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我軍為什麼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往鐵鏈上鋪橋渡河,而不把鐵鏈弄斷?

夜聽風聲鶴唳

瀘定橋,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座救命橋,如果沒有這所橋的存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就不可能順利地度過大渡河,那我問題就來了當時的蔣介石沒有想到瀘定橋,這方面會出問題嗎?

蔣介石是想到的這個問題,因此他也不放心,川軍方面會安安心心的替他打仗,因此,在命令川軍封鎖瀘定橋的同時,他還派出了自己手底下的一支部隊去增援瀘定橋。

當時的奪橋部隊去往盧定橋的途中遇到了這支部隊,當時的部隊突然靈機一動,假裝成敵方增援瀘定橋的部隊。並且雙方共同舉火把,並且打了暗號,最終,這支增援部隊被奪橋部隊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蔣介石為什麼這麼不放心,川軍呢?我們說過一件事情,那就是無川不成兵,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抗日部隊裡面五個士兵裡面就有一個川兵,為什麼其他地方的人口都很多,四川這個地方能夠提供這麼多的抗日部隊呢?

我看了一下,四川方面的地方日誌,當時的四川有幾個軍閥互相之間就是互相來互相去了你打我,我打你,但是他們打架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家打架就像鬧著玩兒一樣,今天我們倆約好要幹一架,然後兩次不對,開到城下。接著雙方就是朝天開槍,開完槍之後互相坐下來嘮嘮家常,打打牌九打完之後,然後立刻各自搬兵回家,按照四川人當時的說法就是,大家都是一家子,何必你打我,我打你呢。

而且四川方面,由於身處中國內陸地區,土地比較貧瘠,買不了什麼新式裝備,當時臺兒莊戰役,四川的部隊為了給他裝的防守提供時間,有一支部隊負責打阻擊拿到了,兩箱手榴彈,當時都已經說這東西是好東西啦,除了八路軍新四軍之外,當時的抗日武裝部隊裡面裝備最差的就數川軍。

誰又能想得到,就是這麼一支裝備不好,戰鬥意志差的部隊在面臨兇狠殘暴的日本侵略者表現出來的意志卻讓人讚歎。過著讓人感到欽佩。

想想當時奪取瀘定橋的時候正守在橋對面的川軍是什麼的裝備是什麼樣的戰鬥意志。

更別提當時這個橋是四川軍閥為了給自己謀得生計,而用來販賣煙土毒品,還有糧食的一個捷徑沒有了這個地方你四川的軍閥怎麼養活手底下那一幫大老爺們兒,這座鐵索橋建起來,本身就不容易,而且在最後的時刻,守橋對面的川軍實在是沒辦法放火燒橋的時候,我英勇的紅軍又直接跳過大火跟敵人展開肉搏戰,紅軍的逆天可以說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兩萬5000裡能夠走下來的都是對於中國革命有著堅定意志的中國革命人,瘦弱的身體營養不良的症狀,不能夠阻止他們體內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

不得不說,飛奪瀘定橋,真的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應該對所有為中國美好未來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奉獻出自己青春的革命烈士給予自己高的敬意!


漩渦鳴人yy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知道這篇發佈出來,但忍不住還是要寫。

薩沙是《新長征》的作者,對於長征是非常熟悉的。

對於瀘定橋為什麼不砍斷鎖鏈,是整個長征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

問題本身沒有什麼難度,你們聽薩沙一說,立馬就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但因政治原因,薩沙講的東西,你們很有可能根本就看不到。

