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高考文綜、理綜交卷!看命題專家分科解讀(一句沒捨得刪)

上午,高考文綜、理綜交卷!看命題專家分科解讀(一句沒捨得刪)

文綜

歷史:激揚家國情懷

高考歷史試題重點考查核心價值、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體現高考內容改革對“助推改變應試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實現高考選拔德才兼備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求。

  • 體現歷史學科積極育人導向

歷史學科通過精心選取素材,構建試題情境,引導考生增強國家認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堅持唯物史觀。如文科綜合Ⅱ卷第42題講述了近代著名洋務企業漢陽鐵廠的建立、投產過程,反映出近代中華民族所遭遇的艱難曲折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精神,激勵考生為實現民族復興不斷開拓進取。Ⅱ卷第27題呈現了傳統戲曲崑曲的精美與雅緻,Ⅲ卷第26題敘述了我國古代藥學的發展脈絡,考查了考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能力。

歷史學科在考試內容選取上注意與黨和國家的人才選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必備品格。如Ⅱ卷第47題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傑出的個人能力與威望,維護明、蒙之間長期和平的事蹟,考查考生對歷史人物的認識水平和家國同構觀念。

歷史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試卷的“鮮亮底色”,讓馬克思主義成為師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強大思維工具,併成為他們信仰的指引。如Ⅰ卷第29題以五四運動後關於社會主義的論爭為背景,得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歷史結論,引導考生認清科學社會主義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本質區別。

  • 避免“偏、難、怪、深”

歷史試題對考試內容和要求進行了優化與整合,避免“偏、難、怪、深”,強調考查主幹知識。如Ⅰ卷第26題和27題分別考查宋代手工業發展和明代的中外貿易,Ⅱ卷第32題、33題和34題分別考查古代羅馬法發展、早期資本主義殖民擴張和二戰後歐洲經濟一體化等。

歷史學科從多角度、多層次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引導考生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如Ⅲ卷第41題以上海和曼徹斯特兩個城市的發展為例,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問題進行比較視域下的考查,涵蓋了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學科素養,考生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進行說明。

  • 考查知識整合、遷移能力

高考歷史試題依據考試大綱,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無論是考試內容還是分值權重,重點都在於主幹內容,以此保障基礎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如Ⅰ卷第26題以考試大綱“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為考點,考查宋代民營手工業的發展。

歷史科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合和遷移能力,在題目設計中做到古今貫通、中外結合,並以問題為導向,對知識與能力,理論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分層、綜合、有效的考查。如Ⅱ卷第29題涉及俄國、法國、美國革命成功的歷史經驗,需要考生綜合中外歷史知識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孫中山講話的內在含義。

歷史學科以試題為載體,強調歷史的實際應用功能。如Ⅰ卷第28題以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與日本在輿論宣傳策略方面態度差異的對比,引導考生認識到外交宣傳在引導國際輿論方面的重要性,認識到在國際環境局勢複雜多變的今天,只有首先搶佔輿論制高點,才能掌握主動權,快速反應、沉著應對。

思想政治:考試內容和素質教育要求相統一

2018年高考思想政治科命題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把考試內容和素質教育要求二者統一起來,貫徹高考評價體系要求,全面深化高考內容改革,助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體現學科的育人導向

緊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突出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如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39題,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新修訂的黨章有關“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的重大論斷為材料,要求學生分析為什麼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引導學生領悟堅持黨的領導的歷史邏輯、政治邏輯、實踐邏輯。

緊扣學習憲法、尊崇憲法,紮實培養憲法意識。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9題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引導學生對憲法修改過程的分析,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與黨中央關於憲法修改要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按程序推進、廣泛凝聚共識等原則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的正確認識和把握,從而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憲法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助力學生增強憲法意識。

緊扣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著力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高考命題將偉大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融入考試內容中,增強試題試卷的文化感染力,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40題以我國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雜交水稻研發團隊長期從事雜交水稻研發推廣,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素材,充分展現了奮鬥精神的時代價值和強大生命力,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價值。

  • 考查學科思維品質

一是注重考查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握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培養理論思維能力。文科綜合全國Ⅰ卷第40題,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背景,要求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分析不斷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唯物史觀深刻把握重大問題。

