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不等於“無銀行社會”

現在大家使用手機網上購物、餐廳付賬、繳付房租和出門打的,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而無須使用現金。這些場景在二十年前聽著還像科幻小說的橋段,在今天已經成為城市生活的常態。如今,人們開始憧憬完全不依賴現金就可以進行各種支付交易的現代社會,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現金社會"。

“無現金社會”不等於“無銀行社會”

由於親身的體驗加上商家的宣傳,人們普遍認為"無現金社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除了可以讓個人省去取款、收錢、找零的麻煩,"無現金社會"還能帶來眾多顯而易見的好處。例如,減少那些以現金目標的犯罪行為,因為即使在治安良好的城市,銀行ATM自動取款機的附近也是搶劫發生的高危區域。

"無現金社會"甚至對人類健康和環保也具有正面意義,有研究稱中等濃度的流感病毒可以在現金鈔票上存活三天。可見在傳播疾病方面,現金很可能扮演著極不光彩的角色。廢舊紙幣的回收處理也牽涉極高的成本和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的隱憂。而在"無現金社會"中,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無現金社會"的實現還有助於打擊諸如貪汙受賄、偷稅漏稅甚至洗錢等犯罪行為,儘管不能指望這些違法犯罪行為在"無現金社會"中完全消失,但是現金的消失至少會令這些行為更容易被察覺和追蹤,幫助人們更好地實現社會正義。

“無現金社會”不等於“無銀行社會”

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會給各個行業帶來意義深遠的變化。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反應最強烈的恐怕就是銀行業。有些人想當然地認為"無現金社會"就意味著"無銀行社會",這種想法其實錯了。

一方面,當人們不再使用現金進行支付時,反而會更依賴於銀行系統的支付轉賬運作;另一方面,移動支付和其他非現金支付形式的大行其道,會對銀行的業務模式、競爭熱點甚至與監管者的互動等方面造成翻天覆地的影響。

移動支付背後對應的正是銀行間的支付轉移。一方面,當人們不再使用現金進行支付時,反而會更依賴於銀行系統的支付轉賬運作;另一方面,移動支付和其他非現金支付形式的大行其道,會對銀行的業務模式、競爭熱點以及與監管者的互動等方面造成翻天覆地的影響。

以往,由於那些與現金有關的存款、取款和轉賬業務需要客戶親自到銀行或在ATM機上處理,因此銀行對於零售客戶的爭奪主要通過增加銀行網點覆蓋以方便零售客戶辦理業務實現。曾幾何時,各個銀行為了在零售領域求得發展,都不遺餘力地比拼網點開設的密集程度和ATM機的安裝數量。

“無現金社會”不等於“無銀行社會”

然而在"無現金社會"中,由於零售客戶的更多小額支付業務將會在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終端上完成,導致銀行的存在感沒有那麼強。

在"無現金社會",較大金額的交易可能仍需要通過信用卡、支票等傳統支付工具完成,而頻繁的小額支付則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支付軟件來完成。這意味著每一筆交易或會納入銀行系統完成,或會在支付服務提供商的軟件系統內完成,但無論如何,這些支付交易都會形成電子"印跡"以留痕。

"無現金社會"對中國銀行業可能會帶來的影響,有些已經發生,有些儘管看起來還很遙遠,但是在理論上是存在的。目前看來,向"無現金社會"前進的大趨勢難以逆轉,而"無現金社會"本身也的確有著很多優勢。因此,無論政策制定者還是銀行業本身,都需要正視"去現金化"這一過程可能帶來的變化與風險,並做好準備以應對隨時會出現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