大渡河戰役,是三方博弈的結果:蔣介石、紅軍、地方軍閥劉文輝。

大渡河以及大渡河以西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地盤,他的部隊負責駐守。

而紅軍急行軍趕到大渡河一線,薛嶽的中央軍9萬大軍,距離他們只有幾天的路程。

大渡河是天險,必須依靠瀘定橋才能迅速渡過。如果採用渡船,至少需要2到3周,那麼紅軍剩下的2萬多人就會被中央軍9萬人圍攻,後果不難預料。

蔣介石的算盤是,下令劉文輝炸斷瀘定橋。那麼,紅軍只有兩種選擇。

第一,紅軍只能留在原地或者向東運動。

但留在原地等待渡河是死,向東運動是20萬川軍的大本營成都平原,紅軍根本就攻不進去,還是要完。

這樣,中央紅軍主力就被殲滅了,餘下的張國燾之流不成氣候,蔣介石就徹底勝利了。

第二,紅軍向西移動,進入劉文輝西康省地盤。

這樣一來,中央軍可以尾隨追擊,吃掉劉文輝。

同時,西康省也就是今天的西藏一部分,地廣人稀,紅軍根本就無法生存。

紅軍到達西康就算不完蛋,至少會損失七八成力量,剩餘的二三千也不成氣候,和80萬中央軍不成正比,假以時日不難消滅。

所以,在蔣介石看來,大渡河戰役是穩贏不輸。

可惜,蔣介石低估了劉文輝。

劉文輝作為四川三大軍閥之一,也是很厲害的。

當時如果炸斷瀘定橋,簡直太容易了。只需要讓士兵在鐵索上綁幾個手榴彈,拉響就行了,最多需要3分鐘。

但如果這樣一來,瀘定橋回了,劉文輝也要完蛋。

在這種情況下,劉文輝故意不炸燬瀘定橋,也不再這一線做堅決抵抗。

再說直白一些,劉文輝是放紅軍經過瀘定橋,進入川北。川北不是劉文輝的地盤,這樣他就高枕無憂的。

但因蔣介石的威懾,劉文輝還是裝模作樣的打了一下,虛張聲勢而已。

如果大家去過瀘定,就可以知道瀘定橋根本就攻不下來,隨便放2挺機槍就守住了。

但根據楊成武回憶,22名突擊隊員都活了下來,沒有傷亡1人。

真實歷史,就這麼簡單。

大家看看就行,不要轉發了,別給薩沙惹麻煩。


薩沙

倒是想弄斷來著。可是……

如果沒有這個鐵索橋,可能就此一役,從此高枕無憂了。

然而……

就以瀘定橋為例吧,沒有比這更經典的了!

第一個原因:紅軍太逆天。

按照情報,紅軍強渡大渡河成功之後,天降大雨,沒有機械全靠兩條腿的紅軍,絕無可能趕到。

然而,紅軍硬是在山路上,一晝夜奔襲120公里,不眠不休,創造了世界步兵遠程機動奔襲的紀錄。

當紅軍在凌晨到達瀘定橋西岸時,對岸的敵軍還沒有回過神來呢。


第二個原因:陽奉陰違。

事實上,上面對紅軍的路線和戰略目標是心裡有底的,如果提前把橋炸掉,那就徒喚奈何了!

紅軍沒有船,更不可能重新把橋架起來,可為什麼守軍不炸橋呢?

一般來說,建鐵鎖橋的地方,地勢險要,建橋成本非常高,如果炸掉,對當地守軍、部隊部署和正常的交通會造成極大影響,不到最後關頭,下不了這個狠心。


第三個原因:利益原因

在當時,這些鐵索橋,是連通兩地、物資進出口的重要通道,更是走私煙土、藥材、大煙的主要通道,為了小團體的利益,最終沒有炸燬,給紅軍留下了一線生機。


第四個原因:過於自大

在鐵索橋兩邊,都有永久性的堅固工事,火力強勁。武器簡陋、遠程奔襲的紅軍,怎麼可能攻得過來呢?再加上把橋板抽掉,紅軍除非長了翅膀才有可能飛過來。想奪橋?做夢!


最終,瀘定橋成就了紅軍的美名,也在中國戰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脂肪故事

有人說對岸架兩挺機槍千軍萬馬過不來!給你兩挺機槍!你能打中誰?!蔣介石輕敵了,現代人也腦子熱了?

