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第一观察者
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汪精卫看似精明,手握党政要权。而蒋司令手握军权。在和平年代,蒋司令绝不是汪精卫的对手。但是在那个动荡,战事不断,军阀割据的时代,枪杆子掌握绝对主动,蒋司令灭千百个汪精卫不在话下。汪精卫为了个人的政治野心,利欲熏心,悍然出卖国家,出卖人民,出卖自己的信仰,恬不知耻抱侵略者日本人的大脚,充当二鬼子,卖国求荣。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当汉奸,他这个畜牲一不小心,当成了中国历史最大,最可耻的汉奸。这种人肯定要遭报应,果不其然,最后尸身挫骨扬灰
等161299161
不可否认,汪精卫很有文学才华,而且长得很帅。如果比的是文学才华,或比谁长得帅,汪精卫肯定是胜过蒋介石的。
但,两人在国民党内部,斗的是谁的政治手腕更成熟,谁的掌控能力更强。这方面,蒋公当然是占尽优势。
一个有才华的汪精卫,为何斗不过行伍出身的蒋介石呢?究其原因,应该是性格所致。
汪精卫虽然志向远大,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程度还需提升
大凡具有大抱负,获得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心志坚韧之人。才华出众的汪精卫相比蒋介石而言,心志的坚韧略逊一筹。
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革命,因此结识了孙中山。1910年,二十多岁的汪精卫,精力非常旺盛,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思来想去,选择了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这事够大,死了也名声在外了。
可事情没成,反倒吃上了“终身监禁”的牢饭,不得不说汪精卫运气太好,没被杀头,真是万幸。
好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迫于压力,释放了一众政治犯,包括汪精卫。可是被释放的汪精卫,和以前相比,风格大变,甚至开始调停清廷和国民党,这说明汪精卫的心志有了些变化,曾经热情四溢、敢打敢冲的汪精卫变得柔软了,感觉他变得成熟了,他好像开启了一种适应模式。可后面的举动,却让人感觉“成熟”有点过了。
1912年,袁世凯上任后,汪精卫远走法国,远离政治。这一走,就是七年,金贵的七年时间,汪精卫选择了远行。而孙中山等革命党,包括年轻的蒋介石都在为捍卫共和制度而做斗争。这七年,本该是奋斗时间,汪精卫却选择了安逸,心志不坚啊!
孙中山死后,1925年,汪精卫当上了国民党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可是,他的权利却远远和他的位置不相符合,特别是军权方面。军权在哪里?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蒋介石手里。
1930年,汪精卫又联合了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等,与蒋介石展开正面对战,这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战”。
正面对战,汪精卫们被打趴下了,因此,只好重新进入了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但经历这么多,不可能给予更多的实权。在这种背景下,汪精卫努力调整着自己,但心中的权利欲望最终还是超越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1938年,汪精卫走出了人生最差的一步路,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 其后两年,又建立了南京伪政府,从此,成为了大家眼中、口中的大汉奸。
汪精卫是一个文化人,有着文化人的情操,也有着大多文化人的优柔寡断。在追求救国的过程中,心志略有不坚定,从救国转化为依附侵略者,这一步确实走错了。
汪精卫在职业生涯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值得改进
刺杀摄政王,让汪精卫捞了不少政治资本,其在狱中写的“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诗句,也是脍炙人口,尽显文学才华。
可是出狱后的汪精卫,仿佛重新换了个人,开始主张议和,感觉一个“英雄”的主机被装入了柔弱的“软件”,面对困难,开始有所后退。
远离政治,在法国呆了七年后,1919年汪精卫应邀回到了中国,继续他的救国救民之路。
这一次回来,汪精卫确实更成熟了。在中山先生死后,汪精卫当上了国民党最高领袖。可是,领袖不好当,因为有个人,对领袖影响太大,这就是蒋介石。
面对蒋介石的强势,汪精卫无可奈何,中山舰事件后不久,国民党政府分裂开来,一个是国民党左派的武汉政府,有汪精卫主持大局;一个是国民党右派的南京政府,有蒋介石主持大局。
1927年,国民党困难重重,内有不和,外有各路军阀,还有虎视眈眈的日本人。为了大局,蒋介石以退为进,自行下野。1927年9月,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合二为一,史称“宁汉合流”。在新政府任常务委员的汪精卫,不知是困难太多,还是工作不如意,在12月又和老婆去了法国(感觉不应该)。
汪精卫下野,蒋介石的机会又来了,1928年2月,蒋介石通过各种手段,重新掌控了国民政府,而汪精卫的党羽逐渐被踢出了政府。等汪精卫再次归来时,形势不再。
中原大战后,第二次“宁汉合流”发生了,可是汪精卫只能屈居蒋介石之下,而且从此一直居于蒋介石之下。
1935年前后,汪精卫主张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恨军队无作为,结果看到打了几次败仗后,又开始主和。甚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把华北主权拱手相让。这让人感觉面对困难时,汪精卫过于柔弱和情绪化。
日本人很厉害,卢沟桥事变后,快速推进,上海、南京尽皆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到了陪都重庆,但面对日本提出的议和,蒋介石严词拒绝。国共在合作,全民在合作,全国都在反抗日本的侵略。
面对日本的强大气势,汪精卫认怂了,公然在1938年向日本投去橄榄枝,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并在1940年建立了南京伪政府,成为了世人眼中的汉奸。
人生就是逐渐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面对困难,蒋介石的态度更坚定,而汪精卫面对各种困难时,后退和妥协更多一些,这种性格对于掌控大局的人来说,非常不可取。
汪精卫作为文化人,笼络人的能力不如蒋介石
汪精卫其实是个老国民党了,而且中山先生颇为器重,甚至也一度被中山带到了高位,可是没有基础支撑的汪精卫,无法长时间站立在最顶端。
那么支撑是什么呢?支撑就是支持你的人脉,在政府中,在军队中,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听汪精卫调遣呢?
