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 “人才”是審計工作改革發展關鍵所在

□ 文 滕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習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是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的重大舉措。要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強全國審計工作統籌,優化審計資源配置,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那麼,重要講話的內容有哪些?當前審計工作還存在哪些問題?重要講話對今後審計工作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財會信報》對此進行了梳理,並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業界專家。

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 “人才”是審計工作改革發展關鍵所在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成立30多年來,在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促進黨中央令行禁止、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依法治國、推進廉政建設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強調,中央審計委員會要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為審計工作提供有力指導。審計機關要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要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地方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本地區審計工作的領導。

習近平指出,審計機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權力規範運行,促進反腐倡廉。

習近平指出,要深化審計制度改革,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審計理念,及時揭示和反映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要加強對全國審計工作的領導,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加快形成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要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力量,增強審計監督合力。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審計機關自身建設,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範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審計機關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努力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幹部隊伍。

習近平強調,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積極主動支持配合審計工作,依法自覺接受審計監督,認真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深入研究和採納審計提出的建議,完善各領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規則。中央審計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更要帶頭接受審計監督。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及時、準確、完整地提供同本單位本系統履行職責相關的資料和電子數據,不得制定限制向審計機關提供資料和電子數據的規定,已經制定的要堅決廢止。對有意設置障礙、推諉拖延的,要進行批評和通報;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嚴肅追責問責。審計機關要嚴格遵守紀律,對違反紀律規定的要嚴肅查處。

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 “人才”是審計工作改革發展關鍵所在

人才的缺乏與流失是審計工作關鍵問題所在

2018年3月組建的中央審計委員會,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推進審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偉大創舉,也是我國審計改革和發展的里程碑。

二是審計資源配置方面。現階段我國政府審計任務重與力量不足的矛盾尤為突出,這主要表現為審計機構少,而被審單位多。習總書記也做出了重要指示,要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強全國審計工作統籌,優化審計資源配置,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重視,將促成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是審計範圍覆蓋方面。審計覆蓋面還存在監督盲區,即審計機關未能全面實施審計監督而形成的審計監督空白區域,例如一些基層人員和資金偏少的部門和單位;部分黨群系統部門、單位和社團組織;部分黨委和政府成立的指揮部、領導小組、組委會等臨時性機構等等。實現國家審計全覆蓋,需要創新審計的體制機制、技術方法和工作模式,應用信息化審計手段,也要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為國家審計提供支持。

四是審計監督指導方面。目前我國只有《註冊會計師法》、《審計法》兩部有關審計工作的法律,內部審計無法可依,加之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的指導與監督不充分,導致內審人員碰到具體難題時感到無章可循,甚至無所適從,最終造成審計業務質量低下。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的指導與監督需要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準則體系還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以適應新時代對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人才隊伍的流失。審計事業發展關鍵在於人才。沒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保障,審計工作就會流於虛、空、散,不能發揮應有的“經濟警察”的作用。從當前我國審計體制結構而言,專業的審計人才隊伍主要由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兩大部分組成。政府審計主要承擔國家體制內人、財、物的一些專項審計,社會審計主要承擔市場領域的審計監督,同時也承擔少量的政府委託審計。

石文先指出,從這兩部分審計力量來看,大量的專業審計人才更多集中在社會審計領域。同時,從審計屬性和行業發展來看,社會審計在審計專業領域的研究與發展上,與國際同行之間的交流也相對更加頻繁,在技術的跟蹤、研究、創新上也更加具有活力和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審計準則在與國際審計準則的標準問題上,由最初的割裂到後來的趨同,直至現在的基本等同,就是最好的例證。石文先還指出,審計工作同時也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學科。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社會大變革時期,審計工作壓力遠遠超出企業財務人員。審計從業人員的工作付出和回報嚴重不對等。“在巨大的監管壓力、學習壓力以及收入壓力下,行業人才隊伍近年來一直呈淨流出狀態。這是審計事業發展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首要問題”,石文先強調。

二是審計力量的整合。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是當前我國審計工作的兩大主體力量。十八大以前,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在各自審計業務領域鮮有交集。十八大以後,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轉變,現代高端服務業被作為重要的新經濟力量獲得空前重視。石文先表示,代表社會審計力量的註冊會計師行業,作為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審計領域的社會公共價值得到提升。各級地方政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始逐步購買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諮詢服務。社會審計力量的引進與充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政府審計在人員力量方面的不足。但他同時指出,政府購買社會審計服務,與體制內外審計力量的整合仍沒有形成統一的有效整體。

石文先提出,在當前政府審計任務重、人員力量配備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整合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力量,理順政府審計、社會審計體制,充分發揮各自功能和優勢,構建中央統一集中領導的科學高效的中國特色大審計管理格局,是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三是審計權利的重配。從當前我國審計工作承擔的重大社會職責來看,以《註冊會計師法》等為代表的專業法律法規是明顯滯後的,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法律賦予的註冊會計師工作職權偏弱、偏小已經嚴重影響社會審計人員正常工作的開展,也對審計工作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