二是加強對法治思維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學法用法。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16題,以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為材料,引導學生關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踐和重要成果,並結合所學知識深化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理解。文科綜合全國III卷第16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的頒佈為背景,引導學生思考國歌法對於保障公民依法使用國歌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尊法學法守法,增強國家觀念,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三是強調對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的考查,助力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科綜合全國III卷第40題以甘祖昌的感人事蹟為材料,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確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優化考試內容和考查方式

一是圍繞學科主幹,突出基礎考查,體現基礎性要求。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考查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引導中學擺脫反覆刷題。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12題,以表格形式考查勞動價值理論中的基礎知識;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12題,將基礎知識圖形化,考查學生的圖形分析能力;文科綜合全國III卷第15題,考查學生從經濟數據圖中獲取關鍵數據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二是聚焦問題解決,強調理論聯繫實際,體現應用性要求。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14題,通過構建某國財政赤字率和通貨膨脹率連續上漲的場景,要求考生思考應對措施,考查學生從政策層面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

三是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突出思維考查,體現創新性要求。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引導學生關注思維能力訓練,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思想政治全國Ⅳ卷第24題,要求學生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行建設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的契機,選取一個海南傳統產業為例,分析其依託的區位優勢,並就如何抓住新的歷史機遇促進其優化升級提出建議。試題具有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把握,從旅遊業、熱帶農業等行業中任選一個作答,使學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獨立思考,從而培養個性化、創新性思維能力。

地理:貼近考生認知水平

2018年高等地理試題以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科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考試內容改革。情境設計聯繫實際,貼近考生認知水平,反映時代主旋律,弘揚社會正能量。

  •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精選地理學科中生態文化內容,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提高學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如全國Ⅲ卷第44題,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典範——鄱陽湖區一種傳統的捕魚作業模式“塹秋湖”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塹秋湖”捕魚模式對鄱陽湖區候鳥越冬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並針對其消極影響提出改進建議。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以區域開發和整治、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為載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修復觀,增強學生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國Ⅰ卷第43題,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里氏7.0級地震為案例,要求考生對震後重建規劃中,當地有關部門制定了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遊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等多項土地利用優化措施意義的認識。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產業生態化”典型案例,倡導綠色發展、引導學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全國IV第24題,要求考生從環境保護角度,說明採用“裝配式”建築方式的優點。

  • 體現服務人才選拔功能

2018年地理高考通過加強試題綜合性,注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擴大試題開放性,提升學生髮散思維品質;提高試題探究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考查學科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從而為高校選拔基礎紮實、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

地理高考試題考查學生對地理空間格局的觀察、概括、歸納以及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特徵的分析與綜合,要求學生運用地圖、圖表等工具,對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的位置關係、空間形態、空間排列方式和空間制約關係、依存關係等的觀察、有條理的推理、概括與歸納。例如全國II卷37題以美國龍捲風為案例,展示龍捲風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對人類的影響,通過對地理空間動態過程的分析、規律概括等學科思維模式的運用,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地理試卷擴大開放性試題比例,考查內容與方式具有多樣性,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使學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既保證學生思維的發散,充分表達;同時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標可測,答案可控。例如全國II卷43題第2小題要學生設計依託“佛手山藥”的旅遊項目。考生通過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從旅遊的遊覽、飲食、購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導考生抓住問題的關鍵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提出策略、建議等。該題設問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給考生充分發揮的空間。

  • 樹立因地制宜的環境修復觀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以區域開發和整治、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為載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修復觀,增強學生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國Ⅰ卷第43題,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里氏7.0級地震為案例,要求考生對震後重建規劃中,當地有關部門制定了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遊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等多項土地利用優化措施意義的認識。

高考地理試題情境設計中突出反映當今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考查學生應對實踐問題的素養。力求在學與用之間搭建橋樑,避免學習和社會實際脫節,避免考試和學生生活脫節。如全國Ⅰ卷9~11題,以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到貴州畢節旅遊為情景,其中提及的線路分佈、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學生在生活中可以獲取的。