可以说,相比蒋介石而言,没多少人听他的。汪在政府的影响力还可以,但是在军队里,汪精卫支持度相当低。那些手握重权的将军们,和汪精卫这个文化人没什么交集。
在那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年代,如果控制不了军权,那就是一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和绵羊没有两样。
为什么没有军队控制权呢?一是,在革命最艰难的阶段,汪精卫在哪里?远在法国;二是,汪精卫自命清高,和带兵打仗的人有距离,没有结交,或者别人不愿意和你结交;三是,汪没有带兵打过仗,是个文官,所以没有共患难的军队下属和同僚。
反观蒋介石,一路带兵打仗,军队里一起浴血奋战过的下属无数;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同僚无数;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门生故吏、将军士兵无数。
再看蒋介石,一路成长,一路的结拜弟兄,早期和陈其美、黄郛结为兄弟,这两人在民国初期是很牛的存在;后来和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先后分别结为兄弟;除此之外,和上海青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关系匪浅,这些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无不是一方豪杰。当然,还有不少的结拜兄弟,可能名气比这些小写,但绝对都不是善茬。
还看蒋介石,有家庭带来的关系网。连襟孙中山、孔祥熙,都是很牛的人物,一个是国父,一个是财神爷。老婆宋美龄,更是连接中美关系的一道桥梁,通过宋美龄,从美国哪里得到不少的帮助。至于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都是小辈,但在商界也都是 一等一的存在。
论人际关系,汪精卫没办法比,说过来说过去,就是周佛海、陈公博等几个人,老婆陈壁君也只是个富家千金罢了。蒋介石结交人的能力比汪精卫强太多。
汪精卫是个有才华的人,但他的才华更多体现在文学上。在政治方面,比起蒋介石,汪精卫还是差不少。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做的事情,如果方向错了,可能就苦了自己和他人。
蓝风破晓
汪精卫和蒋介石的争斗,就是一个左右摇摆的旧式文人,和意志坚定的野心军人之间的较量,高下胜负从开始就已经注定。
说起汪精卫,他就是民国版的“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得不是一般的级别,搁现在看也是绝对的无可挑剔。
首先来说,汪精卫是不折不扣的帅男,帅到什么程度?帅到连大文豪胡适都说,他如果是女人一定要嫁给汪精卫,他是男人也喜欢汪。
汪精卫的帅气,搁现在肯定是占据各大媒体版块的花样美男,走到哪里都会引起迷妹们的尖叫声。
汪精卫的文采好,是民国时的李白啊!他曾经是孙中山笔下“三杰”之一,是孙的秘书,我们非常熟悉的那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出自汪精卫之手。
汪精卫的专一是民国风云人物中少有的,别说是在那些政要中,就是作风严谨的文人圈都是少有的第一人。
因为汪的帅气和文采,深得马来西亚富商之女陈璧君的青睐。陈璧君是个非常普通,或者说漂亮得不太明显的微胖女人,被别人背后戏称 冬瓜一样的丑女人。汪一直非常尊重她,对她不离不弃,堪称完美的模范丈夫。
汪精卫最光辉的时刻是1910年4月,27岁的汪精卫是个热血青年,他在北京银锭桥下埋设炸弹,企图行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后事败被捕。
当时的他心怀救国理想,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传为佳话。
汪精卫后来留学法国,回国后加入同盟会,于1919年跟随孙中山,成了孙的秘书。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
而同时候的蒋介石可是个吃喝嫖赌的孟浪青年,整日烟花柳巷,以致后来染上梅毒,并且传染给陈洁如,以致于他和洁如以后都不能再生育。
1925年孙中山病逝前,很是看重汪精卫,汪精卫是孙中山遗嘱的实际执笔人,其实孙中山已经指明了汪精卫是他的接班人。
可以说在国民党内,汪精卫的地位远远高于蒋介石。但是令人诧异的是,蒋介石最后成功上位,而汪精卫一直被蒋介石玩弄于手掌之中,最后投靠日本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有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必然的,究其原因如下——
1、政见不同
汪精卫是个摇摆不定的旧文人。早在汪刺杀失败被关监狱时,就被劝降后跟过袁世凯。袁世凯倒台后,他就跟从了孙中山。
1925年,汪先后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
