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國產電視劇很好看卻停播了?

北邊的西瓜

隨著我國電影、電視劇事業的大發展,目前國產電視劇的質量和數量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個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在電視屏幕上找到自己喜歡的電視劇佳作。例如之前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一劇,不但收視率奇高,更引發了追劇熱潮以及強烈的社會反響。

但是,也有很多電視劇,卻因為種種原因,雖然拍的很好看,演員和劇本也到位,但是卻停播了。

例如,由著名已故作家陳忠實所寫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就慘遭停播。說起來,原著本身是一本在國內外讀者心目中分量很重的一本小說。講述的是在從清朝末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發生在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的白鹿村裡,白姓和鹿姓兩家人家祖孫三代之間的愛恨情仇的故事。這本書將人物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刻畫深入,在1997年獲得了中國第四節茅盾文學獎。

說起來,這麼沉甸甸的一本書,本身的IP效應也足夠具備,為什麼會慘遭停播呢?難道是是因為拍的不好看?非也非也。這部電視劇是由張嘉譯、何冰、秦海璐等諸多演技派領銜主演;編劇在故事的情節內容上,也並沒有對原著有過多的操刀改動,甚至這部電視劇還投資了2.2個億,可謂是製作精良,但卻在播出一集後就被停播了。不過該劇後續到底會如何,會不會重新播出,我們還是靜靜地等候吧。

另外,還有一部《走向共和》電視劇,原本是五十九集長篇歷史電視連續劇,但是在央視僅僅播出十天,就草草收場。作為一部十多年前的歷史劇,該劇非常可貴的一點是,在人物造型上,演員們的還原度非常高。無論是對袁世凱,還是孫中山,以及李鴻章,都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而且,非但是主角還原度高,甚至連配角都做到高度還原,例如劇中的宋教仁、黎元洪、黃興、溥儀等人。

不過,這部電視劇主要是因為有別於主流思想的臺詞問題,以及對於歷史人物偏頗的定位,最終並沒有繼續在央視播出。


影視口碑榜

2017年4月16日,耗資3億人民幣打造的電視劇《白鹿原》正式播出。



這部劇大概兩年前就拍完了,一直通不過審查,於是刪刪減減拆東補西,你看第一集就知道,許多後期刪改的痕跡。



停播,或者禁播,在中國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與美劇收視不佳就會被砍的“一切朝錢看”方法論不同,我們是“唯意識”論,要顧全大局,要美麗人間,要跟著上面的方針走。

比如說我印象中最早禁播的電視劇,1980年的《加里森敢死隊》。



拜《大西洋底來的人》所賜,播《加里森敢死隊》的時候大家都已經知道美劇的好看了,於是也真正做到了萬人空巷,一時間,大街上各種“敢死隊”、“菜刀隊”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大人小孩沒事就扔飛鏢、玩刀子,一時治安秩序大亂。

上面的人一看,急了,這怎麼得了?於是一夜之間,26集的電視劇剛播了16集,就被打上“全劇終”的字幕而“完結”。

很多年以後,這一幕再現時,則是因為《古惑仔》了。



1980年代的電視劇可謂亂象叢生,或者說百花齊放,許多奇奇怪怪的電視劇都可以播,也被禁播。比如《海燈傳奇》,播出後導致了氣功熱,最終被撤下。比如《唐賽兒》,據說因為宣揚封建迷信被撤下。



或者是《康德第一保鏢》,這個講述溥儀保鏢故事的電視劇僅僅播了幾集就因為“洗白溥儀”的罪名被撤。



最不可思議的還是《紅顏劫》,這部1988年的電視劇將的居然是講述林彪之子——林立果選妃的故事,張寧親自參演,雖說當時離“歷史時期”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但想到拍這個且拍完播出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不信,現在有誰以這個題材立個項試試?

