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孫立人,為何在臺灣被軟禁33年?

蘆方文

孫立人是民國時期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年輕時參加過多場經典的戰役,包括“八一三”淞滬會戰和兩次震驚世界的緬甸戰役。


其中在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孫立人和他的新一軍就殲滅日軍達三萬三千人之多,成為軍級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由於孫立人戰績彪炳,因此被賦予了"叢林之狐"和"東方隆美爾"的美譽。

那為什麼這麼厲害的一名將領,會在臺灣被軟禁了33年呢?

一、蔣介石一直疑忌孫立人


蔣介石生性多疑,他只相信自己嫡系的親信,而孫立人是英美派人物,不是黃埔嫡系,所以一直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另外,孫立人崇尚西方軍事思想,抵制國民黨的治軍方法,反對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在軍中建立的"政工制度",也不支持蔣介石"對攻大陸"的說法,導致他與蔣家父子的矛盾加大。

但由於孫立人與美國的關係很好,蔣介石想通過孫立人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所以才不得已讓孫立人連任兩屆陸軍總司令的職務,還把孫立人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二、孫立人妨礙蔣家父子的政權擴張

孫立人是國民黨內最傑出的將領,學歷高,練兵有方,戰績卓著,名聲遠播,加上孫立人兼任"臺灣防衛總司令"和"陸軍總司令",其兵權僅次於陳誠,蔣介石怕他會影響蔣經國掌控臺灣的軍政權。


另外,孫立人被視為親美派將領,與美關係密切,而且在臺灣新軍的威望很高,影響很大,蔣擔心他擁兵自重,會在美國指使下另有所圖,從而對蔣家父子的統治不利,因此,蔣家父子絞盡腦汁想要把孫立人去掉。

於是,在1954年6月,在孫立人兩任期滿之時,蔣介石就藉故免去了他國民黨“陸軍總司令”職務,將其改任為沒有兵權的“總統府參軍長”。

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在孫立人將軍失去軍權後,蔣經國並不打算放過他。蔣經國向蔣介石報告,孫立人的一個老部下郭廷亮在組織官兵聯名上書,要求讓孫立人擔任"參謀總長"。接著彭孟輯在一旁附和道,如果沒有孫立人給他撐腰,郭廷亮哪敢這麼做?這一“舉報”為後來的“欲加之罪”埋下了伏筆。

不久之後,在1955年5月底,在蔣介石準備在臺南屏東閱兵的前夕,蔣介石收到情報,說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等人預謀在閱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隨即,臺灣保安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隨後又把孫立人秘密拘捕了。接著,當局指定了陳誠等9人組成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對孫立人進行“審查”。


臺灣當局對郭廷亮等“涉案人員”進行嚴刑逼供後得出“結論”:孫立人的部下郭廷亮為中共工作,並利用孫立人的關係在軍中聯絡軍官,準備發動“兵諫”,孫立人未及時舉報,亦未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應負責任。


很明顯,這完全就是陰謀設局的冤案,蔣經國、彭孟緝想通過這起“案件”置孫立人於死地,這些蔣介石肯定心裡清楚,但蔣介石只想整肅掉孫立人,而不想殺他。於是,在1956年6月,蔣介石最後以“縱容部屬武裝叛國、窩藏匪諜密謀犯上”的罪名,將孫立人送往臺中軟禁起來。

四、冤案最終被平反

至1988年,臺灣監察院認為郭廷亮等確實主張軍事改革,但並沒有叛亂之意,從而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因此,到1988年3月,孫立人才結束了長達33年的幽禁生活,重獲自由。但後來,直到孫立人去世後,在2014年7月,孫立人案才最終得以平反。


如此優秀的一代將領,被人這般算計和冤枉,而揹負“叛亂”的罪名將近六十年,有書君實在感到無比惋惜與唏噓。



有書共讀

歷朝歷代,有兩類人的結局註定是悲慘的,一類是功高蓋主,一類是挾勢自重。

關於這個問題,猛一看殲滅日軍最多,孫立人好像屬於功高蓋主的那一類悍將。其實不然,嚴格意義上,孫立人屬於後者,挾勢自重。

在喜歡鐵血戰史的朋友們那裡,孫立人被一部分人奉為國民黨的戰神,而在另一部分人看來,孫立人的彪悍戰功似乎有言過其實的成分。

但不可否認的是,孫立人在緬甸抗戰中的知名度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他在緬甸抗戰中創下的知名度很有國際聲譽。

美國人很看好他,也很看重他。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孫立人將軍在仁安羌之戰中究竟是怎麼以少勝多的,也不論在二次反攻緬北的戰役中他的新一軍究竟殲滅了日軍第十八師團多少人,總之還是那句話,有美國弗吉尼亞軍校背景的孫立人經過緬甸抗戰中的那幾役,他贏得了美軍高層的尊重和賞識。

而這既是他在49年之後在臺灣顯赫一時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此後被軟禁長達三十三年的根本誘因。

正所謂成於美國人,敗於美國人。

下面咱們就在這個背景下來具體聊聊孫立人和蔣介石的恩怨。

又或者說,咱們可以一起來看看蔣介石的鳥盡弓藏是怎麼一步步推進的?

