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奇葩的圣旨?

包包237526197

朱元璋治理倭寇,下了一道有错别字的奇葩圣旨。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流窜到中国沿海的海盗称为倭寇,倭寇的无事生非、烧杀抢掠给沿海百姓造成很大的困惑,从洪武时代起,明朝就致力于加强海防,用来清剿日本倭寇。

在东南滨海绵长的海岸线上,海上走船和陆上走车很多,虽然明军处处设防,但倭寇十分灵活,总能找到缺口,今天在这里冒出来,明天在那边钻出来,那叫一个八面玲珑。

朱元璋对倭寇的问题十分头疼,便给当时的日本政府发国书,商讨两国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但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自己还内乱的不行,自然无暇去管理倭寇组织。

当时的日本,怀良亲王代表南朝,征夷将军代表北朝,朱元璋选择与占据九州一带的南朝怀良亲王谈判。洪武二年,朱元璋派出杨栽等7人出使日本,这次的国书措辞严厉,有些威胁的语气,正着急上火的日本南朝怀良亲王干脆杀了5名明朝来使。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还折了几员手下,朱元璋气得不行。

洪武三年,朱元璋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这次派的是莱州府同知赵秩。也许赵秩智商情商同时在线,也足够幸运,他不仅说服了怀良亲王答应取缔倭寇,还成功促成了怀良亲王向明朝遣使朝贡,同时也送还了70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怀良亲王接受了明朝“日本国王”的封号,算是某种意义在向明朝奉表称臣。

此时的朱元璋很是欣慰,亲自设宴款待来使,还回赐了不少财物。但是这个好的态度并不意味好的转变,倭寇依然横行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因此朱元璋遣使责备日本国王良怀不好好办事,威胁将要出征日本。日本国王良怀是个硬茬,回信表示若明朝征讨日本,自己将积极备战。

明太祖十分生气,但鉴于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决定暂不出兵日本。明朝官方的戎行不断剿匪,训练了倭寇极强的应变能力,倭寇都不用练兵了,越来越强壮。朱元璋开始转变思路,把以前的积极求和转变成了积极防御。

朱元璋下了一道最接地气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一般皇帝的圣旨都写的文绉绉的,但朱元璋这篇圣旨都没让大臣润色,带着一个错别字就昭告天下,圣旨都能如此简单粗暴不做作,可见朱元璋是有多焦心,沿海民众则大快人心。

但是这样做的事情也有弊端,官府和周边百姓看见倭寇的船可以直接开枪,有一些正常的商船会遭到误杀,引发了一些“乌龙”纠纷。后来明朝统治者提出以盗治盗,招安了郑芝龙集团,扶持海盗剿灭倭寇,治理倭寇终于取得了成效。


地图帝

传达着皇帝的旨意的圣旨在很多人印象中是很严肃的。其实,历史上不乏一些奇葩搞笑的圣旨。

明太祖的文化水平不高,圣旨之中多大白话。有一次沿海官员向朱元璋上奏称有倭寇来犯并向他询问解决办法。朱元璋以下面这道圣旨作为回复: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这回复,简单粗暴。


明成祖朱棣的圣旨风格同他的父亲朱元璋的很像。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因南京经商军户不把商品卖给官府而大发雷霆,为此他专门写了一道圣旨斥责了这些商户:


“那军家每既在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料,他怎么不肯买办?恁户部行文书去,着应天府知道,若有买办,但是开张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等,一体着他买办。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


明成祖的意思是商家应同等对待官家和百姓,谁要是再这样做,绝不轻饶。

元太祖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相交甚好,两人曾经会面,相谈甚欢。与丘处机分别之后,成吉思汗很是想念他,在一道圣旨中皇帝这样写到: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身起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一句今人读来会觉得有点搞笑,但也可见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思念之深。

下面再来说说雍正皇帝的奇葩圣旨。江南粮价大涨,雍正命令大臣从山东和河南调食物以抑制江南的粮价。有大臣询问皇帝是否可以调小麦,雍正同意了,结果小麦不太受老百姓的欢迎。面对自己的失误决策,雍正皇帝在圣旨中写道: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这圣旨可以说是很有个性了。准确来说这些奇葩圣旨都很有个性,虽然看着搞笑,但是却也粗暴地说明了一切。


《古代的奇葩圣旨》

《成吉思汗与丘处机关系辨析》


历史研习社

恩,下面说几个奇葩的圣旨吧!