汪属于国民党左派,蒋为国民党右派,在抗战初期,汪一开始对抗战抱着乐观希望,后来东北沦陷后,就对战局报悲观态度,多次和蒋沟通想要和谈,逐渐形成了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导致了国民党阵营的分裂。
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政治操手,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样的人能服众吗?能担当的起领袖的重担吗?反观蒋介石,不论是在清共、清党还是抗战中都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决不妥协。
2 、没有兵权
毛泽东就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确如此。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汪先后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
但是没有兵权的他,注定只是一个过客和过渡角色,无法成为国民党真正的领袖。
而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握了国民党的军官,也就掌握了国民党的军队。在乱世军人横行的时代,有枪就代表一切,有枪就掌握了话语权。
汪精卫和孙中山一样,只是个文人,汪精卫又缺少孙中山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汪精卫虽然有许多党内大佬支持他,然而他手上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让他的地位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保障。
3、没有人脉和钱脉
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家,中国同盟会元老、青帮代表人物,民国第一侠士的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是孙中山的左右股肱。
陈其美其兄陈其业是陈立夫、陈果夫的父亲,陈其美和蒋介石关系密切,和蒋介石是拜把之交,陈把蒋引荐给孙中山。
因多次刺杀袁世凯未果,1916年被袁设计,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被当初枪杀。
陈其美被害之后,袁世凯把他尸体在广场暴尸三日,当时风头正盛的袁无人敢惹。蒋介石知道后,特意赶回来一个人去把陈其美抱回来,细心安葬。
他的行为简直就是行走的荷尔蒙。蒋介石对陈其美的义气,给他加分不少,为他赢得了很多赞誉。蒋介石喜欢结交朋友,比如戴季陶、张群、张静江,都和他有八拜之交。
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也是蒋的老铁,黑帮老大黄金荣是蒋磕过头的师父,可以这样说: 在上海滩,蒋介石黑白两道通吃,没有他玩不转的人和事。
还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联姻,也相当于让他和宋家的财团联姻。
所有这些人代表的就是财政资源,没有雄厚的经济做基础,所谓的政府也是支撑不住的。
以上几个原因造就了汪精卫斗不过蒋介石,造就了他始终成不了第一。
正是因为这些不甘心,让曾经也是热血青年的汪精卫选折了投靠日本政府,想依靠日本人的力量曲线救国,达到对抗蒋介石的目的。
一开始的时候,日本政府答应汪精卫重组南京政府,等汪精卫政府稳定后,日本军队从中国关内撤军。但人算不如天算,日本军队政变,日本内阁登台,新政府拒绝从中国撤军,而汪精卫却被绑在日本人的战车上下不来了。
就此,汪精卫成了中国第一大汉奸,在1944年,汪精卫因为枪伤引发的并发症,在日本离奇死去,死时只有61岁。
1944年11月12日,日本将汪精卫的灵柩送回南京,其手下的汉奸走狗,将其葬于南京梅花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将汪精卫的坟墓炸毁,将其尸体火化后投入长江。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汉奸,汪精卫最终落得了一个可耻的下场。
有书共读
汪精卫在投日前夕,国民党的五届四中全会召开。会前,汪精卫托人给蒋介石带话,自己愿意支持蒋先生当总裁,但是副总裁之职他不接受。给蒋先生当副总裁,自己的老脸搁不住……
但是蒋先生还是更厉害一点,在大会上还是把汪精卫抬到了副总裁的位置上。就职讲话时,汪精卫脸色苍白,几个月后,投日当了大汉奸。由此可见,汪精卫和蒋的较量,就犹如小孩子被戏弄一般,毫无招架之力。
其实,孙中山先生去世时,他的遗嘱就是汪精卫起草的。能把孙先生的宏大思想,只用一百多个字概括出来,着实不简单,汪精卫的理论水平是可以的。
但是,理论归理论,政治斗争还是要靠实力做后盾。孙先生死后,国民党表面上看似铁板一块,其实光派系就分了好几个。蒋介石虽然党内地位不高,但是他对军队和军费的重视程度比当时其他重要政治人物都要高。汪精卫对这一点的重视就很不够。
没有军队的支持,光靠党内的支持,能玩的转政治?