在80年代的最後一年,某地方臺還播放了一部比《白蓮豔事》還大尺度的電視劇,叫《封神榜》,此劇可謂空前絕後震驚世人。



簡單來說,這部劇就是中國電視史上播出的最色情最恐怖的電視劇,色情到什麼程度?妖精裸身、蛇鑽宮女下體,就連片頭都有一個大大的裸體特寫。

本劇的藝術指導是吳天明,主演是梁麗,在電視臺播了五集就被禁了,很多年後梁麗回憶說,當時沒拍下去是因為沒錢了。



誰會信呢,倒是一年後,傅藝偉版本的《封神榜》橫空出世,成為了我們的童年記憶。



很多時候電視劇被禁是因為政策需要,比如說,中越關係緩和了,那麼自衛反擊戰的那段歷史就不要再拿出來說了,比如《黑豹突擊隊》《大學》《軍魂》,你播完的就算了,反正再也不要提了。

其他像《周恩來在上海》、《抗美援朝》、《桂系演義》等涉及真實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更被禁得不計其數。



禁播,尤其是突然禁播,都是由於不可抗力之因素,雖然也有部分諸如《新天龍八部》、《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等因為收視率被腰斬的,但更多的是像《姜戈》一樣上映了才發現還有個鳥又緊急撤檔的,《白鹿原》想必是由於此類。

畢竟,突然禁播的影響是很大的,當年的《走向共和》在豆瓣能高達9.6分,除了品質本身因素以外,很大一部分還是歸功於當年被禁,也是因為《走向共和》被禁,於是中宣部才成立了重大歷史議題審核小組,也正是因為這個小組,《白鹿原》才會如此坎坷。

事實上,當年《走向共和》也是刪改後的版本了,拿最後一集來說,孫文最後那慷慨激昂的演講並沒有在電視上播出過。



說起來,很多大導演的劇都被禁過,比如馮小剛的《一地雞毛》和《月亮背面》,就被不同程度低冷處理過。



或者白百何的成名作,葉京導演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刪減了接近一半內容才得以播出。



或者陳凱歌的《呂布與貂蟬》,改了又改,幾年後改頭換面《蝶舞天涯》才與觀眾見面。



說到底,禁播與刪減只是創作者與審查者的妥協與對抗,一個要拍,一個不讓拍,拍的人就想方設法打擦邊球,管的人一看,我得對上面負責啊,於是就把它給禁了。

這是個“存在性”的問題,無論滿不滿意,它都存在著,你希望通過時間來改變它,可時間表示,我也沒辦法。



就像馮小剛有一次說的:“我夢想有一天中國電影審查制度能沒有,但我覺得這事在我有生之年沒戲。”


商丘身邊事兒

《紅樓夢》:1987年首播,《紅樓夢》是獨立於任何一部其他電視劇的一個單獨的存在,她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她是一個神話,劇本由紅學專家保駕護航,演員經過三年訓練,氣質和原著角色完美契合,拍攝場地全景根據原著復原,音樂由學院泰斗斟酌推敲,從各方面來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基本可以斷言,空前絕後

《紅樓夢》在電視劇層面的影響力已經不需要多說了,單說神劇甚至都不足以表達她的偉大,她已經和原著一樣成為了文化的圖騰,而除此之外她最大的價值就是這種對於完美的追求近乎於苛求的態度,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烙印,每當我們想到《紅樓夢》我們依然可以堅信我們能拍出最好的電視劇,因為1987年我們曾經做到過

《大明王朝1566》:2007年首播,張黎時隔四年之後再次出手,不過和《走向共和》巨大的影響力不同的是,《大明王朝》顯得非常小眾,名氣相對也小得多,但是這並不妨礙《大明王朝》獲得極高的口碑,相對於《走向共和》來說,《大明王朝》的劇情更加連貫,前後一氣呵成,節奏控制恰到好處,而人物塑造更加老練,全劇演員基本是張黎在《走向共和》中的老部下,一眾老戲骨把個個角色都演繹得鮮活生動

《大明王朝》精妙絕倫的劇本是她成為神作的關鍵,每一句臺詞都值得反覆玩味,可以說是做到了每看一遍都有全新感受的境界,全劇對於中國官場的刻畫,其力度之深,其味道之足也全面超過了八年前的神作《雍正王朝》,而劇中對於每一個角色的那種設身處地的關懷所洋溢出的人文情懷也和《走向共和》一脈相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明王朝》是中國電視劇的一個標杆,和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任何一部電視劇相比都毫不遜色