首先需要對孫立人的性格作個簡單介紹。

個性孤高自傲的孫立人不是精於權謀算計的那種人,他接受的近乎都是理工科以及美式軍事教育,因此他是個思維西化,桀驁不馴並且很是直來直去的人物。

在這種教育背景和性格特徵下,作為軍人,孫立人是一流的,但作為政客,他幾乎是不及格的。

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對政治根本不感興趣,他是個極度缺乏政治智慧的人。

然而在中國的官場混,沒有政治智慧的大人物歷來都是結局不妙的,尤其被當權者視為威脅的時候更是如此。

自緬甸抗戰以來,孫立人雖然戰功卓著,備受矚目,但在蔣介石那裡,他卻從未贏得過真正的信任,也從未被真正的委以重任,對他,老蔣有的只是猜疑以及猜疑下的利用。

不信任不重用那是因為孫立人不是黃埔出身,甚至連國民黨黨員都不是;猜疑利用是因為孫立人和美國軍方高層的關係太好了,而蔣介石本身與美國的關係卻是間隙越來越大。

事實上,早在抗戰勝利後,孫立人在蔣介石眼中就成了某種威脅。

換是善於自保的政治人物,這一質問足以拉響警報,但到了孫立人那裡,絲毫沒有進退之道的考慮,有的依舊只是軍人的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1949年初,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多次討論,確定了“棄蔣保臺”的對華政策,而孫立人就是美方重點考慮的人物。

會面時,麥克阿瑟暗示孫立人:有意請閣下負責鞏固臺灣,美國將全力支持。

但孫立人卻表明了忠於蔣介石,不能臨難背棄的態度。

不光如此,回到臺灣後,孫立人更是將此行如實地向陳誠進行了彙報,並請轉達了蔣介石。

但孫立人的光明磊落換來的卻是蔣介石更加的不安。

不安之下就是利用。

所謂孫立人之後的一度風光,又是陸軍總司令兼陸軍訓練司令,又是臺灣防衛司令,說白了其實是蔣介石在打孫立人這張牌,以達到和美國維繫關係,爭取美援的目的。

但表面的重用之下,蔣介石卻從未放鬆對孫立人的掌控。就在孫立人被任命為陸軍司令的同時,蔣經國的情報機關就已經滲透進了陸軍司令部。

太子監軍,孫立人其實是有名無實。

因為孫立人孤傲的性格,隨後他與二蔣的矛盾自然難以調和。

孫立人對國民黨內部的相互傾軋,明一套暗一套極度憎惡,照他的性格,有些時候的生硬對抗在所難免。

而到了二蔣那裡,他的這種硬對抗就是仗著美國人的支持有恃無恐,是終究無法容忍的挾外自重。

1954年,《美臺共同防禦條約》簽署,臺灣被正式納入美國在遠東的防衛圈,臺灣的安全得到了極大鞏固。

由此一來,天平被打破了,孫立人再無利用價值。

鳥盡弓藏的戲碼隨即就上演了。

這一年6月,孫立人被調任總統府參軍長,明升暗貶的結果,孫立人徹底失去了兵權。

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更大的陰謀還在後頭。

1955年5月25日,在蔣的授意下,毛人鳳將孫立人舊部、步兵學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諜”罪名逮捕,一週之後,臺灣南部又爆發了所謂的“兵諫案”。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被拘捕的孫立人舊部高達三百多人。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味道再明瞭不過了。

在此期間,孫立人和老蔣見了最後一面,很意味深長,火藥味很重的一面。

老蔣問孫立人,最近看什麼書?

