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昨天和悅悅媽偶遇,兩人一見面就聊起了孩子。

提到孩子日常,悅悅媽很欣慰地告訴我:

我很好奇地問她:“孩子抵抗力一下子就變好,你是怎麼做到的?”

悅悅媽很慚愧地說:“應該是解決了孩子的情緒問題吧。

他們之前考慮到孩子小,自理能力不好,就近選了小區的幼兒園。沒有考慮悅悅在家是放養,會不適應學校圈養的生活環境。

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情緒問題很嚴重,動不動就大哭大鬧。

剛開始認為孩子只是需要適應,哪知道後面就接二連三地生病,不是感冒發燒就是哮喘咳嗽。

過完年,姥姥說可以來幫忙接送孩子,才想著給孩子換一所幼兒園,帶著孩子把附近的幼兒園走了個遍。

對比下來,選了一所相對開放的幼兒園,然後發現,孩子情緒問題解決了,生病也就少了。

現在終於明白,生活環境對孩子的身體來說真的很重要。

之前小區的幼兒園,佔地面積少,樓上就是住戶,根本不允許孩子大吵大鬧。加上沒有獨立活動區域,在學校的一整天都處在室內。

悅悅完全融入不了這樣的幼兒園生活,對她來說太壓抑了。

現在就讀的幼兒園,雖說學費高了許多,但有獨立的操場。天氣好的時候,室外運動很多。

每天回來,孩子都說玩得很開心。上學的積極性一下子變得很高,和新朋友交往得也很好。

武志紅老師說:“身體總能先於語言,表達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

很多孩子因為情緒問題,引發身體疾病而被父母忽略。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前段時間在微博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浙江某小學六年級學生,一到上學時間見到班主任就想嘔吐。

父母帶去各種檢查都沒能找到原因,直到醫生通過催眠進入小男孩的潛意識,才得知真相。

原來,班主任體罰同桌的行為引起了小男孩的反感,

消極的情緒無處宣洩只能壓抑到潛意識裡,最後以身體疾病表現出來。

心理學有一種現象叫“軀體化”。

醫學解釋是:患者自覺有很嚴重的軀體症狀,如頭痛、乏力、失眠、身體不舒服、工作效率下降等。

在相應的醫學檢查卻沒有發現明顯的病理改變,又或者,臨床檢查中發現的病理改變不足以解釋患者自覺症狀的嚴重程度。

簡而言之軀體化,就是你的某種情緒,不能在情緒層面去表達,就通過身體來表達。

而出現這種軀體化的深層次原因在於長期積壓的情緒得不到解決。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朋友的孩子,六歲。

每天起來,枕頭全是頭髮,晚上睡覺常常滿頭大汗,還頻頻驚醒。

一家人緊張得不得了以為孩子缺鈣,補鈣大半年,都沒好轉。

精神科醫生覺得不可思議,告之孩子父母:

這是斑禿,一般發病於壓力大的中、青年。

醫生問:“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升學壓力或是家裡有什麼重大矛盾?”

孩子媽媽這才恍然大悟:

孩子父母怕孩子幼升小失敗,便報了多個學習班,英語、數學、鋼琴、繪畫,但孩子一直成績平平。

最近,因為選擇學校問題,有和孩子父親起了爭執,連孩子的鋼琴都被砸了。

孩子升學的壓力和矛盾引發的負面情緒,導致孩子不堪重負,身體有了病變。

換句話說:情緒所壓抑的,最終都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爆發出來。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2008年1月,很多媒體報道了湖南婁底的一位62歲的退休老師。

他異常怕冷,冬天最多的時候要穿38件上衣和11條褲子,還要生兩個爐子;夏天也會穿7件衣服和3條褲子。

武志紅老師在文章中也說過這樣一件事。

2007年,剛開始做諮詢的時,來了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

雖然是夏天,可她穿著毛衣,還覺得冷,深聊以後發現:

女士大概五六歲的時,被父親遺棄了。

女士回憶,父親戰友的家是廣東北部山區,冬天很冷,遺棄她的那天正好下雪。

記憶裡她冷極了,坐在屋子烤火,都還是冷,最後大病一場,父親的戰友被嚇著了,把她送了回去。

從此以後,即便是夏天,穿著毛衣,即便是在廣州,她還是覺得冷得厲害。

或許你還發現: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就總是會頻繁拉肚子;孩子去了某一個他害怕的地方,回來就會發高燒。

有的孩子還經常性過敏、皮膚過敏、消化不良、出虛汗......

其實,對於兒童來說, 健康的身體不僅僅是要提高抵抗力,更重要是父母要看到孩子的負面情緒。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身體出現狀況的時,會下意識地從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天氣變化等外界環境去找根源,在眾多隱形身體危害中,情緒常常是被父母所忽略的那一個。

正因為很少會將孩子的健康問題與情緒進行關聯,導致父母在孩子頻頻生病時,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生病的真正原因。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的情緒排名,前七名的依次是生氣、悲傷、恐懼、憂鬱、敵意、猜疑,以及季節性失控(如夏季頻發爭執和摩擦;冬季抑鬱患者會比平時多。)

正如《黃帝內經》:

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皆搖......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情緒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父母在殷切關心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於細微處觀察還的情緒健康。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孩子頻頻生病,因為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任何或者心理疾病,可以追隨到童年時期,往往都是最難治癒和嚴重的。

所以,在養育過程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關注孩子情緒和關注孩子健康同等重要

孩子遇事有情緒,就疏導孩子合理地發洩出來。

比如:委屈、難過允許孩子哭;憤怒、焦躁允許孩子吼;恐懼、無助允許孩子躲......

2、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溝通

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常會做這樣一件事,和孩子講道理,溝通。

但是帶情緒的溝通,永遠不是最有效的溝通。

優秀的父母,會給孩子情緒上的無限的認可和支持。

3、愛無需隱藏

在返臺的飛機上,心靈作家張德芬想到與母親的關係,潸然淚下,旁邊的女兒問她:“媽媽你哭什麼?”

她說:“我希望我媽媽能夠完全接受我,不要有條件的愛我。

然後張德芬告訴女兒:

媽媽永遠都無條件的愛你,無論你做了什麼,變成什麼,我對你的愛都不會改變,而且都會顯露在外。

常常向孩子表達愛意,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能增加孩子表達情緒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