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孝南
王丽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懋德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及行政管理组组长。
谈到“怎么办”的问题时,比较难,真的要看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来具体确定。所以,下面只谈一些基础理念。
1、当孩子的自尊心强到“说不得”时,可能代表着他的自尊需求从未被满足。
我们的家长来自于过去的年代,属于粗放型经济下的产物,从没有被精致地对待过。而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属于需要被精致对待的孩子。这种差异使得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造成孩子的需求难以被满足的结果。
要知道,这一代的孩子,物质上的精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精神上的精致必须同步抵达。
所以,家长要谨慎对待此事,一个自尊心从未被满足的孩子,会携带着耻辱感度过其一生。
2、当孩子“伤心、流泪、生闷气”时,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不代表孩子有了什么大的问题。
如果在孩子伤心、流泪、生闷气时,家长能够保持安静、安宁的状态,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不去打扰他,允许孩子彻底痛快地流完他的眼泪,孩子的内在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次调整。这种被允许的情形经历几次之后,孩子会自然地从这个状态中出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迅速地自发完成调整)。
非常容易造成后续问题的是:家长看到孩子哭时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有时甚至想方设法阻止孩子哭泣、难过、生闷气,这会影响孩子情绪的疏解。
家长的束手无策、焦虑不安会促使孩子形成一种惯性模式,来控制家长。 而阻止会使孩子体内被激发的情绪能量阻塞在内,长期得不到疏导,会导致身体的疾病。
3、孩子情绪得到自由疏导之后,有一步是家长必须要做的。
要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我爱你”。然后,静静地搂着他,抚摸他的后背与后脑,让他能够在你这里感受到安全与接纳。(这是对小孩子而言的,大孩子的话,要视情形而定)
4、在孩子与家长的信任建立起来之后,进行深一步的交流。
告诉孩子:“如果我们说错了,你可以打断我们、为自己辩解”、“如果你不想听我们说话,你可以告诉我们‘我不想听,我想自己安静一会儿’”、…… 教给孩子用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形,就不再需要借助哭泣、难过、生闷气这些无力的方式了。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在咨询中,我发现很多父母苦于孩子的“说不得”,从三五岁大的学龄前儿童到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问题。
那么,是什么使得孩子越来越“说不得“了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与孩子的自尊心有关。孩子之所以“说不得”,是因为他感到在被说的过程中,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但在这里,这种伤害可能以两种方式发生,一种情况是父母的言语行为刺伤了孩子。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开口就是否定、嫌弃、责备、控制,孩子一下子就感觉自己的自尊与价值被整个否定,自然难以接受。
另一种情况里,父母的言语行为并不过分,但因为孩子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价值观:如果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被他人指了出来,那么我就是不好的,没价值的,丢脸的,是要无地自容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强烈地拒斥被“说”。
因此,父母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先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究竟是因为哪种原因而不愿被说。
如果经过反省,父母发现自己确实在批评孩子时言语行为不当,那么就要真正做出改变,而不是要求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计较父母的态度”。谁都不喜欢刺伤自己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该施加在对父母缺乏反抗力的孩子身上。
而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说不得”的原因是后一种,那么就需要花相对较长的时间,怀着耐心与爱心陪伴、引导孩子认识到,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并不是定义他的唯一方式,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方式,他有很多很有价值的特质,他应该看到自己的这些闪光点。
在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下,孩子就会慢慢会转变自己的心态和做法。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课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老师一批评就哭了,退步一个名次就非常难过和自责,甚至上课不提问她,这节课的听课效果都影响,还有的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出总是捋头发,整理衣服。那么在家里呢,父母也反馈,我家孩子脸皮薄,说不得,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做不好就一遍遍做。
一个孩子自尊自爱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过于事事都要争取完美,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形成强迫性行为,强迫性思维,严重者可能会得强迫症,产生心理问题。
那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做调整呢?
