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李
我们不妨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将一些心理学小原理、小技巧随机融入生活,一点一滴逐渐浸染着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不是怎么劝孩子要或不要那么简单粗暴,而是影响宝宝一生的智慧。
心理学中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它描述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阶梯式一点一点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崇洋媚外”,觉得别人手里的玩具比自己的好,想要别人的玩具。但是另一个孩子一定是越被抢越不给,即便是自己已经玩够了,正准备放下,一看到有人争,就立马来了热情“这是我的!我还没玩呢!不给你玩!”
兜兜四岁的时候很想和楼下的两个小姐姐一起玩儿一套塑料材质的炊具,虽然它已经很破旧了。但是两个六七岁时孩子故意把炊具抱起来不让看。更不给玩儿。怎么办?
让孩子直接抢?实力悬殊一定抢不到。
让孩子懂得物权与界限,告诉她:别人家的东西说不给你就可以不给,你想玩儿就自己买?可是毕竟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啊!买回家她可能束之高阁……
来细分登门槛效应:
第一步:我坐在这里看你玩,可以吗?
我带兜兜轻缓的走到两个姐姐身旁。一边走我嘴里一边学着宝宝的语言教兜兜说:“小姐姐,我坐在这里看你们玩,可以吗?我不动你的玩具,我很乖的。”
姐姐只要不继续躲避,我们就需要及时肯定、赞许:“姐姐最好了!”
第二步: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过了几分钟两个小女孩发现兜兜没有恶意,对他们毕恭毕敬也不敢造次,逐渐放松了警惕。甚至因为自己孤立兜兜而有些内疚。
这时,我让兜兜问一句:“姐姐,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第三步,你能借我玩一会儿吗?
兜兜当小跟班儿跟姐姐们玩儿的不亦乐乎。姐姐们也愈发强烈的感觉到当老大特别有范儿,安排兜兜去取个勺子,递个盘子,兜兜都会照办,兜兜以“姐姐带自己玩儿”为荣;姐姐们以“有人听我指令为乐。”
这是兜兜可以再进一步提出进阶的要求:“姐姐,你的铲子能借我玩一会儿吗?”
第四步,我能带回家去玩一会儿,明天还给你吗?
很容易理解。最后孩子们分手时依旧依依不舍。兜兜可以适时提出最后一级要求:“姐姐,我能带回家去玩一会儿,明天还给你吗?”
实在不行可以用替补方案:“姐姐我拿XX跟你换着玩一晚吧?”
看到吗?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先让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只要对方按照我们的需求做了,毫不吝啬地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一步步使孩子达成目标。
水亦田
小孩子常常要别人的东西,尤其是吃的东西,弄得父母很难堪,常常骂孩子没出息。 其实,孩子要别人的东西和有没有出息没有必然的联系,小孩要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同样的东西也总是觉得别人的好。这主要是孩子缺乏知识经验而好奇心又特别强所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知识范围扩大,这种现象就消失了。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而放任自流,等待孩子的自然过度和消失,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处理办法。放任自流和管 得过严都会使孩子形成对别人所有物的占有欲,看见别人有什么东西部想据为己有,那是一种危险的人格特征,甚至会导致犯罪。
孩子向别人讨要东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对所要的东西特别喜爱,控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望。
2、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给予满足,致使孩子判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造成了他形成想要的就必须给他的错误认识。
3、由于父母过于严格,给孩子的东西太少。
要克服孩子的这种现象,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1、增加孩子有关的知识。通过比较使孩子知道自己手里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还是那个样子,不会变。如孩子想要别人的饼干,明明家里有,可他偏要别人的,这时,父母不要太强硬,而是在接受了别人的东西后和自己家里的作对比,让孩子亲口尝。亲身体会到味道是一样的,以后他就不再要了。
2、不要压制而要引导。压制会使孩子产生常说的“逆反心理”,更想得到它。因此,在孩子要别人的东西时,可以温和地提醒他,使他回忆起曾经吃过或玩过这种东西,有助于解
除孩子的强烈要求。
3、转移注意力。有时孩子要别人的东西,这种东西自己家确实没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答应(并做到)给他买一个。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别处。
4、试用交换法。交换玩具或食物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可以防止孩子独霸和占有欲的产生。如孩子要别人的玩具,就让孩子自己拿着玩具用商量的口吻,友好的态度和小朋友交换着玩,使双方都受益。
