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爆米花雨”的《昆池巖》,真的那麼可怕嗎?

今年3月一部在韓國上映的恐怖片《昆池巖》迅速爆紅網絡,據說該片在韓國更是一舉打敗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並刷新了歷屆恐怖電影史上最高的單日票房記錄,還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觀影名詞:

爆米花雨,其意為觀眾因過度驚嚇,將手中的爆米花拋灑而出,像極了“下雨”的場景。

該片主要講述幾個年輕人深入荒廢了的昆池巖精神病院,意圖藉著直播的方式賺取廣告費的故事。故事從團隊組建開始講起,經過幾人慶祝並互相熟識的過渡情節後,他們正式來到了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昆池巖精神病院,在這裡他們先是查看每層樓並進行直播介紹,然後又進行了所謂的“通靈儀式”,而昆池巖裡深藏的冤魂就從此刻將它們的魔爪指向了這幾個年輕人......

引起“爆米花雨”的《昆池巖》,真的那麼可怕嗎?

引起“爆米花雨”的《昆池巖》,真的那麼可怕嗎?

本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偽紀錄片形式的選擇,無論是前期的營造氛圍,中期的帶動觀眾,還是後期的直觀體驗,都給本片增分了不少。偽紀錄片形式的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營造給觀眾的真實感,各種鏡頭晃動、鏡頭角度都不會帶給觀眾太大的反感,反而會給觀眾一種真實體驗的感覺,這也為意境氛圍的營造提供了更快速的方式。不過若說驚悚意境的營造,韓國恐怖片一直以來都秉持了其固有的營造方式,即通過音樂和未知意象的結合營造恐懼觀感,例如《筆仙》、《女高怪談》系列等等,但在《昆池巖》中偽紀錄片形式帶來的原始聲音卻比人工音樂的氛圍高明不少,顯而易見的就是恐懼觀感的極大提升,畢竟人對於已知和未知結合的意象會感到更大的恐懼,比如已知的滴水聲和未知的黑暗、已知的門的吱呀聲和門後的未知等。藉此不得不提,韓國電影在時代發展中的與時俱進,當國產恐怖片還在吃“回頭殺”“床下殺”等老套橋段的時候,韓國恐怖片已經學會了通過現代技術的詭異變化去營造恐怖觀感,此片中直觀展現給觀眾的攝像器具的運用以及網絡直播的選擇,都說明了韓國的恐怖片比國產的更大膽,更吸引人。

引起“爆米花雨”的《昆池巖》,真的那麼可怕嗎?

縱觀韓國恐怖片發展歷史,從1924年導演樸金鉉拍攝的恐怖片《薔花紅蓮傳》首次出現女鬼開始,到五、六十年代模仿外國恐怖片的《惡之花》、《殺人魔》等作品,再到七十年代模仿香港功夫片的韓國驚悚動作片,韓國從開始到模仿,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轉變。九十年代末至2000年左右,是韓國恐怖片迅速發展的第二階段,《女高怪談》以及其他恐怖片的盛行都說明了韓國在恐怖片這一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果細究這一時期的韓國恐怖片,大家不難發現,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意境的營造,而意境的完美再現都離不開背景音樂和充滿未知的空鏡頭,這些營造氛圍的方式一直到現在都還不落伍,一方面是因為外國恐怖片血肉橫飛帶來的生理刺激已經無法再讓觀眾感到極端恐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韓國導演對於觀眾心理的準確掌握和把控。而此後的十年,韓國恐怖片便陷入了吃老梗、舊俗套的境地,因此大多人都會認為韓國恐怖片已經沒落,觀眾也都不再給看膩了的女鬼買賬。

經歷了十年的沉寂之後,結合了新技術和經典氛圍營造方法的恐怖片《昆池巖》誕生了,或許是由於長久未能接觸新鮮的刺激,又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全新的恐怖橋段,一股觀影熱潮正式掀起,觀眾們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恐懼快感中,“可怕”這個詞也重新從觀眾的嘴裡吐出。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導演的親弟弟鄭宇植就是電影彩蛋中打板的人,他因急性敗血症於2017年10月去世,這個彩蛋則是導演給他弟弟的“最後一份禮物”。希望這個溫馨的結尾能讓恐懼中的你得到一絲慰藉。

娛樂鋒

娛樂鋒:做有態度的文娛評論平臺

文娛評說 | 收視輿情 | 影視圈論 | 藝考編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