孫立人說,看南宋史。

老蔣說,那很好。說完又接著說,你沒有什麼,你以後少跟政客來往。

孫立人說,是的,我一生最討厭玩政治和與政客打交道。

這時候老蔣話鋒一轉面色很難看地說道,這次我要把你給孤立起來。你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

孫立人回敬老蔣的話相當的孫立人,他說,將不知兵,何以為戰?兵戰實為一體兩面,不可分離。竊職總髮從軍追隨鈞座卅餘年,轉戰國內外大小凡百餘戰,從未辱鈞命,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守無寸土之失。殊不知鈞座所言“打仗不行”何所指也?若言爭權奪利,欺世盜名,則我不屑也。

說完,孫立人敬禮走人。

可這一走之後,接下來發生的就是製造陰謀的經典橋段了。

在嚴刑拷打以及拿家人威脅下,毛人鳳等人最終讓郭廷亮寫了自白書。接著辦案人員拿著這份自白書又去威脅其他涉案人員,幾經反覆,桌案上終於有了幾十份令他們滿意的自白書。

自此,郭廷亮“匪諜”案和南部“兵諫”案坐實,扳倒孫立人已是箭在弦上。

8月3日,“總統府”局長黃伯度帶著上述“自白書”來到已被憲兵包圍的孫立人官邸,要其引咎辭職。孫立人以其中有詐,斷然拒絕。黃又透過其部下陸軍副總司令賈幼慧,以及孫的侄子孫克剛等人轉達“上面”堅決整頓孫立人舊屬的立場,要孫立人顧全300多名部下的性命。

到了這裡,自知回天乏術的孫立人只能無奈就範。

隨後,二蔣採取“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但也“不放”的“七不”政策,將孫立人軟禁在臺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的居所內,這一禁就是三十三年。

當時,蔣介石對孫立人看管極嚴,連孫立人的廚子身上都藏著刀,只要有人想救孫立人,立馬一起幹掉。

在這長達三十三年的軟禁歲月中,孫立人一家始終生活在清苦中,有時甚至到了沒錢買米、交不起子女學費的境地——

1988年,孫立人終於重獲自由。

孫立人的回答依舊很孫立人,他說,從未反過,何平之有!


黑句本

孫立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時曾赴緬甸作戰,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人,是抗戰中國民黨軍級將領擊斃日軍人數最多的人。內戰爆發後,孫立人也曾在四平,公主嶺等地擊敗過林彪,後來隨國民政府敗退臺灣。那麼為什麼戰功卓著的孫立人會在臺灣迎來他長達33年的軟禁生活呢?這一切大概都是政治的原因吧。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此時美國對臺政策並不明確。蔣介石內心其實很擔心美國會拋下他,所以這時候他提拔了一批像孫立人這樣和美國人關係比較好的將領,來博得美國的好感。孫立人也在這段時間被任命為了“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可以說孫立人這段日子應該是春風得意的,對內他有蔣介石的支持,對外他有美國的幫助,但是他大概不會明白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得意的日子了。

1953年,隨著韓戰的結束,美國對臺政策終於明確了,那就是扶持蔣介石政府對抗大陸。但是美國不會想到蔣介石對待某些人的態度也明確起來了。蔣介石在美援到手後,就開始著手解決一批攜美自重的官員了,當時的孫立人就是老蔣的眼中刺。


1955年6月24日,蔣介石免去了孫立人國民黨軍隊“陸軍總司令”職務,將其改任“總統府參軍長”,其實是剝奪了孫立人的軍權,隨後便將孫立人羈押。蔣介石很快就讓孫立人以前的部下控告孫立人意圖兵諫,並且還特地組成以陳誠為首的“九人調查小組”,寫出了一份十幾萬字的調查報告,結果當然只有一個,孫立人開始了長達33年的軟禁生涯。

為什麼孫立人會被蔣介石軟禁,我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其一,中國的一個成語“功高震主”。孫立人一向受到美國的支持,加上他的戰功在那,蔣介石擔心萬一美國選擇孫立人做臺灣的代言人,那麼情形必將對自己不利。

其二,也是中國的一個成語“狡兔死,走狗烹”。孫立人的上臺是因為美國對臺政策的不確定,自然孫立人也就有了自己的作用,通過他來博得美國的支持。韓戰爆發後,美國選擇支持臺灣,那麼孫立人自然也就沒有作用了。

其三,蔣氏父子的換班導致。五十年代的臺灣其實已經面對蔣經國接班的局面了,這時候孫立人作為臺灣軍隊的二把手自然成為了蔣經國接班的障礙,所以蔣介石也只能處置他了。



孫立人將軍落得這個下場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唏噓的,他在抗日上面也是有功的。我記得他有一次身上中彈十幾處,也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的軍事能力也是非常高超,有“東方隆美爾”“叢林之狐”的美譽。最後卻敗在了政治上,可嘆可悲。


一樹梅花一放翁



孫立人,1900年出生,1990年去世,這個人註定是為二十世紀抗戰而生,為大時代而存在。

孫立人在國內清華大學畢業後,先後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軍校學習,畢業後,還曾到歐洲主要國家對軍事考察學習。