蒋汪二人的政治较量
早年,苏联支持广东政府。蒋汪二人,此时很识时务,都以左派自居。但是,委员长的政治嗅觉比汪精卫灵敏得多,早早就跳到了右翼一边,成了国民党右翼的领军人物,与财力更强的江浙财团抱在了一起。
在江浙财主们的授意下,蒋介石进行了清党运动。此事件,使得蒋介石拉拢了江浙的土财主们支持,还意外的获得了国民党内一票右派大佬的支持。
蒋的政治地位,正是凭借清党一事,开始一路飙升。
四一二的时候,汪精卫还没有认识到军队和军费的重要性,仍以国民党左翼领导人的身份自居。汪和蒋,相互开除对方的党籍,内战的趋势愈演愈烈。
按照汪精卫的思路,他在武汉与蒋介石分庭抗礼。赢了,他就是老大。但是很快汪精卫就发现下面的军队也都支持清党,而且由于江浙财团暗中助力,切断了华中地区的经济来源。而苏联人的支援,又杯水车薪。迫于压力,汪精卫也转变态度,跳到国民党右派一边,一起清党。
PS:武汉虽然也是经济中心,但是长江流域的货币沟通主要依赖于江浙地区。一旦江浙地区切断了经济往来,华中地区是扛不住的。
后来的七一五清党,汪精卫干的事,比蒋介石还要激进。由此,他也拉拢了一票右派和土老财的支持。后来桂系和何应钦合作,一起搞倒了蒋介石。汪精卫则乘机摘桃子,坐到了国民政府一号领导人的位置。
只不过,汪精卫的屁股还没坐热,庞大的军费开支就把他累的焦头烂额。
此时的蒋介石没有闲着,他凭借与宋美龄的婚姻,又重新获得了江浙财团的支持。在此之前凭借清党一事,蒋与江浙财团有过合作,但是双方之间的信任并不牢固。资本家对他抱有戒心。
但是如果有宋家人做担保,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更加重要的是,跟苏联搞崩后,国民政府在外交上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选择,如果取得了江浙财团的信任,那就可以通过江浙财团,打通同英美国家的关系,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
这一次较量,汪精卫完败……
在这一次较量中不难发现,蒋介石的政治眼光比汪精卫高明出不止一个档次。
蒋汪二人的外交较量
蒋介石压倒汪精卫的地方,不仅仅是在政治眼光上,在外交层面,蒋也是完胜。
实事求是的说,蒋先生这个人,没有外国资本和江浙财团的支持,他就办不成事。但是他比汪精卫却高明得多。
汪精卫认为,中国完全不是日本对手,因此要想方设法实现与日本的妥协。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一起,建立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低调俱乐部”。这个组织里出了大量的汉奸。(胡适曾经也是这个俱乐部的一员。不过他后来想法有所改变,和这批人脱离了联系。)
而蒋介石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看到了英美不可能容忍日本在亚洲如此扩张。因此,从抗战一开始,他的主要方针就是要把英美引入到对日作战中来。淞沪会战之所以打得那么惨,就是因为蒋认为打的惨,就能引起九国公约会议的重视。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拿到九国公约会议讨论,那就把英美也拖进来了。
PS:九国公约就是一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人主导的,在远东地区限制日本人侵吞中国的一个国际政治体系。
从抗战的角度来说,蒋介石的这一步棋走的不算成功,甚至略有一点天真。但是,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珍珠港事件之后,连汉奸都知道日本人必败,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不可能会输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日本宣战)
所以,蒋介石无疑是民国时代,集政治和外交于一身的顶尖人物,在国民党内部可以说无出其右。汪精卫的眼光和他比,完全就是战五渣的水平。蒋先生的悲剧在于,他碰到了一个政治水平比他更高明的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日本人扶持的汉奸也分为两个群体。以汪精卫为代表的留洋派,和以溥仪为代表的伪满洲国土老帽团体。日本对美国宣战,伪满洲国的汉奸不明所以,仍然大力支持日本。而汪伪政权的大汉奸们则纷纷开始找出路,暗中为重庆政府效力。
汪精卫投日的原因
1931年,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比较搞笑的是,国民党的这次四大会议,居然还分成了蒋介石、汪精卫、孙科,这三派人马分别召开。当然了,后来这三派人又和解了,在南京重新联合召开四届一中全会,宣告国民党统一。
看到没?从孙先生死后,整整六年时间,国民党就没有统一过。这种党,真叫人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在四届一中会议上,国民党确定了以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蒋、汪共同主党的格局。蒋汪合作,外界评论为“水乳交融”。
然而好景没过多久,在国民党的五届一中全会上,权力斗争又开始了。经过党内的斗争,达成了:
由胡汉民和蒋介石分别担任中常会的正、副主席;
由汪精卫和蒋介石分别担任中政会的正、副主席;
由蒋介石和孔祥熙分别担任行政院的正、副院长。
乍眼一看,还是汪、蒋联合执政。中间还加上了胡汉民,可以制约蒋介石。但问题是汪精卫在德国养伤(被刺客打伤),胡汉民一年后病死了。蒋介石遂以国民党中常会副主席、中政会副主席、行政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总揽国民党、国民政政、国民革命军的全局。彻底将汪精卫踩到脚下……
这里解释一下:
中常会就是在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把领袖制改为委员制,全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简称为中常会。
简单点说,控制中常会就可以控制国民党。中政会的意思就是孙中山在世时,为了分担孙中山的工作,国民党成立了一个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最初的中政会只是一个咨询性质的临时机构,孙中山逝世后,改革为国民党指挥政府工作的指导性机构。简单点说,控制中政会,就可以控制政府施政政策。
蒋介石的党内地位本来是很低的,汪精卫才是党内大佬。但是在1935年的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蒋介石一跃翻身,成功的把汪精卫压在了自己的身下。
试问,汪精卫能忍吗?