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宝宝懂得: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别人的东西应该由别人来做主。这是宝宝学会与人相处的很重要的一步。学习这个抽象的概念比学习苹果、香蕉等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困难很多。因为宝宝尚小,思维能力还处在以直观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几乎还处在一个基础的萌芽阶段,爸爸妈妈需要了解这一点,指导宝宝做练习的时候就能理解宝宝而且会有耐心了。具体来讲,可以把它分成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来进行:
1、宝宝首先要学会支配自己的东西
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自己有权做主是否借出。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预先与宝宝做互借东西的游戏,刚开始时爸爸妈妈可以多做做示范:通常情况下都借出,偶尔不同意并解释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的缘故,另一方也要表现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现场表示放弃。之后就可以和宝宝做这个游戏了,宝宝通常情况下也会借出的,如果宝宝不同意,我们会发现也大多是因为宝宝特别喜欢的缘故。
2、想获得别人的东西时学会事前征得别人的同意
别人的东西,由别人支配,获取前须征得别人的同意。细心观察宝宝在群体中的活动,当发现孩子有动手抢别人东西的欲望时,要及时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就象自己对自己的东西有权做主一样。比如说:宝宝的父母就可以在发现宝宝想抢别人玩具前及时跟他讲:“宝宝,我知道你喜欢这个玩具。但这是别人的,我们问问她可不可以借给咱们玩儿一下。”当然了,爸爸妈妈需要根据自己宝宝借物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给予不同的帮助。不会说话或没有经验的宝宝家长可以帮助他跟对方说出来,有了一些经验之后的宝宝家长可以在提示他以后让他自己去问对方。
3、采用交换或轮流等方式与别的孩子分享
我们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技巧,让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更轻松愉快。比如,每回出门时,阿姨可以让宝宝带一个不常见的玩具让他与别的小朋友交换,通常也很容易获得成功。
4、告诉宝宝别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给他玩具,让宝宝在即使没有得到也会在理解的基础上也能获得心理平衡,转而去寻找别的感兴趣的事与物。
虽然宝宝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行为会导致宝宝成为不受欢迎的宝宝,容易受到群体的排斥,严重的还会使宝宝出现对抗性的人格特征。所以爸爸妈妈们可千万不要忽视,因为宝宝最初在与同伴交往时需要及时有效的指导,否则,一旦次数多了形成思维定势,要调整就困难了,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要抓住时机,教宝宝同伴交流的技巧与策略。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欣宝贝儿智慧屋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从提问中我们可以得知是自己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那么别人当然有权利拒绝了,而且在孩子的态度上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千万不要把一堂与他人交涉的课程变成暴力的行为。还有,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不光是小孩子我们有时候也会喜欢对方的某件衣服或者饰品,然后询问购买途径,而对于小孩子关于这种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要”这个字看似简单,但是其中包含着一个家教的问题,如果稍微不注意孩子很有可能成为对方眼中没家教的代表,比如,我们可以教会孩子询问“我很喜欢你的玩具,可以借我玩一下吗?我会还得”或者说“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等等,喜欢不意味着要占有。
其次,对于提问中提现家长的态度,当孩子要别人的玩具遭到拒绝应该怎么劝孩子,第一当然就是代表着要制止孩子的行为,第二“劝”这个字带有委婉的成分,也就是说家长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但是,我们前提是必须要孩子明白,当你索要别人的东西时候,别人有权利拒绝,而且绝大部分是会这样的,那么我们应该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学会接受这种挫败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爸爸妈妈可以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看他们会如何应对,倘若真的孩子走进死胡同,顾及哭闹或者影响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站住来进行引导也是可以的。
孕妈学堂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平常的教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在哭闹当时孩子会不接受,但提前的教育显然会为下一次的发生做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然后慢慢的,孩子的坏毛病就改过来了。
那在平时生活当中,怎么合理的教育孩子呢?简单的来说两点吧!