《三國演義》:1994年首播,這一版的《三國演義》基本可以說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電視劇的最後絕唱和巔峰,當然今天看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演員頻繁更換,五部之間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在當時的拍攝條件下已經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和今天的各種歷史劇當中盛行的各路小家子陰謀論不同的是,《三國演義》真正把握住了原著的精髓:豁達從容大氣磅礴的歷史觀,而這一點通過劇本,演員,音樂各方面貫穿全劇

在劇本方面,《三國演義》中大量文白結合的臺詞配合字幕瞬間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全劇演員皆為科班出身,深厚的臺詞功底將臺詞魅力發揮到極致,劇中很多臺詞段落都成為了傳世經典,比如丞相罵死王朗那段今天已經成為嘴炮典範

在演員方面,鮑國安老師的曹操,唐國強老師的諸葛亮,陸樹銘老師的關羽都已經成為該角色的巔峰表演,幾乎不可能超越了,而孫彥君老師的劉備,李靖飛老師的張飛,洪宇宙老師的周瑜,張山老師的趙雲,魏宗萬老師的司馬懿也都是一時瑜亮,表演方面的典範在音樂方面,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氣象萬千,氣度從容,而片尾曲《歷史的天空》更是堪稱中國電視劇史上的頭號神作
孫彥君老師後來在《藝術人生》當中回憶說當年《三國演義》的拍攝可以說是參了三年軍,坐了三年監牢,對於角色的塑造是帶著血和淚完成的,可以說,大環境已經改變了,《三國演義》之後基本上不再可能出現這樣在各方面都趨於完美的神作了

《大宅門》:2001年首播,是當年的收視冠軍,在兩岸三地都紅得一塌糊塗,《大宅門》從開機起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當時最大的噱頭就是各路大牌導演演員紛紛加盟,無償前往劇組客串,據說當時早已退出電視圈多年的姜文甚至都願意擔任主演,不過今天重新回過頭來看,《大宅門》能成為神劇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她有一個神劇本,導演郭寶昌的養父就是同仁堂的樂家,他少年時便在同仁堂當學徒幫工,對於老北京藥房的各色人等和各色故事可以說是耳濡目染,浸入骨髓,郭寶昌從青年時代起就開始慢慢構思《大宅門》的故事,五十年來幾經醞釀,幾經刪改,厚積薄發,精雕細琢,最終打磨出了《大宅門》這樣的神級劇本


“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踏踏實實地講一個好的故事,一部好的電視劇說到底了就是這麼回事,今天的很多電視劇從資金和技術的角度來講已經非常成熟了,可是拍出來總是讓人失望,所謂“雷”劇橫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雷”角色,“雷”臺詞,說到底了,就是故事編的太爛,在《大宅門》裡主角白景琦也常常幹各種出格的事情,說起話來也時常“語出驚人”,可是我們看了都覺得很親切,很過癮,因為白景琦雖然語出驚人,但說的都是人話,雖然辦事出格但辦的都是人事,要吸引觀眾的眼球並不需要刻意為之的譁眾取寵,“說人話,辦人事”,僅此而已

《雍正王朝》:1999年首播,也是當年的央視年度大戲,儘管今天央視總是捱罵,各種受氣包,但是說句公道話,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央視推出的電視劇在整體質量上是非常高的,而且很多都是可以傳世的,《雍正王朝》當年首播時頗有點萬人空巷的派頭,主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傳唱一時,《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歷史小說,但比起後來從正史改編的《漢武大帝》,卻更加正典,其對於中國官場刻畫的力度和深度可以說是空前的,全劇有兩個封神的角色,一個是雍正的幕僚鄔思道,這個洞察天機,算無遺策的鄔先生在官場大受追捧,當時中國官員茶餘飯後特別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如何尋找自己的鄔先生”,另一個就是康熙皇帝,扮演康熙的焦晃老師是上海人藝的臺柱,和北京人藝的於是之並稱“北於南焦”,是話劇界的泰斗,不過對於當時的電視觀眾來說並沒有什麼名氣,但是“一朝得名天下知”,《雍正王朝》播完之後,焦晃老師紅遍大江南北,他所扮演的康熙,和鮑國安的曹操,六小齡童的孫悟空一樣,多次被評為中國電視劇史上的最佳表演

