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開發區潮水鎮費縣西村:一個貧困村的美麗蛻變

烟台开发区潮水镇费县西村: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蜕变

王明清所說的艾草,是費縣西村正處在育苗和收購苗圃階段的區級扶貧項目———費縣西村艾草產業園。眼下,6畝艾草苗早已郁郁青青,隨後將大面積在該村種植,明年規劃發展達1000畝的“艾草種植園”,每年可產生150萬元的收益,每位村民年可增收2000元。

從被當柴火燒的野草到能換來不菲收入的“香餑餑”,費縣西村艾草的價值發掘,恰是源於王明清連連誇讚的李書記———開發區安監局派駐到費縣西村掛職第一書記的李秀泉。

費縣西村,位於潮水鎮西南部,108戶的小村莊,有13個貧困戶,是山東省省定貧困村、煙臺市市級貧困村。

7個月前,李秀泉從開發區安監局掛職到開發區潮水鎮費縣西村擔任第一書記。回憶起到村裡的第一天,李秀泉仍然記憶猶新,“村裡隨處可見長勢旺盛的艾草,但並沒有利用起來,在村民眼裡這些艾草就是野草。”這是李秀泉對費縣西村的第一印象,這些鬱鬱蔥蔥的艾草也成為日後幫助該村脫貧的重要資源。

李秀泉用一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全村108戶村民,製作了一張地圖,並將貧富程度在地圖上進行了詳細標記,隨後向組織彙報了村裡的情況。通過走訪和與組織溝通,李秀泉找到了費縣西村的“窮根”,“一是產業單一,二是村民思想貧瘠,只知道種植果蔬,別的想不到,當然,因為沒錢,大多數村民也不敢有想法。”李秀泉說。

然而,主意一出,別說村民了,就連村裡的一些村幹部都不理解。“在老輩那裡,晾乾的艾草都是冬天燒火取暖用的,現在有煤了,連這個也懶得燒,好好的瓜果蔬菜不種種艾草,這個書記想啥呢。”李秀泉的想法遭到了村民的反對。

但好在李秀泉有一個絕對支持者,那就是該村的村支書王明遠,“李書記跟我說了想法,也有長遠規劃,我們就試試吧,總比什麼都不幹要強。”

就這樣,李秀泉和王明遠先做通了村裡其他委員的工作,接著又挨家挨戶進行講解,用了近半個月時間做通了全村老百姓的工作。

在產業園建設的同時,遍佈費縣西村的野生艾草早已成為村民脫貧的“香餑餑”。“村裡遍地的野生艾草每年產量能達200噸,目前市場上的收購價為4000元一噸,只要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可以上山收割,曬乾後每斤9毛錢,廠家會上門收購,每個人日均盈利能有150元。”李秀泉說,憑藉著原本毫不起眼的艾草以及各種扶持政策,目前,費縣西村省定貧困村已經摘帽,13個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

眼下,費縣西村6畝艾草苗正拔節生長,這種旺盛的生命力恰是該村村民脫貧致富實現振興的最好寫照。可以期待,通過精準施策建設產業園的這一“輸血”+“造血”的產業扶貧模式,必將帶來費縣西村的完美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