1、首先我们发现这类孩子的背后大多都有一位做事情追求完美的家长,而同时她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我要给我的孩子请最好的老师,用的东西要尽量有品质,我的孩子要尽可能的在各个方面优秀,每次看到好的成绩和奖项就非常高兴,有一点退步就大变脸。那如果你是这样的妈妈或者爸爸,可能首先您自己要做一下心灵成长了。这样的父母您只要闭上眼睛问问自己,努力了大半生是不是多半时候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大智慧大幸福,还是只有在评上职称,换了大房子,升职加薪的那瞬间高兴,然后就又回到原来的心境,接着再追逐另一个目标。而智慧的人生并不是为了某一天而活,而是幸福的活在每一天。如果家长能领悟到这一点,那么这样性格的孩子就不难调整了。
2、当你看到孩子因为结果和他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而情绪低落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搂她在怀,轻轻的说出你了解到的事情经过。
“你那么想当小组长,结果老师却选了别人,你觉得你其实能比他做得更好。”然后你重新问问孩子要达成目的的原因。这一步你就能发觉孩子内心有没有不合理的观点,有没有需要调整的认知。也是进一步帮助孩子回到事情本身,而不是附带的利益。
“你还记得自己为什么想参选小组长吗?”
“有面子,能管别人”
“为同学做事情”等等
“你觉得不当小组长能不能为同学做事情呢?”
“我们觉得你敢于参与又愿意为他人做事,这样的行为非常好。”
面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每次的失落,你都协助他关注事情的过程关注失败中的优势资源,那么孩子也会从一次次的沟通中调整出自己的性格。
最后要记得当孩子努力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多问问她身在其中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学到东西了,还是让自己很愉快,还是把愉快带给了他人呢,而不是一上来就问孩子结果是什么,当家长的关注点做调整后,孩子也会慢慢从不可控的结果调整到可控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了。那么这个一向做事情认真的孩子,将在未来不仅仅是成功的,还是幸福的。
1.当看到孩子自尊心过强的时候需要引导他关注做事过程中的内心体验。
2.轻轻的说出你了解到的事情经过
3.重新询问孩子做此事的原因
4.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移
涵妮妈妈育儿经
经常有家长跟我咨询,说孩子太敏感了,有时候一句话说重了就接受不了,赌气不吃饭,甚至默默在房间里哭,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人称这样的孩子为“玻璃心”:自尊心过强,容易受到打击,心理承受力过分脆弱。
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争强好胜,嫉妒心强。典型特征有三点:听不得批评;听不得表扬别人比自己强;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用气球对儿童的自尊心作了形象的比喻:“一个没有气的气球毫无价值,然而气充得太满会容易胀破;只有气充得不多也不少,才会兼具观赏性与安全性。”
自尊心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与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但自尊心过强并不是什么好事。适度的自尊心才是自信的基石。
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父母的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百依百顺,以及过度的夸奖和肯定,都会助长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听不得逆耳话,遇到挫折会畏缩逃避,不敢面对。
面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家长应该这样做:
1. 做出示范,收起自己过强的自尊心
很多孩子的自尊心是因为比较而逐渐提升的,如“你比你同学都强多了”这样简单的比较与表扬容易将孩子的自尊心变成一种虚荣心。
父母首先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有失偏颇,不要随便拿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不在孩子面前做出争强好胜的示范,专注孩子自身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
多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地方各不相同”等理念来引导孩子,教孩子正确看待失败,放平心态。
2. 正确夸奖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力所能及又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家长无需刻意表扬。过分表扬会让孩子容易放弃努力、害怕面对失败与挑战。
夸奖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夸“聪明”,或是空泛的“你真棒”,当孩子表现好时,终点夸奖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批评孩子时,由于孩子自尊心很强,家长要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式,不随意贬损孩子,对事不对人,主要是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健康良好地发展。
3. 帮助孩子认识和处理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沮丧低落的时候,不要盲目指责和逼迫孩子,自尊心强的孩子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弱。
家长最重要的是陪在孩子身边,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如“跟妈妈说说,是不是因为被老师批评了所以很难过?”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情绪和感受,陪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问题。孩子会渐渐明白,其实挫折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自己愿意想办法解决,事情总是会朝积极地方向发展。
孩子只有能接纳、认识自己的情绪,才有想要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的勇气,从而将自尊心回归到正常状态,逐渐形成积极地思维模式。
4. 父母适当放手,多让孩子经历体验
很多自尊心过强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的保护和干预过多,没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鼓励孩子尝试一些富有挑战的事情。
通过更多的经历和体验,他会更加明白不会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在所难免;认识到自己有长处有短处,不必事事争第一。
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心态更加平和、宽容。
钱志亮工作室
看了很多回答,感觉好像都有点意思,但是感觉又都没抓住重点。
这个问题不是孩子自尊心太强,而是孩子不能接受失败。难道自尊心太强就不接受失败吗?这个逻辑有问题。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接受失败呢?
