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士族高門"四姓",不屑與宰相聯姻

自古以來,和宰相之家聯姻應該是無比榮耀的事情,但有些家族並不如此認為。

自東漢以來,豪強大族崛起,他們在中央和地方都擁有強大的勢力,子弟遍佈朝野,即擁有政治權力,同時還壟斷知識。這些家族逐漸形成了"士族"階層。在不同時期,頂級的士族產生了"四姓"的稱謂,東漢初年,光武帝的后妃樊氏、郭氏、陰氏和漢明帝皇后馬氏四大家族稱"四姓小候",或簡稱為"四姓"。

中古士族高門

三國時期,吳國有"顧陸朱張"四姓。東晉建立後,南渡士族中又產生了"王謝袁蕭"四大門閥。在北方,北魏孝文帝時期將"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四大望族欽點為四姓,將四姓女子選入後宮。《資治通鑑》記載"魏主雅重門族,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鹹納其女以充後宮。"

中古士族高門

在"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動亂年代,士族階層成為保守傳統中華文化的核心,他們恪守儒家倫理,以正統自居,擁有強烈的文化優越感,和崇高的社會地位。

唐朝建立之後,南方士族衰落。而以北魏"四姓"為代表的北方士族,仍然以門第自矜。儘管李唐皇族自居為士族高門"隴西李氏"之後,在四姓為代表的關東士族高門眼裡仍是來歷不明又沒文化的"暴發戶"。為了保持他們的優勢地位,他們採取了內部通婚的方式,拒絕與外姓聯姻。

中古士族高門

唐高宗時,宰相李義府想要和「四姓」攀婚,但他儘管出身官宦之家,在"四姓"看來還是門第寒微"不入士流",通婚請求不幸被拒絕。憤怒的李義府上書高宗,請求高宗下詔禁止"七姓十家"間的互相通婚。

中古士族高門

李義府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婚)。


這七姓十家"隴西李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從此稱為"禁婚家"。然而,事實上這個禁令並未起到作用。

《新唐書·高儉傳》記載:"其後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

"禁婚家"的禁令不但沒有削弱士族的崇高地位,反而成了士族高門的稱謂象徵。唐文宗曾經哀嘆,儘管李唐已經君臨天下200餘年,然而想和"四姓"通婚的還是比想和皇室聯姻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