三年后,压垮汪精卫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
出于抗战的需要,原来的委员制已经不适合国情了。国民党需要改革,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总裁来统帅中国抗战。而这个位置的人选,傻子都知道是给蒋介石准备的。汪精卫当然也知道,只不过汪精卫很好奇,蒋介石为如何给自己安排位置?
按照蒋介石的本意,他是想在“总裁”之下增设一个“副总裁”,让汪精卫当。
但问题在于,汪精卫的党内地位比蒋介石高太多了。让一个小辈当总裁,而自己只是一个副总裁,屈居在蒋介石之下,他还要不要那张老脸了?汪精卫憋屈的心情可想而知……
汪精卫甚至托人给蒋介石带话,蒋先生坐这个总裁的位置,他支持。但是副总裁的位置,自己万万坐不得。毕竟已经五十多了,这张老脸还是要的……
只不过在大会上,蒋介石还是技高一筹,成功的在所有人面前把汪精卫给坑了。
据国民党元老龚德柏回忆:“汪兆铭终于被推为副总裁后,起立说话时,脸上青一块白一块,态度很不自然。所以我断定:他之投敌是由此时决定。”
事后也证明,龚德柏说得很对,蒋施舍给汪这个副总裁,不管蒋的本意是什么,对汪来说就意味着巨大的侮辱。胜者有胜者的骄傲,败者有败者的尊严。
汪精卫的“被”副总裁,其内心深处的感受,与当众被别人抽两个耳光,估计没什么区别。
一个月后,汪精卫派高宗武赴东京与日本方面解除,彻底的走上了汉奸的道路。
Mer86
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曾经一度在蒋介石之上,国民党一大的时候,蒋介石连大会代表都不是,而汪精卫则是当时国民党内仅次于孙中山的二号人物,实际上即便是孙中山去世前,孙中山所指定的国民党的继承人也是汪精卫而不是蒋介石。但是,蒋介石却很快取代了汪精卫,成为国民党政权中最具有实力的人物,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蒋介石自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就一直把控着军权,这一点是汪精卫无法比拟的,蒋介石在出任北伐军总司令后,更是进一步登上权力巅峰。虽然汪精卫在党内和国民政府内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不管是汪精卫的班底(如陈公博、周佛海等人)都没有掌握军界的权力。整个国民党政权的核心军事力量都掌控在蒋介石手里面。蒋介石麾下的陈诚、胡宗南、汤恩伯、杜聿明等人都各自掌握着军队的命脉,因此,在汪蒋斗争中,蒋更加具有底气与实力。
其次,蒋的权谋之术绝非汪精卫所能匹敌。蒋能屈能伸,为了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蒋不惜多次冒险,以退为进,从而寻求更多的支持。但是汪精卫如非迫不得已,根本没有魄力与勇气去以退为进。
汪和蒋也并非是完全的斗争关系,1932年,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汪精卫出任国府行政院长,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汪蒋合作时期。
汪精卫最终之所以叛变,成为汉奸,实际上与汪蒋之争就有很大关系。1938年,汪精卫虽然被选为国民党的副总裁,成为国民党名义上的二号人物,但是汪精卫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权,并且蒋介石在各个方面都限制汪精卫,因此在日本人的诱降下,汪精卫最终选择了叛变投敌。
汪精卫自身心理状况的变化也是导致他最终投敌的一个重要原因。汪精卫看到了长城抗战、热河抗战,中国军队接连失败,因而对抗日失去了信心。
青年史学家
汪精卫在国民党内资格老,名气大。
汪精卫很早就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起义,1911年刺杀摄政王载沣更让他一举成名,成了全国知晓的少年英雄。如果他后期没有投日,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是不低的。所以,他曾经的战友后来无限惋惜的说他:“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虽然有这么多光环且资格老,但是汪精卫年纪却不大。所以,孙中山在世的时候,实际是把他当接班人培养的。孙中山去世的时候,遗嘱执笔人就是汪精卫。孙去世后,国民党的主席也是汪精卫。
有名气、有资历、还实际也做了一把手,但是汪精卫还是败给了蒋介石。
原因何在?
