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此的愛,孩子需要嗎?

家長如此的愛,孩子需要嗎?

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就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為人父母者,也相應升級為家長。毋庸置疑,每一對父母都無條件地愛孩子,但是作為家長,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孩子啥啥都好,特別是學習成績。於是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矛盾,也滋生出了家長和孩子各種情緒。

家長如此的愛,孩子需要嗎?

週末早上陪老媽出門買菜,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常,因為聽到一段從身後傳過來的對話而有了特殊的意義。

女生:你都不知道我媽有多喪心病狂,清明節放假竟然給我找了歷史老師。

男生:我知道,你媽給我打過電話,問你假期課程安排都有哪些,你還說呢,我媽還不也給我找了生物老師!……

滿菜市場都是人,喧囂嘈雜,可我還是被“喪心病狂”四個字刺到,禁不住好奇地回頭看,兩個初中生模樣的孩子,揹著書包,不知是要去補課還是補課歸來,一起發著牢騷。

很感慨!我不知道當一個家長知道自己省吃儉用、不惜花重金給孩子聘請這樣那樣的老師、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補課班,卻被孩子形容成“喪心病狂”時,會是怎樣的心情和感受?

家長如此的愛,孩子需要嗎?

同樣是作為家長,當我聽到這樣的對話,既有為人父母的悲涼,也有對孩子有這樣的情緒反應而家長卻不自知的難過。

經常會有家長很委屈地來訴苦,自己如何如何付出?如何如何辛苦?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孩子卻跟自己形同水火,難以相容。如果我們單單聽家長的說辭,僅僅從家長的立場角度去看問題,很多人也會有一樣的感受,覺得這孩子太不懂事了,“爹媽已經為你做了那麼多,你怎麼沒有一點點感恩之心呢?”“你就不能好好聽話努力學習,讓你的父母不那麼傷心嗎?”

可當你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你又會發現,孩子的委屈一點也不比家長少,更有孩子覺得家長對待自己的方式讓自己快要窒息,恨不能插上翅膀,飛離他們的視線。站在他們的角度,我們同樣能感覺到孩子的不容易,甚至他們真的已經很努力,在學習上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可就是成績依然無法達到家長的預期和要求。看著一雙雙純真迷茫的眼睛,我們也會被深深地刺痛,就像我聽到“喪心病狂”四個字時一樣,內心百感交集!

家長如此的愛,孩子需要嗎?

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也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可為什麼卻有了這樣勢同水火的衝突呢?我想大抵因為下面三個原因:

01、以“愛”之名,試圖控制孩子家長卻不自知。所謂的“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你好,你要是成績好,我也不會花錢還不討好”。乍一聽有道理啊,學習成績好才有可能考上好的學校,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工作,人生才有可能輝煌,或者光宗耀祖。到那個時候,父母往人前一站,那麼多羨慕的眼光,多自豪啊。這樣的畫面,父母想起來超級美好,可這是孩子真正想要的麼?這些被讚美、被誇獎,是孩子的需要麼?很明顯,這裡獲益最多的是家長,是他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而非孩子。

02、忽略個體差異,用統一標準要求不同人格特徵的孩子。從生理角度講,人與人之間本身就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天生對繪畫敏感,有些人言語功能發達,有些人動手能力很強,而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學習的能力,或者說都屬於學習型人才,所以學習成績不優秀,有時候並非孩子沒盡力。這就同大家常說的例子一般,非要讓一條魚學會爬樹,讓大象學著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的先天屬性決定了它們各有所長。換言之,人類同樣存在這樣的差異,家長卻往往忽略了這個現實,只認同好成績就是好孩子的唯一標準,而漠視孩子的專長,結果只能委屈自己,為難孩子。

03、要求孩子去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很多家長,特別是小時候非常渴望讀書但環境或者家庭條件不允許的,自己學習的渴望變成了人生遺憾,孩子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彌補遺憾的希望。孩子不補課,他們會有焦慮,只有看到孩子每天忙碌著學習,他們的內心才是踏實的。但是孩子到底有怎樣的想法?他們無法體會,即使看到了孩子的情緒表現也沒有辦法理解。於是有了用“喪心病狂”來形容自己母親的孩子似乎也不足為奇。

家長如此的愛,孩子需要嗎?

拿補課這件事為例,家長要先搞清楚補課的需要是誰的,如果孩子自身沒有補課的願望,經過溝通依然牴觸的,仍然堅持花錢補課,不但收不到任何效果,而且激發孩子反抗和逆反情緒的可能性會比較大。省點錢、省點力,也許可以少點委屈和抱怨,孩子的學習效果未必不如補課。沒有了壓力和控制,孩子自然也不會用“喪心病狂”來形容家長了。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健全的人格更需要家長們重視,是讓孩子一說起家長就滿滿的幸福感,還是一臉的階級仇恨,家長的選擇很重要哦!


家長如此的愛,孩子需要嗎?

魚佩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參加過房樹人繪畫投射、精神分析釋夢、長程諮詢技能督導班、動力溝通、箱庭技術、正念家排等技術的培訓。諮詢方向: 親子關係、青少年問題、婚戀情感、人際關係。諮詢風格:人本、親和、細膩、關注

我們是心理諮詢師,我們可以和你一起改變你的生活,讓你的生活變得積極、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