地理試題結合學科實際,通過精心選擇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的典型案例設計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合作共贏等觀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試題試卷不僅成為選拔的有效手段,也成為開闊地理視野的重要途徑。如全國Ⅰ第36題依託中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創設情境。引導中學地理教學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觀察時事、認識世界,促使考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義,體現地理在現代經濟建設和國際合作中的應用價值。

理綜

物理:注重科學素養

2018年高考物理命題以“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嚴格遵循考試大綱,聚焦學科主幹內容,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加強對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的考查,進一步提升命題質量,彰顯素質教育的鮮明導向,引導學生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助推發展素質教育。

  • 聚焦主幹內容

2018年高考物理命題嚴格依據考試大綱,聚焦高中物理學科主幹內容和要求,以主幹的、學生終身發展和繼續學習必須掌握的知識為基礎設計試題,避免超綱、過難過繁的內容。試卷必考部分主要涵蓋力學和電磁學兩部分內容,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靜電場、電磁感應等重要內容為主線,選考部分主要考查氣體實驗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機械振動與機械波等主要內容。各套試卷中考試內容比例和分數權重,高中物理主幹內容都是重點。各套試卷中較難的試題所考查的內容都是主幹內容,注重基礎知識和主幹內容,迴歸課堂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

  • 凸顯學科特點

物理學科考試大綱規定了高考物理考查的五種能力目標: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驗能力和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和物理學科的特點,高考物理著重考查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培育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比如,全國II卷第16題利用我國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所發現的毫秒脈衝星作為背景,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勻速圓周運動等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題給情境利用所學知識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考查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全國III卷第19題利用豎直礦井中裝礦石的礦車在兩次提升過程的速度-時間圖線,考查學生從圖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並結合物理規律作出推理判斷的能力。

  • 引導學生夯實基礎
  • 增強應用性

今年高考物理注重將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規律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緊密聯繫起來,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全國I卷第20題以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為素材,要求學生利用高中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全國II卷第15題貼近生活,要求考生估算雞蛋墜落對地面產生的衝擊力。天津卷以中國散裂中子源、“張衡一號”衛星、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等為素材,北京卷以跳臺滑雪、中國天眼等為素材,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實驗題的設計中,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原理和步驟,反思實驗結果,提出改進的措施。通過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著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全國I卷第23題以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為情境,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全國II卷第22題要求考生根據實驗目的和所給器材,改裝電流表和電壓表,設計實驗電路,較好地反映考生的基本實驗能力。天津卷第9(3)題要求學生畫出測量待測電阻阻值的實驗電路圖,判斷實驗值和真實值的大小並分析原因,北京卷要求學生分析說明利用伽利略“斜面實驗”檢驗小球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的理由,對學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較高。

化學:突出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

2018年高考化學命題選取各種類型的情境素材,考查信息獲取及加工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能夠區分不同類型的考生,落實了“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 發揮科學育人功能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今年高考化學試題呈現我國化學領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創新科研成果。例如I、II卷中選取了我國科學家發表在化學頂級刊物上的“一種對天然氣中二氧化碳、硫化氫的高效協同去除轉化裝置”“一種室溫下可呼吸的鈉、二氧化碳二次電池”,在考試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愛國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今年的高考化學試題情境來源生產、生活、社會及科研實際,將化學學科聯繫緊密的環保、醫藥、材料、能源等交叉學科內容作為試題素材,考查合理正確地使用化學原理與技術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既可以引導學生認識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又體現高考評價體系中的應用性和綜合性考查要求。如II卷第8題和IV卷12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霧霾形成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為素材,考查霧霾形成過程中無機顆粒物的化學基本概念,分析霧霾酸度增大的催化過程和機理。IV卷10題考查化學品在水處理工程的應用。給水處理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保障。在水處理工程中,絮凝劑的使用非常普遍,其對於水體懸浮物脫除的助力效果。

提供綠色生產技術試題,讓學生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化學方法和技術,體現化學科學為綠色生產和清潔能源的開發提供技術支撐。如I卷13題以協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新型電化學轉化裝置背景考查電化學的基本原理。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重整不僅可以得到合成氣,還對溫室氣體的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再如II卷36以葡萄糖以及用葡萄糖為原料製得的山梨醇和異山梨醇等生物質轉化平臺化合物為背景,考查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測評學科關鍵能力

