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縣風光
甘孜州丹巴縣神秘古碉,甲居藏寨鱗次櫛比,奇迤秀麗的嘉絨藏地風光讓無數攝影者、考察者、遊客紛至沓來。改革開放至今40年,一直以來勇於改變和創新的丹巴漢子演繹著高原版“先富帶後富”,夯實基礎經濟,發揮優勢產業,通過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讓藏寨華麗轉身成為“四好村”。
從外界通往丹巴縣藏寨新村的道路
換思路
“換一種思路為家鄉發展做貢獻”
甘孜州丹巴縣,因海拔較低,四季分明,是高原中可觀雲捲雲舒、花謝花開的“美人谷”,也是傳說中“女兒國”的原型地。自改革開放以來,丹巴人從地方實際出發,按照“政府補助,項目整合,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思路,努力嘗試用各種方式改變家鄉的風貌。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我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裡人能吃飽飯了,靠政府給予的政策優惠,孩子有學上、看病不再難、老了也有所養。”在丹巴縣聶呷鄉敖日村主任張治安記憶裡,從改革開放後,通過其辛勤勞作,家人不僅能吃飽穿暖,還能將日子過出“蜂蜜”般滋味。他說,那時老家的交通不便,地裡的小麥、土豆、玉米豐收後卻無法被賣出去,敢想敢幹的丹巴漢子張治安買了兩匹馬,就將家中多餘的糧食馱到康定和成都銷售。
在敖日村,每名村民每天都在嘗試各種創收方式,而張治安有項“殊榮”讓他自豪了多年。1987年,為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增加家中經濟收入,張治安買了村裡第一輛運輸糧食的拖拉機。“丹巴人從不滿足於現狀,要致富就先修路,搞發展得換一種思路賺錢。”當村裡的交通狀況改善後,敖日村的村民利用民族地區各項優惠措施,依靠小麥套種的科學種田方式,將糧食產量提高到畝產800斤後,還利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在坡地栽種蘋果樹、梨樹和花椒樹等經濟作物。
大約七八年前,村中首先富裕起來的張治安開始擔任村主任,他利用自己的生意資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結合丹巴縣提出的“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新村建設目標,不僅在村裡興辦了各項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幫助村民解決就業麻煩,實現增收創效益目的。還在更大範圍內的丹巴縣,根據科學標準,總體規劃丹巴縣的新農村,堅持產村相融、農旅互動的模式,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建設模式,紮實開展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五大行動”,打造出一批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俗特點、鄉村情趣的幸福美麗新村和“四好村”。
風光迤邐的嘉絨藏寨
靠政策
利用金融等政策利好帶動村寨發展
丹巴縣環境優美,物產富饒,懂得享受自然饋贈的丹巴人也明白如何利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各項政策優勢。敖日村因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以及村民健康向上的村風民俗獲得“四好村”榮譽後,靠著“政府補助、項目整合、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思路,落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發揮公共財政“四兩撥千斤”作用,興資修建紅軍文化紀念廣場。
“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因此要銘記黨的恩情,利用好這些政策和優惠措施。”張治華的父親曾參加過藏區的剿匪行動,同村裡的老人一樣,他也希望結合現在各項政策,充分開發利用好中村裡的紅色文化資源,繼續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再立新功。
