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奇怪
因为装“高冷”,所以豪格遭雷劈了。将一道送分题生生做成了送命题!
(豪格,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出生于1609年,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
作为皇太极的第一个儿子,豪格自幼跟随其父四处征战,在对大明、蒙古、朝鲜的战斗中战功卓著,可谓是有勇有谋。
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豪格也因此晋升为亲王,统领正蓝旗,备受皇太极倚重。不过豪格虽贵为长子,但满洲并没有立长的传统,所以豪格无法自动获得储君之位。
而且当时的满洲贵族在政治体制上还十分原始,带有浓重地部落协商色彩。特别实在立储方面,没有建立可靠的传承机制。在先帝没有指认继承人的情况下,皇位主要还是依靠贵族大臣协商决定。
这一缺陷在皇太极即位之时就十分明显,而皇太极在称帝之后却依旧没有明确太子或是皇位继承人,这位他死后的皇族倾轧埋下了隐患。
1643年皇太极和他父亲努尔哈赤一样,又是闪电般驾崩,死前照样没有说明白谁来克继大统,由此引发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豪格的叔叔,但是他在年龄上却还比豪格小三岁)
这叔侄俩都是能力非凡,也都是对皇位觊觎已久。
相对而言的,当时情形对豪格略微有利。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拥有其父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将领的支持。
当时的朝中重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希望拥戴肃王为君。
就连德高望重的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而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也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论硬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
而多尔衮这边只有镶白旗和正白旗两个旗,总体实力和威望不如豪格。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
豪格却装了个大13。
在皇位协商的会议上,本以为胜券在握的豪格,嘚瑟的不行,扔下一句“德小福薄,难以承担”后,就径直退出了会议,回家等着黄袍加身了。
豪格这一走,情形可就是急转直下,多尔衮和多铎立即抓出豪格的话茬,认定豪格无意于皇位,已经自动退出竞争了。
而豪格自己的离去也让他的支持者顿时懵逼了,真是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想使劲也使不上力了。
就这样两方僵持不下,直到两黄旗的大臣们带刀上殿,表示即便不立豪格为帝,也必须要由先帝之子克继大统,否则就来一场华山论剑。
眼见自己当皇帝是没戏了,多尔衮于是提出了个折中方案,即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而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摄政。
最终,这个方案被大家所接受,而豪格不仅就此错失皇位,也为自己以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了导火索。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顺治帝福临,他的命运和他的名字一样,真是天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