无论哪种问题,一般都是分为内因和外因,这个问题也不例外。
内因:
1.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段,孩子开始意识的觉醒,开始学会控制事物,所以他们希望成功来证明自己是可以的,是正确的,以便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所以这时候他们本能的就排斥失败。这是正常的。
2.年龄限制,孩子不能正确的评价对错是非。
为什么常说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就是因为孩子确实因为年龄色原因,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区分对错。
外因
1.家长对待错误的态度
家长过于在乎结果,过于强调成功胜利,而不认可失败。传递给孩子的观念就是正确成功就是好的,失败错误就是不好的,是不应该的。这种观念传递给孩子,孩子本能的就害怕失败,排斥失败,所以不愿意承认失败。
2.家长的过度表扬
现在家庭大都流行快乐教育,表扬教育。动不动就表扬孩子“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真厉害”,过度表扬的结果固然强化了孩子的自信心,但是过度的结果导致孩子的自负。孩子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最厉害的。既然最棒最聪明最厉害,当然就不可能犯错误,不可能失败。所以孩子肯定不能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1.正确评估孩子
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评估孩子的能力。适当的不承认失败是有益的,适当迁就孩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千万注意把握尺度。
2.家长正确对待失败,不要只在意结果,多关注过程
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更加美丽。即使我们失败了,但是我们过程中学到了经验,下一次就更加靠近成功。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努力不认真不拼搏的过程。
3.多鼓励少表扬
现在家庭普遍表扬过度,孩子在家里天下第一,说啥就是啥,所有人都迁就孩子,让着孩子。让孩子错误的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果一到外面,这不行那不行,孩子肯定不能接受。
4.适当的挫折教育
现在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的家庭很少,毕竟都是一两个孩子,都宝贝的不得了。孩子没经历过任何挫折,结果一遇到办不了的事就容易情绪失控,会大哭大闹。家长很有必要让孩子经历适当的挫折,学会控制自己单位情绪。
5.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可以让孩子,但是不能没有是非对错观念。很多家庭明明孩子错了或失败了,但是一哭闹就说“好吧,你对,你厉害”,这样来哄孩子。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更滋长了孩子的“我都对”的错误思想。我们可以故意输,让孩子赢,但是我们不能混淆是非,对错不分。
神通奶爸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说得,
偏偏自己家的孩子犯错说不得,不是自己家孩子自尊心太强的问题,是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长头疼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不知道如何把握批评与惩罚的度,说重了,惩罚严了怕孩子自尊心受伤,产生心理阴影,太顺着孩子,会溺爱毁了孩子。为什么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育在孩子面前那么的苍白?
其实,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对于孩子不当行为,父母不约束,不忍心说不,实际就是不负责,或者放弃责任的教育!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惩罚呢?
