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白手起家的人物有哪些?

dddddddc_

中國歷史上白手起家成為皇帝有兩個人,一位是漢高祖劉邦,他建立了大漢王朝,另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建立了大明王朝。

歷史上像秦始皇贏政,本身起點很高,他是秦國王二代,像隋朝開皇帝揚堅,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這些皇帝本身就是大將軍,後利用手中軍權奪取皇位,改朝換代。

先談一下劉邦,他本身是一名遊俠,他後來才是一各無品無級村治安主任。後來他在沛縣帶著一部人在沛縣發動反秦起義。劉邦可以說是從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白手起家,當上了皇帝。劉邦違立了大漢王朝。

還有一位是朱元璋,他從一個討飯的,一位小和尚,參加郭孑興起義軍,後來,朱元璋從一介平民,白手起家,建立大明朝,白己當了皇帝。




蔡哥談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人物有許多,而最終能當上皇帝的當屬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兩位開國皇帝。

漢高祖劉邦原名劉季,生於沛豐邑中陽裡(沛縣),他比較有個性,雖然家裡不富裕,但他並不喜歡下地幹活,家裡的父親和哥嫂們都覺得他好吃懶做,不幹活,沒收入,常遭父親訓斥,但他依然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他對待朋友仗義疏財,寬厚仁愛,心胸寬廣,性格開朗,不拘小節,因此早年結識了許多願意為他赴湯蹈火的朋友,比如盧綰、樊噲等。後來做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跟沛縣的官員們也混得很熟了,比如蕭何、曹參等。因為秦始皇要建阿房宮,大量徵發奴役,劉邦是亭長負責押送奴役去酈山做苦力,走到芒碭山時,許多奴役都逃走了,當時按照秦法規定,奴役逃走亭長要被斬首。於是,劉邦就跟剩下的人說“大家都逃吧,我也要逃得遠遠的了”,後來有十幾個人隨他一起走。當時人們民不聊生,窮苦之極,農民暴動一觸即發。此時陳勝、吳廣起義反秦,劉邦帶領剩下的人索性回到沛縣,與蕭何等人一起殺了秦官沛縣令。由於他的軍隊紀律嚴明,不滋擾百姓,百姓們都推舉他為沛公,從此劉邦帶領沛縣的人們走上了反秦的道路。滅秦之後,劉邦以他的智慧收攏了許多有才之士,像蕭何、張良、盧綰、樊噲等重要開國之臣,拜韓信為大將軍,最終打敗項羽一統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在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自己改名為朱元璋。他生活在一個濠州鍾離孤莊村非常貧困的農戶家庭裡,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為生。當時元朝統治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不用幹活就可以享有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賦役沉重,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後來濠州發生嚴重的旱災,父母家人先後去世,朱元璋為了活命去了廟裡當和尚,每天干活,洗衣煮飯。不久後廟裡也鬧饑荒,朱元璋不得不出門流浪乞討為生。在外面艱苦流浪的三年裡,他走過了很多地方,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還造就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同時使他變得殘忍和猜忌。朱元璋先投了郭子興的紅巾軍,由於他機智果敢,略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朱元璋在軍中處事得當,精明能幹,在部隊中逐漸建立了良好的名聲,郭子興病逝後,大家推舉他為副元帥。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嚴禁擄掠百姓,有士兵犯案立即處死,深得民心,與此同時,他還不斷地招賢納士,後來逐步打敗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軍隊,還把元朝統治者趕出了中國。從此,蒙古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中國再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治之下。


Maggie仰望歷史的天空

若說白手起家的歷史人物,范蠡絕對可以名列前茅。

范蠡,字少伯,又名陶朱公、鴟夷子皮,楚國人,生於公元前536年,卒於公元前448年,享年88歲。

他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後世尊他為“商聖”、“文財神”。

他出身貧寒,卻能輔佐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建立霸業。功成身退後,十九年間,三次散盡家財,卻又三次白手起家,以致鉅富。

下面從各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位牛人:

一、政治方面,三勸勾踐

第一次,勸他不可輕易用兵,勾踐不聽,大敗;

第二次,勸他忍辱負重,勾踐聽了,得以保全性命;

