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打贏了一戰、二戰,可還是衰落了?

forever41618

英國雖然是一戰和二戰的獲勝者,但是相應的,英國也是一戰和二戰中損失最大的國家。在一戰前,經濟只有德國5/3的英國就被迫和德國進行了漫長的軍備競賽,在巔峰時期,英國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的實力都遠遠超過德國,英國這時所面臨的巨大財政壓力可想而知。

一戰的戰場雖然是歐洲大陸,但是德國仍然使用各種飛艇對英國的工業區和政治中心進行了大轟炸,甚至在一戰結束後,英國被德國損毀的建築比身在戰場的法國還要多。

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而且在一戰時,英國從殖民地調集了大量的部隊前往歐洲參戰,英國軍隊數量的稀少導致了印度、加拿大的軍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這也使的參與一戰的英國的各個殖民地的獨立勢力開始紛紛發芽,並從英國手中謀求更多的利益。而在二戰時期,英國的自身難保更加劇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屬殖民地的獨立性。

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轟炸的英國

並且,一直都有瓦解英法殖民主義的美國在南太平洋,東南亞作戰的時候也在給英法殖民地獨立的機會。所以,在一戰時就已經根基不穩的英國,在二戰後幾乎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並衰落也就並不奇怪了。此外,英國經濟和軍事雖然因為朝鮮戰爭和蘇伊士戰爭有所回暖。

圖為倫敦金融城

但是,1953年美國通過倫敦交易所(英國版本的華爾街)向英國本土流入的鉅額國債仍將英國的財政支出和收入的平衡最終打破。在這一年中,英國國內不僅爆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且英鎊的匯率也因為資本家對國債的買賣發生了嚴重的跌落現象,正是從那一天起,一個“統治”世界長達百年的大英帝國才在美國的資本操作下真正衰落。


軍事新觀察

單說二戰,英國是戰勝國,為何衰落了。

英國怎樣成為了二戰戰勝國

二戰初期,英國人已被德國趕出了歐洲大陸,英國遠征軍能逃回英國(敦刻爾克大撤退),還帶有幾分僥倖成份。

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英國逼其投降,倫敦被炸滿目瘡痍,考文垂則被徹底摧毀。英國空軍靠秘密武器雷達,才勉強能與德國空軍抗衡。在英國萬難之時,希特勒為施行摧毀蘇聯的“巴巴羅莎”計劃,終止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英國才僥倖活了下來。

接下來英國孤懸大西洋,靠來自北美的美加海運救濟糧彈度日。為打破德國潛艇“狼群”的封鎖,英國被迫割讓海外殖民地,換美國塵封的淘汰軍艦為救命船隊護航。

後來蘇聯打衰了德國,英國也恢復了一點元氣,但仍無力染指歐洲本土陸地戰場,蒙哥馬利率英軍在北非沙漠與隆美爾的德軍進行兵團級作戰,隆美爾在戰場上從將軍打成了元帥,可見當時英軍的戰力並不強。

直到蘇聯在東歐橫掃德軍,美英開闢“第二戰線”,艾森豪威爾率百萬美軍登陸歐洲,英軍才重新踏上歐洲大陸。由於德國殊死抵抗蘇聯反攻,對英美網開一面,除了美軍打過硬仗,(諾曼底登陸戰,挫敗德軍的“阿登反擊戰”),英軍進攻推進幾乎順山順水,他們旁觀目睹了蘇軍用血與火攻克柏林,卻愜意地簽字成為了歐戰戰勝國。


(德國向蘇美英法投降簽字)

在亞洲戰場,當日軍炸沉了英國遠東艦隊“威爾斯親王號”、“反擊號”戰列艦,大英海軍在太平洋已不見蹤影。在東南亞,靠中國遠征軍數萬人英勇犧牲,英軍才僥倖從緬甸逃到印度。同樣,後來英國也成了亞洲戰場戰勝國。

(日本向美中英蘇澳加法荷及新西蘭投降)

英國成為二戰戰勝國,得益於美國的鼎力扶持,得益於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蘇聯、中國等的幫助和付出了巨大犧牲。

丘吉爾以世界領袖自命不凡,但英國人民在二戰結束前夕就已通過大選請他退休。

二戰後英國為何衰落

第一、話語主導權的消失

英國在二戰中就已經大傷元氣,在相當長時期靠美國救助度日,為此還被迫割讓了海外領地。二戰後美國當仁不讓留在歐洲,歐洲成為蘇美控制的紅藍兩塊版圖。大英已不再是歐洲主角。在聯合國,英國雖是“五常之一”,但往往叫板的是蘇聯,拍板的是美國,沒有多少英國出彩的份。