幸福新村寬闊的道路
與村裡的老人不同,年輕人卻更關注家鄉的未來發展,藏族姑娘張治華選擇依靠政策,聯繫自身實際勇闖出一番事業。大約十多年前,甘孜州允許社會資本參與機動車駕駛培訓行業,因丹巴縣城附近區域無適合的場所開辦駕校,張治安得知丹巴縣即將建立駕校消息後,立即通知在成都做保險的張治華,讓其主動對接相關部門,最短時間完善辦駕校的各項手續。
創辦學校之初,張治華借遍所有親朋終籌集100萬元啟動資金,又向銀行借貸數百萬元,終在2013年在敖日村建起一所可承接科一至科四培訓任務的全科教學駕校。目前,該駕校功能設施齊全,有數千名培訓學員接受培訓。意外的是,此次創業成功為敖日村帶來了發展機遇,讓村民分享創業帶來的“紅利”。由於學員多屬短期培訓,學校無住宿設施,學員食宿難題無法解決,張治安發動群眾了擴建各家房屋,騰出多餘房間,鋪好床鋪供學員短期租賃。張治華家鋪了30多張床位後,她家的住宿登記賬簿顯示,去年接待2000多名學員和遊客,獲得接待收益達10多萬元。入住學員和遊客數量增加,敖日村的各項設施同步升級。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近些年,丹巴縣通過整合林業、扶貧開發、農田水利、土地整理、基層組織建設等各項涉農項目、資金,集中使用,投入19792.21萬元搞藏寨新村建設,努力改善丹巴藏寨的衛生、文化、醫療、社會福利等。特別是鼓勵年輕人回鄉就業或創業,給予創業者提供更多銀行或金融幫扶等扶持政策,還開展了各類勞動技能和職業培訓。
”四好村“小巴旺村的風光一角
開眼界
新村建設為年輕人帶來發展機遇
與敖日村同樣被評為幸福藏寨的小巴旺村也有類似的發展經歷。那麼,究竟幸福美麗新村該如何建,幸福藏寨的標準是什麼?丹巴縣的甲居藏寨、敖日村、小巴旺村等傳統村落的品牌建設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參考“藍本”。據丹巴縣委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丹巴縣屬於傳統嘉絨藏族民族聚居地,因此丹巴縣從整體風貌體現了丹巴民居的風格,村內環境治理方面,重點改善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通過“1+6”公共服務中心配套完善,使農業產業得到提升,併成功創建了省級3個“四好村”和38個州級“四好村”。
以前,小巴旺村村民“吃水靠挑、趕集靠走、通訊靠吼、村裡電力不足、住宅也是人牲混居”,而從開展幸福新村建設後,乾淨的自來水流向村民家的水缸,水泥路連接每戶村民家門,道路兩側建起男女分開的現代化公廁。丹巴縣巴旺鄉小巴旺村主任降初拉姆說,藏區通過新村建設行動,不少思維活躍的年輕人走出去,將外地的許多新鮮事物帶回家鄉,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村民扎西曾在外地做了多年的生意,5年前他響應家鄉政府號召返回家鄉二次創業,在村裡經營第一家接待遊客的酒店。“每天僱村民來打工,搞活動時需跳鍋莊舞,還要十多名當地村民參加。”如今,扎西的姐姐負責酒店管理。每逢旅遊旺季,該家酒店需同時僱傭上百村民,而淡季也要五六個村民來此幫忙,他們每天能賺到80至100元的工錢。
小巴旺村村民經營的酒店
在扎西等“創業能人”的帶領下,僅有64戶217人的小巴旺村已開辦3家酒店,其中一家酒店是由一名成功脫貧的貧困戶創辦的。現今小巴旺村除繁榮的酒店旅遊業外,還有百餘畝蔬菜基地,每年可為村民帶來1.2萬元收入。新村建設為年輕人帶來發展機遇,藏寨的交通、產業、水電氣網等各項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截至2017年底整個丹巴縣已建成幸福美麗新村78個,其中扶貧新村38個、民族團結示範新村3個,美麗鄉村2個,傳統村落6個。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丹巴縣接下來將預計投入4826.88萬元,全面啟動26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項目。力爭年內創建省級“四好村”6個,2019年擬計劃實施幸福美麗新村36個,2020年擬計劃實施幸福美麗新村41個,力爭到2020年181個行政村均被建成幸福美麗新村,而逐步推進的新村建設工程也將為丹巴人提供更多機遇。
閱讀更多 甘孜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