按照正常人思維,守軍軍閥靠此生計,不捨得隨便炸掉是有依據的,但是為了消滅紅軍,這點犧牲還是值得的,但是輕敵才是國民黨鑄成大錯的根源!


大家一定要注意,當時的年代通訊木有手機。遇到突然的火力突擊,向上請示需要時間,但就是這短短的時間瀘定橋就被拿下來了!

二來不是對方沒有準備,而是準備不足,炸藥準備好了,增援和命令卻沒有到,只有幾個看大門的土匪,碰到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突然襲擊,堪當何用?有人說鐵索上綁倆手榴彈一拉弦就行了!來來來你去綁個手榴彈看能炸開鐵鏈嗎?

辣麼粗的鐵鏈要是手榴彈能炸開,那就是開玩笑了!

最後所有的歷史材料都證明了,守軍敵人使用的是燒橋而不是炸橋,為什麼?

因為根本沒有能炸橋的足量炸藥吧! 又或者是樹倒猢猻散沒人敢去點炸藥了吧!

三,有人說隨便架兩門機槍就能守住,我就問問這軍閥地方武裝哪兒來的那麼多機槍?你怎麼不說他們還有Rpg?!

要知道對面那可是紅軍主力部隊,拉開架勢幾百人集火射擊,打的土匪抬不起頭來怎麼不可能?更別說還有迫擊炮!

四軍閥之間互相勾心鬥角那是肯定的,但故意放走紅軍那就是胡說,放紅軍進來把自己打死?什麼人這麼傻?

五紅軍並不是直接就去奪取瀘定橋的,而是在其他地方作了一次佯攻,吸引了對方的注意力,令蔣介石猶豫中不好判斷。而奪取瀘定橋的部隊是暗中去的,這裡飛奪瀘定橋是有電影記錄的,而且敵方援軍也在火速趕到。 創建於2018.3.7編 創建於2018.3.8

一下引用歷史記載,加以證明: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雲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準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嶽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以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企圖憑藉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渡口有川軍第24軍第5旅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鐘戰鬥,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

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衝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衝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在安順場沒有任何橋樑的情況下,憑藉一艘渡船就拿下了潭頭,為紅軍鞏固的渡河的備選方案,這不比奪取瀘定橋更難?

恰恰說明了,軍閥部隊的戰鬥力鬆散,正是由於他們的不堪一擊導致了紅軍兩路渡過大渡河!而不是某些大v口中的放水!


知識就是力量啊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是1935年10月毛澤東同志所寫《七律·長征》中的詩句,大概題主也是對紅軍飛奪瀘定橋時敵軍為何不炸斷鐵鏈表示不解吧?影視劇中是如此描寫的,而當時的真實情況也是這樣,敵人僅僅把鐵索吊橋上的木板抽掉,並沒有採取炸斷鐵鏈徹底毀壞的方式阻止紅軍過河。



筆者翻閱過不少有關這場戰鬥細節和時勢背景的資料,對於敵人為什麼不炸橋,我歸納了幾個原因。

建橋不易毀之可惜

瀘定橋是康熙年間建造的全鐵製懸索橋,全長103米,寬3米,由13根總重21噸碗口粗的鐵鏈組成。當時交通極為不便,瀘定橋確實是兩岸往來的要道,一旦炸燬再想修建可就難了。



地方軍閥私心作怪

瀘定橋當時不僅僅為老百姓生產生活提供交通便利,還是四川軍閥們的發財路,不少私鹽、煙土甚至軍火等走私買賣全靠這條道。雖然蔣介石嚴令炸橋,但一旦危害了地方軍閥的利益,可就執行不下去了。



川軍與紅軍默契說

這種說法雖然被黨媒駁斥,但民間猜想還是存在的。正值蔣介石中央軍千方百計想要把勢力延伸入川的當口,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劉湘、劉文輝等川內軍閥企圖利用紅軍來牽制國民黨中央勢力介入四川事務,同時也給自己留條後路,畢竟四川軍閥不受國民黨中央節制已久。很難想象就憑十幾二十個人,能在對岸密集火力中攀爬鐵鏈搶攻,即使有火力掩護,難道還能打得川軍抬不起頭麼?似乎對岸隨便安排數個火力點交叉封鎖,沒有任何遮擋的鐵索橋能爬得過來人?或許川軍不炸橋真的是要演場戲呢!

