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就能安天下,可是他為什麼不提司馬懿?

喬治85744078

雖然司馬徽和司馬懿都屬於司馬氏,但確是

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司馬徽和諸葛亮、龐統屬於至交,有非常親密的關係。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而司馬懿沒有圈子,司馬懿的圈子只有他爹司馬防。

司馬防有八個孩子,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這八個孩子都繼承了司馬防的性格:低調。看一看司馬懿後來的表現就知道了,打死也不出頭,低調低調再低調。

為什麼司馬懿這麼低調呢?其實跟他爹司馬防的教育有關,書上講司馬防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

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

換句話說,司馬懿及其兄弟七人是被司馬防嚴格按照古之禮儀教出來的好學生,亂世之中保平安,太平盛世齊家境。司馬防是當時的京兆尹,屬於文官,不隨曹操打打殺殺。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做個文官,不參與打打殺殺的事情,也就是說不掌兵。甚至連曹家內部爭鬥也不要參與,更別說去輔佐曹丕了。

這樣說的話,司馬懿早期的表現就很好理解了,曹操如果給他一個州郡的小官來做司馬懿肯定高興,但是偏偏曹操徵召司馬懿入府做幕僚。這樣的事情太兇險,因此司馬懿打死也不去。至於後來去了,完全是曹操給逼的

因此司馬懿這種人跟司馬徽就不是一路人,司馬徽屬於閒雲野鶴的士人,亂世之中避難到荊州,像司馬懿這種低調的學生類人物,他根本就不認識。

相比司馬懿來說,諸葛亮和龐統就高調的多了。而且此二人和司馬徽有非常緊密的聯繫。諸葛亮和龐統都認識荊州名人龐德公。龐德公是荊州的排名第一名士。

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龐德公的大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妹妹,因此龐統、龐德公、孔明其實是親戚關係。

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子渙,字世文,晉太康中為牂牁太守。統,德公從子也

龐德公和司馬徽兩人是好友關係,龐德公比司馬徽年齡大,因此司馬徽稱龐德公為兄,龐德公稱司馬徽為弟,也尊稱為水鏡先生

因此司馬徽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完全是出於私心,當然了諸葛亮和龐統確實有才華。司馬徽此舉叫舉賢不避親,大家不用太斤斤計較。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諸葛亮和龐統都是龐德公的親戚,而龐德公又和司馬徽是好友,因此他們四個屬於很緊密的朋友圈關係,所以司馬徽才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而司馬懿在父親的教導下,基本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好學生,也沒有什麼名氣,司馬徽不可能認識司馬懿。而司馬懿以後的飛黃騰達完全是曹操一腳硬踹出來的,算是歷史選擇了司馬懿,選擇了司馬門,這就是天意!


每日趣評

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得了最後還是被滅國了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人稱水鏡先生,一生博古通今,並對荊襄一帶的人才瞭如指掌。

據史書三國志記載,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三國志·襄陽記),其中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三國志·蜀書·龐統傳),龐統十八歲時曾會見過司馬徽,劉備會見司馬徽時,司馬徽曾向其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從"司馬徽下階相辭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以及三國演義第35及37回的內容來看,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是屬於閒雲野鶴,與世無爭之類型的人物,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帶,道貌非常,且琴藝甚高,與龐統私交甚篤,並稱呼龐統為弟。

那麼在三國演義中,作為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水鏡先生(即司馬徽)擁有很崇高的地位,他說的話就好比真理一般,無人質疑。然而,當初他曾評價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

家居設計課堂

司馬懿與司馬徽沒有關係,司馬懿是河內郡司馬氏,而司馬徽是潁川郡,也就是出了很多謀士的潁川,比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

那麼為什麼司馬徽只告訴劉備龐統與諸葛亮呀,原因有兩個。

一,司馬徽跟司馬懿不熟,司馬懿在建安六年的時候,曹操就想徵他入朝為官,但是司馬懿就裝病不去,曹操還專門派人去刺探,發現司馬懿好像真的不能行走,司馬懿那個時候就很出名了。

司馬徽跟司馬懿非親帶故的,自然不會去推薦司馬懿,而為什麼要推薦龐統和諸葛亮呀,就是因為他們都是荊州的名士圈,他們關係很熟。

司馬徽的水鏡先生,還是龐德公給取的呢,而龐德公是龐統的大伯,而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的是諸葛亮的二姐,龐統還專程去拜訪過司馬徽,兩人,一個在桑樹上,一個在樹下,談了大半天。

二,司馬懿不在荊州呀,司馬徽要跟劉備推薦的是沒有出仕的,或者能夠投奔劉備的人,又不是向劉備講天下都有那些青年名俊,跟劉備講司馬懿也沒有用呀,他家在魏國那邊,曹操請司馬懿都不出來,更何況是劉備呢。

另外,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也是因為諸葛亮是徐庶的好友,他們都是一個朋友圈的,自然是互相推薦,也不想互相為敵是吧。


歷史簡單說

整個三國,說白了,前期,中期,後期,形式不一樣!司馬徽固然牛逼,但是形式一直在變化,可以說,就相當於下棋,走不好就要輸!

