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昆不唱“太平歌詞”?

玩轉智能

因為郭德綱的大力推廣,大家現在普遍認為太平歌詞是相聲演員的一個基本功。


郭德綱也一直在強調說,如果不會太平歌詞,那麼一百塊錢的收入就只能拿七十五。似乎不會太平歌詞,就對不起祖師爺。


但是,在老一輩的相聲大師心中,對於這件事情似乎也沒有那麼認同,對於太平歌詞的地位,也沒有看的有那麼高。


1980年,侯寶林大師和幾位曲藝研究專家合著了一本《曲藝概論》,在這其中,有一段論述相聲的「說學逗唱」。侯寶林大師說,其實「說學逗唱」的分類並不科學,既不能概括相聲形式的種類,也不能反映相聲內容的差別。「學」和「唱」都是相聲的藝術手段,「說學逗唱」不是平行的,並列的。「說」居於統領的地位,賦予相聲藝術與表演基礎,確定了相聲作為說唱藝術的特點。實際上,「學」、「唱」不能跟「說」「逗」分庭抗禮,應該居於附屬的地位。


那麼按照侯寶林大師的觀點,可能說、學、逗、唱各佔25%,這種比例就有待商榷。


同樣是在80年代,侯寶林大師在《文藝研究》期刊上撰寫了一篇《相聲技藝》,詳細的介紹了傳統相聲的十多項基本技能,分別是:開場詩、白沙撒字、太平歌詞、門柳兒、單口相聲、對口相聲、三人相聲、口技、雙簧、數來寶、膩縫、杵門子。


在介紹太平歌詞是,侯寶林大師是這樣寫的:

據我瞭解, 太平歌詞的基本旋律源於夯歌, 也就是說它來自勞動生產活動。形成為“太平歌詞”並具有這樣一個專名, 進而成為相聲的技藝, 是比較晚的事, 大約是在清代。

太平歌詞多為演出“ 白沙撒字” 時唱的。使用的道具比較簡單: 沙袋一個、小竹板( 玉子) 兩塊、小掃帚一柄。每演完一段, 把寫在地上的字掃去。掃完, 把掃帚平放在跟前, 右腿跪在上頭( 所謂“單腿打千兒") , 邊寫邊唱。

這種演出通常是“ 畫鍋” ( 用白粉在地上畫個迴圈, 線內是演出場地, 線外為觀眾席, 因圓形似鍋, 故名) , 不拉場子( 沒有桌、凳、栩等設備) 。據常寶臣先生說, 最早唱太平歌詞左手打的是兩塊薄瓦片, 因為容易碎, 後來改為竹板。如果這個說法屬實, 就又從旁證明太平歌詞是從夯歌演變來的了。

邊寫邊唱的太平歌詞調子簡單, 多是唱小段。大段的唱是獨立的節目, 出現較晚。二、三十年代的代表人物是王兆麟, 他的《韓信算卦》、《勸人方》、《大腳妞兒》等灌有唱片。後來又有秦佩賢、荷花女。三十年代太平歌詞曾達到高潮, 唱詞多了, 腔調、旋律美化複雜了, 京津兩地風行一時。但是終因它沒有伴奏, 比較難唱, 逐漸衰亡。

會唱太平歌詞對相聲演員來說很有好處。因為它是慢節奏的自由唱法, 便於練習蓄氣、運氣、氣口兒等基本功。


侯寶林大師沒有把太平歌詞放在那麼高的位置,在談到太平歌詞一度衰亡,也沒有表示太多惋惜。只是說會唱對相聲演員「很有好處」。


反過來看,在侯寶林大師介紹的這十多項基本技能中,白沙撒字、口技、雙簧、杵門子(舊時演員向觀眾要錢的手段和話術),現在都已經不是相聲演員的必修課,所以太平歌詞,也更多像是個加分項,稱不上一定是那麼高的地位了。


回覆「書單」,給你看更多精選書單。


陳章魚

應該是沒學過吧,再有就是在主流相聲演員的心中,可能沒有把太平歌詞放到太高的地位,我估計姜昆如果想在媒體面前展現自己會唱太平歌詞,也不是什麼難事,就連向我這種業餘的不能再業餘的相聲愛好者,都能唱幾句“那杭州美景蓋世無雙,西湖岸奇花異草四季清香……”,如果姜昆想在媒體面前發聲,臨陣磨槍背上幾段也不是問題,但為什麼姜昆從來不唱“太平歌詞呢”,那可能是因為他覺得沒必要在會不會唱太平歌詞這個問題上,向觀眾證明些什麼吧。