當時在國外讀書,如果讀的是其它專業,就業還比較好。讀了軍事就比較苦逼,當時提倡用自己人,最好是同鄉同學什麼的。

孫立人也找不到好的軍隊就職,只好到軍校中去教書。

1932年,宋子文在上海創建財政部稅警總團,因為宋子文也是在美國讀書長大的,對同出於美國的孫立人非常器重,任命他為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表面上這支部隊是連雜牌軍也算不上,是一支警察部隊,實質上卻比一般軍隊要強得多。這軍隊的軍官基本全上是美國軍校畢業,武器裝備全部從美國和德國採購。訓練上採用西方現代軍事操練辦法和戚繼光練兵方法相結合,制定了孫立人風格的訓練操練寶典。



1937年,抗戰爆發後,孫立人這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人,自然不甘落後,在淞滬會戰中為展現出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專業的戰術素養,讓中央軍的主力都對他們都刮目相看。

在隨後的武漢會戰中,又連立兩次戰功,為宋子文臉上長了不少光,孫立人也證明了自己。在隨後他領導自己的軍隊進行了兩年的整訓,最後被整編為新三十八師。

1942年,為了配合更好的配合史迪威將軍的指揮,孫立人加入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作戰。剛進入緬甸時,孫立人身邊僅有不到一個團的兵力,卻在仁安羌之戰中解救了七千英軍,消滅日軍一個大隊,受到了中國政府,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的三重獎勵。

1943年10月,孫立人又指揮三十八師展開緬北大反攻。他對日軍俘虜從來手下不留情,只要是去過中國的日軍,全部處死。美國人問為什麼這樣,孫立人說:這些人是畜生,不是人,對他們不用參照國際法。

中國遠征軍成功打通了緬北公路,配合盟軍沉重打擊了日軍。孫立人的傑出表現得到了盟軍方面的一致認可,被稱為東方的隆美爾。



國民黨去了臺灣後,迫於美國人的壓力,老蔣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

但美國人對不聽話的老蔣始終不是很滿意,抗戰期間曾計劃讓陳誠取代蔣介石,結果沒有成功。後來又計劃讓李宗仁和孫立人取代蔣介石,蔣介石雖然下野,但權力仍在。

到了臺灣後,蔣介石加強了對軍隊和政治的控制,對親美勢力進行了打擊。先是一九五三年春罷免吳國楨,一九五五年整飭孫立人。


在軍隊內部,表面上是孫立人在負責,實際上上邊還有三個人,一是蔣介石,二是陳誠,三是蔣經國。

陳誠為人正直,和孫立人關係還過的去,其它兩個人就和孫立人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1955年8月20日,蔣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組織了對孫立人的審查,從此孫立人就處在被軟禁的狀態。

可以說,孫立人是蔣介石和美國人鬥爭的犧牲品。

1988年,孫立人才獲得自由。

1990年,孫立人在臺北去世,身邊上覆蓋了清華大學校旗,維吉尼亞軍校,臺灣政府還派出專門人員給加了國民政府的國旗。

2014年,臺灣政府和軍隊才正式為孫立人平反,認定他當年無罪。


新知傳習閣

孫立人是國民黨政權統治後期比較少數的得力將領之一,與國民黨主流的黃埔軍校軍官相比,孫立人具備更顯赫的學歷和更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黃埔軍校畢業的將領們,實際上不管是軍事素養,還是實際指揮能力,都遠遠遜色於我們的對手-日本人,由於北伐成功以後,國民黨缺乏儲備的軍政人才,大量的黃埔軍校的學校得以快速升遷,而這一切都來得太容易。

孫立人後來被蔣介石派到臺灣練兵,在1949年,蔣介石準備敗退臺灣之際,美國人曾經找到孫立人,準備用孫代替蔣介石,因為美國人對蔣介石已經失望透頂,但是消息讓蔣介石知道了。再加上因為安置湯恩伯部隊,蔣介石與孫立人之間起過沖突,所以蔣介石對孫立人更加不放心,必欲除之。但是迫於美國人的壓力,蔣介石並不敢立即動手。

朝鮮戰爭的爆發,使得臺灣的戰略地位立即變得重要起來,美國人也不再思考要不要找人代替蔣介石政權了。一直到1955年,因為郭廷亮事件,孫立人被捲入其中,蔣介石就找了個理由剝奪了孫立人的軍權,讓孫立人在家中軟禁。

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平反之風盛行,民進黨也找到孫立人,希望孫立人能夠出來抨擊國民黨,孫立人沒有那樣做。同年,臺灣監察機構認定,孫立人並沒有叛亂意圖,等於間接為其平反,1990年,孫立人去世,據傳,孫立人去世之前都在說自己是冤枉的。


青年史學家

孫立人是國民黨部隊中能力很強的將領,他曾就讀於清華大學,是名學霸,後來因為想投效祖國所以在美國攻讀土木工程的時候又轉頭考上了弗吉尼亞軍校,在美國接受了西方的現代化軍事教育。



