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兒歌 “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兒歌 “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兒歌 “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兒歌 “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兒歌 “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兒歌 “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兒歌 “我們”的記憶

兒歌是童年的“印記”,時代的“活化石”。它用最簡潔的言語、最簡單的形式、最無邪的情調來表現最大眾、最風靡的文化,它不僅記錄著個人的成長,更是反映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在不經意間哼出的兩句兒童時期的歌詞,撫慰著囿於紛繁的心臟,坐下來,慢慢品味那些在逝去年華中的玩伴、零食、小樂趣。所以,兒歌承載的不僅是個人的記憶,也是時代的記憶。

60一代兒歌記憶:

擁抱希望的遠方

羅梅今年56歲,她在採訪中說道:“我在童年時期最喜歡的一首兒歌是《我們的田野》,當時是我母親教我唱的。當時她告訴我要學習先輩,保衛咱們美麗富饒的祖國。雖然母親去世多年,但這些回憶一直在腦海深處。”說著,她便輕聲哼道“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無邊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平靜的湖中,開滿了荷花;金色的鯉魚,長得多麼的肥大;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

薛丞今年剛好50歲,出生在“文革”十年時期。他說:“我們從小就唱《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那時候唱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們幾乎每天都唱,甚至還在朋友們之間進行歌唱比賽呢。”目前,薛大爺在教他小孫兒唱這首歌。他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毛主席帶領我們解放,讓我們過上自由的生活,這種恩情不能忘,要世世代代牢記。”“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對薛大爺來說,短短四句歌詞裡,含著沉甸甸的感情。

央金卓瑪今年51歲,在1967年在丹巴的一個小村莊出生。她在採訪中說,她最先會唱的一首歌是《北京的金山上》,這首歌她聽了整個童年,也唱了一整個童年。小時候只會唱藏文版的,後來也學會了漢文版的部分。她在採訪中哼唱了其中的一段,“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多麼溫暖、多麼慈祥,把我們農奴的心兒照亮。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哎,巴扎嘿。” 她說這首歌是當時藏區人們內心最真實的寫照,也是自己最忘不了的屬於童年的歌曲,陪伴了她的整個童年,甚至一生。

70、80一代兒歌記憶:

壘搭堅定的信念

改革開放到九十年代之間,兒歌創作日益多元化。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不僅國內兒歌創作的類型愈加豐富,而且也興起了一股國外兒歌引進的熱潮。

“我們的好朋友啊,無私無畏的阿童木。越過遼闊天空,啦 啦 啦飛向遙遠群星,來吧.... 阿童木,愛科學的好少年,善良勇敢的,啦 啦 啦鐵臂阿童木,我們的好朋友啊,無私無畏的阿童木。”談到這首歌,87年出生的陳明顯然有點激動,他說:“《鐵臂阿童木》是在改革開放後,從日本引進的比較早的動畫片,當時覺得非常稀奇,所以那時候這部劇的主題曲都可以信手拈來。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時,經常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者一起合唱這首《阿童木之歌》。每次在看《鐵臂阿童木》時都會暗下決心,做一個像阿童木一樣正義勇敢的孩子,所以說這部劇和這首歌對我意義蠻大的。”

“我呀,到現在都會唱《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這首歌。那時候剛念小學,特別羨慕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國旗下戴紅領巾宣誓,然後唱少先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一年級的時候沒資格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但是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把這首歌學會了。當二年級時,自己可以戴著紅領巾站在國旗下宣誓唱隊歌時,當真是驕傲啊!”年近30的張學琴說到,“小學時候,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學校都會組織合唱團來唱少先隊隊歌,當別人站在國旗下戴紅領巾宣誓後,合唱團就要開始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她隨即唱到:“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沿著革命先輩的光榮路程,愛祖國,愛人民,少先隊員是我們驕傲的名稱”。

90一代兒歌記憶:

回味多元的歌聲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影片《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當時為了落實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首次拍攝以少年兒童為題材的電影,在50年代期間廣為傳唱。但由於錄入課本,從而成為一些90後兒歌的記憶。除了《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50年代時期中的《小燕子》《丟手絹》《娃哈哈》這些兒童歌曲,都在90後的兒童心中佔據一席之地。

除了因電影和電視劇而走紅的兒童歌曲,央視春晚也帶紅了不少兒童歌曲。扎西就唱了首《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們來做運動。抖抖手啊,抖抖腳啊,勤做深呼吸,學爺爺唱唱跳跳我們不會老……”《健康歌》是1998年范曉萱與解曉東在春晚上唱的一首兒歌,歌曲以其跳蕩的律動,活潑歡快的節奏,並配合形體動作加以演繹,成為了當時小孩子們中非常流行的兒歌。

97年解曉東在春節聯歡晚會演唱的《中國娃》,“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摻假。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摻假。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的穩哪,走的正,踏踏實實闖天下……”通過樸實無華的歌詞和強烈簡明的節奏,表達了當代兒童對偉大中華民族由衷的熱愛之情,這也是90年代最獨特的兒歌記憶了。

00一代兒歌記憶:

在兒歌中成長

擁忠志瑪卻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說到“我最喜歡我媽媽對我唱的一首歌《卓瑪》。”說著她便唱了起來“瑩瑩的藍天,捧著白雲,飄飄的白雲,捧著哈達,趕著羊群的小姑娘,從遠處走來啦,走來啦,走來啦,她的名字叫卓瑪。阿爸濃濃的青稞酒,阿媽香香的酥油茶……”這是一首描寫藏族小姑娘的歌曲,被收錄在《中國最愛兒歌經典》中。這首歌在藏區廣為流傳,歌詞描繪了有長長的雅魯藏布江和巍巍的珠穆朗瑪峰,充滿著濃濃的地域氣息。

16歲的康佳儀唱出了一首與眾不同的歌:“北京歡迎你,為你開天闢地,流動著的魅力充滿著朝氣。北京歡迎你,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她講到,那時候奧運會期間大街小巷都在唱這首歌,就連不會漢語的奶奶也會唱這首歌。的確,08年奧運會期間,全國各地都在用不同的音樂歡慶著。

改革開放這40年來不乏經典兒歌,它們記錄著我們的成長,記錄著時代的變遷,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