第一个,伟大的成吉思汗给丘处机的,可谓是基情满满啊!给出原文,自己感受下。

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吉思皇帝圣旨: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身起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不知道你们看到这篇圣旨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觉得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什么秘密。


第二个嘛,是张献众的,毕竟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粗人,可以理解。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要册立皇后,这种圣旨一般都有一些标准的词汇的,比如什么皇后仪态端庄,性格温顺之类的。但张献忠的《册皇后诏》是这样写的:皇后何必仪注,只要喒(咱)老子球头硬,养得他快活,便是一块皇后矣,钦此!

还是张献忠的,他给一个部下写了一封文采逼人的诏书,叫做《谕刘进忠诏》,感受下怎么样!

奉天承运皇帝 诏曰:

喒(咱)老子呌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的屄。

钦此!”


第三个是晋武帝司马炎,这位老兄可能是太爱美女了,乃至于下了一份很无耻的圣旨,是给全天下人的。泰始九年,杨皇后去世,司马炎解放了,他立即下了一个禁天下嫁娶圣旨,大规模开展选美活动。司马炎选秀的方式也很霸道,全国人民先别结婚,让我先挑。挑完之后,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圣旨的具体内容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原谅我懒),有大意就行了,对吧?


第四个是元代皇帝给少林寺的,话说元代的圣旨是最搞笑的,而且一般是白话文(主要是蒙古文我们也看不懂啊)。

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军官每根底、军人每根底、城子里达鲁花赤、官人每根底、往来使臣每根底宣谕的圣旨: 成吉思皇帝、月阙台皇帝、薛禅皇帝、完者笃皇帝、曲律皇帝圣旨里:“和尚、也里可温、先生,不拣甚么差发休着,告天祝寿者”么道有来。如今依着在先圣旨体例里,不拣甚么差发休着,告天祝寿者么道。河南府路里有的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空相禅寺、宝应禅寺、天庆禅寺、维摩禅寺,这寺院里住持长老、提点、监寺为头目和尚每根底,执把行的圣旨与了也。这的每寺院里、房舍里,使臣休安下者。铺马、祗应休拿者。商税、地税休与者。但属寺家的田地、水土、园林、竹苇、碾磨、店、铺席、浴堂、解典库,不拣甚么他的,不以是谁,休倚气力夺要者。更这和尚每道有圣旨么道,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甚么!圣旨俺的。鼠儿年三月十三日,大都有时分写来。

觉不觉得挺白话的,尤其是最后的鼠儿年、鼠儿、儿。。。


第五个是康熙的,也是一篇白话文,是给曹雪芹爷爷曹寅的。康熙四十九年,曹寅疾病不断。于是苏州织造李煦上曹寅病重代请赐药的奏折。康熙回复圣旨说:“尔奏得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但疟疾若未转泄痢,还无妨。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南方庸医,每每用补济,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金鸡拿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万嘱!”

一个赐药的圣旨,这么白话,虽然可能会让曹寅老爷子感激涕零,但也太损康熙爷的形象了吧!


第六个是朱元璋的,因为倭寇打劫沿海百姓发的,很是霸气,不愧是老朱,朱家扛把子!

奉天承运皇帝 昭曰:

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钦此!

言简意赅,杀气十足啊!