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因为汪精卫是个政客,不是军人,他没军权。
民国初年的中国,实际是一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各路军阀都是依靠军队才能呼风唤雨,做大做强。
蒋介石当初虽然学的是军事,但一直在下层混,也没有自己的军队。但蒋当了黄埔军校的校长后,一下子就有了平台。黄埔的学生,无论国共,其实都是精英,再经过黄埔军校军事、政治教育,个个都是人才。
黄埔的前四期,蒋介石亲历亲为,天天和学生混在一起,又经过平广州商团叛乱、东征、北伐等各役,和学生是又很深厚的感情的。
蒋还很会笼络人,据说黄埔学生父母的生日他专门记在一个本子上。每当学生父母快要生日的时候,一定派人以自己的名义送上寿礼。这在旧社会注重孝道和光宗耀祖的社会背景下,是很得人心的。
所以,黄埔学生非常拥戴蒋介石。而黄埔学生是国民党党军的骨干支柱,得黄埔则得国民革命军,得军队则得天下。
与蒋相反,汪精卫一开始虽然做得是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党主席,可是却没有国民革命军的指挥权。虽然他也做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很快就不干了,让周恩来来做。换句话说,汪主席没有放下身段,到基层去拉拢这些日后的精英们,从而导致汪精卫在黄埔学生中实际没有领导力。
汪精卫其实也又自己的军队,那就是粤军,张发奎就是其首领。
因为历史原因,国民党早期的大佬和广东很有渊源。汪精卫这位国民党元老也不例外。张发奎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而第四军号称"铁军\
故纸汇
汪精卫如何都得过蒋介石呢。有军权有计谋的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相继在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中原大战中败北。军事力量本就薄弱的汪精卫靠着党内几个人士干巴巴的拥护,加上自己摇摆不定,最后沦为汉奸这样没有骨气,让人唾弃的性格必然输于精明强干的野心家蒋介石。
汪精卫也是个才子,长得帅气又才华横溢,接受了近代民主思想后,跟随孙中山,多次参加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作为孙中山先生秘书跟随在侧,最后亲自记录孙中山遗嘱,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被称为是国民党“左派领袖”。可是本来这样一位有立场的人,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他居然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没有了立场,自然容易被蛊惑,蒋介石“中兴本党非汪莫属”礼貌性的召唤,汪精卫屁颠屁颠就去和蒋会谈,于是蒋汪合作,共掌大权。汪到处演讲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造势。可见虽然汪和蒋看似平等,汪不知不觉成了蒋的配角。
但是汪本身的权力欲望很强,他也在不断的在各部安装亲信。被选为成为行政总长的汪更是在中央党部建立势力。蒋不得不让陈立夫,陈果夫cc系孤立汪派。
日本侵华,英美绥靖政策,姑息纵容。蒋此时专注于对付共产党,所以他也与日本缓和关系。日本方面他们更看中的是汪精卫的话语权。所以汪精卫因此而地位更高。日本不断施压,蒋的亲欧美派不得不让步。日本最后要求“军事合作”。这是蒋的底线,因为蒋的最终目的还是抗日,所以双方没有达成共识。蒋介石派出军统刺客刺杀汪精卫。
汪派一直立足于妥协,面对刺杀和蒋的来势汹汹,再加上日本的诱惑拉拢,汪立场不坚定,的沦为了汉奸,与蒋决裂。汪的选择让人唾弃,令人发指。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咱先聊聊汪精卫早年的风光史,首先他是个帅哥(参看照片,是真的帅气),其次他的文笔不错,再次是他年轻那会胆子也不小。外形很英俊,所以能吸引马来华侨巨富的女儿陈璧君。文笔好,所以能做孙中山的秘书;有胆量,所以在1910年,他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在狱中决心以死报国,写诗云:“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
截至这一刻为止,汪精卫的形象是大义凛然、完美无缺的,然而在此后便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清的肃亲王善耆去慢慢劝说他,结果他就叛变了!
