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情
歪把子的真名是“大正十一式”,由於它是上世紀初就已經出現的裝備,用到1937年的抗日戰場上已經很是落後了。它有3個致命的性能弱點導致日軍和中國軍隊都不喜歡它,最終被使用同樣6.5mmX50步槍子彈的96式取代,值得說明的96式從1936年就已經開始裝備日軍,因此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後中國戰場上的主力輕機槍並不是電影裡表現的那樣,而是以96式居多,大正十一式是逐漸被淘汰的槍械,太平洋戰場上則是99式輕機槍居多。
缺陷一:裝彈過於複雜,其實彈箱式和彈鼓式供彈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常用的方式,在實戰中都被彈鏈式和彈夾式供彈取代了,日本也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因此在後續的96式以及使用7.7mm子彈的99式輕機槍上都是用彈夾式供彈。彈箱式供彈故障率高、填裝麻煩,為了降低故障率大正十一式需要不斷的給子彈刷上潤滑油,也就說它是最離不開副手的槍械,這在作戰中簡直就是胡鬧。
缺陷二:人及功能不佳,很多人認為捷克式輕機槍將彈夾放在射手的正前方,會影響到射手的視線,這純粹是謠傳。採用左右對稱的結構佈局讓槍械重心居中,可以幫助射手糾正因後坐力產生的跳動和偏轉,進一步保證射擊精度,玩過遊戲的都知道瘋狂開火卻打不中敵人的後果是很要命的,現代化機槍為了追求高精度不惜降低口徑和裝藥量,可見捷克式犧牲射手的視線也不算什麼。
缺陷三:射速太低不足以壓制大規模的步兵衝鋒,說來很多人都不信,大正十一式僅有150發\\分的射速,而捷克式的射速高達550發\\分,儘管捷克式的20發彈夾會限制射速發揮,但是大正十一式的30發彈箱只能一排一排填裝,然後還要不斷刷油,因此對射速的限制會更大。值得一提的是捷克式還可選擇快慢機和3發點射,這一點很類似於AK-47,可以說捷克式是最早的半自動步槍了。
利刃軍事
歪把子機槍並不是日本的專利,首創是法國哈其斯公司在1908年為法國陸軍研製的一款輕型手提射擊機槍。1909年被美國陸軍看中之後進行改裝,它是從右邊給彈的。日本的11式歪把子在1922年改裝而來的,在裝填子彈的時候需要在彈殼外面塗抹潤滑油,其設計就抄襲了哈其斯。因為槍托弧形很像鵝的脖子一樣折向一邊,所以取了這樣形象的名字。
在我國戰爭史上,八路軍和志願軍就繳獲了大量的日本11式6.6毫米輕機槍,該槍為5發橋夾,有一個獨特的彈鬥供彈,這個彈鬥裝載輕機槍的左邊。在射擊時候每打完5發就需要換彈夾,重新向另一個橋夾的子彈按照由左往右的順序推進子彈進入槍膛。這個步驟進行到配備的6個彈夾全部打完,所以有一種很獨特的“斷續”節奏聲。
我們通常看到歪把子機槍一共有兩種型號,一種是翻蓋式子彈內置的,一種是彈夾式的,在影視劇中使用的歪把子大部分都是翻蓋式的,就是把歪把子上方的斜口上翻蓋打開,然後一發一發的上子彈,就像上步槍一樣,不過在實際戰鬥中,日軍通常使用子彈條,一次能上10發,能容納20發,這導致上彈的時候比較費勁,在射擊的是時候往往還需要將身體過多的露出掩體,趴著使用的時候感覺很吃力,而且歪把子的可靠性非常低下,它只有AK47射速的六分之一,卻擁有著AK47步槍60倍的故障率,而且槍管無法更換,不得不說這款機槍是一種雞肋武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第一軍情
因為這款機槍,在設計的時候太想當然,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和需求。
歪把子機槍,就是大正十一式機槍,其槍托為了便於士兵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被稱為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與其彈藥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設計上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50毫米步槍子彈和標準的5發彈夾條,另一個就是其獨特的彈鬥供彈機構。這兩個特點可以說在實際使用中都非常雞肋。