劉備不就輸的最慘的,第一個,不聽鳳雛的話,差點自己都滅亡了,還好有諸葛亮!後面基本都聽諸葛亮的,本來劉備應該可以稱雄三國,最後也是損兵折將。好好一副牌,硬是打亂了,自己也是悲憤而亡!

前期,基本都是爭地盤,劉備並沒有輸,反而在曹操,孫權之中,還是獲益最大的!

中期,守地盤,劉備可以說輸的很慘,而且自己兩個兄弟,自己也走了!

到了後期,基本拼的就是綜合實力了,很顯然,蜀國因為中期的緣故,人口,地盤都不行!

司馬徽說這句話,是前期,對於司馬懿,他肯定知道,但是天算不如人算他也不知道,司馬懿能活那麼久,對吧,古代一般,50到60歲了不起了,尤其三國還戰亂,物資貧乏,他估計也沒想到司馬懿活那麼久,更主要沒想到其餘人都死的那麼早,尤其是鳳雛,剛準備幹一翻事業,就結束了!

所以說,預言帝,在準確,事情都是變化中,多謝採納!


看圖猜電影

開文首先介紹一下門閥士族。“門閥士族”是在社會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組成的政治集團,萌生於兩漢,形成發展於魏晉,衰弱於南北朝。後於隋唐時期有過短暫興起,武則天后一蹶不振,至此消亡。

再說說司馬家族。話說當年項羽滅秦後,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其中有個叫殷王的,分封在朝歌。那個殷王叫司馬卬。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司馬懿有史可查的祖宗。司馬懿是司馬卬的第十三代孫。而司馬家族也是從司馬卬開始就是樹大根深的門閥士族。

當袁紹忽悠何進引董卓進京後,真正的漢末亂世就華麗地開啟了。皇權落地,遍地草頭王,只要有槍桿子,就能割據一方,軍閥之間搶地盤,搶糧食,搶人口。那時的門閥士族個個都是阿慶嫂,銅壺煮三江,來的都是客。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賈詡,這貨為了保住自己家族,把天下都算盡了。

為什麼說整個三國都是司馬家族下的一盤棋呢?

首先第一步棋,亂世找代理人。很顯然當時對於司馬家族可選的,有兩個人,一個叫袁紹,一個叫曹操。但這兩個人完全不一樣。袁紹本身也是門閥士族,袁氏四世三公,力量龐大,但問題也來了,士族之間利益傾軋,袁紹雖然比袁術更可靠。但當那個宦官之後的曹操出現時,司馬家族對曹操更為看好。因為曹操比起袁紹更需要他們的支持。所以時任首都公安局局長的司馬防利用職權好好地提拔了一下曹操。並把自己的好朋友荀彧介紹給了曹操。

第二步,風險投資,打造藍軍。找到了曹操做利益代理人後,自己家族的人如何從幕後走向前臺?如何進一步可以掌握軍權?這些活都留給司馬懿這代人來完成了。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司馬老兄弟們還要為下一代扶上馬送一程。司馬防的同族兄弟司馬徽在當時有盛名。喜歡培養並結交一些顯士。當時避禍於荊州。把諸葛亮介紹給劉備。自己卻裝著老寒腿跑不動,故意落入曹操的口袋。曹操很開心,準備重用他,結果他說想回老家看一看,結果走半道噶屁了。曹操挺傷心,說要不送回故里安葬吧。送葬的回來說,司馬懿也來弔孝了。曹操說,司馬懿這貨不是半身不遂,半死不活了麼?突然想明白了,這貨是裝的,立刻使用強制手段闢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第三步,養寇自重,切實抓穩兵權。對方的敵手必須是個厲害角色,這個角色正正好,當年司馬徽吹出的牛,臥龍,可安天下的諸葛亮。這尼瑪魏國可以與之抗衡的只有冢虎司馬懿啊!