请注意,此时正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而稍后,他便由袁世凯开释出狱,任南方民军议和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暗中秉承袁的意旨,与君主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鼓吹革命、立宪两派联合拥袁,实现南北统一。12月,他甚至还曾阻拦北方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换句话说,汪精卫在此时,也就是1912年,已经暴露出临危“有”惧、贪生怕死的特点。当然,人人都怕死,汪精卫不能做烈士倒也罢了,但他的变卦之快,实在也惊人——这,便是他性格上的一大特点,亦为日后埋下伏笔。
不过,虽然有这一出,孙中山却依旧用他。1925年孙病危之际,就是他执笔记下了孙的遗嘱。所以,1925年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之际,汪精卫是首任主席,也是他誓师北伐。
但他本质上,依旧是个左右摇摆的文人——他曾反对中共加入,孙中山坚持,他又表示支持,随后更成这一政策的红人。而在孙中山死后,汪名义上是主席,却掌控不了军政实权,中山舰事件一爆发,他就拍屁股走人。后来蒋介石发动政变,他又回国担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还曾经和陈独秀发表一篇联合宣言,但一转身宁汉又合流,他搞不过那些实力派,又下野。之后反复多次,直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蒋介石表示议和,重组国民政府,汪便成了国民党副总裁,貌似地位仅次于蒋,实力却几乎没有,完全是虚的,他手头没有一个兵和将,很会说话,却干不成一件事。当年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反共,汪是国民政府主席和军委主席,他想叫朱培德、李济深扣留蒋介石,但居然指挥不动。于是便辞职——没有任何兵权,也不善于拉拢将领,这就是他搞不过蒋介石的根本原因。
1932年,汪精卫是抗日派,他曾发电让张学良进兵热河打日本人,可张学良一笑,根本不理他,你让我打我就打,你是我爹啊?于是他又只能请病假。
于是汪精卫得出结论:大家都是口头上喊抗日,其实都是假的。于是一转身他就批了“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把华北主权拱手让给日本侵略者。结果1935年,就有义士闯进南京中央党部,一枪将子弹打进汪精卫的脊椎,而且事后子弹始终无法取出,医生曾断言:汪精卫活不过十年。
按理说,既然活不久那就索性强硬点,可实际上汪是完全硬不起来,他说:“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于是到了1938年,他就派代表去香港和日本人谈判,他置轰轰烈烈的抗战于不顾,醉心主和。
他的老婆陈璧君,此时也很不满意汪久居蒋介石之下,受蒋的气,她认为:“奉天本来是满清带来的嫁妆,他们现在不过是把自己的嫁妆带回去就是了”。所以,当日方提出希望汪脱离重庆另组政府,汪公馆连日“会商多次,不能决定”之际,是陈璧君坚决主张,立即就走!
结果,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就此公然发表叛国艳电,走上了可耻的卖国道路。而实际上,汪精卫叛变不久,抗战的国际形势就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抗日大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帮助,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更是迅速走上下坡路。
所以可以这么说,汪精卫这个人,就是缺乏两个东西:一是韧劲,二是牺牲。
早年他就写过一篇《釜薪论》,认为革命犹如烧饭,需釜和薪。釜者,不惧水火忍受长期磨练;薪者却一时轰烈瞬间辉煌。汪精卫自称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愿意为薪。但做薪其实就意味着牺牲,偏偏汪精卫又无法真正牺牲自己,那么怎么办呢?要革命却不能持之以恒,要辉煌却不能牺牲,到最后就只能一遇到困难便悲观失措,以至于两度叛变。第一次尚且逃过罪责,而第二次的选择,便无法规避,最终只能以汉奸的身份,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最后,以一句话概括汪精卫的一生:他就是个只能动动嘴,什么事都干不成也做不好的人。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谢谢相邀。
孙中山先生图
蒋介石图
汪精卫图
蒋介石一直以孙中山先生接班人自居,宣称孙中山先生逝世前,叫唤着“介石”。可是,据当年孙中山先生的侍卫李荣介绍,孙中山先生临终之前确实叫了两个人的名字。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894年。那时,孙中山先生是一个27岁的革命者,宋庆龄是一岁多的女婴。没有人能相信他们后面会走到一起,成为革命与爱情的伴侣。
1915年,孙中山给宋美龄写信,问她是否愿意到日本来,与他共同生活。宋庆龄瞒着家里人,来到日本与孙中山结婚。很多年后,宋庆龄回忆起孙中山,说道:我与孙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十年。他是最优秀的男人,完美的丈夫,这样的男人一个也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孙中山了。
孙中山先生喊出的第二个名字不是蒋介石,却是汪精卫。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 因“骨髓肿”病死。其夫人为陈璧君。1945年8月16日,汪精卫政权宣布解散。
早期的汪精卫确实是以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1910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的汪精卫来到北京,图谋刺杀溥仪的父亲、清王朝摄政王载沣,以表现革命者勇气,唤醒民众。当年,27岁的汪精卫英姿勃发,虽然因暗杀失利而身陷大狱,却因此天下闻名。“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在狱中的这一曲引吭高歌,其浩然正气令很多人为之钦佩,为之仰望。此后,汪精卫紧随孙中山,无论革命还是流亡,都在其身后。
汪精卫还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起草人。这个地位可谓相当高。他本人也俊秀儒雅,在国民党内声望很高,跟胡汉民、廖仲恺并称孙中山的三杰。
但跟蒋介石的竞争当中,汪精卫输在枪杆子的掌握上。如果说孙中山选定了接班人,那汪精卫的可能性要比蒋介石大一些。临终之时,孙中山先生唤了一声“精卫”,却不知孙中山先生要交待什么事情。三小时后,一代伟人与世长辞,留下未竞的事业,留待同志继续努力了。
蒋介石图
1935年这一年,汪精卫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年届52岁,已是暮年。
汪精卫图
然而,1940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宣布成立另一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就任政府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院长,拥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军队、外交等,一方面与移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及老对手蒋介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与东北的“大满洲帝国”遥相呼应。之后,汪精卫甚至还亲自到长春访问,在日本军队的刀光剑影中与溥仪握手言欢。
孙凤鸣1935年的刺杀行动,虽未使汪精卫当即丧命,但那颗未取出的子弹,最终还是导致了汪的死亡。前往日本就医的汪精卫,1944年11月10日在名古屋不治身亡。而中国的抗日战争,则在不到一年后取得胜利。
汪精卫图
从辛亥革命的英雄,变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变化如此之大。有人为他辩护,说他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保全大局;更多的意见是年青时的满腔热血,不能保证以后他不会为个人权力而牺牲整个国家利益。
蒋介石图
抗日名将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说一句公道话,汪兆铭当了汉奸,却没有做积极破坏抗战的勾当。他投敌后,向与其渊源最深的将领,也未尝作片纸只字招降,如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和第五战区内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黄琪翔。大义所在,汪氏也知道自我抑制。
铁男春秋
史论纵横感慨一句:有几个人能斗得过蒋介石!