高考化學試題立足於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等關鍵能力。今年的化學試題在測評關鍵能力方面體現瞭如下幾個方面主要特點。

第一,創新設問方式,考查獨立思考能力。在試題命制過程中,依據考查內容和要求設置不同的設問方式,考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對於相對熟悉的內容,增加開放性,考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III卷27題提供了兩種合成碘酸鉀的方法,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獨立地從中分析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

第二,提供各種類型的信息,考查信息獲取及加工能力。例如,供量化數據關係。反應速率是反應原理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中學階段對其的認識停留在定性的階段,並沒有到定量的階段。不同物質、不同物理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程度不同,實際上可以用定量化的數學關係模型來表示反應速率。例如II卷27題提供沉積碳生成速率與甲烷以及二氧化碳壓強的關係方程,要求學生分析積碳量與反應壓強的之間關係,判斷選擇反應的具體條件。

第三,證據具體詳實,考查邏輯推理能力。證據推理是邏輯推理能力在化學學科中的重要表現形式,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證據,對物質的組成、結構及性質變化進行分析推理,揭示數據和現象的本質特徵。比如,考查基於數據的推理。反應過程中收集的數據以及呈現的圖表是重要的證據,可以考查學生通過分析、轉化圖形曲線的數據關係,結合化學基本反應理論,推演在不同條件下物質轉化規律。例如II卷27題、III卷28題均以物質反應轉化為題材,呈現不同類型的數據隨時間或溫度變化圖形,加大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查。

生物:引導中學教學重視實驗操作等能力

2018年高考生物科學設計試題,重視主幹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的多方位考查,著眼學生長遠發展。用好高考“指揮棒”,積極引導中學教學重視實驗操作、科學語言表達等能力,助力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 發揮生物學科育人功能

高考生物注重對生態學問題的考查,引導學生對生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有利於強化生態文明意識,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全國III卷第32題以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生動形象地反映生態農業對物質循環利用、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突出優勢。

生物試題選取我國傑出生命科學技術成果為素材進行設計,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全國III卷第1題考查由我國科學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國科學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一里程碑式的壯舉,引導學生體會科學先賢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同時加強了為祖國發展拼搏的社會責任感。

  • 體現應用性

高考生物優化考試內容,精選命題素材,從學科主幹知識出發進行命題,著重考查學科必備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注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導引基礎教育抓住核心、穩住基礎,遵循教育基本規律開展教學,促進基礎教育實施,助力素質教育發展。全國I卷第1題圍繞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進行設計,考查生物膜結構在維持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以期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之效。

高考生物試題充分發揮高考育人功能的積極導向作用,著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立足當下實際情況,著眼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高考生物試題在加強學科主幹知識考查的基礎上,注重考查獨立思考、邏輯推理與信息加工等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增強主動學習意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全國II卷第3題以人體體液調節等問題為情境,要求考生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所給現象描述進行判斷與推理,考查邏輯推理與信息加工能力。

  • 引導教學回歸本質

高考要充分發揮引導教學的導引作用,不斷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幫助教學糾偏,助力推進素質教育。高考生物繼續加強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導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重視實驗教學,有助於改善當下存在的“黑板上做實驗”等模擬實驗的教學方式。全國II卷29題呈現相對完整的實驗流程,要求補充關鍵實驗步驟。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客觀上可引導重視實驗教學,以推進生物學科素養培育目標的實現。

高考生物對生命現象思考深度的考查有利於不同學科綜合能力水平考生的區分,有助於高校的梯度選才,還有利於改善目前學生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能力整體薄弱的狀況。全國II卷第31題以頂級肉食性動物對低營養級動物的影響為素材,考查生態學內容以及科學語言表達能力。此類解釋與分析的考查有助於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與培養。

高考生物對生命現象思考深度的考查有利於不同學科綜合能力水平考生的區分,有助於高校的梯度選才,還有利於改善目前學生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能力整體薄弱的狀況。全國II卷第31題以頂級肉食性動物對低營養級動物的影響為素材,考查生態學內容以及科學語言表達能力。此類解釋與分析的考查有助於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與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