇指的表現,而這一做法還被美國學術界作為一種成人減壓的方法推薦給政界。

我有一個朋友經常下意識地啃手指,她自己都意識不到,經常是我提醒了,她才注意到。後果就是指甲都禿了,不光不好看,也不衛生。後來她找心理醫生處理了自己的焦慮,這個行為就減輕了。

啃指甲無傷大雅,如果不嚴重,也挺可愛的,如果是嚴重的啃指甲,就需要處理焦慮。


紅杉青少年心理

這是個複雜的心理。

1,可能是真餓了。

2,從小養成的咬手指摳指甲的習慣。

3,心裡有壓力,找到了一個釋放的方式。

4,可能是真的太閒了,手頭又沒別的事可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