感謝持續關注!共同探討古今軍事歷史問題


靳長蘇

這取決於三方面的博弈,瀘定橋始建於1705年,建成於1706年,自清以來,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到1935年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以當時的技術手段,炸掉它絕對不是難題。有人說手榴彈炸不掉,那炸藥包總行了吧。

至於說為什麼沒炸,主要還是劉文輝不願意,劉文輝要是誠心要把紅軍堵死在四川,早就該炸橋了。自1935年二劉爭川敗走雅安後,劉文輝實力大大受損,僅剩殘兵兩萬!同時,劉湘擔心鄧錫侯等勢力壯大了,也會成為爭霸對手!與其如此,不如手下留情,放劉文輝一條生路。劉湘說過:“我么爸腰桿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壓壓他的氣焰。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總是一家人嗎。我還是讓他保留部分軍隊,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此時劉文輝剛在西康站住腳,就趕上了紅軍北上。蔣介石即想利用劉湘、劉文輝等地方實力派出兵“圍剿”紅軍,又想借此消滅異己。5月,紅軍通過西康地區時,蔣一面嚴令劉文輝的24軍在大渡河沿岸堵截;一面派薛嶽率中央軍跟蹤追擊。

當時的劉文輝,既怕蔣趁機吃掉他,又恐紅軍佔其西康,事到臨頭,只好奉蔣令親赴漢源督戰。但是兩頭權衡,如果紅軍過不了河,勢必和中央軍激戰,萬一紅軍打散了化整為零打游擊戰,那蔣介石就可以賴在四川不走了,那樣的話不僅劉文輝完了,就是劉湘都要受到影響。

此外,瀘定橋是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對藏區的穩定有很大的作用,部隊調動和物資運輸都離不開這座橋。真被炸燬了,固然可以修復,但是不要忘記紅軍飛奪瀘定橋是5月底的事情,馬上就是夏季漲水期了,到時候修橋可不是件容易事情。就算蔣介石不趁機吃掉二劉,也會大大影響二劉對西康地區的控制。所以這也很可能是劉文輝當年不炸橋的原因。

紅軍北上雖然會經過康定,但那是藏區,紅軍不管在群眾基礎和當地資源方面都不足以建立起根據地。所以紅軍北上對劉文輝來說不是最大的威脅。

當然了,劉文輝一點不抵抗的話也說不過去,畢竟他名義上的領導是蔣介石,所以他會把渡船都燒了,會把木板都拆了。但是我打不過紅軍你不能說我什麼吧!我川軍本來就是你們眼中的五流部隊,打不過很正常嗎。

此外,不得不佩服紅軍的作戰精神,畢竟一個晝夜120公里路不是隨隨便便能走下來的。而且,那鐵索橋離河面幾十米,就算鋪幾塊木板上去,也沒幾個人敢走過去吧。就好比足球比賽,德國西班牙什麼的裁判幫幫忙鐵定世界冠軍,韓國人吃相很難看也能四強,但是中國隊就是裁判吹死了恐怕也難進世界盃。

所謂做人留一線,他日好相見啊。


閱後即忘

我看過多部反映飛奪瀘定橋的文學作品,綜合各方面信息,守敵川軍沒有把瀘定橋炸燬,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對戰場形勢預判。飛奪瀘定橋是毛澤東軍事生涯非常重要的一個案例。毛澤東決定奪取瀘定橋只是48小時之內的決定。敵軍對紅軍奪取瀘定橋沒有有效的準備。等紅軍趕到瀘定橋對面,準備炸橋時已經比較倉促。甚至必要的炸藥數量都不充足。當時川軍只准備了一個炸藥包。別說當時沒炸成,即便炸了,也未必成功 。