第二、外向經濟巨大紅利消失

二戰後世界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這包括今天的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今天的51個英聯邦國家(英國除外)就是大英帝國昔日海外殖民地留下的最後歷史痕跡。

英國是世界傳統的航海和自由貿易大國,隨海外殖民地消失,它的原料市場、商品市場、廉價人力資源市場等巨大經濟紅利也削弱或基本消失。時至今天,英國的GDP2.9萬億美元,僅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9%,而歷史上,英國的GDP曾達到佔世界21%份額 (1870年)。

第三、世界科技中心從英國轉移到了美國

二戰後美國吸納世界人才戰略成功,引領了現代科技革命,把英國版的“工業文明”升級到“電子文明”和“信息文明”,成為了世界的科技和教育中心。英國除了劍橋、牛津還保持世界頂級聲譽,在科技教育多個領域已落後美國。

(英國牛津大學)

當今英國仍然頻頻亮相於國際中心舞臺,但絕大多數時間都被美國的鋒芒覆蓋。旭日不再,僅留餘輝。


諶人

先上結論,那就是個人覺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是英國衰落的原因,而是英國衰落過程中的節點


處於巔峰時期的大英帝國


英國的衰落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從19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了。但我們要注意的是,英國的衰落,是一個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的衰落過程,是相對衰落。英國作為當時全球性的生產、技術、商業、殖民和海外優勢的擁有者,實際上處在,隨著工業化的擴散和新興強國崛起而來的各種國際衝擊的匯集點上,

它是美國權勢興起首當其衝的國家,因為在西半球英國的利益(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的海軍基地、在拉丁美洲的貿易和投資)比任何其他歐洲國家的利益突出的多;它是受俄國邊界及其戰略鐵路在土耳其斯坦擴展的影響最甚的國家,因為這對英國在近東和波斯灣的勢力、甚至最終對其印度次大陸控制構成的威脅人人皆可見;它是商業利益,很可能由於瓜分天朝或在那一區域興起的新力量而遭到最嚴重損害的國家,因為它享有中國對外貿易的最大份額;與此相似,它是在非洲和太平洋的相對地位,受1880年後搶佔殖民地影響最大的國家,因為它……“用支配絕大部分發達世界的非正式帝國,換取了佔其1/4的正式帝國”——這不是一樁合算的交易。(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第226-227頁)

英國的這種相對衰落是與美國、德國的崛起緊密相連的。首先,德國統一之後,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快和最大的受惠國之一實力突飛猛進,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在工業經濟總量及技術先進程度方面,已經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說,短短40多年的時間,原本列強中最弱的普魯士現在成為德國,甚至比列強之首的英國更有實力,這種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結果構成了英德敵意,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根源。


英國與美國國旗

(英美霸權交接可以說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進程)


而美國經濟相比德國而言既有首屈一指的規模,還有首屈一指的效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已經在鋼鐵、煤炭、石油以及汽車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成倍的,超過了任何其他強國,其中有些產量比其他所有強國的全體產量加起來還多。經濟的這種絕對和相對的跨越式增長和在美國盛行的各類帝國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再加上傳統的美國例外論和使命意識,導致了美國“世界強國”政策的開始推行。美國的這種實力的突飛猛進及其崛起最大的沼氣項目之一,就是英國在美洲問題上已對美國退讓的方式,努力取悅於後來居上的美國,而美國則通過在歐洲的外交等問題上,給予英國支持予以回報。可以說所謂盎格魯-薩克遜“世界領導權”“禪讓”過程由此開始了。


19世紀末列強瓜分非洲

(從圖中就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瓜分非洲英國面臨著眾多的對手)


英國相對衰落的表現主要體現在製造業、國際貿易和殖民地問題上。英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全球優勢,獲得霸權地位,在於它在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和生產方面的遙遙領先地位,而到了19世紀末這種優勢的顯著衰減,甚至最終消散失在於工業化擴散和新技術革命中英國愈益嚴重的相對頹勢。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值中所佔份額已經從1880年的22.9%下降到13.6%。更不要說因為技術競爭力的減弱和後發工業國家採取保護性關稅政策,使得英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例大幅跌落。英國殖民優勢的衰減同樣引人注目。儘管它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殖民主義大潮中攫取了一系列新領土,但是與之前近70年的時光中,除了俄國沒有任何其他敵手的狀況截然相反,這時英國不得不與幾乎所有的新老強國競爭,並且抵禦他們在殖民擴張中對大英帝國產生的壓力。