第三次,勸他興兵伐吳,勾踐又聽了,吳國覆滅,夫差自殺。

二、軍事方面,奇計百出

1、范蠡提出“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就是說戰爭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勢利導,知道取捨的客觀規律,才能取得勝利。

2、范蠡說:“後則用陰,先則用陽;近則用柔,遠則用剛。”意思就是用兵之道,要如同天道的運行,被動防守時用陰謀,主動進攻時用陽謀。敵人逼近時用柔,敵人遠離時用剛。

3、范蠡又告誡勾踐,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積累足夠的戰備物資,而戰備的累積就必須發展生產,增加人口,使百姓安居樂業。

4、在奮發圖強之時,不斷地麻痺敵人,不斷示弱,並大量進獻珍寶、美女,以示忠誠,使敵人輕視自己,不做過多的防備。

5、訓練士兵,增強戰鬥能力,鼓舞士氣,用高額的獎賞組織敢死隊,關鍵時刻可以用來恐嚇敵人,打擊他們的士氣。

三、經濟方面,計然之術

范蠡之所以被稱為“商聖”,就是他的商業頭腦,遠遠地超越了那個時代,他的商業理念,至今對商業活動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他主張,經商要有遠見,看清市場規律,厚積薄發,搶佔先機,賤買貴賣,及時出手,薄利多銷,農商雙贏。

在這種經商的理念下,輔佐勾踐滅吳後,范蠡功成身退,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獲取巨大的財富。

第一次,吳國滅亡後,范蠡看出勾踐是一個不可同富貴的人,就散盡家財,離開了越國。

第二次,范蠡先是來到齊國,改名叫鴟夷子皮,帶著家人開荒種田,引海水煮鹽,只用了幾年時間,就積累了數十萬財富。齊王聽說出了這麼一個能人,就把他封為宰相,請他治理國家。深諳帝王之術的范蠡,知道伴君如伴虎,僅過了三年,就辭去官職,就把家產分送親友,悄悄地離開了。

第三次,范蠡離開齊國,到了宋國,改名為陶朱公。這次他主要從事貿易,在天才的商業頭腦支持下,他又一次創造出了奇蹟,短短几年,積累的財富,數以億計,做到了真正的富可敵國。後來有一年,天下大旱,顆粒無收,范蠡就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拿出來,佈施給窮人,億萬家產,一日散盡。可是不過數年,他竟又賺取了鉅額財富。

後世對范蠡的評價非常之高

司馬遷說他:

范蠡三遷皆有榮名, 名垂後世,臣主若此, 欲毋顯得乎 ?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蘇軾說他:

春秋以來用舍進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

南宋史學家黃震說他:

春秋戰國近五百年, 以功名始終者惟范蠡一人。

至於他拐走西施,泛舟於江湖,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了。


回答完畢。


書蟲吐絲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一代比比皆是,此起彼伏,不然現在就是世家林立了。假如說白手起家成帝王的,除去一些失敗的農民起義領袖,那還真不多

第一個,大秦鄉長劉邦,斬白蛇起義,成就漢高祖

第二個,大漢草蓆匠劉備,桃園三結義,成為蜀漢昭烈帝

第三個,西晉種田奴石勒,聚眾十八羅漢,廟號趙高祖

第四個,東晉鄉舍賭徒劉裕,北府軍嘍囉,史稱南朝第一帝

第五個,大元百納僧朱八八,紅巾軍小卒,開創大明王朝

這五個,都算白手起家



靈石蘊珠寶

都說劉邦,朱元璋,劉備。我來搞點不一樣的。

荊州劉表(劉表跟劉備一樣,掛名皇叔一個)

陶侃(不是皇帝,但是他的崛起,嚇壞了一群所謂的東晉名士)

南朝宋武帝劉裕(先前也是買草鞋的)

後趙高祖石勒(本來是個奴隸)

南朝陳高祖陳霸先(也不是啥富貴人家)

還有很多的起義軍首領,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也算成功過,也算白手起家吧。

元末東吳政權張士誠(私鹽販子)

元末陳漢政權陳友諒(賣魚的)

明末闖王李自成(當過和尚,放過牛)

明末大西政權張獻忠(賣棗的)

白手起家的人也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