第四步,熬死厲害的,剩下就你自個厲害了。三國盡歸司馬氏了。


炒米視角

首先,不說提不提司馬懿,歷史記載,司馬徽和司馬懿非親非故,在那個群雄爭鋒的年代,要不就是家世背景雄厚,要不就是名頭響亮,顯然那個時候的司馬懿一樣也不具備,然而,諸葛亮,龐統,一直有著龐大的背景實力。

諸葛亮家族世代為官,諸葛亮的嫡系也有在曹操處為官的,其次,諸葛亮韜光養晦,在臥龍崗也並非虛度光陰,而是廣結英才,認識了不少風雲人物,諸葛亮自身也非常人,文韜武略,陰陽八卦,無所不通,此等人物,助他一臂之力,回報固然頗豐,司馬徽也不是傻子,自己幫了諸葛亮,日後,等他飛黃騰達之時,必然不會忘了這個舉薦之人。

龐統和諸葛亮身世北京不盡相同,自然也是名噪一時自然也會舉薦。

然而司馬懿,此事只是一介布衣,也沒有強大的身世背景,也沒有為官的嫡系,可以說是真正的沒錢沒權,三無青年,試問,一個沒房沒車的人,你會冒著風險把自己的身價名聲壓在他身上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飛翔的青魚

其實,司馬懿當時也在司馬徽那兒,只不過沒畢業而已。據說水鏡先生教了很多學生.,在世事動亂群雄爭霸.的時代,是每個年輕人建功立業的機會,可水鏡先生知道,每個人自有天分。為了識此天機,他做了一個試驗。他讓每個弟子都準備離開此處,到社會上去闖一片天地。說得大家磨拳擦掌,躍躍欲試。但卻設出一題,回答圓滿的尚可出師。問題也簡單,一天之內,讓先生同意離開這個村子,先生在村口劃一條線,到線外為勝,勝者可去,餘者留下。先生搬一椅子坐在村口線邊。大家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好辦法,此題看似容易,實則很難,大家的一切知識都是先生教的,每個人想到的先生都能想到。中午了,也沒人想到個正當理由,這時,司馬懿端來飯菜,“師尊,您吃飯”。先生說“別過來,放那兒回去吧”。司馬回。.徐庶一臉愁容來到村囗,“先生,老母親病重,請允我回家盡孝”。”元直.回吧,我昨天剛見過,令慈無恙”。徐庶臉紅而返。夕陽西下,大家都想不出好辦法來,只見龐統大步來到村口,“先生,出這村子我是沒辦法了,您要是讓我從外面進來我還可以辦到”。“士元莫耍小心眼兒,從外進裡,明天再說,回吧”。說話間天已黃昏,諸葛亮怒氣衝衝來到村口,“先生,可讓出去”?“不讓”!“我知你是一介名士,你是怕我們出去壞了你的名聲,我還知道,你本身就是一花花枕頭,沒什麼真本事兒,.你教我們的東西都沒有什麼用處,給我們吹吹,哄哄我們還可以,一到外面準打鍋”。一番話氣的先生混身打顫,指著孔明說不出話來,可孔明還在說,“其實你不讓我們出去,我們也根本不想出去,我們也嫌丟人敗興,我們還不敢出去,恐怕出去就i活不成了”。“你給我滾出去”,“憑什麼你讓我走我紌得走,你耽擱我這麼多年,你得還我”——“元直,士元,把他給我轟出去”。“不我不走,你真夲事不教我,你小氣——”龐統和徐庶架著孔明往外走,亮邊走邊喊,直到線外,隨回身跪倒“先生恕罪,我是實在想不到辦法了,氣著您老了,萬死萬死”。“起來,你走吧。我不計較,以後好自為之”。“那士元和元直也已——”先生搖一搖手,“一起去吧”。三人去後,水鏡先生暗自神傷。他出的題自己是沒有答案的,他只想看看誰能用什麼方法出去。他知道他的弟子們哪個出去都會有大的做為。但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有得必有失。他想看看每個人捨棄的是什麼?徐庶舍的是他母親,以後其母必受拖累,還許兩相拖累,難成大事。龐統有些小聰明,依靠之易被識破而遭殃。孔明對師不恭恐怕會折壽。不然以他所學修道之術怎麼著也得活過古稀。且徐和龐都是靠孔明才得以出去,怕是註定要圍著孔明轉了。回頭又看到一旁低頭不語的司馬懿,這小子的忍耐工夫不錯,深藏不漏,或許能成大事。很多事自有天定,他不會去改變什麼,只可惜自己最衷愛的孔明只是個勞累命了。


夢113300796

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先知一般的存在,他說的話都很有深意,並且幾乎言無不中,比如他說劉備得到諸葛亮: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惜哉惜哉。歷史也證明他說的很正確,劉備是個好主子,但是他得到諸葛亮的時候卻並非他的好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中國北方地區已經被曹操統一,造就了曹操難以撼動的優勢,劉備也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好機會,假如在劉備做徐州牧的時候得到諸葛亮的話,情況很可能就不一樣了,或許諸葛亮能幫助劉備能很好的任用關羽張飛,利用呂布張遼等人,在北方打出一片天地來,或許能戰勝曹操袁紹袁術等人的勢力首先統一北方。後來劉備和曹操在漢中交手的事實也證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是可以打贏曹操的。