冷戰時局圖

在美蘇兩大超級大國面前歐洲傳統中等強國已經相形見拙


英國的相對衰落也是傳統歐洲中心的衰落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在20世紀以前,歐洲一直是現代國際體系的中心,甚至也可以說是現代世界的中心。歐洲擁有和其他地區相比,遠為優越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權勢。歐洲列強聯合起來,左右了世界政治基本格局。然而到了是20世紀後半葉開始,歐洲已經無可爭辯地失去了它的傳統中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兩大側翼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國際政治結構由多極變成了兩極。歐洲中心的相對衰落與側翼超級大國的崛起可以說是現代國際關係史的最大的必然性之一。歐洲之所以被美國和蘇聯先後趕超,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美國和蘇聯所支配,徹底喪失中心地位,除了工業化的擴散這原因外,還是由於歐洲包括英國在內的中等強國在規模上的劣勢。


布爾戰爭形勢圖


但在布爾戰爭前,英國的這種相對衰落並沒有徹底的展現在世人面前。是布爾戰爭將大英帝國的這種相對衰落的窘境徹底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在布爾戰爭中除了一個美國,出於利益交換,半心半意的支持英國外,英國面臨的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抗議聲。再加上戰爭的艱難和曠日持久,卻無法徹底征服布爾人,反映了英國的武力的拮据和低效。更讓英國人難以接受的是海上優勢的動搖。法國和俄國的海軍力量增強已經讓英國頗為撓頭。而德國從1898年掀起的造艦狂潮在英國引發了巨大的恐慌。所以在20世紀開始後不久,英國政府就認定德國為頭號敵人,其具體體現就是克勞備忘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世界形勢


在面對英國的相對衰落的過程中,英國也不是完全束手無策。實際上,從19世紀末開始,英國就開始了所謂的“調控衰落”的過程。那麼這種調控衰落實際上分為兩方面。一方面,英國努力的使大英帝國成為“真正的”大英帝國。也就是說要將英國及其海外領地真正的整合為一個國家,建立一個

大大英帝國(Greater Great Britain )。但我們眾所周知的是英國的這一努力,實際上最後失敗了。所以在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自治領在內政外交方面的獨立,1931年,英聯邦正式成立,大英帝國名存實亡,英國構建大大英帝國的設想徹底破滅。另一方面,英國從布爾戰爭以後,開始了戰略收縮,開始緩和與其次要的競爭對手之間的矛盾,進行“綏靖”,減少海外敵手;同時確定並開始對付對其優勢威脅最大的國家。因此正如前述英國在20世紀開始後不久,認定德國為頭號敵人。也正是英德矛盾發展,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不是英國衰落的原因,而是英國在衰落過程中,調控衰落導致的一個結果。當然,雖然英國取得了勝利,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加速了英國的衰落


羅斯福與丘吉爾:英美特殊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事實上單獨面對德國的威脅已經力不從心,法國淪陷後,英國堅持對德作戰的一項根本原因,就在於英國指望美國最終會與英國並肩作戰。珍珠港事件,可以說對英國是一個喜訊。美國參戰後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壓過了英國,已經體現出未來的超級大國的巨大潛力,而英國在所有方面與美國相比都已經相形見拙。例如1940年美國參戰時,武器生產量不到英國的一半,但到了1944年美國的武器生產已經增加到英國的近乎四倍。所以在戰爭中幾乎所有人都已經看到戰後頭等強國將只剩下美蘇兩家。因此,在二戰中的盟國戰略問題上,戰時盟國外交上,盟國戰爭目的等各個方面,英國的劣勢已經是顯而易見。而英國的戰時首相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重視的工作就是親自起草上千份他發給羅斯福的電函,這就是實力巨大差異的英美關係的寫照。


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

兩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削弱的英國,和其他歐洲中等強國一起已經決定性的衰落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說,雖然說英國打贏了兩次世界大戰,但是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受到了嚴重的削弱,這種削弱加速了英國的衰落過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已經無法維持它的首要大國地位,只能是依靠英美特殊關係,利用其特殊的地緣位置,實行所謂的三環外交


hording

大英帝國的崛起,是因為打敗了海上馬車伕荷蘭和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這兩個帝國,一個主要靠貿易強國,一個主要靠剝削殖民地強國。大英帝國先是通過海盜劫掠的方式充實自己,等實力增加後與西班牙帝國和荷蘭進行著海上霸權的爭奪。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戰爭,終於將他們打敗,成為新一代帝國主義扛把子。

