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2000年,“汽車瘋子”李書福在《對話》中說到他要在中國做汽車,全場的觀眾都笑了。

在當時,放牛娃出身的李書福一直是一個笑話般的存在,他發明的最大的笑料是認為造汽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張沙發嗎?”在公開場合,他總能不苟言笑地講得大家鬨堂大笑,是一個難得的、來自南方的相聲大師。

這些笑聲,或許有的是善意和讚賞,而大部分都是懷疑和否定。就在這樣的笑聲中,2009年李書福“以蛇吞象”,通過成功併購沃爾沃把企業送進了世界500強,當年中國的汽車銷量超過了美國,這在世界工業史上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實現了李書福“改變中國汽車汽車工業的格局”的理想藍圖。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十年轉瞬,歷經多年市場風雨之後的李書福,氣場顯然不能與十年前同日而語,往日快人快語的他變得低調起來,因為他逐漸地明白了“汽車工業要去大規模、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經濟性、可持續,難是難在這兒。”

而當談到未來的十年,李書福認為:“中國會只剩兩三家汽車公司,我覺得就很了不得了。要麼淘汰,要麼併購,一成不變的只能是一攤死水。”

對談中李書福還說“汽車工業經過將近一百年的發展後,現在面臨著巨大的變革,重塑以後的汽車工業,主要是線上技術與線下技術的完全一體化的融合。”這是他歷經改革開放四十年,對中國與行業的敏銳洞察。

吳老師也在音頻中講述了李書福從白手起家到今天,其中發生的有趣的故事。李書福給今天年輕人最大的啟發是要有夢想,要敢於用青春賭博一件事情,那麼就有可能會成功。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能不能造車,不是錢可以衡量的

吳曉波:為什麼是2002年提出要收購沃爾沃,你還有印象嗎?

李書福:其實2000年的時候,我們就討論了收購計劃,因為那時國家同意我們可以造汽車了,可以研究汽車了,那就是一片自由的空間啊,可以自由地設計,研究,生產,銷售各方面,當有了機會的時候,所有想象、理想、思想都可以迸發出來,所以能不能造車這不是一個錢可以衡量的事情,這種激情,夢想,就是戰略上的價值。

我就說要參與全球汽車工業併購,要改變中國汽車工業的格局。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吳曉波:你是個保守的人,還是比較激進的人?

李書福:我覺得還是比較保守,不過要看從哪個角度。從自身、安全角度,我還是比較保守;從做生意、決策風險角度,那可能比較激進,因為我冒也能冒得起風險的,但最終還是安全。激進都不要緊,再激進最重要的還是要保命的。

吳曉波:你用人是用的挺準的啊,甚至不惜血本,很多年前就這樣嗎?

李書福:因為有的人全世界也沒有幾個,所以一定要把最頂尖的利用好,但我認為大樟樹也要移過來,小樹苗也要種,現在CEO和CTO就是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用人一定要形成一片森林,森林要靠自己規劃設計,要讓它自然成長,讓小樹苗也能成為大樟樹,所以可以先弄幾顆大樟樹過來,帶小樹苗一起成長,這個也是必要的。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吳曉波:你收購沃爾沃十年,現在創了沃爾沃九十年來最好的銷售記錄,這個是怎麼實現的呢?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未來汽車不能靠互聯網公司的噱頭

吳曉波:做電動汽車難在哪裡?

李書福:汽車工業要去大規模、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經濟性、可持續,難是難在這兒。

對今後的汽車工業來講,最難的就是線上技術的構建,如何通過線上控制線下的車子,這裡面涉及到的配套技術的應用、技術設施的形成、技術能力的形成,包括芯片、操作系統、網絡系統,都需要形成一個非常嚴謹的配合,非常嚴謹的閉環盈利。

吳曉波:過去十年裡面你怎麼看特斯拉的這種現象,他對汽車行業意味著什麼?

李書福:特斯拉可以走出來一條比較成功的發展道路,這條成功的發展道路,是馬斯克同志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在理想的進程中不斷地總結和發展出來的。今天的特斯拉,表面看到的是在造汽車,本質是構建它的線上技術,造車只是他構建線上技術的一個載體,一個實驗室,所以要弄明白。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吳曉波:近兩年,除了收購沃爾沃以外,還收購寶騰、蓮華,最近又投了戴姆勒,你是如何思考國際併購這件事情的,為什麼除了沃爾沃以外,你還要收購這些品牌?

李書福:汽車工業經過將近一百年的發展後,現在面臨著巨大的變革,重塑以後的汽車工業,主要是線上技術與線下技術的完全一體化的融合。所有的汽車公司都面臨挑戰,無論是奔馳、寶馬、福特,包括沃爾沃和吉利。

如果能夠認識到以後汽車工業的真實場景,那麼現在就應該要聯合起來,規劃未來的汽車工業的景象,所以我們現在參與的各種股權投資,目的就是要把大家團結起來。

汽車將來會非常智能化,它會自己去洗車、保養;會成為主人的保鏢、秘書、跟主人聊天;會幫主人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如何來規劃、實施、實現,都不能單打獨鬥,不是每個汽車公司都去做就能實現的,也不是互聯網公司搞個軟件就能實現了的。因此大家應該要聯合起來,團結起來好好的規劃,這就是我們現在在做的。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十年後,中國只剩兩三家汽車公司

吳曉波:從借120塊錢做企業做到今天,你覺得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李書福: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學習,自我否定,自我提高,這中間肯定還是有一個過程的。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吳曉波:跟十年前再比的話,對你個人來講,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李書福:那就是全球化視野開拓了,對汽車的認識水平提高了,掌控一個汽車公司的經驗、能力、判斷力都提升了。

吳曉波:那你認為十年後中國的汽車行業會怎麼樣呢?

李書福:中國有一兩家,兩三家汽車公司我覺得就很了不得了,要麼就併購,要麼就自然淘汰,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是說一陳不變,一陳不變那就是死水一潭,只有不斷的變化,不斷的新陳代謝,才能夠有旺盛的生命力,整個國家經濟才能夠有活力,才能夠有競爭力,才能夠真正的實現轉型升級。

李書福:其實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吳曉波:再放到五年,十年後,你腦子中的這個吉利控股是一個什麼狀態,想得出來嗎?

李書福:我希望把企業管理的思想和企業發展的戰略,進入我的理想狀態,把思想變成現實,我的藍圖能夠變成現實,去改變要改變中國汽車工業的格局。

而有這個理想,因為我以前是牽牛的, 從初一的時候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土地可以承包了,可以分到家了,可以做生意了,我已經沒有心思上學了,就開始研究這些東西,所以我高中畢業以後,就開始完全開始折騰這些和經濟有關的事情,就4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我是幾乎全程參與的,所以我基本上看明白了,中國的未來的走向和世界的格局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