在郭德綱沒之前,大多數觀眾都不知道太平歌詞這文化曲藝形式,誰都以為相聲四門基本功中“說、學、鬥、唱”的唱,是相聲演員演唱的京劇或歌曲,如果哪個演員的嗓音嘹亮都會被認為是唱功了得,自從老郭紅遍大江南北,大家才從他口中得知,原來演唱太平歌詞才是相聲基本功中“說、學、鬥、唱”的唱,而其它的都是學唱,而且也是在他的演出中才第一次看到了太歌詞的表演形式,起碼我第一次從他的演出中看到的這種表演形式。

其實太平歌詞在許多老相聲大師的心中,也不是佔有很高的地位,馬三立大師和候寶林大師都表示過太平歌詞這種曲藝形式沒有新意,已經不太適應現代觀眾的口味了。候寶林大師是馬季的師傅,估計候大師在教馬季說相聲時就沒太讓馬季在太平歌詞上下功夫,等馬季收姜昆為徒時,可能都沒有傳援姜昆唱太平歌詞的技法。

什麼時代有什麼時代的產物,在姜昆說相聲的那個時代,可能真的不適合把太平歌詞搬上相聲舞臺,所以那個時代的相聲演員也就都沒有掌握或者不去研究太平歌詞了。

(dh)


捕魚小分隊


太平歌詞是早期的相聲藝人在街頭撂地演出時,為了吸引觀眾的一個方式;隨著相聲走入劇場,通過賣票的方式獲取收入,客觀上使得太平歌詞這門基本功被弱化。不僅僅是姜昆,當今在世的相聲演員中,除了德雲社之外,根本聽不到幾個人在唱太平歌詞。


姜昆沒有唱過,馮鞏、劉偉、牛群、周煒、白凱南等新相聲的傳承者們都沒有唱過太平歌詞,他們很大的可能性是不會,因為沒有學過。


還有一些從小坐科或者有一定基本功的相聲演員,偶爾也唱,但都是老式唱法,確實不好聽,比如常寶華、尹笑聲、劉文步、王謙祥以及新生代苗阜等等,都曾唱過太平歌詞,實在是吸引不了觀眾。


能把太平歌詞唱的好聽一點的,除了郭德綱及其傳人以外,就數馬志明先生了。所以太平歌詞看似簡單,其實真正能唱的有韻味,聽的入耳還是需要長久的練習,以及不斷的改進,只有郭德綱和馬志明先生這種真正從骨子裡熱愛這門藝術的人,才有可能靜下心來鑽研。而對於沽名釣譽者來說,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這個根本沒多少機會展示的所謂基本功呢?


牙快笑掉了

每個人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才華”,“心胸”兩個詞,我不知道是在罵姜公公哪還是再罵姜公公,姜公公最缺的就是這兩樣。論才華說學逗唱哪門也不靈,跟不會差不多。論心胸就更是笑話啦,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嫉賢妒能打擊報復。

姜昆也曾經對相聲做出過貢獻,可惜的是沒有承上啟下,大家對他的不滿,主要是對郭德綱的態度,本來應該大力支持,互相合作,但是姜昆卻反其道而行之,給人以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印象,不像一個國家級演員的做派,才遭到很多喜歡相聲藝術的群眾的反感。這實在是不應該。




聽了郭德綱的相聲才知道相聲裡的唱是指“太平歌詞”。以前聽那些主流相聲演員說的“唱”就是唱歌?原來是因為那些貨根本就不會太平歌詞,才誤導我們說相聲裡的“唱”就是唱歌,看來老郭不止有才華,還把那些賭博、嫖娼的主流相聲演員給扒了個底朝天。

現在有些假紅木傢俱裡邊灌水泥增加重量,可做假得包嚴實才能不漏餡。說相聲得站在臺上讓大家聽,你什麼都不會,還要大家都服你這不是拿關眾當傻了嗎?再退一步,不會說會管理也行,外行領導內行的多了,你充分發揮體制特有的權利,把民間傳統藝術好好的扶持發揚也行,確偏偏把自己弄成了攔路石。姜已回不了頭了,因為他在錯的方向走的越來越遠了,後面還跟著好些腿子推他,他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心裡默默的念著快點退休,平安著陸。


