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帶你搞懂 形成“建盞斑紋”的技術難度到底有多大?

眾所周知,世界上沒有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東西,建盞也不例外。就是因為這個足夠的體現了每隻建盞都有其獨特的花紋。不同斑紋的建盞燒製難度也差別很大,建盞的花紋都是通過建盞大師通過燒製技藝實現的,而不是通過畫筆勾畫出來的,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這也就造成了要燒製一隻不錯的建盞,非常的難,往往燒製一件完整或者近乎完美的建盞,需要大量的材料才可完成,因此也就非常難得一隻好建盞,很多都是有市無價。那麼,形成“建盞斑紋”的技術難度到底有多大?

3分鐘帶你搞懂 形成“建盞斑紋”的技術難度到底有多大?

建盞的坯體材料是採用一些氧化鐵含量高達8%左右的有色粘土配製,這些天然原料塑性差,收縮大,耐火度也不高。用這種泥料拉坯成型的茶盞,在乾燥階段就很容易變型或開裂。而氧化鐵是助熔劑和發泡劑,在高溫還原階段不僅降低坯體耐火度,還易使坯體起泡,實際上這種坯泥只適宜製陶。

3分鐘帶你搞懂 形成“建盞斑紋”的技術難度到底有多大?

燒製一隻成功的油滴建盞,需要的條件很多的,其中要有含鐵量高的坯土和草木灰,溫度等,其中溫度要控制在1300℃左右,這個時候瓷器中的釉料開始形成液態的結構,遇到含鐵量高的坯土,形成鐵釉如同油滴一般的形狀。這個也就是我們見到的油滴建盞的花紋,這個過程看文字表述的時候感覺很簡單,但是這個過程其實是非常複雜的。

3分鐘帶你搞懂 形成“建盞斑紋”的技術難度到底有多大?

其實,宋代人也沒能很好地解決建盞坯的問題,成山的廢品給窯匠帶來的心裡創痛是巨大且無奈的。現代有些人避開黑坯,使用白坯,斑紋效果與宋代差距太大。宋代建盞中有些坯的外觀呈褐色,是由於後期氧化所致,坯體內部還是黑的。建盞燒成溫度高,是釉面斑紋的需要。溫度過低,斑紋稀少,甚至無斑紋,所以建窯鼎盛時期許多黑釉盞是燒兔毫、油滴、曜變時溫度過低或還原過頭造成的,而不是刻意燒製的。

在燒製過程中溫度的控制異常嚴格,過高或者過低都會造成建盞燒製成為廢品,雖然現在油很多先進的燒製設備作為輔助,但是在燒製過程中還是要有人全程24小時進行監控,直到整個過程的完成才算結束,但是往往這樣,燒製的成品率也還是非常低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一隻優秀的建盞也是從大量的廢品的基礎上燒製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