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為何發動戰爭,最後輸在德國手上

不敢正視敵人,是為心虛,所以回顧歷史,解析下日本二戰始末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敢發動戰爭?這要從明治維新說起,日本明治維新其實相當於中國的改革開放,那時候的日本重工業、造船業都是超過美國的,當之無愧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加上和中國簽訂的馬關條約,一下子成為暴發戶。

二戰,日本為何發動戰爭,最後輸在德國手上

而日本人口在二戰之前就已經達到了7800萬,那時候只有中國,蘇聯,美國能與之相比。大家都知道日本列島孤懸海外,環境極為惡劣,地震、颱風常年不斷,這使得日本人具有極強的危機感,這就很類似我們的河南省,人口爆滿,人均資源匱乏,那麼就只有一條出路:走出去!雖然前些年名聲不太好聽,但是非常能理解,每一個在外打工都是不易。

二戰,日本為何發動戰爭,最後輸在德國手上

那麼目標有哪幾個?中國和蘇聯遠東地區也就是西伯利亞。很好理解,中國地大物博,雖然新民主思想正在中國大地傳播,但是尚屬於萌芽階段,應叫半封建狀態,思想未開化,就如某網友留言所說:老一輩人說道,當時兩個日本兵就敢佔領縣城,無人敢動。而西伯利亞呢,地處貧瘠不說,蘇聯成立,相當於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所以不需要也沒必要進攻蘇聯,所以此時的內憂外誘都已經擋不住日本的侵略中國的野心。

二戰,日本為何發動戰爭,最後輸在德國手上

戰爭細節不講了,太多抗日劇,可以播放三天三夜不停。就分析日本失敗的必然也是運氣太差。

日本以東北為突破口,其實是正確的,想全面侵略佔領當時的中國,是非常不現實的,第一:當時的中國國土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4億以上,就單論國土面積以及人口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國。而當時的日本重心在東北,東北是個土壤肥沃,物資富饒的地區,包括建立偽滿清政府,試圖同化化東北。而在東北以外地區,當時的日本和中國軍隊其實處於膠著狀態。如果沒有以下幾點原因,那麼東北地區是真的是有可能會成為今天日本的東北省。

二戰,日本為何發動戰爭,最後輸在德國手上

失敗的原因這裡歸納為三點:1.美國,當時的美軍全部重心在歐洲戰場,但是美軍在太平洋珍珠港的部隊卻完好待命,這對日本來說真的是芒刺在背。所以,發動了珍珠港事件,可以說日本的這次突襲是非常正確和英明的決定,消除了後顧之憂。但是當時的日軍估計到死都沒明白,核彈是個什麼東西。

2.戰線太長,當時的日軍或許野心膨脹又或許多條出路,遠征澳洲以及東南亞各國,這無疑對當時的戰略會形成干擾造成了日軍在中國的侵略無法達成預期的目標。

3.蘇德戰爭,蘇聯德國之間的戰爭勝敗可以說是最直接影響日本的侵略目的能否達成的關鍵因素,德國的潰敗,直接導致了蘇聯騰出手殲滅了當時日本最為精銳的關東軍,以及美軍隊對日本海空的圍剿,實屬運氣。

二戰,日本為何發動戰爭,最後輸在德國手上

野心不是原罪,而是生存,一個沒有求生之心的國家和民族是無法屹立於世界的,這也就解釋了中國為何大力發展核武、航母卻又奉行和平外交,並不矛盾。

二戰之後,網友稱:日本成為美國的奴才。這會有點太貶低日本,或者小瞧了日本的野心,前文講到,日本極強的危機感會導致這個民族不會放棄一絲強大的機會,這也是為何二戰被重創後,仍然能快速崛起的原因,而日本真的那麼聽美國的話麼,實則被逼無奈。

限制日本發展重量級武器,比如航母,核潛艇等,實在是因為日本太危險。

美國掠奪全球資源可以說是利益貪婪。

而日本則是為生存,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一個強烈求生的個人和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