二是瀘定橋的重要性讓敵人很難下決心炸橋,聽說紅軍到來,敵人匆匆忙忙撤去了橋板。他們以為這樣能守住。因為瀘定橋是當時大渡河兩岸上下幾百裡溝通兩岸的唯一橋樑。建橋難度很大,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毀掉。毀掉以後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在當時很短時間內,讓敵人下決心炸橋是有難度的。即便炸橋,也是萬不得已才去做。

三是敵人並非不想炸,而是沒來得及炸。在紅軍開始奪橋以後,岸邊火力掩護,突擊隊攀著鐵索一邊前進一邊牽制,後面部隊鋪設橋板。與此同時,在敵人後面另一路紅軍部隊突然出現,敵軍背後槍聲大作,敵人軍心頓時渙散。這就是毛澤東的兩路夾擊戰術。加之瀘定橋守軍已經中了毛澤東的調虎離山之計,大部分被調走,餘部戰鬥力不強,這就大大減輕了紅軍奪取瀘定橋的難度。在紅軍衝過瀘定橋之際,敵人已經在對岸橋頭堡點燃了炸藥包的導火索,千鈞一髮之際,一個紅軍戰士抱起炸藥包,衝向反撲的敵人。所以,不是敵人不想炸,不是敵人沒有炸,只是紅軍太英勇,奪橋速度過快,敵人沒炸成。

飛奪瀘定橋成為經典戰例,源於統帥毛澤東的智慧,紅軍戰士的英勇,敵人的愚蠢和怯懦,同時又少不了幾分運氣。絕非蔣介石和劉文輝不想消滅紅軍,故意放紅軍一馬。

今天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必須對創造奇蹟的人滿懷敬意。


陶遠明



“飛奪盧定橋,”這篇文章在我們那時小學的語文教科書上有學過,當時沉浸在紅軍英勇頑強,忍著艱難困苦,一夜奔跑一百二十里,指揮用奇兵突襲盧定橋的英雄故事,那時對紅軍佩服的不得了,佩服他們大無畏精神,佩服他們崇高的信念,不怕犧牲,勇於向前,一下就強渡過了天險大渡河的盧定橋。



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只剩十幾根鐵鏈,天還下著暴雨,紅軍前鋒十幾人抓住鐵鏈,慢慢爬過去,敵人在對面還擊,我軍也火力壓制,後面的紅軍戰士鋪上木板,迎接大部隊過河,肯定有犧牲,打仗那能沒犧牲,向英勇的戰士們致敬,敢於奮戰,捨生忘死,冒著槍林彈雨,戰爭的殘酷,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已經無法體會。



那時,紅軍後面有國民黨中央軍的九萬部隊,情況危急,紅軍出奇兵,飛奪盧定橋,改變了紅軍的不利狀況,是值得肯定的,石達開遲緩一天,情況就完全不一樣。

那麼事情的關鍵,關鍵的關鍵,敵人為什麼不砸掉那十幾根大鐵鏈呢!炸掉,紅軍怎麼能過去,肯定過不去,我想這中間有幾個原因。



1、以當時當地的能力,建設一座這樣的橋很不容易,當地物資還要經過這座橋來往運輸,什麼日用品啊,槍支,煙土,洋布,鹽,米,茶什麼的要走這經過,炸了難以修復,破壞當地經濟,沿河幾百裡只這一座橋。



2、敵人在兩邊修了地堡,做好了防守,又抽掉了大鐵鏈上的板子,輕敵,認為紅軍是飛不過去的。關鍵的是,紅軍是突襲,而且晚上,打著火把。敵人被搞mo逼了。



3、當時地方上是劉文輝的地盤,劉文輝,將介石,紅軍三方存在博弈,有可能劉文輝放水的可能,放紅軍過去,劉文輝勢力安然無姜,如果打下去,中央軍一到,很可能解決掉地方軍閥劉文輝。