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50毫米步槍子彈和標準的5發彈夾條,原本是想方便後勤,讓步兵上戰場的時候只需要攜帶一種規格的子彈,就可以在兩種槍支上使用。想法是好,但是實際的情況更加麻煩。大正十一式的槍機因生產工藝問題,無法承受6.5毫米步槍彈的膛壓,如果使用的話,會使射擊不順暢。日本陸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別製造了6.5毫米減裝彈,為了與普通6.5毫米子彈區分,還特意在彈藥盒外打上G的標記(英文簡裝Gensou的第一個字母),以避免混用。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使用獨特的彈鬥供彈機構,也是想方便後勤。
20世紀20年代,各國機槍供彈方面的設計,大多都是彈匣、彈鏈、保彈板等供彈方式。大正十一年式機槍卻設計了稱為壓彈機的彈鬥。這個開放式彈鬥,可以裝填6個三八式步槍配備的5發裝彈夾條(共30發)。彈鬥上方的蓋子會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的彈夾條在打完子彈後,從底部排出。然後疊放在上面彈夾會因重力下降到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覆。理論上說,只要不斷向彈鬥中裝填彈夾即可持續射擊,但是實際使用上卻不是這麼回事。
由於壓彈機為開放式結構,無法隔絕沙塵等髒東西進入槍機。原廠雖然聲稱,給子彈塗潤滑油可以更順暢,但是潤滑油本身也是容易沾黏沙塵的東西,所以最後就是有更多雜質干擾槍機工作。
6.5×50毫米步槍子彈和標準的5發彈夾條
大正十一年式在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不能適應作戰需要,之後以昭和十一年(1936年)定型的九六式輕機槍替代。但是由於日本持續擴軍,因此大正十一式沒有完全退役,而是轉給各個擴編師團使用。
飛機永動機
歪把子機槍,是中國人對日軍大正十一式6.5毫米口徑輕機槍的通俗叫法,源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此稱呼相當形象。
此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大蓋步槍相同的6.5毫米步槍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使用方便,射程較遠,精度較高,但槍彈威力不大。
供彈方式很獨特,採用了彈鬥,屬於露天敞開式,開放的供彈彈鬥容量為30發,彈鬥位於機槍槍身左側,可以容納6個水平放置的5發彈夾。
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疊在上面彈夾會進入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
彈殼需要潤滑,才能靠槍機後坐提供的動能退殼,子彈需要經過油刷給彈殼塗潤滑油,否則很容易卡殼,成了一把啞火槍,還不如燒火棍呢。
知道鬼子的歪把子輕機槍,需要正副射手兩人組合了,原來副手需要不斷地用刷子給子彈刷油,機槍上還配有油壺呢,也只有鬼子的奇葩機槍,才有這玩意了。
由於該槍供彈機構上壓、橫進、前推、下漏供彈過程,是個協調和配合的一個相當複雜循環機械運動,這種機構動作的高複雜性,就成了高故障率的隱憂之所在,所以操作不當就容易卡殼,副手再特麼使勁刷油也沒有用,歪把子機槍就是一把坑兵的貨。
此外,該槍兩腳架過長,火線過高,戰時容易被敵方槍手爆頭;戰鬥使用中裝彈程序複雜,對副射手的依賴性極大;全槍質心偏左,連續射擊時,射彈會越來越偏左;瞄具偏右配置,人的頭頸就要歪過去才能瞄準,於是歪把子硬是將射手搞成了歪脖子,導致了操槍的彆扭和麻煩,用現在時髦話講人機功效差。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12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只說兩點:
