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諮詢頻現“天價”收費,暴露出哪些問題?

高考志願填報諮詢頻現“天價”收費,暴露出哪些問題?

高考過後,考生和家長又圍繞著志願填報忙碌起來。面對那麼多學校和專業,如何選擇讓很多考生和家長犯了難,這也讓幫助考生填報志願的輔導市場漸漸火了起來,“大數據預測錄取概率”“專家一對一諮詢”等填報服務五花八門,要價從數千到數萬。很多機構商家宣傳大數據來自教育部、考試院,但被相關部門否認。一些普通高中老師和大學招生老師,也被包裝成“資深”“頂級”專家,諮詢一次標價數千到數萬元。

那麼,“天價”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真的物有所值嗎?高考志願填報輔導班火熱的背後,暴露出了哪些問題?

據瞭解,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往往強調其平臺注重大數據挖掘,從海量高考數據中全面分析。但這些機構所依賴的大數據只能呈現過去,不能預測未來。比如,服務機構從他們整理儲存的數據中推測出某專業的錄取分數低,會引導被服務的考生報考該專業,如此一來,可能出現很多考生扎堆報考同一專業,反而會把分數抬高。而且,大數據能推算出一定填報規律,但沒法算出考生喜好,商業性的高考志願諮詢服務只能是參考,不能作為依據,還容易形成誤導。

既然如此,商業性高考志願諮詢服務為何還那麼火爆,似有供不應求之勢?這正應了那句老話:有需求就有市場。長期以來,我國高考考生存在著“花12年時間學習、2天時間高考、2個小時填志願”的現象。目前在志願填報中,基本上都是家長更操心,而學生無論在高考前,還是高考後,都對志願填報投入關注不夠。在高考前一心學習,在高考後就徹底放鬆。有的學生甚至認為,自己已完成高考任務,志願填報是家長的事。學生沒有自主規劃的意識和能力,這是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缺失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家長就會四處託人指導志願填報。不少家長之所以對天價志願填報諮詢趨之若鶩,無非是出於“怕失誤”“想撿漏”的心理,為此寧願花重金求個心安、買個念想。

其次,在考生及家長越來越需要高考志願諮詢服務之時,公益性高考志願諮詢服務,卻在不少地方有所缺位,甚至嚴重缺位,不能滿足考生及家長的諮詢需求。學校往往對於志願填報服務關注不夠,似乎提升成績是學校的事,填報志願只是考生與家長的事。即使有學校組織志願填報諮詢活動,仍是開大會式的講講流程,講講平行志願、徵集志願、錄取批次、調檔比例等關鍵性的名詞。對考生有用的指導信息非常有限。不少教育部門也只是啟動高考志願填報網上諮詢平臺,雖然便捷,但考生同樣難以收穫想要的諮詢結果。

再者,教育部明確要求高校公開招生數據,但往往到了高考填志願時,上一年的數據才姍姍來遲。各個地方的招生計劃也基本都要填報志願之前才公佈。這折射出高考招生環節還存在一些漏洞,如高校招生信息公佈得不夠充分,考生和家長同高校之間信息不對稱、話語權不對等,導致考生和家長產生信息焦慮情緒,給了志願填報培訓及“忽悠專家”可乘之機。

從相關報道來看,一些提供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的商家,難逃欺詐嫌疑。這些商家聲稱數據來自教育部,然而,多地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均表示,數據只會提供給考生,不可能與商業機構合作。這些商家玩弄的把戲既不神秘,也不高明。至於商家傾情推銷的“專家”,他們的眼裡恐怕沒有志願,只有利益罷了。且不說這些“專家”提供的諮詢服務含金量如何,單是從幾千到幾萬不等的收費,就盡顯隨心所欲。天價服務究竟屬於商家的自我炒作,還是“專家”的自我標榜,很有可能是兩者在利益驅動下的一拍即合、沆瀣一氣。

高考志願填報,對學子和萬千家庭而言,非同小可。考生和家長因為未能得到正確指導而花費了很多冤枉錢,已足以讓人憤慨。令人擔憂的是,根本不具備專業資質和相關知識的“專家”和機構唯利是圖,隨意誤導消費者。若真有學生及家長聽信了這些人的建議作出錯誤選擇,真可謂一見“專家”誤終生。

我國《價格法》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有類似規定。對於虛假宣傳銷售“天價志願填報服務”的經營者,市場監管部門有必要立即行動起來,予以堅決打擊,維護家長和學生的權益,以及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

此外,要讓“天價志願填報服務”徹底失去市場,還需要高校、教育部門、招錄工作機構等樹立高考招錄工作服務意識,及時摘編、整理、發佈科學填報志願服務信息,並提升志願填報公益服務的含金量,切實服務好考生和家長,從而將“天價志願填報服務”逐出市場。

在教育部門以及社會的支持下,高中學校不妨積極探索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增強高中生對於高校專業以及未來就業情況的瞭解和認識。對於高考生而言,填報志願不應全盤交給他人來搞定,而是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實力等實際情況,根據政策和規則進行理性的定位與選擇。畢竟,很多高考生已成年,他們的人生道路,更需要他們自己做出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