第一,内外一致,不树立两套规则
有的家长在家里无比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出门在外时却又要求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应该保证家庭和社会的行为规则一致,拒绝孩子私下犯规就是帮助他掌握统一的游戏规则,更能适应社会!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
比如,孩子早上爱赖床起不来总迟到,家长不应该哄他们起床或者跑去跟老师道歉;孩子学习拖拉,丢三落四,家长不应该请假去给孩子送作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跟老师解释,自己去承担老师的惩罚,这样才能慢慢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科学的批评和惩罚,不但不会伤害孩子自尊心,还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才更能从中吸取教训,纠正不当行为,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向孩子说不的一些原则
1.孩子做父母不喜欢的不当行为时,不仅要语言告诫外,更重要是引导做有意义的事。
2.约束来自规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指定各种规矩。
3.冷静对待孩子的某些言行。
4.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不合适行为时,要明确拒绝,并说明理由。
5.对孩子说不时,要坚持到底,不可动摇立场。
疏影浅雪
我不知道题主说的孩子是几岁,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生理心理发育阶段都不同,找到确切的年龄,更有助于分析其原因,在这里我只能从全局角度谈一下孩子的问题。
无论是青春期还是幼年时期的孩子,都是会有自尊心的。这是自我认知健康的表现。题主说的自尊心太强,表现形式是“说不得,说几句就伤心、流泪、生闷气”我认为更倾向于青春期的青年问题。此类问题很常见,也令许多家长头痛不已。其原因就是孩子从儿童到成人的提升,生理上和心理发育上的脱节。
这个阶段,往往不能用以前经验来对待孩子,孩子会有自己的思想,会有自己的情绪,家长式管教已经成为许多问题的爆发点。其实这个时候,我们适合同孩子做朋友。
同孩子说几句话就哭,需要考虑和孩子说的什么话,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你把这些话和你的同龄人说一下,你感觉合不合适。其实,孩子逆反心理往往是家长方面比较多,好多孩子觉得父母交流起来困难,其实都是父母身份角色决定的。相比较国外那种更轻松的家庭环境,国内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心理问题出现的更多。
我们要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阶段,家长往往认为孩子长大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子耐心与他们交流了,有些时候也会很粗暴的表示出来。更多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孩子表现出的自尊心强,其实更多的是表示出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关爱。
交流理解关怀体谅,孩子正在蜕变,当爹妈的最后一道坎,好好处理与孩子们的关系,这些摩擦磕碰,都是将来餐桌上美好的回忆。
鹈鹕心理陈小康
现在妈妈们都有个共同的难题:孩子越来越难养了,个性比我们小时候鲜明,脾气也要大很多。
上次和三个好朋友一起聚会,一个朋友带来了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几个女人在聊天,孩子在旁边说了几句话就开始发脾气。当妈妈的感觉不好意思,就说了他几句,结果更不得了。当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气氛的破坏者,一个在座的心理咨询师解决了这个问题。她首先对着孩子说:你好,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子。刚才一直和你妈妈在说话,都没有和你打招呼,你愿意我们来认识一下吗?
孩子楞了一下,还是继续拿着筷子在拍桌子。
她继续笑着看着孩子:刚才我忽视了你的感受,你好象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没有留意。我愿意向你道歉。同时,也很想听你再和我说说这件事。
孩子安静下来,但还是没有说话。
她继续笑着和孩子说:或者,你期望我做些什么,能让你现在的感觉好一点呢?
孩子这时回答:我再也不给你们表演唱歌了。
孩子妈妈在旁边补充说孩子前几天在幼儿园表演唱歌的节目。刚才也是说到了这个,妈妈当时就只是很骄傲说我们宝宝很厉害。孩子确实在那里说了几句话而我们没有人留意到。
她又问:我也有一些唱歌的经验,不过我已经好久没有当着很多人表演了,你愿意和我分享一下你的表演吗?
孩子开始安静的和她描述自己的骄傲的登台表演经过。两个人聊得很开心。
孩子有脾气时,往往是因为自我意识出现了,这个孩子要当自己感觉中的有话语权或者重要的这个自己。
所以,不要把孩子的脾气当成坏事,先把孩子划到坏孩子的圈子里,然后去定义他的行为。用我们的咨询师的话说:把这些都当成帮孩子送信的信差,重要的是这封信,而不是这个行为。
悦心喜语
孩子自尊心太强,说不得,说几句就伤心流泪,生闷气,这的确是让人头痛的问题,但是遇到问题,我们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当我们有错误的时候,别人给我们指出来,那是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就生气。那样会把别人关心我们的大门关上的。
第二,要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冷静的想一想,究竟别人说的有没有理。如果说得有理,我们确实错了,然后就要加以改正。
第三,要告诉孩子就是有错,别人帮助我们的时候,也不能别人一说就流泪,生闷气。我们要好好的想一想,我们究竟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找出问题来解决问题。如果你遇到别人说你,就伤心流泪生闷气,那可不是好办法,你的问题永远存在,那对你的成长绝对不利。
我想孩子渐渐大了,她肯定会懂的这这之间的利与弊的。他就会能够理智的面对别人,对他的帮助批评了。
睿心妈妈
心理咨询中常有一句话是,孩子的问题大多数都归根于父母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也存在。
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自我同一性逐步形成。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世界慢慢地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行为。而父母的人格相当稳定,和几年前没有什么不同,管理孩子的没有改变,各种各样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