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作為一種古老的縫衣服工具,曾經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如今則大為冷落,幾乎見不到它的蹤跡。不過,造針的行當依然存在。你知道一根針是怎麼造出來的嗎?
有句老話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可見造針的複雜程度。別小瞧一根小小的針,造出它來一共要經過幾十道工序。
現在的工業生產,造針有12道工序,古代則更為複雜,多達72道。
在山西有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大陽,古名陽阿。據說,在明清時期,這裡造出的針佔到全國半數以上,被譽為“九州針都”。
“頭號針能納千層底,二號針能縫萬件衣。三號四號老常用,針線活兒不可離。五號鋼針雖然小,大家小戶離不了。能繡龍,能繡鳳,能繡宋朝一營兵。繡個喜鵲叫喳喳,繡個蟈蟈蹦三蹦。”這就是當地流傳的賣針歌,可惜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了。
曾經這裡出產的針還遠銷到中亞地區,大陽鋼針從加工原料到製成成品總共有72道工序。
單純制針,就有取火、鑿條、滾圓、捶扁、衝孔、銼尖、熱淬、冷淬、掩蒸、拋光……等二十多道工序。
祖輩們就是以這樣製成的鋼針,跟隨晉商的足跡,走遍大江南北,供應著華夏大地上至皇親下至黎民的諸多家庭。
曾經在這裡還有全國獨一無二的針公廟,可見當地人對造針工藝的看中。
不過,如今這裡早已冷清,留下來的只是老房子和博物館,可以一窺當年的造針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