第一、出门前的提醒
在和孩子出门前要跟他立下规矩,强调并让孩子接受,告诉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的要,可以回家后告诉妈妈,要是好的话,妈妈就去给你买,。并且告诉他,一直看着其他小朋友,是不礼貌的行为。
第二、做好榜样,奖罚分明
孩子有好奇心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作为父母也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总是欺骗他,单纯只为了安抚孩子当时的情绪,没有行动也是万万不可。因为久而久之孩子会对树木失去信任,所以父母的榜样至关重要,得言而有信。
第三、观察孩子,购买针对孩子特点的玩具
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孩子的东西不一定对自己有用。而为了让孩子接受这种观点,就得在平时的时候注意观察孩子的特征,然后按照孩子的优势购买相应的玩具。
这样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减少对其他玩具的羡慕,也可以让孩子慢慢的戒掉这种坏行为。
自己有的他人没有,也是一种心理安慰,从而减少盲目需求。
第四、态度坚决,持之以恒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一定要坚决,不能因为孩子的态度而轻易的动摇,在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之前,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其他原因而中断。
詹姆斯说过:“播种一个理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孩子良好行为的培养起点应从家里开始,家长要把问题想在发生的前面,等问题发生时,要能运用转移和替代等手段,
小饭的私家花园
让孩子学会智取。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小男宝,大概三岁左右。他很想要旁边小姐姐手里的玩具,小姐姐不给。他回头找妈妈要了一个自己带来的玩具,跑到小姐姐跟前,嫩嫩地说:“姐姐,我有这个,跟你换那个玩,好不好?”小姐姐看了看,觉得这个交易不错,就爽快的把玩具换给了这个小男宝玩。
这么小,情商就这么高,懂得运用物物交换,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真要为这个小男宝点个大大的赞。
用别的物品替代或转移他的兴趣点
小孩子对别人的东西往往是一时兴起,在那个点,那个时刻,非要不可,过后未必真的那么感兴趣。这时,父母可以给他拿些孩子平时比较喜欢的东西代替。也可以带孩子去做他更感兴趣的事儿,转移一下兴趣点。多给他几样东西,多想些可玩的事儿,让孩子多些选择。
做这些时,父母语气和动作都要轻柔,尽量用商量的口气,蹲下来,和他视线平齐的进行交流。不要大着嗓门吼孩子,把他生拉硬拽地弄走。孩子这时本来就处于情绪亢奋状态,再这么一弄,非得嚎啕大哭不可,事与愿违。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家里也没有,价格还在可承受范围内,偶尔满足下孩子也未尝不可。
萌妈爱学习
这样的情况可能在为人父母的初级阶段最常见的情境之一,孩子见到喜欢的东西就想要,甚至还会主动去抢。记得之前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爸爸陪着小女孩儿玩滑板车,小女孩儿大概2岁,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个4左右的小男孩儿路过,看着小女孩儿溜溜的玩滑板车羡慕不已,正在驻足目不转睛看的时候,小男孩儿突然冲上前去,抢了小女孩儿的滑板车,小女孩儿此刻一脸懵相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在这个时候,女孩儿的爸爸上前追上了小男孩儿,并对小男孩儿说:滑板车是妹妹的,要还给妹妹。结果这个男孩儿就倒地大哭,可是女孩儿爸爸依然坚持要回了小车,并对小男孩儿说:如果你想玩,你要先问妹妹同意不同意,不能去抢。男孩儿的爸爸觉得挂不住脸了,看着倒地打滚儿的儿子不知所措。后来,女孩儿的爸爸带着小女孩儿回家了。这一幕的发生,让我思考良久,尤其是女孩儿爸爸的坚定,这绝不是单纯的宠溺,而是真的育儿有方。
在我们小时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学会分享,好的吃的玩的都要去分享,唯有把手里的东西分享给弟弟妹妹,七大爷八大姑才是好孩子,甚至有时候还要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硬分享给他人。可是,后来的的成长经历让我领悟到,这并不合理。
在任何的时候,分享固然是一件喜悦和有爱的事情,可是在没有确定“物权,所有权”的意识之下,任何的非主动分享都是不可取。
在发生问题中的一幕的时候我会选择这样处理:
1、首先,我会拥抱自己的孩子,并告诉他我知道他非常喜欢并且想要那个东西,但是,XX没有不分享给你,你很难过,努力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2、接下来,告诉孩子,XX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与你分享,而是,这个东西是属于XX的,他是这个东西的主人,所以要他才能决定是不是要分享给你。就像你的玩具小熊一样,你是小熊的主人,只有在你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和你分享对不对?