司馬徽有知人之能,看人的才能和人性看得非常準,他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兩個人也的確很有才能,都是能治國安天下的人才,只可惜鳳雛早死,關羽又丟了荊州,劉備和諸葛亮隆中對中統一天下的志願難以完成。

我們也知道司馬懿這個人很有才能,那麼司馬徽為什麼不說司馬懿這個人呢?首先,必須說司馬徽未必認識司馬懿,因為歷史和演義中都沒有提到兩人認識,有人甚至認為司馬懿和司馬徽有親戚關係,這個也並沒有史料證明。那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假設兩個人認識了,但我認為像司馬徽這樣閒雲野鶴式的人物,可能很不喜歡陰險狡詐的司馬懿這樣的人,而且司馬懿這樣的人比較善於隱藏自己,不顯山不露水,所以他的名氣應該沒有諸葛亮和龐統的大,而就實際能力而言,司馬懿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比不上諸葛亮的,因此司馬徽不提司馬懿也就很正常了。



文史大世界

答案很簡單,古代也是講關係網的。司馬徽跟司馬懿沒任何關係,但是跟諸葛亮和龐統之間卻有著非常有意思的關係。

司馬徽跟諸葛亮和龐統是什麼關係呢?

司馬徽隱居在襄陽,是劉表的地盤。而諸葛亮年紀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死了,帶著家人投奔了他叔叔的朋友劉表,也來到了襄陽。

在劉表的提攜下,當時很年輕的諸葛亮認識了當地的很多權貴與名士,並且娶了當地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黃月英的外公又是當地勢力最大的家族族長。有了這些關係的引薦,諸葛亮結識了兩個改變他命運的貴人。一個叫龐德公,諸葛亮後來當了他的學生。另一個就是司馬徽了。

而龐統又跟司馬徽什麼關係呢?

龐統年輕時候,聽說了司馬徽的名聲,就去拜訪他。然後兩人聊的非常投機,龐統的學識讓司馬徽非常的驚歎。當然了,單憑這些還不足以讓司馬徽對龐統另眼相看。

司馬徽欣賞龐統,主要還是因為另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

這個人的聲望比司馬徽還要大很多,是東漢末年非常著名的隱士。他雖然比司馬徽年紀大很多,但兩人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司馬徽水鏡先生的名號就是龐德公給他起的。

最關鍵的一點,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諸葛亮是龐德公的學生。也正是龐德公最先叫諸葛亮為臥龍,叫龐統為鳳雛的。

看完這裡明白了吧,繞了一圈幾個人之間都有關係啊。古人也不是白幫人忙的。



漂浮菌

答 | 江隱龍

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臥龍鳳雛,一方面是諸葛亮龐統的確抱大器、負大才,同時也有私心——至少是人情方面的考慮。

司馬徽之前一直在穎川隱居,後龐統慕名前去求學,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後劉表單騎入荊設立學校廣尋天下名士,司馬徽遂隨龐統入荊州,客居襄陽。這一年是198年(建安三年),兩年之後,官渡之戰爆發,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地區,孫策也已經平定發江東(並身亡)。

劉備依附劉表,是建安六年(201年)發生的事情。此時,司馬徽在荊州客居了三年,與當地名士也基本打成了一片。這一年三國三分中的兩分格局已經基本確定,唯有荊州、益州及漢中有地勢之利而無明君——司馬徽雖然是隱士,但心裡是明白的:荊州士大夫階層中的精英其實都已經大體預料這樣的局勢:

天下或者劃江而治南北對峙,或者有一英雄統跨有荊益成鼎足三分之勢,二者必有其一。他們在等,直到劉備出現。

也就是說,司馬徽作為荊州士大夫中的一員,懷揣著荊州士大夫們的“合約”,就看天下英雄誰值得輔佐。這些人當中,有些先行依附於劉表,但總要有些年輕才俊要處於自由狀態,這裡的傑出代表就是諸葛亮與龐統——臥龍鳳雛的名號,不是天下人公認的,而是荊州士大夫叫出來的,“得一就能安天下”這也是他們的廣告,最終借司馬徽的口說出來了而已。

司馬徽自己是隱士,這代表他無心仕宦,但他依然代表了荊州士大夫的利益,所以他舉薦也只會舉薦荊州士大夫,這裡有公器,也有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