4、一切來得太快了,又是晚上,紅軍喬裝成國民黨的增援軍,打手勢,暗號,成功騙過敵人,晚上分不清,火力壓制又太強了,敵人動不了,等反應過來,一切都太遲了。

終上所述,離不開毛澤東指揮打仗的高超藝術,超人智慧,軍紀,信仰,向英勇的紅軍戰士們致敬。向飛奪盧橋犧牲的戰士致敬,英勇奮戰,不怕流血,有堅定的信念。



很多事,很多人,堅持,堅強,有恆心的走下去,方向是對的,就能成功,不在物質有多豐富,條件有多好,想想抗戰中無川不成軍的川中抗日力量,裝備老差了,卻散發出無比的力量,打擊敵人。讓人佩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古往今來,成功不少。





三國水滸歷史狂

首先,根據我的理解,題主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守軍為何不把鐵鏈弄斷吧!如果是這樣,讓我們從塵封的歷史中尋找原因吧。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的大渡河上。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索固定在兩岸橋頭落井裡。9根為底鏈,4根分兩側作為扶手。全橋鐵件重40餘噸。1935年5月29日,飛奪瀘定橋的事件就在此發生。



圖為瀘定橋現在的樣子

當時防守瀘定城的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第四旅,旅長袁國瑞下轄10.11.38三個團。以李金山為團長的38團(缺一營)重點守衛瀘定橋。38團一營任務是阻擊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沿岸趨近瀘定橋的紅三軍團。

原軍事科學院軍史部副部長、少將李維民曾撰文指出,敵人為了阻擋紅軍從瀘定橋過河,確曾下令拆除橋板。但守橋川軍拆橋速度極為緩慢,他們只拆除了部分橋板,紅軍就到了。

當時,紅四團一天一夜急行軍120公里,於29日早上搶佔了瀘定橋西橋頭。隨著過橋準備的完成和東岸紅軍的到來,當日黃昏前,紅四團組成以二連連長廖大珠為隊長的22人突擊隊發起衝擊。



這個說法可以與後來川軍的回憶相驗證:

根據川軍的回憶,傍晚前,紅軍開始攻橋,由於火力猛烈,李金山給袁國瑞打電話說 ,瀘定橋很難防守,問該怎麼辦?袁回答"我這裡也很緊張。"當時袁部正在遭受紅軍猛烈的攻擊,以至於話沒說完就斷了。李金山此刻擔心腹背受敵,決定撤退,留下一個班守橋。

這個留下的班終究沒能擋住紅軍的進攻 ,30日紅軍攻佔瀘定城。

縱覽整個過程,守軍沒有炸橋的原因主要是:

1.紅軍的推進速度遠遠超出守軍的意料,兩路並進的計劃打亂了他們破壞鐵索橋的節奏,最終功虧一簣。

2.守軍在腹背受敵的壓力下,只顧逃命,無心也無暇炸橋。

3.瀘定橋的天險麻痺了守軍,在意識到只有炸橋才能阻止紅軍時,已經來不及或者說無力執行了。

一些由於國軍內鬥,顧及私利等方面的原因也都有其道理。在目前無法蒐集到詳實資料證明的情況下,這裡就不再妄加揣測了。


飄落的感覺2008

這個劇情,是真實的戰爭事例。當時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在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需要迅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當時,為了主力部隊渡過大渡河,中央派出楊成武部奪取大渡河上流的滬定橋。楊部一夜急行180裡,於天亮到達滬定橋南岸,並做好了攻佔的準備。守備敵人以為憑藉天險,可以阻止紅軍奪橋,因此只燒燬了鐵索橋上的木板,並沒有炸斷鐵索鏈。

當時,情勢非常危險,敵人增援部隊即將到達,很快要將紅軍主力部隊圍困。在生死存亡之際,紅軍組織十八勇土飛奪瀘定橋,冒著敵人炮火,迎著敵人瘋狂的子彈,經過激戰,終於奪取了滬定橋,保護了主力紅軍的轉移,成功擺脫了敵人的包圍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