大英帝國吸取了荷蘭和西班牙帝國的長處,對貿易和殖民掠奪都非常重視。以殖民剝削為例,據說最高峰的時候大英帝國對印度的剝削,每年就達到了數百萬英鎊,這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是一個天文數字。

貿易方面,英國此後幾乎壟斷了對中國的貿易,大量的瓷器、絲綢、茶葉,通過英國商船源源不斷運到了西歐各國,賺取了巨大的利潤。

所以,這段時間英國打仗是賺錢的,每打下一個殖民地,證明他們又多了一個剝削的對象,每造一條軍艦,就會增加他們航線的安全性,保證貿易優勢。

(大英日不落帝國)

所以,此時的大英帝國會隨著戰爭的持續而越來越強大。但是,一戰二戰時期卻不是這樣,英國的投入產出比完全不成比例,甚至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

舉個例子,在整個一戰期間,英國傷亡將近300萬人,超過了近代以來歷次戰爭帶來的人口損失。而同時,為了支援戰爭,英國將絕大部分國內資源用來生產武器,導致國內大量人口餓死。到最後,英國已經入不敷出,只能向美國借款。戰爭結束後,英國沒有得到回報不說,還欠了一屁股債。所以,一戰打完英國就已經大傷元氣。最糟糕的是,作為戰勝國,英國卻沒有在戰爭後得到相應的補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就更慘了,不僅在戰爭中損失巨大,二戰結束後還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一場戰爭不僅沒有增加剝削對象,反而減少了很多剝削對象。屬於典型的賠本賺吆喝!

兩次世界大戰不僅讓英國失去了殖民地,也讓英國失去了貿易主導地位,便宜了大洋另一頭的美國人!

但是不管怎麼說,今天的英國仍然是五常之一,英聯邦的宗主國。雖然在中國人看來他們已經衰落,但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看來,大英帝國仍然是世界五巨頭之一,不可小窺!


歷史風暴

英國就是被一戰二戰拖垮的!

英國本來就沒有想象的強大,

他的強大在與它趕上了工業革命新時代的發展最前列,當別的地方還在愚昧的時候,英國走進了新的時代,無論是思想還是技術,還是眼光都是超前的。這些都富裕英國強大的戰鬥力。

當時英國每打一場戰爭,就從中掠奪大量資源,從戰爭中獲得巨大賺頭!

英國的戰鬥力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英國擁有島國的弱點,就是民族太小不耐久戰,同時英國並不能兼容其他民族,只要跟英國打消耗戰,只要敢打,英國就耗不起。

恰恰一戰二戰就是一場龐大的消耗戰,是一場沒有收益的戰爭,也是一場時代性的革命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一旦衰落就很難挽回,英國就這樣在戰爭中耗衰落的,就連本土都被德國轟炸的七零八落。按照古中國的說法,就是英國在一戰二戰中把自己的氣運耗光了。

與之相反的是,西方後裔建立的美國,在一二戰中大發戰爭財,從戰爭中獲得賺頭,就連德國的先進設備,還有科學家,都被美國搶了,最後一舉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打仗不只看勝敗,還要看打仗賺的到什麼?

古中國就是打防禦戰表面勝了,其實是百姓辛苦的積蓄被搶走了,家園被破壞了。只有禦敵於國門之外,打贏了這場有賺頭的,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戰爭,才是有賺頭的勝戰!


真兄弟旗艦店

其實,英國的衰落並非是因為一戰和二戰,一戰,尤其是二戰,不過是讓大英帝國的表象徹底崩塌,英國的衰落要早的很,除了專業學者,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大英帝國的衰落是從布爾戰爭開始的,雖然帝國打贏了這場戰爭,卻也結束了其海灣擴張歷史,帝國的精英更是意識到,英國已經無法依靠實力保持足夠優勢,能維持現有的殖民地就已經很困難了,這也是其後英國外交政策轉變的根本因素。

在四年的布爾戰爭中,英國總共動員了4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從英國本土出發跨越半個地球前來的英軍,其餘還包括殖民地軍隊等,還通過海運向南非輸送了35萬匹馬、10萬匹騾子, 134萬噸軍事裝備和其他物資,先後動用了1027艘艦船,在布爾戰爭中,英國一共花費了2.2億英鎊,超過了地球上所有列強在19世紀的總和。2.2億英鎊是多少錢?按照當年的匯率,一英鎊等於6.66兩白銀,2.2億英鎊就是約14.65億兩白銀,要知道,大清國從南京條約賠款開始算起,一直到辛丑條約的4.5億兩,林林總總加起來才不過7.3億兩白銀,英國在布爾戰爭的花費有多大,各位心裡有數了吧?