3、支招,结合具体环境,鼓励孩子尝试去争取。如果你真的喜欢,可以先问XX可不可以借给你玩一下,或者你拿你自己的玩具和他交换玩一下,看看行不行。
4、在孩子足够小的时候,可能被拒绝之后会哭闹,同时也会影响另一个孩子,这个时候我也会尝试安抚另一个宝宝,保护另一个宝宝,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和小baby分享玩具,所以现在,你可以自己玩。等你觉得可以分享给小 baby了,我们才让他玩,好吗?
总之,一定要完全认同并保护孩子当下的情绪和决定,不能强行,或者通过欺骗的方式让孩子分享。让孩子知道分享是一件主动并快乐的事情。
悦小芽儿
这个问题要看是多大的孩子,不同年龄的孩子可能出于的原因不同,而且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出现这个问题的重点不是劝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如何处理问题。
如果是孩子年龄比较小,想要别人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对新物品的兴趣。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可以多引导和示范。正好教会孩子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等待?
首先,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东西去进行交换,一般有东西进行交换,小朋友基本上都会同意给。那么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孩子就能学会这个交友技巧。
其次,如果其他小朋友不愿意的话,可能是这个东西这个小朋友也正在玩,强行的要把东西要换走,很多孩子都是不会同意的。之后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尊重,这个东西是其他小朋友的,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
最后,告诉孩子如果确实很想要玩,就需要等待一下,等待其他小朋友愿意交换才行。而且提前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心理预期,就是有可能被拒绝,这样他们在背拒绝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慢慢的孩子就会分清什么是你的、我的?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听他们安排,做好心理准备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那么这样的问题基本不会太困扰父母。因为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趋于成熟,语言沟通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如果还是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么父母也一样可以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引导。而且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学会自我欣赏,从欣赏自己身边的东西开始,最后到欣赏自己。
妞蜜妈妈:
妞蜜妈妈聊育儿育己
孩子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不管对方给不给,我们都应该开始劝解孩子,毕竟东西是别人的,不能因为我们喜欢就要去拿来占为己有。那么如何有效劝解孩子呢?这里可以用到正面管教的一些理念。
1、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并安慰他。
首先,我们要蹲下来,好好地跟孩子说:“宝贝,你想要这个东西是吗?那我们跟小朋友说可以先看一看吗?”——慢慢抚平孩子的情绪,及时将孩子从“要而不得”的失落情绪中拉出来,至少可以先看一看这个东西。同时,也让家长有有时间好好回想,从他平时的喜好或者以前的经历中去寻找,为什么孩子想要这个东西。
“哦,是这样有趣/特别的***啊,你为什么想要这个啊?/这个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如果孩子表达还不太清楚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强调这个东西的确很有趣。尽可能去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原因,这样,如果是他真的很喜欢的、又没有害处、价格也可以接受的东西,而且的确他又没有的,我们可以考虑满足他。
2、让孩子理解并引起共鸣:我们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好像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也不希望别人拿走一样。
家长可以拿一个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来帮助他理解所有权这件事情。比如,孩子特别喜欢一组小火车,那么就可以跟他说:“宝贝,如果别人把你最喜欢的玩具,比如小火车拿走,你会不会很伤心呢?所以这个小朋友也很喜欢他手里的东西,我们拿走他也会伤心的,这样很不好。
或者是以曾经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来引起他的共鸣,“你还记得上次,有小朋友要你的小火车吗?那是你最喜欢的小火车,我们可以把小火车给别人看看,也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你一定不愿意把小火车送给小朋友是吗?因为那是你的,而且是你最喜欢的玩具。所以,这次我们也不能拿别人最喜欢的东西。”
3、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到。
最后,我们要鼓励孩子能勇敢的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宝贝,你真棒,你知道这是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咱们不应该拿,你做得很好,妈妈为你骄傲。”可以适当给一点小奖励,也能更好地转移孩子注意力。