小羽網絡

姜昆不僅不唱太平歌詞,而且連傳統相聲《八扇屏》都不說。姜昆在一次演出時自己說,不僅是他,連侯寶林、馬季等相聲表演藝術家,也很少說傳統相聲。他們都說新相聲。但是,姜昆不唱太平歌詞,不說《八扇屏》,不等於不會,姜昆曾當眾表演了《八扇屏》中的一段,說得非常好,獲得了不少的掌聲。

侯寶林、馬季和姜昆為什麼不說傳統相聲呢?侯、馬兩位藝術家主要說新相聲,這是解放初文藝工作的新形勢決定的。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產生了不少新問題,要讓人民群眾熟悉新政策,激發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文藝戰線上的工作者自然要衝在宣傳的第一線。這就要有新作品。不僅是相聲,許多曲藝種類都推出了新作品,而且很多都是優秀作品。因此,那時的相聲演員基本上都不表演傳統相聲,而是說新相聲。姜昆的創作也在改革開放前後達到頂峰。不過,那是廣播的時代,到了九十年代後期,電視時代到來,相聲的整體創作陷入低谷。郭德綱此時橫空出世,把相聲又帶回劇場,大力整理和表演傳統相聲,使相聲得以復興。

不同的時代,對文藝工作者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有不同的使命。姜昆是那個時代相聲界的佼佼者,不說太平歌詞,但他創作了不少相聲精品,為相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松濤盛語

他倒是想唱啊

他會麼?

這都上電視採訪了

出名了,有了普世的機會了

還在說唱是指的唱戲、唱流行歌曲

你說這能好得了麼?

太平歌詞不好唱

太平歌詞不好唱,一方面是它的唱腔比較單一,你得找準調。另一方面,太平歌詞沒有包袱,只是相聲演員的基本功。表演的時候,相聲藝人單手拿板,找著調門才能開唱。

雖然說難唱,但是,你不能說相聲裡面的唱就是學戲文、唱流行歌曲

這樣的歪曲是有心為之還是無心之錯,無人可以知曉。

按姜昆的說法就是,他的師父說的就是新相聲,對於傳統活兒沒有過深的研究。

既如此,難不成是馬季、侯寶林兩個人都不知道唱是指太平歌詞?

姜昆還真敢說!

除了不會太平歌詞,還不會貫口、報菜名

這些個相聲的基本功不會可是他自己說的

別人可沒有誣賴

既然不會,那沒有關係,好好的做一些相聲推廣的工作也無可爭議

畢竟曲藝協會的當家人對於相聲的照顧應該多一點才是

出來到處的宣揚自己的錯誤理解就是你的不對了


蜜桔娛樂

別過度苛求這些人他們只是時代的產物、從現學現賣開始、不是科班出來

的因此談不上什麼基礎功底、悲衷遺憾的是這些人不懇承認這些有了些明氣開始好面子了、有了位子就放不下架子了


秦志海3

我勸大家不要再去評論相聲這個事情了。談多了就變的無聊了,沒意思了。相聲是一門民間藝術,是百姓生活中一種消除身心疲勞、對社會醜陋現象批評的所需要的一種形式罷了。在過去從來沒有那位相聲藝人用相聲去歌頌社會的美好景象,讚美英雄的光輝形象。進入新中國,相,有所改變,但是表演形式始終沒有脫離以諷刺社會醜陋現象為主的形態。因為相聲脫離的這個主體他就失去了相聲的意義了。與漫畫形式一樣的道理,相聲從“學說逗唱”中讓人們知道了如何去做人做事。明白了嫉惡如仇,愛憎分明,尊老愛幼的道理。社會的發展絕不是直線上升的發展形式,而是螺旋式的。不是所有的社會現象都是新的好,也絕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有些東西你發展了它,而它就消失了。失去了社會的記憶。中華民族是非常聰慧的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各種意識形態都有它的存活方式,人們千萬不要刻意去用自己的好惡去理解和評判。但對於社會的醜惡現象的揭露和批判,相聲是最好的表現形式。形式再好也必然不能超越道德法理底線。


舵手52147974

姜昆是新派相聲的代表人物,曾受到侯寶林大師的稱讚,接承了馬季先生的衣缽。



姜昆說相聲不是從小作科,對於相聲的基本功底不是很紮實,對於傳統相聲段子駕馭不了,所以從沒有聽他表演過傳統相聲。不單是他,就連大名鼎鼎的馮鞏,好像也沒有說過傳統段子。



