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个不适合嘿咻的日子

端午节:一个不适合嘿咻的日子 | 林屋读书

端午节来临,朋友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除了端午,就是粽子、屈原、龙舟。说起端午节起源,一般认为是祭祀

屈原,也有认为是祭祀伍子胥、曹娥。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

端午节:一个不适合嘿咻的日子 | 林屋读书

五月本身是恶月,五月初五也是恶日,这在先秦两汉已是共识。《吕氏春秋·仲夏纪》就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侹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戒。”看不懂不要紧,一句话,五月是阴阳、生死斗争的月份,君子必须清心寡欲,尤其不能嘿咻,静观阴阳成败。

五月五日是如此的恐怖,所以出生在这天的小孩都被视为不祥。《风俗通》佚文说:“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那个“鸡鸣狗盗”的孟尝君就出生在这天,结果差点被父亲弄死。还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您要是这天上任,就乖乖等着双规吧。“五月盖屋,令人头秃”,这个也是很口怕的。

端午节:一个不适合嘿咻的日子 | 林屋读书

就这样,五月五日诞生了许多死亡故事。屈原、伍子胥、曹娥也就这样被后世列入端午祭祀。而实际上屈原作为全民悼念对象,是在宋朝才被纳入国家祭典的。而他们的死亡日子,在原始资料中已不可考,不信请翻《伍子胥列传》《屈原列传》吧。而在其他民族,五月初五祭祀的往往又是他们的英雄,比如苗族的“龙船节”祭祀的就是苗民故亚

现在有人提倡“端午安康”,反对“端午快乐”,其实端午本身并不是悼亡的日子,而是驱邪的时节,祭祀只是驱邪活动一部分。“快乐”不比“安康”更上一层楼么?

有邪气就要驱邪。古人是如何祝福“端午安康”的呢?“祝”“福”都从“示”,本义就是向神祈福。所以,先人的祝福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观念。

他们可以佩带五色丝、药香囊、万岁蟾蜍;或者在门前悬挂艾草、菖蒲、葛藤,张贴桃符

;或者饮用菖蒲、雄黄、朱砂酒;或者沐浴兰汤等等。大家可以发现,这些辟邪神器其实并不陌生,在清明节也可以看到。值得一提的是那啥“万岁蟾蜍”,据说带到身上不但辟邪,而且连箭矢都会自动转向,难道和慕容家“斗转星移”有关咩?

端午节:一个不适合嘿咻的日子 | 林屋读书

吃粽子也和辟邪有关。南朝《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所以我们认为粽子是祭祀屈原用的,其实东汉《风俗通》说:“

獬豸食楝,原将以信其志。”“”或者“角黍”,都是粽子早期称呼。而“獬豸”是一种独角神兽,它能为人决犹豫、卜吉凶。那么,投粽子于河,最早应该是祭祀獬豸的。

祭品当然也可用来吃,所以就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的花样,古代也有不少。见于文献的就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艾香粽、奶粽,壮族还有象征獬豸的“羊角粽”。叶子有楝叶、茭叶、箬叶、芦叶、蒲叶,等等。馅子有红枣、豆沙、糖、松子、板栗、核桃仁、桂花、火腿、鸡丁、叉烧,等等。明朝端午节又叫“解粽节”,“以粽叶长者胜,短者输。”

端午节:一个不适合嘿咻的日子 | 林屋读书

至于赛龙舟,当然也是一种驱邪活动。随着屈原、伍子胥、曹娥被祭祀,这种活动自然也附会到他们身上。清朝顾禄在《清嘉录》中就概括说“则荆楚自为灵均,吴越自为子胥耳”,《吴越春秋·越地传》甚至还说“起于越王勾践”,那么本身就不是祭祀亡者,而是纪念战争胜利了。然而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只有屈原作为主流代表被传承下来。

端午节也就这么回事儿,说“端午安康”固然无妨,说“端午快乐”自然也好。很晚了,不多说了,约去了。

大众、新锐、趣味

热点知识化,知识娱乐化

林屋读书(linwudu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