布爾戰爭實際上把大英帝國幾個世紀來的積累差不多掏空了,而且債臺高築,英國在一戰和二戰根本無力對付自己的對手,如果沒有美國表弟的強力幫忙,一戰後果都不好說,更別說二戰了,二戰結束後,英國意識到,自己根本沒實力控制所有的殖民地,採用和平方式允許殖民地獨立,但同時又與其保持特殊關係,具有較強影響力。相比之下,戰後的法國就愚蠢多了,不管是越多還是阿爾及利亞,都試圖用武力阻止其獨立,結果呢?現在對這些國家,法國根本沒影響力。


鷹眼防務觀察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比第一次工業革命範圍更大影響力更加長遠。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首先的爆發時間是美德,兩個國家,主要的發明創造也是美德的。 所以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時候,美德兩個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也已經超過了英國。事實上,英國在這個時候已經落後了美德這兩個新型資本主義國家。而英國賴以生存的不過是廣大的殖民地而已。但是,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卻嚴重的削弱了英國的國力。雖然英國打贏了一戰二戰,但是此時的英國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即使是一戰二戰的勝利,也是得益於廣大的殖民地國家的幫助和美國的鼎力相助。一戰的時候,同盟國和協約國都已經支撐不住了。英國的勝利主要是美國的潘興元帥的兩百萬美軍。而二戰就更不用說了,不是美國人力物力財力的幫助,英國都不一定扛得住德國的雷霆一擊,更不用說反擊了。


一戰的時候,英國還可以靠著自己的軍事實力,和法國合力統治歐洲,奠定凡爾賽體系。但是二戰的時候英國損失太大,也沒有在二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軍事實力也被美蘇兩大巨頭給超越了。所以此時的英國已經沒有能力制定戰後的政治秩序了。此時的英國也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同伴了,因為英國長期執行的歐洲大陸平衡政策已經讓整個歐洲都衰落了。他們此時也成為了美蘇兩大國的附庸,無法翻身。而自己的殖民地也因為自己的衰落而紛紛獨立了,並依靠了兩大陣營。英國也成為了美國的小跟班,以維持自己的政治地位,英國自此衰落。

所以說,英國


的衰落既是英國政治政策的失誤,也是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經濟科技實力落後導致的必然結果。而政治政策的失誤只是導致了英國的提前衰落,經濟科技落後卻是英國衰落的必然原因。


小麗實

英國原來號稱是"日不落帝國",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殖民地,它發達的工業都是靠掠奪殖民地的資源來支撐的。一戰.二戰有些殖民地被別的列強搶奪去了,有很多成獨立國家了,如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原東巴基坦)這麼大的地方為英國無償地提供著資源和人力,還有中東地區\\非洲\\拉美及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都遭受到它的掠奪。風起雲湧的世界潮流,大部分殖民地相繼獨立,"日不落帝國"終於日落了。


東方敏鑫

當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就標誌著帝國衰落!戰爭結束後美國便脫離大英帝國和英國皇室的統治,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但由於美國境內生活著大量的保皇派,在美國獨立後大量的保皇派進入了美國北部的英屬北美地區,而保皇派的進入直接導致了當地原本以法語人口為主的人口分佈被徹底改變,形成了後來的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且由於英裔和法裔的文化差異,導致上下加拿大之間的分歧一直存在,後來發展成為魁北克獨立。 而對於英國來說,它失去了人口最多、資產最豐富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間接的導致了大英帝國的衰落,而後由於美國的野心,英美之間多次爆發戰爭,但基本上每次都是英軍擊敗美軍。同樣由於大英帝國統治時期對殖民地的掠奪政策,導致美國人對大英帝國很反感,這種反感一直持續到1940年代末大英帝國開始瓦解,而美國在大英帝國瓦解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幫助許多英國在加勒比地區的殖民地獨立!


劉中元字立虎

英國是通過殖民掠奪和還外擴張發家致富的,而且沾了工業革命的光,軍事科技一度全球領先,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盛極必衰,一戰前美國獨立,英國失去美洲殖民地,還受到德國、美國、法國的奮起直追,瓜分世界市場,英國一家獨大的局面被迫改變。一戰之後美國的綜合國力超越英國,英國確還在吃殖民老本,二戰後就直接成為美國小弟。20世紀60年代殖民獨立運動高漲,許多殖民地紛紛宣佈獨立,英國失去了耐以生存的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國一去不復返,不得不衰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