一妈当先
经常在游乐场遛娃,见过太多次因为“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最后大哭大闹”收场的故事。
经过我的观察发现,其实无非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重中之重的,就是不会自己玩。
因为不会自己玩,所以这些孩子的注意力都是放在其他孩子身上的:
“咦,那边小哥哥的玩具好像很好玩,我也要玩。”
“小妹妹的手上的东西好像比我手上的更有意思,我要她的。”
反正别人的东西就是比自己的好。
针对这种情况,只能平时做好功课,多陪孩子玩,多鼓励孩子尝试新玩法。
在孩子小的时候,在游乐场,我都是陪着他玩,边玩边引导。有时孩子的注意力被其他孩子手上的东西吸引时,尽量用手头上类似的东西,模仿玩法。
第二,物权意识不清,你我不分。
两岁左右的孩子进入物权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脑海里的主流想法就是“我的我的全都是我的”,所有家长也不必急着贴标签,好好引导,3岁后自然就好了。
我当时的做法是强调“我的”“你的”,平时和孩子玩时,就会认真地告诉他,“这件东西是我的,你不可以随便拿”,刚开始孩子不是很懂,慢慢的,他就知道“你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所以他在公共场合时,很快就接受了其他孩子手上的东西,是“他们的,我不可以随便拿”
也有的家长在这个阶段和孩子较劲,多次批评孩子乱拿东西、不分享,这样的做法,孩子很难走出物权敏感期,乱拿东西、不分享的毛病反而会持续得更久。
第三,家长过度满足,孩子没学会分享和等待。
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家里都是各种宠。孩子有什么需求,都是第一时间满足,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习惯了即刻满足的感觉——“想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一旦孩子有了这种观念,在公共场合就是小疯子一样的存在了,看到别人的东西想要,还不接受“请求“、“等待”、“交换”这样的缓冲做法。这种除了强行把孩子拖走,还真的很难有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
所以平时在家中要有意识地“延迟满足”,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让其“请求”、“等待”、“交换”,渐渐孩子就习惯了。
以上的一切前提,是孩子平时也能拥有其他孩子手上的东西,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比较抠门和苛刻,那孩子眼馋别人家的东西,也无可厚非……
总而言之,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大人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再引导孩子改变。
小谢老师说一年级
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对方不给,怎样规劝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
首先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宝宝很喜欢这个东西吗?”孩子会回答,不论答案与否,妈妈都应该认同,并与孩子互动分析东西的优劣;
然后讲明东西的归属,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到了喜欢到非买不可的地步可以答应为他买,并告诉他如果是你你的决定;
最后值得提醒一下,所有购买的物品一定记得在孩子平时自己记录的购物清单里。其他的自己衡量。
⏩在这里提出一点,问题是“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而不是“孩子想要玩一下别人的玩具”,如果是后者,就首先让孩子自行与物品所有者协商,如果对方不同意,后续处理方式与上面一样。
⏩如果是前者,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任性就生气得“啪”的一巴掌,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
⏩因为“既然是别人的东西”,别人就有权不给,再说了,如果孩子会提出要别人的东西,除了一岁左右的宝宝在经历“个人自我意识建立期”和“物权期”之外,都说明家长的教育有问题。
⏩孩子在8个月至2岁之间,会有“个人意识建立期”,这个阶段孩子会伸手抢别人的东西,而且严重点的特别任性,会哭嚎,总之各种没办法。
⏩此时家长万万不可打孩子,也不可与成人相比。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期”,可先与对方小朋友商量,如果对方不给玩,只要给别人大人申明孩子这个阶段,然后哄着离开,一般都是分散注意力,即使任性哭一会儿就好了。孩子虽小,他拿不到自己都会明白。
⏩很好的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期”,孩子将来会自信而不骄傲,在心理学上我们也称之为“自信心建立期”。
⏩孩子的“物权期”是因为孩子有了“我”的意识,想当然的就以为所有东西都是“我的”,此时,他们分不清“你、我、他”,大人要在这方面给予引导,要不耐其烦的在每件与之相关的事情上引导。
⏩比如吃饭,孩子会吃爸爸碗里的,或者妈妈碗里的,又或者爷爷碗里的,大人不要发脾气。我家常常就是,然后我会又好气又好笑的指明“这是妈妈的饭,这是爸爸的饭,这是爷爷的饭,桌子上的菜是大家共享的”……
⏩如果孩子拒绝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万万不可说小气或者强迫之类的。请好好保护孩子的这些性格过渡期,否则将来你会烦恼“为何我家孩子胆小不自信之类的?”俗语就讲“三岁看大,七岁止老”就是这个道理。
⏩在孩子的一生中,千万不可护短,因为“护短”不是帮助孩子沾光,而是你剥夺了孩子与世界沟通的权利。所谓的“爱无能”就是童年时期两种极端造就的。一种是过度保护,就是护短;一种是不闻不问。两种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