在回國後因為融入不了蔣介石任人唯親、一切軍事人員以黃埔軍校學生為主的軍隊,所以在因緣巧合下進入了宋子文私人的稅警部隊,這才擁有了初步踏入軍界的機會。

但也因為稅警部隊在他的帶領下戰鬥力強大的緣故,所以這支軍隊在1941年被蔣介石從宋子文的手中強行要了過去,編入了國民黨的陣營中,成為了38師。



(宋子文)

孫立人初次前往緬甸戰場

在被蔣介石收編後不久,孫立人的部隊就被調入了緬甸戰場和英美兩國展開了對日本人的激烈戰爭,正是因為在緬甸戰場上輝煌令人矚目的戰績,孫立人的作戰能力以及名將身份才得以被人們認可。

不過後來因為國民黨部隊的作戰失利,所以國民黨在緬甸的所有軍隊都被蔣介石下令撤回中國,但是這個命令卻被孫立人拒絕了,孫立人接受過美式的軍事教育,知道如何審判軍事情勢。

所以他不會像杜聿明一樣明知道錯誤也會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後來事實證明孫立人的選擇是正確的。

孫立人的部隊來到印度之後獲得了英國人、美國人的武器,戰鬥力變得強大了起來,而杜聿明則帶領著他的部隊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強行穿過了野人山,最終導致了他的部隊傷亡慘重,在平白中損失了絕大多數的兵力。



孫立人是否是國民黨部隊中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將領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上的戰績雖然輝煌,但卻並不意味著他就是很多人口中所說的殲滅日軍部隊最多的將領,在國民黨部隊中真正指揮部隊殺死日本人最多的將領應該是薛嶽。

雖然薛嶽的殺敵人數有很多是謊報的,但他在四次長沙會戰中所擔任的職位卻是第九戰區的總司令,手下掌控著無數支軍隊與日本人展開了角逐,所以無論他再怎麼謊報戰績,殲敵人數都絕對是比孫立人所殺的日軍部隊要多得多的。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上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名師長,在後來憑藉著戰績才晉升為的軍長,以他所掌控規模的軍事實力絕對是無法和薛嶽相比的,所以這個題目是錯誤的,孫立人並不是國民黨部隊中殺死日本人最多的將軍。

孫立人實際上俘虜的日本士兵人數

這個時候也很有必要提一下,那就是很多人流傳的孫立人坑殺12000多名日本俘虜這說法也是一個謠傳。

因為當時日本軍隊中盛傳中國人在俘虜他們之後會將他們狠狠折磨一遍,然後會把他們的頭砍下來,所以在武士道以及這種恐慌的影響下,日本人是寧死都不會向中國部隊投降的。

因為如此,這才導致了被俘虜的日本人僅僅只有300多人,而且在孫立人的部隊中是根本不會出現殺俘虜現象的,因為孫立人的是名頭腦很清晰的將領,他知道這些日本俘虜所知道的軍事情報對自己的戰鬥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所以他優待了這些俘虜,從他們的口中盤問出了對自己有用的軍事情報,甚至在有名小軍官盤問日本人的時候將日本人打傷了,還被孫立人責備了一番。

雖然以上種種如此,但卻並不意味著孫立人是在謊報戰績,實際上這種謠傳是我們不久前一本軍事小說中被塑造誇大出來的,在緬甸戰場中的孫立人一直都是一名努力為國爭光、誓死殺敵的真正將領,我們口中所傳的誇張戰績就連孫立人至死都是不知道的。

網絡上對孫立人兩極化的評價以及孫立人實際上的貢獻

我看到網絡上對孫立人的評價非常兩極化:

最誇張地是將孫立人捧到了天上,甚至編造出了許多連孫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戰績。
而另一種情況則就是沒有下限地貶低孫立人,這些人因為知道網絡上流傳的很多孫立人戰績有水分,所以就開始用非常惡毒的口語將孫立人貶低得一無是處,將孫立人說成了是一個活在盛名之下的無能之輩。

我對這兩種看法都不太認同,我覺得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一下孫立人,在我看來孫立人雖然沒有很多人口中流傳的那麼誇張,但他抗日名將的身份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摘去的。


在緬甸戰場中孫立人確實以非常出色的軍事能力和戰績為我們國家爭了光,擊敗殺死了不少日軍部隊,使中國軍隊在英美部隊面前狠狠爭了一把面子。

對孫立人的戰績,英國人和美國人都是肯定的,所以他們才將孫立人稱為了東方隆美爾,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都給孫立人頒發了榮耀勳章,並在孫立人1945年回國後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孫立人的戰績無論是在國內外都是被肯定的,對於這樣的抗日名將又豈是我們現在懷著狹隘目光的人幾句話就可以徹底否定的?