除了這兩個封神的角色外,《雍正王朝》的其他諸多角色:王輝扮演的光明磊落的十三阿哥,王繪春扮演的城府深沉的八阿哥,杜志國扮演的飛揚跋扈的年羹堯,趙毅扮演的活潑機智的李衛,等等,也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也都憑藉《雍正王朝》當中的爆紅人氣在電視界站穩了腳跟,而第一主角唐國強也通過對雍正的成功塑造一舉奠定了自己中國電視界一哥的地位
而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王朝》當中最精彩的九子奪嫡這段劇情也深深地影響了年輕一代的電視人,併成為了今天各路大紅大紫的穿越劇的源頭,這也算是神劇在另一個層面的影響吧


《我愛我家》對當時各種社會現象以黑色幽默的方式盡情得嘲諷,劇中的幾個神級角色:文興宇老師扮演的退休老幹部老傅,專斷獨行,好大喜功,官僚作風十足;梁天老師扮演的官二代賈志新,遊手好閒,好逸惡勞,紈絝氣十足,等等都演繹地活靈活現,就好像是觀眾自己身邊的朋友一樣,所以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觀劇愉悅,而劇中很多經典臺詞諸如“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成為了觀眾的口頭禪

《我愛我家》這種高級黑的方式至今依然沒有能望其項背的後來者,歸根結底是喜劇精髓的缺失,古往今來,嘲諷永遠都是喜劇的核心,缺少了這一點的喜劇都會顯得矯揉造作,而今天成功的情景喜劇如《愛情公寓》也只能通過搞怪裝傻的方式吸引觀眾,並最終在這條裝瘋賣傻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走向共和》:2003年首播,當時是央視的年度大作,據說投資是上億的,結果播了一半就叫停了,停播的原因當時也是眾說紛紜,鬧得沸沸揚揚,我印象裡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高層覺得前半部百日維新那部分的劇情有影射老江當時垂簾聽政的意思,不過如果真的要對《走向共和》當中的影射點刨根問底的話,基本上每一集都能淘出彩蛋來,以至於今天的網友紛紛感慨,《走向共和》當年能通過審查簡直就是個奇蹟

不過突然被禁這一點,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把《走向共和》在邁向神壇的道路上大大得推了一把,至少在海外的影響力基本上無出其右者,我們今天拋開那些人為添加的光環,重新回過頭來欣賞一遍《走向共和》的話,還是能看出一些小問題,比如劇情在辛丑條約之後冗餘堆砌感越來越重,人物刻畫也越來越臉譜化,不過對於一部容量如此豐富的鉅著來說,這些小問題也只能說是瑕不掩瑜

《走向共和》最大的魅力在於她的真誠,不管是劇外還是劇中都是如此,在劇外,很多觀眾都激動地表示在看完《走向共和》之後歷史價值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顛覆性的震撼,很多觀眾開始慢慢培養起了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從這個角度講,《走向共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開啟民智的作用,在劇中,據說導演張黎為了更好的還原一種真實的歷史情境,反覆推敲劇本,所翻閱參考的資料堆起來有幾個人那麼高,而全劇核心主演孫淳為了更好的在外形上契合袁世凱,不惜捨棄自己師奶殺手的形象,主動增肥四十斤,正是因為有了全劇組這種精益求精和孜孜以求的態度,才為我們奉獻出了這樣一部無與倫比的神。

作還有好多網劇比如餘罪,盜墓筆記,太子妃升值記,心理罪,毛騙,等等喜歡我回答的請關注我哦


博博三一六

我不分析電視劇的劇情,只是點出不讓播的電視劇名單。大宅門、紅樓夢、潛伏、特殊使命、國家公訴、解放、太行山上、八路軍、告密者、三國演義、走向共和、亮劍、絕對權力、走西口、東方紅1949、心術、婦科醫生……,多了,太多了。播的基本上都是小鮮肉演的胡編亂造,一點生活氣息都沒有,根本不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當然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總得符合生活吧,什麼穿越劇橫行,希望多排正能量的電視劇,多排歷史劇,觀眾們看後能瞭解歷史,能接受正能量。


