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起源

人類同太陽之間的關係密切,我們的活動都在太陽系中,如果沒有太陽,人類的世界將一片黑暗。因此很多科學家都不斷探尋太陽系的起源問題。

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歷史從兩百年前最早的研究到現在,科學界還沒有形成一種公認的觀點。科學家提出了40多種假說,其中有幾種影響較大,支持人數較多。

法國學者布封首先提出了災變學說。從1900年到1950年,這個假說又獲得了一些學者的支持。根據災變學說,太陽系中最早形成的天體就是太陽。有一個恆星或者彗星偶然運行到太陽旁邊,或者是與太陽發生撞擊,將太陽上的物質吸引出來或碰撞出來,這些物質慢慢地變成了後來的行星。

就算真的有撞擊發生,假如是較小的物體與太陽碰撞,受到質量的影響,它不可能吸引出或撞擊出太陽上的物質,反而會被太陽吞噬。1994年發生的一次撞擊就是有力的證據之一。當時有20多個慧核連續撞擊木星,僅僅在木星表面激起小震盪,最終自身被分解殆盡。

如果撞擊太陽的是恆星,則更有可能會被太陽吞噬。所以,學者們後來紛紛放棄了災變說的觀點。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第一個提出了星雲說,一個叫作拉普拉斯的法國數學家在幾十年以後,發表了同樣的觀點。

這派學者贊成,全部太陽系都是由一個原始的星雲構成的,中部的星雲組成了太陽,周邊的星雲則形成了行星。

但是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想法並不完全相同,康德認為先有太陽,然後再有行星。拉普拉斯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覺得熱的物質經過一些演化,凝聚成行星,而後再有太陽。雖然二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他們觀點的前提是相同的,所以這個觀點被統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假說”。

還有一種俘獲說。據此學說,在星際空間中,太陽跟其他的星雲發生了撞擊,之後太陽憑藉強大的引力,逐漸將星際空間中的物質捕獲。星際物質的加速度受太陽引力作用,逐漸增大,繼而組成行星。此觀點也認為太陽是最先形成的。然而,太陽並不是這些物質的源頭,而是太陽從星際空間中捕獲的。所以,行星和太陽僅僅是“收養”關係而已。

太陽系的起源

上面提出的各種代表性的觀點都有自己的依據和理論,然而沒有哪一種觀點得到普遍認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最終一定會確定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太陽系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