孫立人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

但也因為孫立人在早期沒有服從蔣介石的錯誤命令,於是在蔣介石的心裡埋下了一根刺,一直對孫立人的印象都不太好,在內戰結束後蔣介石被趕往臺灣時,蔣介石因為美國人對他一直懷著一種不太穩定的態度,以及他本身對於大陸有著很深的恐懼。

在這兩種情況的顧慮下,蔣介石給孫立人安排了非常高的位置,把孫立人安排到了臺灣軍隊的最高地位,為的就是能獲得美國人的支持。

後來隨著時間的改變,因為美國人戰略的變化導致他們徹底將重心轉移到了蔣介石身上,使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這個時候蔣介石就開始了卸磨殺驢。

孫立人之所以被蔣介石軟禁的原因

蔣介石是一名很傳統的君主式人物,他很完美地繼承了古代君主們忌憚功臣的特點,他能走到這一步,他的權謀鬥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他對很多威脅到他自己位置的人都是毫不留情的。



孫立人因為和美國人走得太近,所以一直被蔣介石深深的忌憚著,在當時,孫立人在蔣介石心中是有著真正威脅的。

蔣介石認為有美國人支持的孫立人隨時都有可能搶走自己的寶座,所以這才在取得美國人的信任支持後,找出了各種藉口將孫立人軟禁了起來,在蔣介石死後許多年,白髮蒼蒼已經有87歲高齡的孫立人才被放了出來。


而在孫立人被放出來的時候,他從大陸帶來臺灣的老部下都趕來迎接了他,一個個蒼老的退伍老兵勉強挺著腰桿向孫立人敬起了禮,從這些老兵對孫立人的感情來看,孫立人是真正受到了士兵們愛戴的將領。

是真正的敬重才使得這些士兵們多年後都沒有忘記孫立人的長官情,在他重獲自由的那一刻不顧年老的遲緩,只為了給孫立仁敬個禮。



所以說孫立人並不是國民黨殺敵最多的將領,但我們卻並不能因此否定汙衊這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建立下巨大功勳的孫立人是真正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是不容得我們隨口汙衊的英雄,而孫立人之所以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美國人關係的緣故被蔣介石當成了假想敵,成為了蔣介石認為真正能動搖自己地位的人,所以在蔣介石的危機感下才編造出了藉口將其軟禁了起來。


孤客生

孫立人是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恐怕是誇張了。一般而言,孫立人是該是國軍中殲滅日軍最多的軍級將領;而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這個稱號應該屬於指揮長沙會戰的薛嶽。

但不管怎麼說,孫立人在遠征緬甸的戰爭中,確實足夠出色,在英美等西方國家的面前,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赫赫威名,讓日軍聞風喪膽。


孫立人那出色的軍事能力,遠征緬甸的輝煌戰績,再加上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的背景,每一個拿出來都是沉甸甸的,本應該是其仕途上助力。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這些因素卻恰恰成為了他日後被軟禁的誘因。


(一)、非黃埔嫡系的孫立人

孫立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典型的學霸。可惜,當時的蔣介石,用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黃埔嫡系不重用。

蔣介石曾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所以在他心中,黃埔軍校出來的,都是自己人,是心腹。不是黃埔軍校出來的,就算能力再強,那也不是自己人。


很遺憾,孫立人非黃埔嫡系,只能在同樣有著美國留學經歷的宋子文手下謀職,但任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根本算不上是一支軍隊,而是一支警察部隊。但在孫立人的操練下,稅警總團卻爆發出來驚人的戰鬥力。在與日軍的對抗中,稅警總團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淞滬會戰期間,孫立人率領稅警總團與日軍激戰八小時,身負十三處重傷。

此後,孫立人被蔣介石看上,將稅警總團改編成了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當然,我覺得蔣介石此舉,多半是為了架空宋子文的力量。


(二)、遠征緬甸的孫立人

這裡並不準備說孫立人遠征緬甸的英雄事蹟,說兩件其他的事情。

第一件,野人山撤退

這是發生在第一入緬戰爭期間,當時因為滇緬公路被日軍佔領,導致遠征軍的後路被截斷。遠征軍統帥杜律明在蔣介石的命令下,途徑野人山撤回國內,史稱緬北大撤退。

這次撤退付出了慘痛的後果,野人山嚴酷的自然條件,讓無數遠征軍戰士死在了異國他鄉,而且是成建制的死亡。只有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沒有聽從杜律明指揮,退往了印度,沒有收到多大的損失。