金融929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良心好劇,主演佟大為,文章,白百合,等等後來的明星大腕。講的是70到80年代的事,故事的主線有點悲觀,被禁播了。改編自王朔的小說,據說裡面馮褲子的原型是馮小剛


甘霖在哪裡

任何時候社會都有文化的主流,都有其政治內含,切不論真假與否,都要時時弘揚提倡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這就是中國社會的需要。當然主流文化的產品不要因為是主流就可粗製濫造,的確有時候看了一些這樣的影視片叫人不舒服甚至是反感。無論怎樣說我們的文化工廠還是生產了一些人民喜愛與時代和拍好的產品精品,這是無寧質疑的。


手機用戶50670906221

《人民的民義》、《白鹿原》、《生存之民工》等國產好劇都被停播了。都是很好的電視劇,卻停播了。原因其實都好簡單,太真實,對有些人影響不好,至於什麼人我想大家都懂的。想想真幼稚,有句話不是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嗎。不想多說,只希望開明點吧,總沒什麼好劇看也是一個國家的悲哀。


丁丁白日夢

走向共和,開始每週1-5播兩集,第二週的週二晚上接著看,咋和昨天晚上接不上,立刻明白了,昨天晚上繼續播沒看,看完晚間新聞,又開始播放,奧,肯定是得到指令要求儘快播放完畢。還有,此劇從不重播,從無地方臺播放,這就是禁播


屎殼ka郎

現在小花,小鮮肉的影視作品基本不看,太脫離生活實際,衣著光鮮,坐豪車,吃高檔餐飲,住別墅,不是哈佛畢業就是牛津畢業,滿嘴的老二老三,沒大沒小、耍酷、耍小姐脾氣、尖牙利嘴

那些在電子車間,服裝廠、建築工地等揮灑青春年華,為美好將來拼搏的打工仔、打工妹,我們的影視創作人員卻是避而不見


七劍下天山48

推薦一下《一地雞毛》吧。


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作品了。

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雲。


豆瓣給了8.7的高分。

在馮小剛執導生涯中,8.7分是他作品的最高豆瓣評分。

這部電視劇展示了中國在機關生活的眾生相。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辦公室政治,看到中國人情關係學,看到一個懵懂的大學生如何變的老猾,成為油膩中年男人的。

飾演這個男人就是陳道明。


現在提到陳道明,就會想到一個標籤,文質彬彬,氣質儒雅 。

然而,在劇中,他卻成為一個被生活打磨成油膩中年男 。

在劇中,他飾演的小林經歷過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房子之類的生活,一個頗清高的文藝青年,最終成為了處事圓滑,同流合汙的中年老幹部,就像他曾經瞧不起的老同事一樣的人。

這種殘酷的人生圖景,當然觸目驚心,可這就是生活。

描繪這種生活圖景的正是“新寫實”代表作家劉震雲(這一派還有池莉,方方)。

王朔高度讚揚他的《一地雞毛》

一掃以往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和傳統倫理道德,絕無僅有地反映了小市民的真實生活


一地雞毛還成為一個成語,被視為日常生活瑣事、雞毛蒜皮的小事的代稱。

講到這裡,你肯定一臉黑人問號?這麼牛逼的電視劇,為啥沒有聽說過。

有很多原因,比如說,年代久遠,比如複雜的媒體環境,讓這部電視劇被冷凍。

在拍攝這部電視劇的時候,這兩位遠遠沒有今日的盛名。

這部只有10集的電視劇,拍完後被禁-播了。

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這可是馮小剛和劉震雲的第一次合作,但絕對不是最後一次。

對於這部被消失的電視劇,馮小剛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

從藝術相對生活的角度看,《一地雞毛》更接近我的生活體驗和藝術追求,也更貼近觀眾。我靜水深流地把它拍成一部去掉俗氣和脂粉氣的墩墩實實的好片子。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