小默1428

要说中国古代得到史学家承认的皇帝就有几百个,里面出一些荒淫无道,奇葩的就再正常不过了,可以说,贤明的圣主各有不同,但是奇葩的都差不多。

一般来说,喜欢女人的皇帝比较,贪钱的皇帝也不少,有一些小癖好的也有,但是以荒唐的圣旨让人记住的估计不在多数,如唐朝李姓皇帝因为"鲤"与"李"同音,就禁止人们烹食鲤鱼;宋徽宗因为自己生肖属狗,曾下令天下臣民禁止杀狗。

但是,我要说的这位,比他们都厉害,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他下圣旨:“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 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连当房家小发遣极边卫,永远充军。”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禁猪令”,不但禁止民间杀猪,还禁止民间养猪,

关于这段故事,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家羊代之。”

关于朱厚照为什么禁止民间养猪,主要理由就是朱厚照姓“朱”与“猪”同音。所以,要避讳,在古代和皇帝同名的都要避讳,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不能你姓“朱”就不让老百姓吃猪肉养猪啊,如果你要姓米,岂不是不让老百姓吃大米了?如果你姓“隋”,岂不是老百姓连口“水”都喝不上把!

对此,朱厚照给出的解释是,我不但姓“朱”,我还属猪,这是“双猪合璧”,养猪就是养皇帝,杀猪就是杀皇帝。凡是养猪和杀猪的,全家都要被发配充军。

猪肉作为中国的古代的主要肉食品,经过明武宗朱厚照这么一折腾,差点就绝种了,很多靠养猪、杀猪、卖猪为业的人失业,而且,没有猪肉,老百姓更吃不到肉了,还在第二年皇家祭祀的时候要用猪,没有办法,皇帝就废除了这道“禁猪令”。


史论纵横

拼圣旨,谁能拼得过“四爷”?

首先在数量上,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亲自手书多达五百万字。论勤政在中国古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正如雍正皇帝自己所言:

“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言。”

因此也有一种说法,四爷是自己把自己活活累死的,真的不关嬛嬛的事。

其次,在质量上,四爷的朱批也是可以从中感受到很多个中喜怒哀乐的好作品。

和硕怡亲王允祥,即“十三爷”,是康熙的第十三子。自幼与雍正关系很好,兄弟俩感情老铁了。有一次在围猎途中上奏谢恩:

圣主办理天下之万事,而臣等遵照训谕尽行游猎,除沾恩之外,并无他事。皇上若不为我众奴才而圣意有所忧虑,则我众奴才之福矣

身为哥哥的雍正帝就逗一逗小弟,批复道:

朕躬甚安,尔等安好?朕确为尔等忧虑。所忧虑者,当尔等肥壮而返还时恐怕认不出来也

允祥小弟也来矫情一把,开玩笑的回复说害怕自己回去后胖到不堪入目了怎么办。四爷又回复了:

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

后来“丝毫勿虑,尽量发胖”八个字还被摘出做了故宫纪念品,如下图(貌似买的人还不少)。

雍正二年年末,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上奏回复朝廷希望从豫、东二省购粮运往江南以平籴之事。田文镜认为江南人不喜食小米,主张运送小麦。而大学士张廷玉和朱轼则坚持运送小米。雍正帝听了后者的建议。结果费时费力,将河南山东的小米运到江南后,并没有售出多少。雍正帝又悔又气,念及田文镜实心办事,洞察民情,就对他大加褒奖。田文镜受圣上褒奖,感激之余上奏谢恩,并示万不敢当之意。雍正帝借此也在奏折末表露了自己的一片真心: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就是这个批文,四爷真迹!

田文镜拿到这样的朱批,不知道会不会感激涕零,这是怎样一个任性皇帝啊!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属批石文焯的折:


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恩,还挺顺口。四爷就是这样的心口如一。

喀尔喀副将军策旺扎布等人上请安折,问候皇帝安康,雍正帝回复道:

“尔等如此使朕畅快,何疾不治,何病不除?朕躬甚安,已痊愈。朕之亲切宝贝,尔等俱好么?”

更有回复得宠之时年羹尧的朱批:

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
………
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
………
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

不得不说,做四爷的臣子真心不错~恩,想想就觉得幸福呢。

论朱批,我只服四爷!

更多惊喜,都在下面这本书了,拿好不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