從結果來看,孫立人的決定無疑更加優秀,但是作為一個軍人,有能力,又不聽話,後果是很恐怖的。

第二件,受英美褒獎

孫立人由於在緬甸的出色表現,同時受到了中美英三國的褒獎,獲得了蔣介石給他頒發的四等雲麾勳章和青天白日勳章、英王喬治六世頒發不列顛帝國勳章、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豐功勳章。

同時,在緬甸期間,孫立人因為多次和英美軍隊共同作戰,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受到了美英將領的一致好評,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約瑟夫·史迪威,更是親眼見證了孫立人的出色表現。


(三)、臺灣時期的孫立人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美國人對於蔣介石的能力就提出了質疑,一直試圖扶持一個人來取代蔣介石,包括陳誠,薛嶽等人均捲入了風波。

蔣介石退入臺灣之後,迫於美國人的壓力,不得不重用美國人看好的孫立人,任命他為陸軍總司令。但此時的美國已經準備棄蔣保臺,準備把孫立人推到前臺,以取代蔣介石。


可憐的孫立人,空有一身軍事能力,但是政治能力,在蔣介石面前簡直就是一個小孩子一樣。蔣介石炮製了孫立人案件,大體就是說孫立人準備夥同美國人,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蔣介石。

於是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剝奪了孫立人兵權,將他軟禁了33年之久。


在來看,孫立人案件,也就是個莫須有的東西。孫立人是個純粹的軍人,夥同美國人發動政變這種事情,基本是不可能的。

很明顯,孫立人這個在抗日戰場上威風八面的將軍,就這樣淪為了蔣介石與美國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實在是可嘆!


小鎮月明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清光緒26年10月17日(1900年12月8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1924年他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考取公費留學,一開始他在美國仍是學的土木工程,1924年他取得學士學位並在美國橋樑公司任工程師,然而4個月後他決意改學軍事並考入有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

1932年“一·二八”抗戰時孫立人率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他將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1937年11月3日在守衛蘇州河的戰鬥中孫立人率部同日軍激戰8小時後將日軍趕走,而他自己也在戰鬥過程中身負重傷,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

儘管孫立人在抗戰中立有大功,然而蔣介石卻從來不曾信任過他——事實上早在國共內戰時期孫立人就已然處於被雪藏的狀態,至於赴臺之後則處境更加不妙,最終落得被蔣介石軟禁的結局。蔣介石不信任他的首要原因在於他不是黃埔嫡系,不僅如此孫立人甚至連國民黨員都不是,如果說抗日是盡一箇中國人的本分,那麼至於替老蔣守江山從來都不是孫立人認為理所應當之事。更何況這個喝過洋墨水的將領一向傾慕美國的三權分立政體,對當時國民黨的腐敗獨裁頗有微詞,這也被視為對黨國領袖不忠的表現。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孫立人的美國背景更加深了蔣介石對他的猜忌。

國民黨敗逃臺灣之前美國當局一度打算放棄支持蔣介石,轉而扶植一位具有美國背景的中國人作為臺灣當局的領導人以同大陸的紅色中國對抗,而他們選定的人選恰恰就是孫立人。1950年3月20日美國中情局的一份秘密報告更是直接聲稱: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臺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劃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1955年5月28日蔣介石獲悉了孫立人計劃發動政變的情報,姑且不論這情報的真實性,但對蔣介石而言自然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恰逢此時蔣介石準備在臺南屏東閱兵,於是“總統府”衛隊在閱兵前抵達校閱廣場警戒並檢查現場。原定參加檢閱部隊被重新整編,閱兵時間被推遲,兩棲作戰演習亦被取消。之後臺灣當局聲稱: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預謀在屏東閱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因預謀不慎而被告發。隨即臺灣保安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孫立人也在此後不久被監管偵訊。1955年8月3日臺灣報刊登出孫立人的“辭職書”,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革除孫立人“總統府參軍長”職務。之後臺灣當局就大張旗鼓審理所謂孫立人兵變案,此後的33年內孫立人一直處於被軟禁的狀態。

目前根據已解密的檔案資料絕大多數研究該案的學者認為此案系陰謀設局構陷的冤屈案:孫立人有美國背景不假,有心改革臺灣政治軍事也屬事實,但並無發動兵諫的圖謀。但鑑於他在臺灣島內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蔣介石不可能容忍這樣一個和自己存在政治異見的人物,所以就索性捏造事實將其軟禁,從而徹底屏蔽消解孫立人對臺灣政局的影響。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蔣介石一輩子軟禁了兩個人,一個張學良,一個孫立人,張學良被軟禁地球人都知道,孫立人遭軟禁純屬天下奇冤,充分體現了蔣光頭的心胸狹窄。

