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影院難覓優質兒童片 國產兒童電影差在哪?

影院如今放映的新片除了動畫片,真人兒童片十分罕見。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但在全國各地的影院裡,卻難以找到一部優質的國產兒童電影。在平時,國產兒童片更是一種“聽說過沒見過”的存在,家長帶孩子去觀影,要麼直奔好萊塢動畫片,要麼勉強觀看成人電影。為什麼現在國產兒童片這麼少呢?

家長反映

去影院買票時特別痛苦

今年的兒童節恰逢週五,按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適合兒童片上映的檔期。但瀏覽片單後不免失望:國產兒童片不僅數量偏少,題材偏低幼,質量也讓人難以恭維。

日本動畫片《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可能是檔期內最具競爭力的影片,這隻“藍胖子”已經風靡全球動漫界數十年。相比之下,國產兒童片幾乎“一個能打的也沒有”:動畫片《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雖有一個好萊塢式的片名,但畫面粗糙的預告片已經暴露該片製作水平的不足,該系列的前五部在豆瓣上的評分均不及格;動畫片《魔鏡奇緣2》將美人魚、白雪公主、墨鏡、海底總動員等好萊塢故事一網打盡,然而人物造型卻讓網友吐槽“像恐怖片”;真人兒童電影《光影之戰》從造型到故事走的都是奧特曼的創意,就連該片海報都直接宣傳“奧特曼式超人電影”;《尋找雪山》講述雲南少數民族孩子尋找父母的故事,題材偏小眾,不足以吸引大量觀眾。

家有兩個女兒的魏女士每個月至少帶孩子進影院看一次電影。孩子還小時,還能接受“喜羊羊”、“熊出沒”系列大電影,但現在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7歲,偏低齡化的國產動畫片已經不能吸引兩姐妹了。沒有足夠多足夠好的國產兒童片,全家人無奈成了好萊塢動畫片的粉絲。現在,魏女士只會帶女兒看好萊塢動畫片,或者從院線電影中挑一些適合孩子看的影片。這樣有時就會“踩雷”:她曾帶孩子看過《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本以為西遊題材老少咸宜,沒想到暗黑的故事和畫風把兩個女兒嚇哭,令她後悔無比。

“像我這樣的家庭特別多!每次帶孩子去電影院,買票時都特別無奈,因為沒有可選的。”魏女士說,全家人經常進了影院發現沒有適合孩子看的電影,只能失望離開。另一位媽媽王倩經常有意識地帶兒子看一些有藝術營養的兒童片,但她發現,這樣的電影可遇而不可求。最近她的兒子喜歡兒童片《旺扎的雨靴》,但該片全程講藏語,7歲的兒子又看不懂字幕,王倩只得從頭到尾在他耳邊解說。

在王倩的成長經歷中,不少經典國產兒童片曾帶給她美妙的體驗,成為她的電影啟蒙,比如《人之初》《城南舊事》《霹靂貝貝》《我只流三次淚》。“在我的印象中,我們曾經有過那麼多動人的兒童片,怎麼現在就沒了呢?”

市場因素

“不賺錢”的兒童片被漠視

適合兒童觀看、反映兒童生活成長的影片都可以算兒童片,動畫、家庭、科幻、冒險等類型則具有先天優勢。創建於1981年的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曾經是我國第一家也是唯一專門生產兒童電影故事片的製片廠。該廠曾創作出一系列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優秀影片,包括《四個小夥伴》《紅象》《我只流三次淚》《霹靂貝貝》《哦,香雪》《大氣層消失》等。但在1999年,兒影廠和北影廠等8家單位合併成立中影集團,兒影廠的電影創作者們被打散到中影集團旗下各公司,便很難專門為小觀眾拍電影了。

隨著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中國電影市場化,加上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休閒娛樂方式的多樣化,“不賺錢”的兒童電影逐漸沒落。觀眾多追求電影的聲畫刺激,不擅長此道的兒童片往往得不到高票房,沒有票房就難以找到投資,甚至拍好了也無人發行。據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統計,近10年來兒童電影生產數量並不少,一直佔國產影片10%左右。每年的國產兒童片超過60部,但能順利進入院線、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則寥寥無幾。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實際上近幾年國產兒童片的數量和質量還是不錯的,但因為電影市場高度商業化、同質化,很多兒童電影根本沒有上院線的機會,或者即使上映了也沒有好的票房效果,比如今年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西小河的夏天》,前者票房僅為36萬元,後者目前票房為131萬元。“國產兒童片被調侃為‘三無’電影——無投資、無發行、無專業團隊。”饒曙光感嘆。

兒童節影院難覓優質兒童片 國產兒童電影差在哪?

“好萊塢沒有兒童電影的概念,他們就叫‘閤家歡影片’。國內一些創作者在這一點上沒有吃透。”《大聖歸來》製片人、華博朗潤文化CEO胡明一說,閤家歡影片的基礎是滿足兒童觀影需求,但同時也能讓大人覺得好看,而國內的兒童片故事低幼,大人看起來如坐針氈,自然很難“閤家歡”。

未來出路

“閤家歡”兒童片大有市場

不過,胡明一依舊看好國產兒童片的未來,“現在中國已進入以家庭為消費單元的時代,很多家長意識到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閤家歡性質的電影都會大有市場。”他建議國內的兒童電影從業者在創作時吃透電影類型的本質,想清楚自己的電影究竟拍給誰看。同時,他覺得要在影片中尋找普適性的價值觀,讓大觀眾和小觀眾都能產生代入感,找到情感共鳴。

拍攝出《米花之味》這部兒童題材電影佳作的青年導演鵬飛表示,適合兒童觀看只是兒童片的基本要求,創作者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此,而是要在影片中認真篩選表達方式,精心處理細節,“不能說教,而是要更巧妙地去傳達一些東西”。

“在發行放映層面,要建立有差異化的市場體系,讓兒童片與目標受眾有效對接,而不是在商業院線中與大片搶觀眾。”饒曙光認為,只有解決好發行放映這一根本問題,才能讓兒童電影有更好的發展。

兒童節影院難覓優質兒童片 國產兒童電影差在哪?

家長們則呼籲,針對兒童觀眾的觀影提示還應該形成機制,更有效地傳遞給觀眾。魏女士舉例說:“之前動畫片《大護法》上映時特別提示不適合兒童觀看,但如果有的家長沒看到提示,已經走進影廳了呢?還有像《紅海行動》這樣有暴力血腥畫面的影片,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提示,很多小孩被家長領著看,結果被嚇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