不唱並不代表不會,“學、唱”是姜昆相聲的短板,但這並不影響姜昆的才華,真正影響姜昆聲譽的是他的心胸。


我平凡31654067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新文化的需求,丟棄傳統相聲裡的一些“糟粕”,相聲經過一個改造過程。

唱太平歌詞是傳統相聲藝人擺攤“撂地”圈場子招攬顧客的說唱形式,並沒有多高的藝術性,它更強調隨機應變的靈活性。目的就是通過說唱招攬觀眾駐足。

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侯耀文的父親侯寶林先生是撂地藝人出身,對這些唱段比較熟,所以,郭德綱有幸繼承了下來。所以說,郭德綱的相聲更接近傳統味道。

姜昆作為曲協領導,對曲藝的發展方向負有責任。姜昆提出“摒棄三俗,慎用倫理包袱”觀點是正確的、負責任的。姜昆是新式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郭德綱的新時代傳統相聲藝術的代表人物。二者沒有高低之分,如果非要加以對比,那就好比是一條八十年代的“喇叭褲”和當今的“乞丐服”的對比。姜昆當年的新式相聲曾經風靡藝壇十多年,新穎好笑,觀眾如潮。郭德綱的傳統相聲更接近傳統的撂地風格,有點渾、有點色、倫理包袱保重較大……應該說,郭德綱是一個思維敏捷腦瓜靈活的的相聲藝人。郭德綱出現在相聲非常低落的時代,他的出現讓人們眼前一亮,的確給相聲市場帶來了生機。

姜昆和郭德綱不應該成為仇人,姜昆肩負的責任使他不得不對相聲市場中出現的一些苗頭產生擔憂。他的告誡是負責任的提醒。郭德綱在相聲裡對姜昆的勸告做了狡辯式的反駁:“我說于謙他爸爸如何如何,那都是假的,如果你信以為真,這智商為啥買票?……無淤泥焉有荷花……”

姜昆說的是反三俗,三俗並不涉及包袱料子的真假。郭德綱明顯偷換了概念用以諷刺姜昆,這是郭德綱“機智”的一面。

再說三俗。當年趙本山也是姜昆引薦到中央電視臺的。可見姜昆不是嫉賢妒能的小人。姜昆多次勸告趙本山“不要耍大牌,要清理二人轉裡不健康的內容……”這些都是肺腑之言,是好話。

姜昆早已半退江湖,他沒有理由嫉妒郭德綱。姜昆曾經創造的個人“輝煌”(觀眾數量、熱捧程度),郭德綱還沒達到,今後也很難有人打破。這倒不是說姜昆多厲害,而是因為那個特殊年代文化產品非常匱乏造成的。今天的人聽姜昆的相聲的確不如郭德綱的好笑了,因為時代在發展變化,各種文化因素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相聲帶有濃厚的時代烙印,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風格。讓今天的人看待幾十年前的文化作品,感覺“乏味”是正常的。所以,不同時代的作品不好直接放到一起做比較。舉例來說。美國昔日拳王阿里是毋庸置疑的重量級拳擊高手,如果非要跟泰森打,恐怕阿里連一局都撐不過去。因為拳擊技術在這幾十年裡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不能因為泰森能一局KO阿里就抹殺阿里在拳壇的位置和水平。拳擊尚可分勝負,而藝術這個東西卻無法直接比較。

郭德綱身為小劇場藝人,註定他的表演要注入“渾”的元素才能打開市場。郭德綱說“藝術是要有能力把藝賣出去”,其實,賣座的未必藝術水平就高。郭德綱的相聲和東北二人轉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來自民間,來自草根,為草根服務。所以,他的作品就需要帶有泥土氣息。這是它的生命力。離開了它,就只能死亡。郭德綱上春晚就不行,春晚對曲藝作品的格調有要求,所以,郭德綱在春晚火不起來。他的市場就在草根舞臺。因為他選擇了“傳統”風格,這是他自己的宿命。

如果身為曲協主席的姜昆對三俗問題不理不睬,極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國內會湧現大批張德剛、李德剛……一個賽一個地比著俗,短時間內會出現曲藝大繁榮的局面,可這局面能長久嗎?如果中國的主流文化市場是這個樣子,你真的能開心嗎?到時候大家都跳出來大罵……

觀眾要以理性來客觀看待姜昆與郭德綱的分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