孫立人是學霸級名將,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和弗吉尼亞軍事學院,1942年,率新38師與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

194年4月19日的仁安羌之戰,孫立人以800人的兵力,戰勝數倍於己的日軍,救出7000名被俘英軍,引起中、英、美三國轟動,蔣介石授予他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國會”勳章,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勳章”司令勳銜。此後,孫立人屢次大勝日軍,被西方媒體稱為“東方隆美爾”。

如此戰功赫赫,換來的結果卻是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長達33年,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張學良。在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將軍一貧如洗,不得不靠種花賣花、養雞賣雞蛋來供子女上學讀書,淪落到這步境地,完全是拜蔣介石所賜。

孫立人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跟蔣介石素來看重的黃埔系不是同一派系,他甚至一生都沒加入過國民黨。眾所周知,蔣介石最重派系,不屬於黃埔系的孫立人立功再多,也得不到重用,甚至引來蔣介石的猜忌。



壓倒孫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崇尚軍隊國家化職業化,跟反對蔣經國在軍隊中推行的政治制度背道而馳,他的觀點與美軍顧問團長蔡斯一致,蔡斯又是美國代表,長期壓制蔣介石,蔣對此無可奈何,只能在日記中惱恨地說,“孫(立人)屢屢挾外(美國)自重”,心裡把這筆賬全記在了孫立人頭上。


1955年5月25日,在蔣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將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以“間諜罪”為名逮捕。一週後,臺南又發生“兵諫”案,孫立人的老部下300多人遭到逮捕。

郭廷亮被捕後,遭到嚴刑拷打,始終不肯承認。7月14日,毛人鳳使用詭詐手段,謊稱孫立人遭到誣告,如果郭主動承認是“間諜”,便可消除孫立人的嫌疑。郭廷亮不知是計,寫下“自白書”,此後毛人鳳照著葫蘆畫瓢,又拿著郭的“自白書”威脅臺南“兵諫案”涉案人員,成功地騙取到幾十份“自白書”。

“匪諜”案和“兵諫”案的目標直指孫立人,很多人都勸他遠走高飛,但孫立人認為自己問心無愧,蔣介石不會隨便冤枉好人的。

耿直的孫立人實在高估了蔣介石的道德水平,他太傻天天真了,很快蔣介石就派人脅迫他寫下“辭職書”,在免去孫立人全部職務的同時,下令調查。不久後,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國、窩藏匪諜密謀犯上”為罪名,將孫立人送往臺中向上路軟禁,這一軟禁就是33年。

33年的時間裡,孫立人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他就好像毫無徵兆地突然從人間蒸發,島內凡是與他有關的東西,都被有意剷除,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一樁別有圖謀的案件。

孫立人清廉正派,一生沒有餘財。有人認為“官久必富”,孫立人聽了卻說:“為官哪有工夫去發財?只有官久必窮。”


被軟禁的日子裡,孫立人失去了收入來源。為補貼家用,他用僅有的積蓄買了一塊地種植花草和果樹,由夫人騎著三輪車到街上叫賣鮮花和水果。後來,夫妻倆又買了一群雞,以養雞賣蛋度日,四個子女的學費,便是來自夫妻倆種花賣花、養雞賣蛋的收入。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竟淪落到如此境地。

1988年3月,被軟禁33年的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但他並沒有被正式平反昭雪——無論誰都不能去打蔣介石的臉。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他的遺體上覆蓋著清華大學校旗和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校旗,唯獨沒有國民黨黨旗,這或許是對這位中華抗日名將一生最好的寫照吧!



狄飛驚

國民黨名將孫立人在抗戰期間建功殊多,為何在臺灣被蔣介石軟禁?我想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孫立人既非蔣介石黃埔嫡系,又非蔣介石浙江同鄉,而蔣介石“用人唯親”的“原則”非常強,孫長期不受重用,本在情理之中。抗戰時期用孫是因為蔣身邊缺少真正的抗日能將悍將,屬不得已而為之。

二,抗戰結束後,孫立人後被派往臺灣“練兵”,實際上等於蔣介石把孫立人給“晾”了起來。

三,蔣介石敗逃臺灣後,本已是氣急敗壞,而孫立人由於早年在美國留學的背景,美國人看好他。由此更是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和忌恨。至於孫立人在抗戰時的大功這時蔣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後來終於借“郭廷亮事件”栽贓孫立人,欲除之而後快。卻又“投鼠忌器”(顧慮美國人),同時也念孫立人抗戰有大功,於是便拿孫立人跟張學良一個待遇,軟禁了起來。

四,孫立人性格倔犟,給人感覺也有些特才倨傲,最重要的是他不媚蔣。這也是他不受蔣重用並在後來被蔣軟禁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