就政府審計而言,如何保障審計人員合法的工作權益,確保不因審計結果而受到打擊報復是法律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就社會審計而言,註冊會計師能夠運用的合法權利不多,在遇到被審計機構或相關單位不配合時,缺乏法律賦予的相應的剛性手段。石文先表示,上述都是需要從法律層面重點關注解決的問題。

另外,審計權利的重配,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大力提升社會審計人員的社會地位。石文先表示,要堅決糾正“社會審計人員是與企業蛇鼠一窩”的錯誤觀念,大力宣揚行業正能量,改變社會對社會審計工作的職業偏見。

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 “人才”是審計工作改革發展關鍵所在

推動審計各項工作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審計工作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審計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

黨的十九大,中央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從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以及審計工作實際出發,進一步明確了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從制度層面對審計工作體制機制作出及時科學的調整,成立了中央審計委員會,統一領導黨和國家審計事業。

石文先表示,這些政策措施都非常具有針對性,特別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正在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全局性意義。中央審計委員會的成立和相關制度的發佈,對於整合我國體制內外審計力量,極大釋放我國審計潛能,強化審計工作的社會職能和地位,推動國家治理和經濟社會向高質量發展,都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陳海防表示,審計署職責將“增加”並“優化”。“增”的是,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三部委的部分職責劃入審計署;“優”的是,相應對派出審計監督力量進行整合優化,構建統一高效審計監督體系。

5月23日,審計署黨組正式印發《審計署制度》,為各項審計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法律支撐,同時也為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劃清了法律邊界。

陳海防認為,新修訂的《審計署制度》,將是全面落實這一戰略方針的重要的制度保障,對國家財政收支和法律法規規定屬於審計監督範圍的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保駕護航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由發展的主體轉為推動發展的主體,由市場決策者轉變為市場監督者。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法治國。

此外,陳海防表示,審計將從反映過去向預測未來發展。不僅僅檢驗是否合規和發現問題,更應發揮“戰略性”和“前瞻性”的作用,解決問題並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同時,審計也不僅僅聚焦在財務和會計信息。科技創新時代將顛覆現行財務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隨著各種職能和產業鏈的融合,財務管理向著以管理和經營目標的“綜合財務管理”的角色轉變。

王海兵認為,此次會議的召開及習總書記重要講話,一是有助於提高審計獨立性。國家重視程度與審計獨立性呈現正相關關係,國家重視程度越高,審計獨立性越強。審計獨立性是審計的精髓,是審計職業生存發展的基礎。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充分認識和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審計機構要充分利用好各項審計資源、開展好各類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要與時俱進學習審計相關知識、恪守各項工作原則,自覺提升審計獨立性從而提高審計業務質量、增強審計結果的權威性。二是有助於建立健全國家審計的准入門檻。從現階段地方審計機關來看,審計人員進入過於簡單,來源渠道較多,有從財政、稅務等部門抽調的,也有從企業調入或者招錄的,也有從部隊轉業的,人員成分複雜,流動性也較強,這就導致從事審計工作的人中有些不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審計署11號令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單位應當嚴格內部審計人員錄用標準,支持和保障內部審計機構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繼續教育,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

三是加快加快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只有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三者聯動,才能充分利用各種審計資源,從體制內外形成高效、統一的審計監督體系,最大程度上增強審計監督合力。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是加強黨對審計工作領導的重大舉措。必將加快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進程,為推動審計體制改革步伐提供強勁助力。

四是有助於推動我國審計信息化建設。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前任審計長劉家義指出,審計信息化將使審計工作發生三個轉變,即從單一的事後審計轉變為事後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從單一靜態審計轉變為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從單一現場審計轉變為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相結合。當前,審計信息化建設從人才培養,軟、硬件投入和制度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審計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王海兵就此提出建議。首先,完善首席審計官制度,提升內部審計的層次和獨立性。首席執行官向上與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銜接履行溝通監督職能,向下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接履行統籌控制職能。完善首席審計官制度,充分發揮好其橋樑作用,有助於推動內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合理化,改變原來審計資源不足和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狀況,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和工作效率。

其次,嚴格把控審計職業准入門檻。只有提高審計職業准入門檻,嚴格把控審計人員來源,才能建立起一支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幹部隊伍。在前期,重視審計人員的職業技能考試和職業勝任能力考察;在後期,要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有針對性的加強專業技能學習,強化績效考核。

最後,建立健全審計規範體系。目前雖然在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理論研究和審計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但內部審計尚未形成統一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內部審計規範體系。隨著各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推進,迫切要求加快內部審計的職業化、規範化建設,為內部控制審計和其他業務審計提供支持。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國家審計可以充分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內部審計可以監督國家審計所揭示問題的整改。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規範體系,內外聯動,形成立足整改落實、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審計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