继承孙中山先生衣钵的汪精卫
整个北洋军阀风里来雨里去多少年,涌现出多少人物,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冯玉祥最后还不是被老蒋给收拾了,所以,斗不过老蒋的人多了,汪精卫算老几。
想起一道题,就说鲁迅一辈子骂人无数,尤其是民国政府的高官要员,但是鲁迅从来不骂老蒋,可以看出当时的老蒋还是很得民心的。
汪精卫和老蒋相比较,资历老,有功劳,有才华,堪称是继承孙中山先生衣钵的不二人选,早年就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其后更是组织策划了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的行动,虽然失败,但是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资历和功劳,汪精卫在才华方面也很出众,当年陈璧君就是为汪精卫的才华所倾倒,当然汪精卫长的帅也是事实。
然而,弄了一路十三招,汪精卫核心的缺点就是没有掌握军权,走的还是孙中山先生的老路,孙先生一生领导起义无数,建立民国后多次组织护国护法运动,组织革命运动三十多年,然而一事无成,说到底,孙先生打仗还是靠嘴,嘴炮是打败不了敌人的。
1925年孙中山死,1926年老蒋开始北伐,1927年达到吴佩孚和孙传芳,1928年打跑张作霖,这就是差距。
蒋介石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蒋介石资历小,没有什么才华,还是个光头,长相也比较猥琐,但是蒋介石有兵啊!整个黄埔军校都听从蒋介石的,蒋介石带着这帮小年青,那是先指挥平定商团叛乱,在东征当中打败陈炯明等叛军,可以说蒋介石领导出来的黄埔军,是国民党有史以来第一支自己掌管的部队,不再依靠地方军阀。
正是这一支部队,让蒋介石虽然资历浅,没有才华,但是依然可以获得绝大部分人的支持,这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啊!
当老蒋的势力不断增加,真正让汪精卫感受到来自老蒋的威胁,结果老蒋悍然发动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能做的就是辞职以示对抗,强烈谴责有什么用,该操家伙的时候你却说我伤没养好。
汪精卫为何斗不过蒋介石
1927年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北伐战争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当然是坐地分赃啊,汪精卫在武汉政府的拥护下回到武汉,蒋介石则在南京,这是两人第一次针锋相对,你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就跟着发动“七一五政变”,后来为了夺取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汪精卫宣布东征讨蒋。
这一回合可以说,汪精卫捡了个便宜赢了上半回合,当时蒋介石军事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而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又趁机搞事情,欢迎汪主席到南京来。于是蒋介石下野,汪精卫屁颠屁颠的准备“宁汉合流”准备迁都南京,结果盘子大了,谁都不服你啊,没有那个金刚钻,能揽起那个瓷器活嘛!李宗仁白崇禧那都是什么人,又岂是你汪精卫能够摆平得了的。
蒋介石也没闲着,在下野后和宋美龄结了个婚,摆平了江浙财阀,这个时候大伙才知道,国民政府可以没有汪精卫,但是不能没有老蒋啊!于是老蒋带着他的达令重新复出。
汪精卫为何最后成了令人唾弃的汉奸
关于汪精卫成为汉奸这个事情,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本篇问答的上面部分,其实也都在阐述一句话,就是:“既生汪,何生蒋”。正是蒋介石的排挤,在政治上的失败,使汪精卫一直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汪精卫优柔寡断,属于那种吃粑粑都赶不上热乎那伙的,在西安事变时,南京群龙无首,国民党包括何应钦在内的大佬都致电当时在西欧的汪精卫回国,结果等汪精卫刚回国,西安事变就和平解决了,你说尴尬不尴尬。
抗战爆发后,汪精卫认为必定战败,对民族丧失信心,再加上日本的利诱,汪精卫最终走向了卖国之路。
当然,现在有说汪精卫是曲线救国的,史论纵横只能表示,这个曲线有点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