1、92式重機槍和歪把子(大正十一年)輕機槍是日軍在整個二戰中步兵導致的殺傷戰果中最高的兩件兵器,尤其是其精確度(射速低,但精確度很高)值得稱讚,配合點射(日軍普遍的槍法很準),給予射界內的對方步兵很大威脅。
2、歪把子機槍的彈藥6.5和三八式步槍的槍彈通用,日軍步兵1個標準彈藥基數120發,包含武裝帶前左右兩個子彈盒各30發,後子彈盒60發,其中後60發就是給歪把子機槍準備的,也可以給三八大蓋用。歪把子機槍在日軍配備至小隊(最小步兵作戰單位),一挺歪把子只有正副射手沒有彈藥手,機動靈活。
3、至於腳架高,容易卡彈,很多人在說,就不說了。要思考一點,若歪把子一無是處,日軍蠢的裝備這麼多,還靠這個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陸地作戰還是要靠步兵實實在在打的,要知道日軍當時的師團,步兵聯隊的武器就那幾種而已。
none80586935
歪把子的設計理念源自於哈奇開斯機槍。鬼子在歪把子機槍的設計上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對於戰爭時期大規模使用的武器,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機械結構越簡單越可靠,歪把子為了實現“三八大蓋”步槍彈和機槍彈的共用,使用了非常複雜的結構,這種供彈方式,對環境異常敏感,導致故障率非常高。
兩腳架很長,導致火線過高,射擊手要暴露很大面積。複雜的供彈模式又對副射手有著過高的依賴。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副射手不能及時到位,非常影響戰鬥力的發揮。
而且機槍外部的散熱片外徑過粗,導致槍的質量增加,是最重的輕機槍之一,還沒有提把很不利於快速行軍。
歪把子的設計是無法更換槍管的,這管意味著,一旦槍管發紅,歪把子輕機槍的射擊就必須停止,這對於實戰來說,是可怕的缺陷。等待槍管自然冷卻需要至少5分鐘以上,這段時間火力就中斷了。
由於使用了步槍彈,彈頭僅9克,他的特點是射程遠,精度高,但是威力弱。
綜上所述歪把子輕機槍實在太爛,國軍正規軍只要不是極端缺乏輕機槍,一般絕對不會用。而這些輕機槍多用在敵後戰場,包括國軍和共軍的敵後正規軍,游擊隊。
小公舉防務
歪把子優點是準確性較高和供彈系統非常人性化,不但能用彈帶和彈夾,還能只要把子彈放入彈鬥即可攻擊,但就是這種方便的供彈機構,造成了射速慢和易卡彈的毛病。再一個毛病就是前支架過高(追求射界廣闊),且少了調整裝置,這個缺點是致命的,造成機槍手要挺起上身才能達到平射的狀態,這史機槍攻擊位置非常突出,比趴著的步槍士兵高出了近一倍,所以日本機槍手的死亡率非常高,因為血的教訓只有死人才知道原因,所以活著的人根本不知道,所以反饋基本沒有,致使到日本投降都沒有得到改進。
梁勇86304567
大正十一式,漏斗式彈倉,裝彈30發(6個步兵5發橋式彈夾),因彈倉設計在左側,所以將準星,和缺口右移至右邊,因此,將槍托向右歪曲以便方便夠構成瞄準線,,所以我們才叫他歪把子。口徑小,威力不足,射速高,點射(短點射2—3發,長點射3—5發)控制困難,對副手依賴性大,人機設計不合理,射手培養用時長。兩腳架高(400毫米),而通常的機槍為300毫米。構成瞄準基線高,隱蔽性差。結構的複雜性決定了其故障率高。總之不是個他媽的好槍。
兔哥42928
在中國戰場上日本歪把子經常被zb26壓的抬不起頭,後來日本人也山寨zb26,開發了二種口徑的機器,一種是6.5毫米口徑的96式,一種是7.7毫米口徑的99式,戰爭後期曾大量裝備。
大熊144498817
歪把子用著彆扭。在人機工程設計方面很糟糕,故障率高,供彈機構複雜是其主要的病灶。零件往往不能互換,需要十分精心的保養維護方能有所改善。在條件惡劣的戰場環境之下這點看似簡單的基本條件幾乎無法得到滿足。唯一的亮點是射擊精度還可以,但是這一優點卻被許多其他的缺點抵消怠盡了。而我軍又缺乏機槍,在繳獲歪把子之後又不得不用它,實在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